評論:從王石婚變看EMBA班人脈經濟學
本質上我不關心王石(微博)的婚變,那是人家的隱私。
在一個開放的主張婚姻自由的社會,60歲的富人和30歲的女明星雖然年齡差距巨大,但倒也符合「郎財女貌」的法則,何況老王已經離婚,不屬於強搶民女和包二奶。
但王石畢竟是地產界風雲人物,其婚變不僅帶動了地產股的逆勢上揚,還幫助公眾揭開了大學商學院EMBA班的神秘面紗。
EMBA教育是由芝加哥大學管理學院首創。讀EMBA的學員一般由公司推薦,利用業餘時間集中上課,課程內容廣泛,理論與實踐平衡。世界最著名的商學院哈佛商學院首創了案例分析的教學方法——就是利用對真實世界的實例分析,代替對學術理論的過分依賴。這一方法至今仍是MBA課程的基礎。
由於這是一種獲取學位並且注重學習實踐相結合的在職培訓,它對升至公司中上級而又無MBA學位的管理人員很有意義。
說白了,這是一種立足商業實際、針對高端商務人士的能力提升課程。
中國最著名的EMBA班屬於兩所商學院——長江和中歐。而王石正是香港富豪李嘉誠創辦的位於北京的長江商學院的學生。王石的「校友」,便有阿里巴巴集團董事長馬雲、中石化董事長傅成玉;中歐商學院EMBA 班的「學生」則包括北京中坤投資集團董事長黃怒波,中國中化集團總裁劉德樹,大眾保險股份有限公司黨委書記兼董事長張興,青島啤酒董事長金志國,伊利實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裁潘剛等。
除此以外,在長江和中歐的EMBA 班上,還可以看到娛樂明星的身影,除了飾演《甄嬛傳》里敦親王福晉的田朴珺——王石的新歡,還有趙本山、李亞鵬、陳魯豫、李湘和任泉等。
於是,從誕生之日起,這些EMBA班就有了中國成功人士俱樂部的意味。當然入門費也在水漲船高——長江商學院EMBA 學費便從2010 年的58.8 萬元漲到2012 年的65.8 萬元;中歐商學院2011 級EMBA課程的學費為45.8 萬元,2012 級EMBA課程的學費為53.8 萬元。
EMBA 班的財富效應和強大聚攏社會高端的資源能力,也吸引了各大公立名校趨之若鶩,拼名鬥富,煞是熱鬧。
不能否認,這些班的師資資源都相當雄厚,不少老師都是社會知名的學者,但僅僅靠這些名教授顯然不能引起這些高端學生的興趣。
除了學學知識、聽聽講座、拿張普通人無法企及的高端文憑之外,這些學生更看重自己的同學,並對構建一個幫助自己從成功走向牛逼的圈子充滿嚮往。
專家分析,讀EMBA一般為了如下幾件事:建人脈、找商機和鍍層金,演藝明星的加入還疑似增加了另外一個功能——婚外情。
真是一幅活脫脫的當代浮世繪。
這首先說明,即使中國已經改革開放33年,加入WTO十多年,但中國商業的主導力量仍是圈子和關係。
過去,在中國體制變革加速期,社會流行語是:21世紀什麼最重要?人才啊。現在改成了人脈。
雖然一字之差,內涵卻相去甚遠——人才是能力的象徵,是一個公平競爭環境下的核心要素;人脈的濫觴卻是在階層固化、制度停滯、法治無力下的輓歌。
「人脈經濟學」的流行,代表著全社會商業精英銳氣的消弭和信仰的缺失。與大學EMBA班配套,全社會為權貴服務的機構如雨後春筍般成長——「貴族幼兒園」、「貴族小學」、「貴族中學」再到各種屏蔽平民的醫療設施、政商一體的會所和娛樂機構。
人脈的塔尖是權力——苦差事都攔不住的國考熱就是一個活生生例證,而EMBA班本質就是靠金錢建圈子,靠圈子謀求特權的一個生動案例。
正如我不想苛責王石的私生活,也不想苛責這些精英努力構建特權、混成人上人的努力。
畢竟,這或許是當下鞏固商業成功、積累更大財富的一個現實捷徑。著名商人馬雲曾說:成功與否跟情商有關係,成功不成功跟讀書多少沒關係。簡直是可以作為EMBA班的廣告語。
但假如中國商業成功都建立於凌駕於市場和法治之上的情商和人脈,那中國經濟必然會喪失應有的活力,甚至陷入深度危機——在公平的環境中,萬類霜天競自由才能保證中國的快速健康成長,而不是忙著修築一個巨大天花板阻礙挑戰和競爭——還起個名字叫EMBA班。
當然,放眼整個社會,雖然經濟高速發展,但權力依然干預微觀經濟,市場公平競爭環境被壟斷壓制,民企國民待遇仍有缺失,背後的體制變革的滯後更像一個巨大的、潛伏的EMBA班,更令人焦慮。
中國未來的一個關鍵課題是:能否告別特權化的「人脈經濟學」,真正建立法治化的「市場經濟學」?
推薦閱讀:
※【筆記】不動點定理(六)塔斯基不動點定理 Tarskis Fixed Point Theorem
※文化與制度:一個文獻綜述
※董藩:張維迎是當代經濟界的夸父!50歲至70歲這個年齡段的經濟學家中,無人能及!
※經濟學研究的基石是什麼?
※認識奧地利學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