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usical.ly:一款中國APP為何讓幾千萬歐美人「興奮」

最近,一款由中國人開發並運營,在歐美青少年間風靡的應用musical.ly向創業家&i黑馬首次披露了自己的創業故事。他們成功的奧秘究竟是什麼?在創業過程中又遇到了哪些坎坷?未來打算進軍中國市場會遇到什麼挑戰?

今天,醬紫君帶你一探究竟。

採訪 ? 王根旺 吳丹

文 ? 吳丹

編輯 ? 劉建強

musical.ly,歐美市場月活數千萬的社交軟體,由一群中國人開發並運營。2016年6月,《福布斯》發表文章《全美最火的新APP:musical.ly的緣起和未來》; 2016年12月,英國《衛報》對這家公司平台上的網紅進行了集中報道。美國知名科技博客Business Insider(以下簡稱「BI」)這麼描述它:如果不深入青少年群體,你肯定不會知道有這麼個軟體存在;但如果家裡有個高中生,你肯定曾作為人肉背景,在他的15秒「對嘴唱」視頻中出現過。

在BI去年一月份針對青少年上網行為習慣的調查中,六分之一的被調查者評選musical.ly為「最令我感到興奮的APP」,頗有和Snapchat、Instagram等比肩之勢。

當2016年6、7月份美國媒體集中報道musical.ly時,它當紅已一年。2015年7月6日,在經歷了多天「一天前進一名」的爬行後,它終於登頂了全美蘋果商店應用總榜。

這款軟體的主要玩法是,舉起手機,選擇一首歌曲,對嘴型表演出15秒的演唱視頻,然後發布,等待點贊和評論。同時,軟體提供多種特效和剪輯工具。

在社區中,每個發布者被稱作「muser」,每條視頻被稱作「一個musical.ly」,如果你僅僅觀看而不發布,便可以一直刷出網紅們做的各種搞笑、好玩的視頻。它堪稱美國青少年版「快手」。

和每個流行的社交平台上都有一批紅人一樣,一年時間,musical.ly上面也出現了大量的青少年網紅,如16歲的Baby Ariel(1810萬粉絲)、15歲的Jacob Sartorius(1580萬粉絲)、英國14歲的雙胞胎Max and Harvey(330萬粉絲)。在《Elle》雜誌去年7月一篇詳解美國青少年網紅現象的長篇報道中,musical.ly上的網紅被細數了個遍:擁有甜美臉蛋的13歲男孩Sartorius,5歲就開始彈吉他;有自己原創歌曲的Carson Lueders……這些動輒擁有數百萬粉絲的青少年大V讓記者都不禁驚呼:這些童星是要組團改變傳統的造星模式?

12歲的克魯茲拉著已退休的前足壇明星老爸貝克漢姆(美媒的描述)給自己打廣告

連當紅歌手明星也來湊熱鬧。R&B歌手傑森·德魯羅 (Jason Derulo)在上面發布了單曲《如果這都不算愛》(If It Ain"t Love)的視頻,貝克漢姆拉著12歲就開啟了自己演唱事業的小兒子克魯茲露了個臉,大鯊魚奧尼爾似乎也不願放過用短視頻影響青少年的機會。2017年,TechCrunch(美國著名科技博客)繼續跟進關於musical.ly的報道:平台已經下出了三個蛋:直播軟體lively、一對一視頻軟體ping-pong、群聊視頻軟體squad。

目前musical.ly已實現C輪融資,投資方有獵豹移動、紀源資本、Greylock Partners 等,至今沒有商業化,持續在做用戶增長。它會成為和Twitter、Instagram並列的社交軟體巨頭嗎?

「如果你們越做越大,Facebook、Twitter會不會對你們有想法?」

「這個肯定會有。這不取決於他們有沒有想法,(而)取決於我們有沒有想法。」創始人Louis Yang對創業家&i黑馬說。

Louis Yang,中文名陽陸育(原姓「歐陽」,年少叛逆期嫌此姓過於「日化」,改姓為「陽」),湖南人。

這家公司來自中國上海。

100多個中國人,以上海為根據地做了一個受到美國青少年喜愛的社交軟體,似乎史無前例。

這是他們首次披露自己的創業故事。

差點兒夭折的APP

musical.ly差點兒夭折。

2015年,陽陸育做musical.ly的想法已經形成,但還沒拿到新的融資,他此前靠著個人關係從一個美籍華人那兒找來的150萬人民幣已所剩無幾。團隊一共5個人,用了幾個月才把這個最新的短視頻項目做出來,然後簡單地掛在了網上,沒做推廣——並不是對自己的產品自信爆棚,而是沒錢了。

在一個失敗的在線教育項目上嘗試了近一年後,他們迫切想知道,新項目會收到怎樣的市場反饋。這款產品在中美等地同時上線。據《福布斯》2016年6月對另一創始人朱駿的採訪,musical.ly的靈感之一來自他一次出差的經歷,在搭乘從舊金山前往山景城的火車時,看到一群小孩兒有的在聽歌,有的在給視頻加音樂,於是設想,能不能做一個新項目,把兩件事聯繫到一起?

之後還有很多產品邏輯上的思考。最終出來的mvp(最小化可行產品)只有兩個功能:拍15秒的對嘴型音樂短視頻,給開發團隊寫郵件。產品於2014年7月上線。

出人意料的事發生了,這個軟體在美國市場有人下載。「後來知道是有幾個德州的小孩子發現了這個軟體,可能在玩。前一兩個月每天都有400-500的下載量。」陽陸育說。同時他們還收到了一些用戶來信,「記得早期有個女孩子寫信告訴我們,說為什麼沒有她最喜歡的那些歌。」發布後的兩個月里,他們共收到了約200封用戶的來信。

不管如何,用戶有反饋,事實告訴他們,這次成了。此前他們在鼓搗那個教育APP時,一年多也收不到50封郵件。

陽陸育現在有點反感別人一遍遍地問他,為什麼會做一個美國年輕人用的社交軟體——他不知該如何作答。在他看來,與其說是他們選擇了美國市場,不如說是美國市場選擇了他們。

當時的情況是,團隊人少,中國市場沒反應,美國小孩在玩,他們決定All-in美國市場。

下一步就是融資。

讓我們回到幾年前。5個坐在上海五角場附近孵化器里的年輕人,聲稱他們有了一個idea,要給美國的青少年做娛樂社交軟體,投資人聽到會是什麼反應?

所有人都拒絕了他們。「我後來想,投資人拒絕我們,是對的。本來這個事就不可能。」回憶往事,陽陸育表現出客觀看待的態度,但當時的他,極受打擊。

投資人認為,這種項目沒有成功經驗,即使華為等公司出海成功,也是做技術,或是像陽陸育前東家eBao(易保)一樣,賣軟體給外國人。給美國小孩兒做社交軟體,引領他們的時尚潮流?這事無先例。

「我記得最後一個投資人是這麼說的,你舉一個中國人在美國做社交成功的例子,我就打錢你。」陽陸育對創業家&i黑馬說,這已經是他拜訪的第20個投資人了。

他承認那時開始懷疑自己。「你已經見了足夠多了,20個,如果前面那幾個是錯的,不可能後面幾個也是錯的。」

他決定不再見投資人了。氣憤與急躁之下,他在小區里倒車用力過猛,撞碎了後面車的玻璃,賠了人家5000塊錢。

陽陸育說這是musical.ly危在旦夕的時刻。「假設拐點晚來一個月,可能我們也已經放棄或者轉型了。」畢竟,此時已經兩個月都發不出工資了。

唯一的希望是獵豹傅盛的錢。

陽陸育在2014年底參加了一次傅盛戰隊的活動,進了半決賽,但很不幸,在決賽中被刷下來了。由於當時獵豹一位投資經理想促成這樁投資,所以事後還有些聯繫。

但幾乎是基於同樣的原因,投資遲遲未敲定。「3、4月份我們快起(下載)量的時候,他們還在猶豫。」陽陸育向創業家&i黑馬回憶。

他決定「嚇唬」一下他們。辦法是,拿著每天都在不斷增長的數據告訴他們,musical.ly快要爆發了,再不投就沒機會了。

這次試探讓獵豹終於下了決心,投了500萬元的A輪。這筆錢救了musical.ly。

融資的七彎八折沒有影響數據的增長。在拿到500萬人民幣投資之後,他們也搬離了孵化器,在復旦大學附近租了個月租一萬四的老別墅,開始一心做產品。「因為我們接下來天天要加班了。」

在那棟老別墅里,他們主要干兩件事,做產品和睡覺。陽陸育說那是創業至今最難忘的一段時間。「一樓辦公,二樓我和家人住,三樓是大家加班睡覺的地方。外面有個小院子,大家幹活累了就在那兒抽煙喝酒。」當時最開心的事就是一打開後台,發現下載上傳等數據又漲了。

「那個時間很有激情,(因為)本來是一個已經決定關門走人的事,突然一下逆轉了。」

這次的增長也借了幾次「勢」。朱駿披露給《福布斯》另外的細節:增長的某個時期內,每周四晚有一個下載高峰期。驚訝之餘,他們開始找尋原因。原來Spike TV(美國一家電視台)每周四晚上都有一個「對嘴型(Lip Sync)唱歌比賽」,表演結束後,大家都會跑去蘋果商店搜索「Lip Sync」,把musical.ly給找了出來。

之後更有被美媒熱衷報道的,用戶自發玩起來的「don』t judge me」(直譯為「不要評判我」)事件,核心傳播點是不要以貌取人,正符合青少年那段時期表達自我的需求。

朱駿告訴《福布斯》雜誌,在此之前的四月份,musical.ly還在1400名的位置打轉,每周會往前上升100多個名次。離榜首不遠的時候,上升變慢,一天一個名次。

發展到後來的加速增長,以及一些「借力打力」事件,2015年7月6日,musical.ly登上美國蘋果商店第一名的位置。十分巧合,這一天是陽陸育的生日。

「what?成為美國app store第一名?超過了facebook、youtube?!」

musical.ly於2015年7月登頂iOS總榜第一

「我第一個告訴的是團隊,」陽陸育對創業家&i黑馬說,「在辦公室里吼一聲,第一名!happy完了後,趕緊截了一張圖到我們的投資人微信群里,然後就炸開了。」

喜悅在當晚團隊成員的慶賀中達到了高潮。在此之前,由於伺服器一時湧入了大量用戶,扛不住,導致大家每晚都得加班,沒人睡覺。收穫成功的當晚,所有人都喝醉了,興奮不已的他們將紅酒撒到了陽陸育的身上。

這件衣服陽陸育至今沒洗過,將它保存在了家裡,這是「夢想照進現實」的物證。

登頂一個月前,musical.ly還接受了美國Greylock Partners的B輪融資,這家美國投資機構同時也是也是Facebook, Instagram, Airbnb等的投資人。這說來也是一個「曲折」的故事。經歷兩次波折,投資才最終敲定。

見Greylock Partners的第一面,談了半個小時,對方便問陽陸育:現在可不可以簽?

對方答應得如此之快,陽陸育的第一個反應是,錢要少了。

他回去想了一個下午後給投資人打電話,我覺得錢要少了,對方問,那你想要多少,陽陸育把擬融資額翻了一倍。

沒想到對方又是想都沒想,一口答應,並說「今天簽」。

陽陸育頓感依舊不妥,於是在電話里又拖了一下。沒簽。

第三次溝通敲定了這次投資。因為被弄鬱悶了的Greylock投資人最後說了一句話,我再給你漲一下,可以,但是先說好,不能再漲了。陽陸育最後用了「很有眼光」來評價這位美國投資人。

「你們賺大了。」陽陸育後來告訴Greylock。

一個起死回生的創業故事。musical.ly到底為什麼會突然火起來?就連BI的科技記者Alex Heath也不解,對ABC news說,好像就是在青少年的口口相傳(teens telling each other)中做起來的,然後就突然火爆了(exploded)。

陽陸育給出的答案是,他們抓住了移動互聯網的娛樂社交機會:青少年處於一個急於表達的年齡,同時有大把的時間來娛樂交友。musical.ly的產品邏輯是,給普通人提供表達自我的平台。從「產品邏輯」這一點來說,陽陸育認為musical.ly和快手是相似的,就是社交平台的「去中心化」。

「我們添加了音樂背景,讓發布者認為自己的視頻拍得還不錯,這就降低了製作門檻。」陽陸育對創業家&i黑馬說。

另一個秘訣則是,一開始他們就確定做社交不做工具。「很多人想從工具往社交轉,這怎麼能轉呢?」

14歲的網紅們與musical.ly的未來

登頂之後就順利多了。

陽陸育披露,差不多半年之後,即2016年年初,他們的日活已經穩定在200萬左右了,同時註冊用戶突破了2000萬,約佔美國人口的6%。

這期間他們同步在做一些事,版權正版化,探索社交的更多玩法,做直播。通過嘗試他得出結論,在美國做直播沒有中國的市場空間大,「美國人覺得,這件事值得讚賞,就打賞你,大概幾毛錢。他們決不認為你應該藉此發財,如果就是去那邊化個妝,給大家看一下就能發財的話,太沒天理了,因為你並沒有展示出真正超人的技能。」

開始進入歐洲市場。邏輯很簡單:歐洲受美國流行文化影響很深。在當地沒有運營人員的情況下,歐洲的用戶數趕上了美國。用戶覆蓋率最高的是瑞典,900萬人口,日活是150萬,每6個瑞典人里有一個在玩musical.ly。

平台上的網紅也在養成。

最為知名的要數Baby Arail,一個來自佛羅里達州的15歲女孩,目前有1810萬粉絲,之後去鋪其它平台,在Youtube上有212萬粉絲,Instagram上有630萬粉絲。她還被ABC的新聞直播間請去錄了一期節目,話題是談談作為青少年網紅的體驗。她在節目中說,「我喜歡musical.ly,我能在上面表現自己的創意。」

Baby Ariel接受ABC採訪

維基百科的頁面是這麼描述藝人Rolf Jacob Sartorius的:「藝名Jacob Sartorius,美國歌手,網紅,在musical.ly上靠對嘴唱的小視頻紅起來的人。」Jacob目前在musical.ly上有1580萬粉絲,基本上每天會發三次小視頻,還在上面發布了自己的原創歌曲「Sweatshirt」,之後竄到了iTunes上的前十名。

「你真可愛」恐怕是Jacob聽過最多的話

IT活躍人士Xavier Di Petta這麼解釋Jacob的走紅:「對,10歲的女孩很容易成為賈斯丁·比伯的腦殘粉,但再腦殘也知道不可能和賈斯汀結婚。但她們看到Jacob的時候會想,他跟我一樣大,有可能會成為我的男朋友呢。」

如Xavier Di Petta所說,musical.ly上的網紅是粉絲自己捧出來的,親民,互動性強,不像偶像明星高高在上。

和Jacob一樣走可愛路線的還有今年馬上要滿15周歲的男孩Carson Lueders。和其他musers不一樣的是,他常常在musical.ly上發布自己的原創歌曲。為了自己的演藝事業,他甚至還在兩年前和媽媽一起搬到了洛杉磯。他最早是在youtube和itunes上發表歌曲,但自己承認是musical.ly讓他一下子紅了起來。記者問他小小年紀被如此之多的女孩子熟知是一種什麼感受,他回答,「有時只要出門就會被認出來,hey,你就是musical.ly上那個小孩兒(kid)嗎?」

女孩兒Loren Gray Beech紅了以後,開始收到粉絲們送來的禮物。但這些禮物很怪異,都是些用過的錢包和項鏈,她媽媽分析道,這些小孩子不可能找父母要錢買禮物送給一個未曾謀面的網友,於是只好把自己用過的東西寄來給她。

除了平台養成的網紅,一些成名的、二十幾歲的「老藝術家」也在上面和自己的粉絲會師,或者吸新粉。

「這個軟體讓我感到驚訝,我發現了一個可以分享音樂的地方。而且如果現在你不玩的話,有點out了。」R&B歌手傑森·德魯羅 (Jason Derulo)說。

鑒於musical.ly這種不斷往音樂行業深處走的發展趨勢,陽陸育說公司今年有三個打算,一是暑假在美國的20個城市做一次戶外巡演,嘉賓是平台上的網紅、流行歌手、喜劇藝人等,計劃每場觀看人數在一萬人左右,收門票。二是聯合美國的電視台做場選秀活動,評選出來的紅人直接輸送到電視節目和電影里去;三是和唱片公司一起選秀,唱片公司每月給musical.ly二十個新人,新人們會在平台上發布自己的作品,「看誰會起來,唱片公司就捧他。」

陽陸育把這幾件事定義為,移動互聯網時代「新的造星運動」。這和2016年夏天美國媒體對他們集中報道的角度是吻合的:明星的出現方式已經發生了變化,且有低齡化的趨勢。

而一件顯而易見的事是,在上海的musical.ly,必須緊跟美國流行文化,和美國青少年始終親密同行,才能在這波潮流中越走越遠。

「你們有沒有主動去了解和熟悉美國流行文化?」

「我們運營團隊每天第一件事就是看美國的各種新聞八卦、娛樂八卦。要把這群用戶服務好,你至少要跟它在同一個語境里。」

挑戰亦未曾缺席。

陽陸育坦言目前最大的困難是「時差」,只有「儘可能去克服」。解決辦法之一是,多多動員平台上那些熱心到會幫他們建Instagram賬號的志願者。「社區志願者有好幾千人,他們會幫助我們服務其他的用戶。這個模式是我們成功的法寶。」而為了報答這些志願者,musical.ly會送給他們一些定製的T恤禮物等,或給他們機會與團隊的人聊聊天。

在用戶數量上,因為僅僅服務青少年,始終會面臨歐美市場的增長瓶頸,而要實現互聯網公司在商業模式上的成功,用戶數又是亟需進一步擴大的。當歐美市場爆髮型的增長期過去之後,下一座城池在哪?

musical.ly有進軍中國市場的打算,期望鎖定一批引領娛樂時尚的「潮人」。

陽陸育自己最為擔心的問題是,當公司越來越大的時候,還能否繼續保持最為寶貴的創新精神。「當初我們公司從不可能變成了可能,這個是最重要的東西。」他對創業家&i黑馬說。

至於商業模式,他一沒有開始做,二沒有太多擔心,理由是「視頻廣告在美國的爆發趨勢非常明顯」,同時「美國有一個成熟的互聯網廣告市場」。

那現在最重要的事是什麼?

「繼續做用戶增長。」頓了頓,他對創業家&i黑馬說,「讓子彈再飛一會兒。」

* 本文系創業家&i黑馬原創,採訪王根旺 吳丹,文吳丹,編輯劉建強。如需轉載,

黑馬創業36招

開年前3講

搞定資本

搞定模式

搞定自己


推薦閱讀:

9本入門必讀的歐美系偵探小說
【歐美經典音樂】《寂靜之聲》?格里高利合唱團
養眼的歐美影片推薦
歐美學者反思西方政治制度 中國崩潰論作者成笑柄|中國崩潰論|五木寬之

TAG:中國 | 歐美 | 歐美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