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金屬材料製品】古錢幣及其製作材料的發展

【古代金屬材料製品】古錢幣及其製作材料的發展 2012-07-09 08:46 .TRS_Editor TABLE{font-family:宋體;font-size:14px;}.TRS_Editor{font-family:宋體;font-size:14px;}.TRS_Editor P{font-family:宋體;font-size:14px;margin-top:0;margin-bottom:0;line-height:1.4;}.TRS_Editor H1,.TRS_Editor H2,.TRS_Editor H3,.TRS_Editor H4,.TRS_Editor H5,.TRS_Editor H6,.TRS_Editor HR,.TRS_Editor BLOCKQUOTE,.TRS_Editor DL,.TRS_Editor DD,.TRS_Editor DT,.TRS_Editor OL,.TRS_Editor UL,.TRS_Editor LI,.TRS_Editor PRE,.TRS_Editor CODE,.TRS_Editor TEXTAREA,.TRS_Editor SELECT,.TRS_Editor CITE,.TRS_Editor PRE,.TRS_Editor CENTER,.TRS_Editor TABLE,.TRS_Editor DIV{margin-top:0;margin-bottom:0;line-height:1.4;}.TRS_Editor FORM,.TRS_Editor FIELDSET,.TRS_Editor LEGEND,.TRS_Editor SELECT,.TRS_Editor TR,.TRS_Editor TD,.TRS_Editor TH{margin-top:0;margin-bottom:0;line-height:1.4;}.TRS_Editor BUTTON,.TRS_Editor OPTION,.TRS_Editor ADDRESS,.TRS_Editor DFN,.TRS_Editor EM,.TRS_Editor VAR,.TRS_Editor KBD,.TRS_Editor INPUT,.TRS_Editor SMALL,.TRS_Editor SAMP,.TRS_Editor SUB,.TRS_Editor SUP,.TRS_Editor SPAN,.TRS_Editor A,.TRS_Editor B,.TRS_Editor I,.TRS_Editor U,.TRS_Editor S,.TRS_Editor STRONG,.TRS_Editor LABEL,.TRS_Editor IMG,.TRS_Editor BR,.TRS_Editor FONT{margin-top:0;margin-bottom:0;text-indent:0;}

  一、最早的貨幣: 貝幣.

  夏商以來,貝殼為主要貨幣形式,中原地區主要是貨貝,擬棗貝,綬貝等海貝的貝殼,長寬在3x2厘米之內,以朋為單位,十貝為一朋,大的綬貝兩個貝為一朋.多在背後穿孔,隨著交換活動的增多,逐漸出現仿貝,有銅,骨,石,蚌等種.戰國時出現有字的貝形銅幣.

  在邊遠地區如雲南,貝幣至清朝仍在使用,

  二、先秦銅幣:這段時期中國銅鑄幣走向成熟.

  1、布幣: 在春秋戰國時期布幣種類很多,最初是從農具鏟演化而來的銅鑄幣,最早鏟形幣保留銅鏟的特點,取形於使用的工具,春秋時期縮小為空首貨幣,一般長9.3—10.1厘米,重22.5—35.5克,根據鏟身分平肩斜肩和聳肩三種形式.

  2、刀幣:主要是燕的刀幣和齊的大刀幣, ,除此之外,在戰國時期趙國還鑄有小直刀,刀形平直薄小.

  燕的刀幣分針首刀幣和尖首刀幣, 針首刀幣刀尖尖銳,柄端有環,長在14-16.5厘米寬在1.9-2.2厘米,重15.5-18克.尖首刀幣較大,有的鑄有文字,如刀,化等.

  齊的大刀幣體型大,早期背部輪廓中斷,幣面文字多為地名加法化,按字數分六字刀,五字刀,四字刀,三字刀.

  3、圜錢:戰國中期以後,各國開始鑄造圓形圓孔的圜錢.各國大小不一,重量不等.不一一敘述.

  三、秦漢銅幣

  1、秦漢半兩: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廢除六國貨幣,統一鑄圓形方孔半兩錢,重十二銖,奠定了銅鑄幣的基礎, 圓形方孔錢直至清末才被無孔園錢代替,秦時半兩錢數量很多,但與漢代半兩錢較難區分.西漢初,劉邦允許民間私自鑄錢,致使半兩錢泛濫,小且輕.如榆樹之莢,故稱榆莢,至公元前186年,方禁止,高後時行八銖錢,既錢重八銖,文曰半兩,文帝時再次允許民間私自鑄錢,但已有稱錢衡對錢幣製作質量加以控制, 此時錢重四銖,錢文仍是半兩.

  2、兩漢五銖:公元前118年,漢武帝廢半兩錢,行五銖錢,法定每枚重五銖,錢文為五銖兩字, 五銖錢是中國古代使用最長的貨幣,至唐,約700餘年. 五銖錢錢文只有五銖兩個篆字,形狀都是圓形方孔.

  3、新莽錢幣:為了挽救社會危機,對貨幣進行四次改制,錢幣種類繁多,其中六泉十布成組成套,有極高收藏價值.

  四、三國兩晉南北朝隋的貨幣

  由於此時期前後共有30多政權,所以錢幣種類多,且比值混亂,三國時曹魏基本沿用五銖錢,魏五銖錢徑2.5厘米.蜀漢雖鑄過直百五銖,但還以五銖錢為基本單位,蜀五銖較小,直徑2厘米.晉朝沿用漢魏五銖,直徑1.9厘米左右. 至隋朝是最後一個鑄五銖錢的朝代.,公元581年,隋文帝下令,設置標準錢樣,新錢文曰五銖,重如其文.

  其餘錢幣如孫吳鑄大錢,目前以見大泉五百, 大泉當千, 大泉兩千, 大泉五千四種.後趙鑄豐貨銅幣,成漢鑄漢興錢,大夏鑄大夏錢,南朝的四銖錢,北朝的布泉等,貨幣當時處於混亂之中.

  五、唐五代銅幣

  1、開元通寶:公元621年,唐廢隋五銖,行開元通寶錢,為書法家歐陽詢書寫,錢徑八分,十枚為一兩,年號冠在通寶之前,在這之前,銅幣都是以本身重量為錢文, 開元通寶脫離了本身重量的束縛,開創了我國貨幣文字的特點.並且規定了鑄錢時金屬成分的比例,在唐300年間為主要貨幣,流通海外. 開元錢在中國貨幣史上具有重大意義.

  2、年號錢:在貨幣經濟或政府財政發生困難的情況下,採取的措施,如武則天時的乾封泉寶,安史之亂的乾元重寶,德宗時的建中通寶等.

  3、五代十國錢幣:又一個混亂時期,錢幣品種繁多,大小質量不一,以至有些錢幣所屬還存在爭議.不一一介紹.

  六、兩宋銅錢:宋代錢幣以年號為錢文,稱年號錢,每種錢上字體又有草,隸,真等各種字體,同一年號又分元寶,通寶,重寶之分,所以宋幣種類最繁,版別最多.

  1、北宋銅錢:宋太祖於公元960年鑄宋元通寶,多用鑄鐵錢印范用的母錢,非常少見.宋太宗鑄太平通寶,是第一個以年號為錢文面的年號錢,淳化年間,太宗親書錢文,有真,行,草體,開錢文使用草書的先河,由不同書法的錢組成對錢,曾開始與五代,而宋朝則開始於太宗.總之,北宋35個年號,鑄錢30種,類別無法統計,此時期銅錢精好,尤以神宗朝的元豐,元佑,徽宗朝的崇寧,大觀為最.是歷代錢幣中最美觀的.

  比較罕見的幾種,有以真書為錢文的淳化元寶,由於淳字三點水較近,叫縮水淳化。皇宋通寶有真篆兩種字體,其中一種篆書,書法奇特,稱九疊篆。銅的熙凝重寶為母錢,俗稱鐵母。紹聖年間平錢為隸書的罕見。元符重寶篆書寶內有兩個王字,稱雙王寶。崇寧通寶是徽宗親書瘦金體錢文。宋欽宗在位一年既被金兵擄去,其所鑄靖康通寶和靖康元寶數量很少,為珍品,

  2、南宋銅錢:公元1127年,宋高宗鑄建炎既紹興錢,至1180年,停止鑄造對錢,錢文一律為真書,這種制度一直施行至宋亡, 錢文的字體的規範,成為書法世上的宋體字.在錢文統一之後出現的有篆書隸書字體的錢,多為鐵母,此間除少數精品外,總體質量不如北宋,另外宋末臨時所造錢牌比較罕見.

  精品如紹熙通寶,背面有(定三)(春三)字。慶元通寶背面上(川),左右(三六)字。同安監嘉定三年的嘉定通寶,背面上(同)下(三)字。

  七、遼西夏金元銅幣:此類錢幣流傳下來很少,非常珍貴.

  1、遼:據說沒有年號前就已鑄幣,但有很大爭論,較統一的認為太宗天顯年間所鑄天顯通寶是遼最早年號錢,一枚在日本,一枚據說在德國.

  2、西夏:目前以見品種只有十幾種,最早西夏幣為西夏文的福盛寶錢,由於西夏幣數量很少,所以非常珍貴。

  3、金:公元1115年建朝,最初使用宋遼舊錢,和紙幣,公元1156-1160年正式鑄正隆元寶平錢,1161年鑄的大定通寶,其錢文對元及明初的錢文產生影響。這其中還有劉豫所建齊(金支持的傀儡政權)鑄的阜昌錢,契丹人反金稱帝所鑄天正錢,都罕見。

  4、元及起義軍:元最初也使用紙幣,其所鑄銅幣大多為廟宇錢,真正流通的只有中統,至元,元貞,大德,至大,至正六個年號的若干品種。張士誠建大周,鑄天佑通寶,韓林建宋鑄龍鳳通寶。徐壽輝鑄天啟,天定通寶。陳友諒建漢,鑄大義通寶。朱元璋於公元1361年鑄大中通寶,數量最多。

  八、明清銅錢:由於明清皇帝每人只有一個年號,錢幣種類並不多。銅錢改成制錢,前朝舊幣使用需折扣。

  1、明,南明,及明末起義軍:公元1368年,明建立,按大中通寶鑄洪武通寶,明初發行量很大,永樂通寶有大小字等版本,其中小子永樂通寶為珍品,明朝為推行鈔法,銅鑄錢數量下降,南明諸王中,福王鑄弘光通寶,唐王鑄隆武通寶,永明王鑄永曆通寶。李自成鑄永昌通寶,張獻中在成都鑄大順通寶。

  2、清及三藩:清入關前努爾哈赤就鑄滿文天命汗錢及漢文天命通寶。順治年間的順治通寶數量很多。康熙通寶分各省鑄造和戶部鑄造兩種,其中戶部寶泉局所鑄有一種熙字少一豎,即所謂羅漢錢。乾隆五年之前的錢色黃,以後的錢發青黃色,叫青錢。咸豐時期鑄造局增多,咸豐制錢從一文到當千,共15級,是貨幣史上最複雜的一種。咸豐後,由於辛酉政變,祺祥年號僅三個月就改元同治,所以祺祥錢數量少,且都為樣錢。宣統年間機制無孔銅元開始取代制錢。清代祖錢母錢和樣錢遺留下來較前代要多。

  三藩中吳三桂鑄過利用通寶和昭武通寶。耿精忠鑄裕民通寶。

  3、太平天國:公元1853年洪秀全建立太平天國,曾鑄太平天國,天國太平,太平聖寶,天國聖寶,天國通寶等錢,小刀會及天地會也曾鑄錢,這些制錢雖然稀少珍貴,但當時就有仿製品及造偽品,故很難區分。

  4、銅元:公元1900年,廣東造幣局正式製造圓形無孔銅元,一枚值制錢十枚,到1911年清亡,所造銅元分兩類,一元寶,一大清銅幣。清銅元版別繁多,面文差異明顯,其背面的龍紋及形狀,雲朵的數量更有講究,從中仔細甄別,方能找到珍品。


推薦閱讀:

錢幣並非越古越值錢 五種古錢最值錢
五帝古錢招財術
古錢幣在風水布局上的妙用
中國古錢幣100個名詞簡釋
元代古錢的種類

TAG:材料 | 金屬材料 | 發展 | 古代 | 錢幣 | 金屬 | 古錢幣 | 古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