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鴻門宴》噎著了道德——王自喜的博客
2011-12-01 13:20:03
瀏覽 638 次|評論 1 條
電影《鴻門宴》剛端出廚房,我獨自去品嘗了一席。住家附近新開張一家影院,裝潢很「鴻門」。60元買了張晚上10點零5分的「高檔」,天下雨,進大廳,我就把一把黑傘順便擱在門口放傘的地方。給服務員說,免得把你裡面打濕,就這兒,我出來拿。
這一場只我一個人看。心想,院長還是遵守約定的,獨角戲也沒說二話,照放不誤。廣袤的銀幕鋪展開,低頭逡巡,不見一個人頭晃動,《鴻門宴》宏大的場面襯托出爆米花的孤獨。
劉邦揀了個項羽給的便宜,趁護送虞姬之機,在樊噲、蕭何等的「聳恿」下,半推半就先殺入咸陽。這不是他的本意。先入咸陽為王,他是在遵守約定,順從身邊大將打完仗回老家喝酒的心愿,也為解脫天下蒼生。好傢夥,一閃念就佔據了道德制高點;愛江山也愛美人是為了天下大局。可惜銀幕上打出的「琢磨」成這個「啄」。是製片人「通假」,還是暗含一「琢磨」,劉邦不過是用「口」說說而已,當不得真的高深一「別」。
奪天下離不了精英層的智慧謀略。劉邦身邊的張良、韓信、蕭何,項羽麾下的范增都各為其主。不解的是,這些精英從中國的歷史深處就開始失去理想,各為其主的「各為」可以變換,混個日子,混口飯吃,混塊無字碑。「黑白」無定,就看先坐在哪邊就開始對弈。張良囑劉邦,要走錯最關鍵的一步棋,原來是鴻門宴上賜給自己滴血的一劍。
鴻門宴就演繹個天下氣場,用的還是謀士們的花花腸子。劉邦割血認錯逃不脫老子的柔軟勝剛強的哲掌。韓信就忍受了跨下之辱,主公哪能不知。奇怪的是范增贏了宴中張良的「上六四」棋局,割下了劉邦隨從的耳朵。但後來因一句脫口:此一時,彼一時,被項羽質疑,凄然離去,臨別還特意送項秘籍盒子。范增料定打開盒子的不是項羽,而是劉邦。原來不似潘多拉魔盒裝的是高端陷害:我已說服韓信、張良歸降……韓張的下場可想而知。
別忘了鴻門宴前後的一道菜上的是民心。劉邦初入咸陽,為籠絡民心接受張良的宣傳大綱,大肆張揚項羽將來屠城。於是軍民共築起咸陽守衛長城。項羽兵臨城下,聽了范增規勸:倘若血戰到底,必失民心。一場人肉盛宴就這樣散了。須知,劉邦,項羽,接受建言從根本上不是從「民本」出發,而是利用民心。如果民心只是「爭取」,沒有實際的「乾貨」,恐難維持。漢朝初期的興旺與後來的衰敗就是證明。精英的德與謀總是「此起彼伏」,主公怎會不覺察,雙方的命運結局還是天下沒有不散的宴席。因為「散」是因為掀翻。掀翻宴席者是誰呢?魯迅早講了,不饒舌。
鴻門宴的菜系內涵之一是推翻暴秦,但我自認為讀出了導演的煞費苦心。這道菜散發著「作為娛記的娛妓」(魯迅語)的異味。弱女子虞姬成了誰強誰霸佔的一件器物,也成了戰場上得失氣勢的晴雨表。就是在這種你來我往的玩世不恭中,還馴化了人性。項羽四面楚歌,魂斷烏江在所難免。可虞姬還得從劉邦手裡騙去寶刀,陪「力拔山兮氣蓋世」的一代梟雄步入黃泉。這樣的馴化也能推動歷史的前進?
鴻門宴以民心作菜,滿室濺血。謀士張良最後一句:今日鴻門宴到此結束。結束得了嗎?恐怕是越來越沒有觥籌交錯的氛圍,倒增添血腥。這是電影《鴻門宴》給我的啟示。中途走神,我想起了巴基斯坦不參加北約討論阿富汗重建問題的鴻門宴,不就是20多名士兵的血換來的覺醒。只要無節制的迎合,代價就是子孫的血。
我擱在門口的傘不翼而飛。詢問值班,他說那不是該放的地方。雨停了,反正無所謂。一路回味,鴻門宴僅僅是在歷史上把道德和人性噎著嗎?
推薦閱讀:
※我應該選擇怎樣的輸出方式來啟迪思維和總結自身?
※一孩政策的反思與批判---《公開信》發表30周年之際_李建新的博客_睿學堂_博客_財新網
※如何能用盡量簡單的詞語來評價 keso 博客的風格?
※引用 北京潭柘寺彌勒聯 - 成靖的日誌 - 網易博客
※目前有哪些比較出名的做美食的博客寫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