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傑波:重審明治維新與中國近代變革

  世界之潮流浩浩湯湯,順之則昌,逆之則亡。

  變革前夜

  1839年林則徐下令禁止一切貿易,派兵入澳,驅逐英人出境,並於1840年封港,斷絕一切與英國的貿易。由此引起英國的報復,開始了第一次鴉片戰爭。最終以清政府失敗而告終,並且簽訂了中國第一個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1856年第二次鴉片戰爭爆發,中國的傳統文化與有志之士的心理都遭到了嚴重打擊,從此走向變革之路。與此同時日本早已打開國門,1853年「黑船事件」發生,日本鑒於大清在第一次鴉片戰爭中的戰敗且對於自身的考慮,與美國簽訂了《日美和親條約》,並由此開啟了融入西洋社會的路途,傳統的以華夷思想為基礎的對外政策徹底瓦解。

  日本(路漫漫且成)

  在變革的路上並非一蹴而就,日本的立憲政體是一步步走出來的。在「黑船時間」後,日本開始了變革的征途。第一刀就是從幕府身上下手,王政復古武裝政變也由此開始,日本的權利中心也由此從幕府的身上轉移到了朝廷,可以說加強中央集權的運動正式開始,明治天皇也由幕後進入公眾視野,開始成為歷史的角色。王政復古後日本就開始了「廢藩置縣」的運動,1871年,太政大臣大條實美宣讀了廢藩置縣的詔書。此時的日本政府已經開始全力以赴推行全國政府的中央集權化,將地方權利收回中央,以便以後更好的推行變革的政策。明治維新期間生活在日本的美國人格里菲斯在聽到廢藩置縣後再自己《皇國》一書中寫道:「日本將登上世界歷史舞台領導亞洲諸國,對此我抱有很大的希望。」雖略有誇大之詞,但根據後來日本的表現來看,也不為失真。近代日本從改革以來,一直視自己為亞洲的「救世主」希望自己能夠救亞洲於水火之中。雖然後來這種思想已經變了味,但至少可以看出「廢藩置縣」運動是非常成功的。與此同時日本也開始實行自由斷髮,制服,略服,脫刀等一系列政策。在這之後也開始了一系列交通工具的變革,鐵路,海上火輪船,陸地汽車等開始同時出現。日本交通的近代化幾乎是和世界交通革命同時進行的,並沒有落下多少。

  但是日本的一系列變革運動並非是一帆風順的,之前的所有運動都曾引起改革派與保守派的爭鬥,但最終爭鬥幾乎都以改革派勝利為結局。可以說是因為日本一直是一個善於學習的國家,也由此形成了他們易於接受新思想的民族文化。1878年,「維新三傑」之一的大久保利通遭到刺殺身亡,但這並沒有引起日本太大的動蕩。但這可以說是一個節點,日本此後開始加速走上了立憲的征途,同時,伊藤博文作為大久保利通的接班人開始登上政治舞台,在大久保利通被刺殺後,日本開始實行 「地方三興法」,分別為郡區町村編制法、府縣會規則、地方稅規則。此三法的實行樹立了日本全國統一的地方自治體制,同時在全國範圍內召開府縣會,為立憲制度的導入做了準備。而此三興法的構思就是出自於大久保利通,從此日本開始邁入立憲進程。

  但此時的日本並沒有急於加快立憲的腳步,1882年,伊藤博文開始了他的歐洲觀察之行,他的足跡先後遍及普魯士、奧地利、英國、比利時、法國等國,伊藤博文把調研的成果全部用在了立憲上,伊藤博文把英國18、19世紀立憲政治取得穩步發展的原因歸結為君貴族和庶民三者和諧的關係與合作。因此伊藤博文回國後保留公家和大名出身的舊貴族,還把爵位授予政府的強權人物、舊幕府臣子和民權派領導人等,以構建新貴族,可以說安撫了各方權貴,為改革鋪路。而且伊藤博文認識到西方國家通過宗教實現國民精神統一的作用。在佛教與道教均已失去作用的情況下,伊藤博文推動了一天皇為核心來謀求國民精神統一的構想。

  可以說到此時日本已經實現了立憲的基本條件,在器物上日本已經開始跟上潮流,在精神上天皇作為信仰的核心思想也已經形成,新貴族的形成也已促進了各方的關係。終至1889年,日本立憲政治正式實現。從1853年到1889年,整整36年,日本一步步走出來一個憲政。

  中國(急成而不成)

  第二次鴉片戰爭後,清王朝一些有志之士,開始痛定思痛,決定向西方學習。於是「洋務運動」就開始了,但此次運動卻只局限於器物,因為中國傳統的以華變夷的思想仍然根深蒂固,自認中國傳統文化與政體仍是最好的,不可否認,中國傳統文化確實世界上絢麗的一筆,先秦,春秋戰國時先哲的一些思想更是世界瑰寶。但我們也不得不承認,儒家思想在後來的發展中幾乎是走的越來越窄,以宋為節點,一些禁錮人們發展的思想更是不斷出現。至清末,縱使器物發展的最好,仍然只是一個外表堅實的空殼。況且此時科舉制度下選拔的人才已經根本不能適應世界潮流的發展。縱使辦洋務,科舉制度下的人才也不一定能管理的成功,凡是改革必然要從全體考慮,從整體出發,今天的中國,經濟已有所提升,但文化與道德卻沒有更上腳步,不得不說是一個敗筆。因此洋務運動也就不會成功了。

  戊戌變法可以說是一直被現代人拿來與明治維新比較的,因為它最像明治維新,就是康有為本人也曾說過:「我朝變法,但才采鑒日本一切足以,若以中國之廣土眾民,近采日本,三年而宏觀成,五年而條理備,十年而霸圖定矣」因為他覺得日本最似中國。在此,暫且不論慈禧等頑固派的抵抗,只論此法本身,戊戌變法的所有內容幾乎是全部轉移明治維新的內容,回顧上文,日本的一步步變革,我們似乎可以看出日本只是在文化上與中國相似,行政制度似乎還有所區別,否則就不會需要王政復古與廢番置縣了。而且以日本的國土面積,尚且需要36年。若放在中國,豈是三五年事,當然我們可以體會到康先生急於改革的迫切心情,且只有讓統治者短期看到效果,才能促進執政派執行,如同投資創業,如果你需要幾十年回本,自然不會有人投資。另外,在變法之前,康有為先生並沒有仔細調研一番,只是認為中國與日本文化相似即可實行。當年伊藤博文在德國觀察時,威廉一世就曾表示,明治維新以來日本政府改革過於激進,令人擔憂,改革應以本國歷史和社會狀況為基礎,須循序漸進。日本改革走了36年,尚且被評為激進,戊戌變法更是急於求成,沒有結合應有國情,怎麼能成功。

  辛亥革命後的國民政府在廢藩(消除割據),加強中央權力,統一國民精神上都以失敗告終,焉能不敗?在這之後的共產黨的成立,才在國民精神統一上、各黨派的協調上,消除割據上取得巨大成功,讓中國走上了正軌。

  如今改革一詞再次成為大眾話題,最近TPP更是刷爆網路,閱讀各種文章,儘是種種敵意,各家都談破解之法。我們可以理解這也是美國的經濟戰略策劃,因為畢竟美國也聲明為了應付中國。但是,若為此而大搞陰謀論,敵視美國就大錯特錯了,真正做的應該是向澎湃新聞社論主題所說,我們做的只能是追趕,而不是對抗。凡是世界的潮流,皆應追趕。儘管現在它的成員尚少,但他制定的規劃卻是面向未來的,也是未來的發展方向,只是很難而已,其中的知識產權保護,勞工待遇都是與國民息息相關的,每個國家都應該關心,因此,追趕才是實在的。

  如若當初日本與中國不跟上世界潮流,只是封閉在自己的世界裡,走自己老路發展,何談現在的成就。全球化已經是不可逆轉的了,沒有一個國家是封閉自己的,想要取得發展,只有跟上潮流,追趕,超越,當到達頂端是才能發展自己的,一切都是循序漸進的。現在改革需要的就是追趕,路漫漫其修遠兮,任重道遠。

推薦閱讀:

梁啟超——近代史上的「激進」與「保守」
中國的第一大都市,比首都長安還強,為何在近代衰敗了?
七本書,還原一個真實的近代中國
日本近代的書籍裝幀
近代十大才貌雙全的女人(圖)

TAG:中國 | 近代 | 變革 | 明治維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