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大觀堂生宣生絹潑墨潑彩山水創意精選之一(橫軸)

大觀堂生宣生絹潑墨潑彩山水創意精選之一(橫軸)

秋山響泉圖 1980年 68X9138(生宣生絹潑墨潑彩)

潑將彩墨造崑崙

大觀堂《藝海探珠》山水畫譜中國畫理論技法簡編版導言

2006年

大觀堂以古人「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的雄渾氣魄和「畫不驚人死不休」的創新精神,在1965年系統研究石濤,黃賓虹理論技法和兼習西方藝術中頗多感悟,於1967—69年的寫生創作實踐中滋生了中國畫當隨時代變革的歷史使命感。在自覺師承「大風堂畫派」、「黃賓虹畫派」、「齊白石畫-派」及精研徐悲鴻、董-壽平、傅抱石、李可染、石壺、黃秋園等近現代山水名家的基礎上,身體力行大千先生「窮究傳統」和「血戰古人」的精神,深入傳統,窮探唐宋元明清歷代山水畫派和代表性畫家思想技法,從白描、焦墨鉤皴、點彩、淺絳、青綠、水墨而漸自大寫意、沒骨、潑墨潑彩,無不系統研習。又於1971—74年青城隱居面壁、讀書作畫中萌生了「中國青城畫派」創想;1977年因考研而著《藝海探珠》山水畫-譜。書中全面總結了從藝近二十年的心得體會,總結了中國書畫的發展規律和石濤,黃賓虹關於「傳統文人畫-」的理論技法,提出了「中國現代文人畫-」的學術新理念。並結合創作實踐,系統總結中西繪畫創作審美理論,提出「形神意,理法趣」的現代「藝術創作觀」和「審美鑒賞觀」;又從史學、美學、哲學、文化學角度,系統分析比較了中西文化藝術發展的優勢和不足,提出「自然融入式」的中西互補學習方法論;又從藝術變革未來學的角度,突破了藝術和自然科學,社會科學的界限,在藝術考辯中,引用了若干自然科學中的分類和科研成果,融入到「現代文人畫」的藝術理論實踐中;再從哲學角度,把馬列《唯物辯證》和《陰陽五行學說》加以比對論證,闡明了西方《實證論哲學》與東方《辯證哲學》的優勢互補和借鑒關係。為八十年代後的《大觀堂系列》著作:《心物辯證》、《自然十論》《中西結合的現代東方美學》、《中國現代格律詩》、《中國崑崙詩派》、《大觀堂論畫語要》及「潑墨潑彩法」、「沖虛引靈法」、「皴拓破漬法」、「青城十幽法」、「原始叢林法」等多種技法的實踐創新打下了堅實厚重的思想理論基礎。

《山水畫譜》在動亂結束極左高壓並未消除之際,提出了「個人修養」和「德藝雙修」是藝術成功的關鍵,提出了「詩格畫-格即人格」的多元統一修為法,無疑是深解藝術規律和獨具膽識的創論。《山水畫-譜》用相當篇幅論證了藝術認知由「自然美到心靈美再到藝術美」的多段分級學習法和藝術與生活,藝術與哲學,藝術與文學,藝術與自然科學、藝術與社會文明、藝術與社會歷史發展的關係;《山水畫-譜》還是動亂後中國第一部將自然科學成就引入人文藝術科學加以論證和應用的學術專著。儘管《藝海探珠》還有缺失和不盡人意的地方,但它是動亂結束後最早提出「傳統文人畫」向「現代文人畫」的歷史過度及肯定「文人畫」在中國藝術發展中的崇高歷史地位和巨大貢獻並加以客觀論證的學術專著。其二十九年前的先見之明,自令時人刮目。

《簡編》略其文而用其名,述其創新要點,重新精選各期山水代表作及創新感受,以乞專家學者同仁指教。公元2006年青城李代遠禪者於北京大觀

堂序。

1980年大觀堂創「生宣生絹潑墨潑彩」始末記

2005年 李代遠

1976年動亂結束,文革諸禁相繼解壓。1977—1980年,何海霞,蕭建初,龍國平,王永年,況錦華諸大風堂門人及其他名家王朝文,葉淺予,馮建吾,羅銘,林凡皆先後會聚於先師胡立處。是時,余基本上日日過從談藝請益,得諸師長厚愛,獲益匪淺。1979年早春,建初師伯夫婦(大風堂入室弟子,大千先生女婿,四川美院教授,當時受政府特殊使命赴美動員大千先生歸國回大陸)自美國看望大千太先生歸來,攜大千所賜十頁《潑墨黃山》卡板潑墨原跡及相關資料,觀之欣喜若狂,追摩創作之慾望欲禁難止,夜歸即乘興為之。因不明其中筆墨規律要領,失敗甚多,然毫無氣餒,反覆憶臨,又反覆求觀。久之能略得大意。1980年而後,所作已能成型,有的已頗有感覺。建初師伯1980年春復自美國歸來,攜大千《長江萬里圖卷》台灣印本,尤使余眼界大開,由是功夫日益增進。然所感覺不同者,先生用熟宣熟絹,而余用生宣生絹,材質不同,筆墨感覺大殊。直至1985年而後,乃悟生熟材質所潑效果之區別。由是復堅持以生宣生絹而為之,偶亦試用熟宣熟絹以比較之。潑墨之說,源於唐人,然能見前賢潑墨名跡之較顯著者,無過宋梁楷《潑墨仙人》,而稍前之米氏雲山,元高房山,明徐青藤,清八大皆偶有近似潑墨之作,然能大揮大灑,潑寫自如,風格獨具者,古今無過先太師大千先生也。賓虹先生總結中國畫之「五筆七墨,」其精華為「積破潑」三法,曾言:「識積破潑始可言其畫」。余自1965年系統研究賓虹、石濤畫論以來,於前賢墨跡畫論,極其留心。然系統試以潑墨潑彩作畫,乃自1979年春始。余作潑墨潑彩,亦不專以一法為之,必自覺兼用破、積、焦、皴及西藝水彩、水粉、諸法,始可見創作技巧之豐富也。最具代表性者為:《龍-山勝跡圖》《山居圖》《圌山靈境圖》《潑墨響泉圖》《川西九寨勝景圖》《山中處處有流泉》《潑墨雲山圖》《蕭寺殘雪圖》等。

川西九寨勝景及題詩 1997年 68X138(生宣生絹潑墨潑彩)

江山勝跡圖 1980年 68x120(生宣潑墨潑彩)

洞天潑墨圖及題詩 2009年 68X138(生宣潑墨潑彩)

江山絕秀圖 1999年 48X120 (生宣潑墨潑彩)

唐人杜牧詩意畫 1988年 51X100(生宣潑墨潑彩)

青城洞天晴雲圖及題詩 2010年 75X150(夾皮生宣潑墨潑彩)

青城飛泉幽谷圖及題詩 2009年 70X150(夾皮生宣潑墨潑彩)

高山仰止 1983年 46X68(生宣生絹潑墨潑彩)李代遠作

山居圖 1980年 68X92(生宣生絹潑墨潑彩)
推薦閱讀:

周尊聖|從冰雪山水到天山山水的巨大飛躍
郭公達山水畫 欣賞
【國畫欣賞】——清代名家62幅精品山水畫
山水田園詩(二)
山水嘉魚〡如詩如畫三湖連江

TAG:創意 | 山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