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6、讀書是教書育人的根本(1)

6、讀書是教書育人的根本

大學畢業後,我被分配到羅田縣文化教育局這也就註定了我此後與教書有緣。當我以教師身份來到省委黨校的校園,就開始了艱苦的教書生涯。通過三十多年的教書實踐,我深切地認識到,讀書是教書育人的根本。無論是為學、為人還是為師,讀書,乃生命之需,而為人師者之讀書,尤為重要。「立身以力學為先,力學以讀書為本」,這是我們中華民族綿延數千年的優良傳統。教師是知識的播種者、智慧的促生者、心靈的塑造者、道德的引領者。古語云:「庸匠誤器,器可他求,庸婦誤衣,衣可別裁,庸師誤子弟,子弟可復胚乎?一位視讀書為己任的教師,在雕琢自己生命的同時,又何嘗不是在教學中以讀書之「器」來雕琢教育對象的生命。」一個厭倦讀書的人,若選擇了教師行業,是自己的失誤更是學生們的不幸。教師要想不誤人子弟,就不要使自己成為「庸師」,要避免成為「庸師」,只有靠讀書學習。教師使命之神聖在教書,學生使命之神聖在讀書。知識的歷史就在教師與學生、教書與讀書之間延續。中國古代有一句話叫「薪火相傳」,東晉的和尚慧遠在《沙門不敬王者論》中說「火之傳於薪,猶神之傳於形,火之傳異薪,猶神之傳異形」,這本來是在講形神滅與不滅,比喻未必精當,但用來比擬老師與學生之間的傳授卻恰如其分,教書與讀書之間是知識的授受,如火之傳於薪,但老師與學生將來研究的內容並不一樣,如火之傳異薪,只有一點是代代傳續的,那就是「火」,就是學術的方法和精神,「名師出高徒」,其實就是說好學生繼承了好老師的真衣缽,先生的學術思路在後生中依然延續甚至更加深入,先生的學術精神在後生中依然執著甚至更加執著。當讀書成為教師的精神第一需要,他的學生自然會仿而效之?當讀書也成為學生的精神第一需要時,我們自可信心十足地展望未來的美好。故師者的道德修養、精神追求等對學子之影響非常之大。一個學習型的民族,才是一個不老的民族;一個愛讀書的傳人,方能將龍的血脈相傳。中國的古語千真萬確,「身教勝於言教」,一個不愛讀書的教師,無論以何種高明的方法,也教不出愛讀書的學生;而一個愛讀書的教師,則無需千方百計調動學生的讀書積極性,他自身便是讀書的典範。

「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師者」要提升心靈境界就必需讀書。教師讀書可以擴大知識視野、傳承人類文明,養成文化素養和精神氣質,對學生的學習產生影響,豐富教師的教育生命。而要做一名學識淵博、品德高尚的教師,以為人師表的高尚品德深深打動人,給人以心靈的震撼,就要摯愛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不僅在浩如煙海的典籍中學習和研究中華文化、在三尺講台上講授和傳承中華文化,而且以自己的模範行為詮釋和躬行中華文化的精髓;就要一生淡泊名利,一心教書育人,把自己有限的生命全部用來報效祖國和人民;以勤勉踏實的治學精神攀登學術高峰,勤勤懇懇,腳踏實地,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作出不平凡的業績。這樣,才不僅體現了學識的魅力,而且體現了人格的魅力,不愧是教書育人的楷模。常言道:「教育者必先受教育。」要教書,先讀書,這是身為人師的首要責任。作為為人師表的教師要深知,要想讓自己的學生出色,教師必須出色;要想讓自己的學生多讀書,教師理應多讀書,自覺地讀好書。可現實中有的教師同行面對書籍,卻已失去了飢餓感和野獸般貪婪的慾望。而有的教師同行卻可以三周不讀、三月不讀而面無愧色。我認為,世界上有些人是不讀書的,但教師也可以不讀書嗎?不讀書,我們用什麼來傳道授業解惑呢?倘若自己的靈魂熄滅了火焰,我們用什麼來點燃教學對象的心靈呢?學子們對師者往往投以仰視,因為,那是他們為人之楷模。教師讀書不僅影響到教師自身的心靈境界,也將影響到一代又一代學子的精神成長。因此,我們當教師的就要象「高爾基看見書,如同一個餓漢看見麵包、傑克·倫敦看見書,如同一匹餓狼看見帶血的肉」那樣讀書。《學記》曰:「是固教然後知困,學然後知不足也。」書到用時方恨少,事非經過不知難。對於我們教師而言,要學的東西太多,而我知道的東西又太少了。有人說,教給學生一杯水,教師應該有一桶水。這話固然有道理,但一桶水如不再添,也有用盡的時候。我以為,教師不僅要有一桶水,而且要有「自來水」、「長流水」。「固教然後知困,學然後知不足」。所以,教師必須樹立終身學習觀念,不斷提高自己的知識層次,進行「自我充電」,變原來的「一桶水」為「長流水」,終而升華為適合學生需要的「甘甜水」。所以,從一定意義上說,讀書應是教師神聖之職,堅持讀書是教師最起碼的職業底線。為了不辱沒「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讀書應是教師不能忽略的心靈之旅,不管教師讀書難的理由有千萬條,但每一個教師自己應該清楚,欲求教書好,先做讀書人。蘇霍姆林斯基曾經疾呼:「書,讀書,再讀書——教師的教育素養正是取決於此。要把讀書當作第一精神需要,當作飢餓者的食物。要有讀書的興趣,要喜歡博覽群書,要能在書本面前坐下來,深入的思考。」一個好教師不應自甘平庸,就應該讓閱讀成為生活的必需,讀盡天下好書,養足人間正氣,胸藏萬匯憑吞吐,筆有千鈞任翕張;讓書籍成為生活的精神伴侶,成為一位不折不扣的讀書人,一位「嗜書如命」的人,讓生命因讀而精彩,讓書香熏染自己無悔的人生。學校是書籍的王國,黨校輪訓和培訓黨員領導幹部和黨的理論隊伍的學校,也應是讀書的場所。當一名黨校教師,首先應該認準自己的人生坐標,找准自己的價值空間,做一個讀書愛好者和讀書的榜樣。因為就教師本人來說,讀書是教師成長的基礎,讀書是教師生命的內在需要,讀書是教師教育創新的法寶,讀書是提升教師境界的唯一途徑,讀書可以使教師德藝雙馨,教師唯有讀書才能與時俱進,才能勇站課改大潮的最前沿。我的體會有:

一是讀書能提升教師的文化素質和精神品味。教書育人的過程是一個自身不斷成長成熟的過程,在這個漫長的旅程中,好書是我們向名師學習,與名師對話交流的平台。名師不僅是教育的高手,更是極具人格魅力的教師。他們擁有鮮活的、時尚的教育理念,以自己高尚的靈魂和言行感染著教書育人的教師,進而影響著青春歲月中那些富於進取思想的學生,為他們的一生奠基。所以,作為教師,應該追求真正意義上的教育,不僅要給予學生以知識,還要美化其心靈,陶冶其情操,豐富其頭腦,崇高其精神。這才是教育的終極目標。無論社會的整體環境如何不利,教師都不應該忘記自己的「育人」職責。我所履職的黨校是培養黨政幹部的基地,教師的文化素質和精神品味則影響著那些奮發圖強為民謀利益的學員,為他們不斷進步加油。而教師服務教學思想意識的培養,崇高科學思想方法的掌握,淡泊名利思想境界的提升,靠的就是多讀書,讀好書。古人常說,「功夫在詩外」、「功夫在畫外」。我們教師這一行也是「功夫在戲外」。「內」指專業學識和才能,這「外」的含義就廣了,涉及到社會百科,一名教師涉獵的社會知識越淵博,對他的專業幫助就越大,領悟性也就越強,講課也就更能出神入化。「才知源海文始為,腹有詩書氣自華」,閱讀在某種程度上折射出一個人的進取心與創造力。有句歇後語說:孔夫子搬家——光書(輸),意思是選擇了教師職業註定要終身與書為伴。讀書靠的是長期的積澱,堅持不懈的讀書,讀好書,耳濡目染,日積月累,才會儲備真知,才會受到文化的熏陶;才會不斷完善自我,提升教育教學藝術,在教學中得心應手遊刃有餘;才能展現個人魅力和為師者的風範,這樣就能品味教育成功的喜悅,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的情感體驗,使教學活動充滿真情和活力,使學生情不自禁產生心靈共鳴,教師才會陶醉於教書育人之中。因此,身為教師理應大量閱讀有關教育教學方面的專業書籍,開闊視野,主動關注教育領域的改革動態,吸收先進的國內外教育教學經驗,更新、充實、優化自己原有的知識結構,對照發現自己的薄弱之處,從而找到糾正與彌補的方法。要廣泛地收集、積累有關教育方針、政策,國內外教育教學研究「行情」等參考資料,為自己進行教育教學研究提供可靠的理論根據,注意積累實踐中的具體教例,使研究工作建立在確鑿可靠的事實基礎之上。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中特彆強調撰寫教師日記及教育隨筆的必要性。因為「這些記錄是思考與創造的源泉,是進行概括性總結的素材。」尤其,作為年青教師更要結合教學實際,及時汲取經驗教訓,大膽實踐,勇於創新,不斷探索、研究和掌握教學過程及其規律,形成理性的教學思想。大處著眼,小處著手。可就某節課的得失、某個單元的成敗,悉心觀察研究,「留心處處皆學問」。同時積极參加公開課、說課、評析課等各類教科研活動,聯繫教學實踐,分析概括教育現象,從而選擇某個方面或環節作為自己研究的對象,確立研究專題,力求使之上升到教育理論的高度。我在讀書中,常被靈秀的詩意所浸透,被哲理的文字所折服,提升了自己的文化素質,提高了自己的精神品味,從而逐步懂得了路該如何走,書該如何讀,書該如何教,書該如何寫。

二是讀書能使教師得到心靈的凈化、理想的升華。教書育人的過程是一個自我不斷完善的過程。一本本好書就像是一粒粒善良的種子,一粒粒誠信的種子,一粒粒正直的種子……這些種子適時地播撒在教學對象的心田裡,他們的心靈就會變得充實、美麗、高貴……教師讀書不僅是尋求教育思想的營養,教育智慧的源頭,也是情感與意志的撞擊與交流。讀書就是心靈的旅行,是心靈的對話;讀書就是不斷反思,就是心靈與心靈碰撞的過程。比如:讀李鎮西《愛心與教育》讓我們明白了教育的大愛:教育,是充滿人性、人情和人道的教育,是為了一切人全面發展的教育!讀肖川的《受過教育的人》讓我們明曉了「受過教育的人」的含義:他嚴正而又寬容,深邃而又單純;執著而又瀟洒,真誠而又練達;他勤勉而又從容,剛毅而又柔情;豪放而又儒雅,平實而又不斷地追求人生更高的生命境界。他是具有民主的性格人,樂於分享,善於溝通,勤於反思,服膺真理,勇於承擔,敢於創新的人;一個有膽、有識、有情、有義、有趣的人。如:讀《陶行知文集》讓我讀懂了「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的無私奉獻精神。讀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讓我懂得了教育者的使命就是讓教育對象在各方面和諧發展。通過讀這些教育巨著和學習名師們的教學方法,讓我得到了一次一次心靈的凈化、理想的升華。我深深地意識到教師是一個神聖的職業。教育是一個事業,事業的藝術在於獻身;教育是一門科學,科學的價值在於求真;教育是一種藝術,藝術的生命在於創新。因此教書人應具有可貴的奉獻精神、敬業精神、探索精神、創業精神。雖然教書生活單調、貧乏,但從眾多的教育家的言行中,我深感因讀書不再貧乏、空虛,生命會因讀書不再貧弱、蒼白,人生會因讀書不再孤獨、無奈;雖然教書的生活雖然清貧,但一本好書會使我愛不釋手,一首好詩會使我如痴如醉,一篇美文會使我百讀不厭。在讀書中,可以找到精神的家園、情感的寄託,體驗到風景之外的風景。在「大風起兮雲飛揚」中,感受黃土高原的雄渾,在「風吹草低見牛羊」中,感受內蒙草原的遼闊,在「小橋流水人家」中,感受江南水鄉的柔美;在「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中,感受人生志向的遠大,在「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中,感受人生無悔的豪放,在「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中,感受人生無奈中的欣慰。在讀書中,我領略著前人的聰明與靈氣,體味著前人智慧的光芒,豐富了自身的人生情感,砥礪了自身的高潔情操。通過在黨校二十多年來教書生活,使我感悟出了教師的人生真諦:雖然教書生活清貧,但仍要具有無私奉獻的師魂,誠實正直的師德,全面發展的師觀,教書育人的師能,嚴謹求實的師風,而且還應具有開拓進取的銳氣,蓬勃向上的朝氣,勇於拼搏的英氣,甘願奉獻的「傻」氣,自強不息的骨氣,以春蠶的精神、紅燭的風格、蜜蜂的作風、綠葉的品格和孺子牛的志向,獻身、求真、創新,來對待三尺講台,平凡的、瑣碎的、具體的事情將顯得意義重大而深遠!我深深地知道愛崗敬業是教師應具備的首要條件。只有樂學的教師,才能成為樂教的教師;只有教者樂學,才能變成為教者樂教,學者樂學,才能會讓教學對象在歡樂中生活,在愉快中學習。所以,我以振興中華為己任,把奮力拚搏的創新精神,無私奉獻的高尚情操作為我終身從教的最大追求。

推薦閱讀:

2015年2月讀書書目
任志強喊你來讀書
讀書百問No.7:諾貝爾文學獎「虧欠」了哪些作家
johnney908的【《子平真詮》讀書心得】
讀書名言1

TAG:讀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