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帝與科學
霍金《時間簡史》里講過這樣一件事:當宇宙大爆炸理論剛剛提出,尚未被普遍接受時,天主教會率先予以承認,因為其與上帝創世說相吻合。
這算是反攻倒算么?
自從哥白尼、布魯諾、伽利略以來,科學和宗教一直是死敵。但宗教的權威一次次受到挑戰並全面潰敗,科學取得完勝。以致尼采說:「上帝已死!」
從科學的觀念,世界的產生髮展變化都是出於自然,而非有意志的上帝所設計製造。
按照現有理論,宇宙起源於大爆炸,尋根溯源,世界的出處是一個被稱為「奇點」的獨特環境。在那裡,空間無限小,能量無限大(真是一個奇怪的點,也是一個特別的起點),另一種表述是,我們已知的所有物理理論在那裡統統無效。
集無限大的物質密度、無限彎曲的時空和無限趨近於0的熵值於一身的「奇點」
總之,那是現今人類認知的盡頭,我們不知道是出於什麼原因和機理使宇宙得以產生。
但是,請稍停一下,讓我們回顧一下宗教。根據《聖經》,萬能的、人類智慧無法揣測的上帝出於無需渺小的人類去推敲的原因——創造了世界。
這樣我們就面對兩種無知,或者對大爆炸起點的無知,或者對至高無上的上帝的無知。
我疑惑:這兩種無知能比較嗎?無窮大與無窮大無法比大小,無窮小與無窮小無法比大小,大約,無知和無知也都一樣罷……除了名稱的不同,本質區別並不大。
十三世紀的經院哲學家托馬斯·阿奎那以第一推動者和第一作用因來證明上帝的存在。確實,所有運動都似乎應該有最初的動力源,所有的結果都似乎應該有初始的原因。
今天我們說,如果沒有大爆炸,就沒有宇宙的膨脹和星球的運行,就沒有蒼穹和大地,就沒有我和你。當初叫做上帝的東西(望教徒原諒我的不敬),現在被稱為自然而然的自然。
托馬斯·阿奎納(Thomas Aquinas,約1225年—1274年)是中世紀經院哲學的哲學家和神學家,他把理性引進神學,用 「自然法則」來論證「君權神聖」說。
更加巧合的是,現有理論不允許問大爆炸之前的事,因為宇宙誕生之前沒有時間,所以這問題本身就是錯的。從阿奎那再往前追述接近千年,基督教歷史上最偉大的教父哲學家奧古斯丁在反駁異教徒「上帝在創世之前做些什麼」的質疑時指出:時間是上帝所創造宇宙的一個性質,並沒有所謂宇宙開端之前。有些殊途同歸的意味。
聖·奧勒留·奧古斯丁(Saint Aurelius Augustinus,354年-430年),古羅馬帝國時期天主教思想家,歐洲中世紀基督教神學、教父哲學的重要代表人物。
其實,無論科學還是宗教,還包括哲學、藝術、政治等等等等,都是人類的成果。從人類角度來說,自產生之日就存在一個即包含其中、又外在面對著的世界,人的夢想當然是理解甚至改造這個世界,而以上所列舉這些都正是為實現夢想所伸出的觸角。
這是從另一個角度的「同一個世界,同一個夢想」。(扯遠點,這個口號由中國人提出,顯得格外意義深遠,畢竟僅僅三十多年前中國人還生活於封閉、教條、自大之中。)
我並不希望被誤解為將科學和宗教等同。
宗教以終極關懷為目的而訴諸信仰且兼有理性,科學則以建立在客觀觀察之上的理性來探尋世界(在其內部允許合理程度的信仰)。
歷史上曾經宗教壓制科學,一方面是因為它們有所交集,宗教擔任了前科學準備狀態的角色,就像中世紀的鍊金術為現代化學進行了準備。以上所舉兩個事例,特別是奧古斯丁的事例,可以說是在由淺入深、由定性向定量的、由粗泛到精細的認知過程中,必然又合理的進程。
另一方面,宗教思維更會在相對封閉、教條、自大中進行,也正是出於這個原因,進入近代,認知自然的工作才從宗教中分離而交給科學專司其職。科學以理性和客觀為特點,自然不會排斥、壓制、報復宗教,相反,包容宗教更顯科學的容量。而且科學既沒必要也不應當代替宗教成為新的信仰,科學也遠非萬能。
科學與宗教、哲學、藝術、政治等等共存,是實現人的夢想的更好方式。每一種思維都會有自身的優勢和局限。
比如,佛教的基本觀點是人天生受苦,這肯定不錯,俗話說人不如意十八九,但與其拜求過河都難保自身的泥菩薩,不如學點科學種田科學養豬還更容易改善生活。
又比如,曾經有句話:科學無禁區,到一定程度就不是了,例如克隆,其意義和後果不可能從科學研究的內部得到把握,因此必須有外部的管控。
所以,消除對科學的盲目崇信,是對科學最好的理解和尊重。
(文章首發於科學大院,轉載請聯繫cas@cnic.cn)
推薦閱讀:
※上帝給男人排隊
※第十三章 上帝打開一扇門
※「上帝的眼裡,我很美」
※從「KTV公主到上帝的公主
※上帝啊,讓我做一次有錢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