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 讀人 讀己
2014 年 7 月 22日,0陶妙如
語言文字報【祝你成長】校長·教師 3版 2014年7月4日
成長總是充滿變數,變是常態,不變才是瞬間。教育部「國培計劃」專家庫成員,湖南長沙同升湖實驗學校陶妙如認為,面對充滿變化的世界,語文老師要學會讀書、讀人、讀己,不斷提高自己的素養,將變數轉化為常數。當老師徜徉在「會讀」的境界中,就如同得到源頭活水的滋潤,靈性會大發,遐想會聯翩,才情會飛揚,成長也就在不經意間發生了。
讀書 讀人 讀己
——教師成長自渡之法陶妙如
我們的成長中總是充滿變數,變是常態,不變才是瞬間。作家三毛有語:「心之如何,有似萬丈迷津,遙亘千里,其中並無舟子可以渡人,除了自渡,他人愛莫能助。」讀人,讀書,讀己,均是教師成長中自渡之法。
會讀書
會讀書是第一位的。語文老師應該比其他學科老師多翻一本書,多記一句詩,多認一個字。現在老師で讀書狀況差異很大,有人問蒼茫大地,不知要讀什麼書;
有人看萬山紅遍,拿起什麼就讀什麼,缺少選擇;有人聞空中天雞,讀了一些書,嘗到了讀書的滋味;只有少數人能夠序天倫樂事,享受到讀書怡情養性的妙處。
讀書要有選擇。《莊子·養生主》里說:「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以有涯隨無涯,殆已。」書是讀不盡的,蘇軾也只能提「發憤識遍天下字,立志讀盡人間書」。讀書,我還是提倡讀經典。陸遊說:「六經如日月,萬世固常懸。」一提到經典,我們總認為是四書五經。其實經典不只過去有,現在也有,它和歷史發展同步。
讀書還要注意方法。專讀與博採,快讀與慢讀,精讀與泛讀,等等。那些讀過很多書、有所建樹的人大多有循序漸進で讀書過程:先廣泛閱讀,興趣培養;接著確定自己方向閱讀,積累專業知識;然後廣泛涉獵,融會貫通;最後比較閱讀,取長補短。
讀書有三境界:懂了,通了,活了。
懂了,是從知識積累層面上說,是讀書的第一境。讀一篇小說,你懂得了節奏、聲調、語氣、音律,知道了富有意義的語詞、句子、句群以及作品所要表現的客觀事物,獲得了大量的原始材料,這是一個吸收的過程。通了,是從方法運用層面來講,是讀書的第二境。你從閱讀中明白了作者描寫世界、人物、場景所使用的手法,可以運用它去加工的文章,這是一個轉化的過程。活了,是指精神創造層面,是讀書的第三境。你讀懂了小說所體現出的崇高、神聖、悲憫等形而上品質,找到了書中亘古不變的事物發展規律和精髓,對自己的價值觀有了新的洗禮。讀書三境,是釋放、飛躍的過程,也是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
語文老師不僅自己要學會讀書,還要把好書推薦給學生。學生知識和能力有限,不一定總能做出正確で閱讀選擇,需要通過我們智慧で引導,慢慢讓他們感受經典的力量。
會讀人
讀什麼人呢?讀古人,今人,讀旁人、身邊人,讀各種各樣的人。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觸類能旁通。讀親人、友人,可以為我們營造幸福、快樂、和睦的生活環境提供借鑒。在單位,讀領導、同事、下屬,幫助我們更好地解決工作中的問題。讀教育人、經濟人、體育人等各種職業的人,能拓展我們的視野,學到很多新知識。讀人,能幫助我們知道過去、現在、未來,知道自己要做什麼,能做什麼。
讀人有步驟:走近、聆聽、研究。走近他,將他做事的方法學過來,一切創造源於模仿,如果身邊有高人、能人,你不去學習模仿,那是對自己不負責任。聆聽他,不管他說什麼,你仔細聽著,將聽到的記下來。他若有高妙的見解,可以彌補你知識的缺失;他若失言,也可能使你得到啟示與警醒。研究他,從他所做、所說及其效果來思考他,與別人的比照中揣摩他,提煉出你所需要的,轉化為自己的。四季雖然更替,萬物依舊生長。借鑒別人是一種收穫,陸遊有「學不趨卑近,人誰非聖賢」之語,說得非常透徹。你能將別人的長處轉化、重組、創新,就能比他人更傑出。
讀人有方法:懂禮、懂法、懂人。
懂禮,要遵循一定禮貌、禮節、禮儀。學人要懂一個字「謙」,懂一個詞「感恩」。不謙虛是學不到東西的,不懂得感恩是不可能長久學到東西的。
懂法(懂理),要遵照一定法則、法規、法律。人與法是一種交融關係,沒有一定的法則來規範行為,是沒有秩序的。無序則亂,侵佔性的學習是學不到東西的。譬如,你引用了人家的語言,卻不加標註,這就是侵權,你學的知識也摻了水分。懂人,要懂得一些人情、人心、人性。學人就要懂得人字,立於人前,想他所想,思他所思,急他所急。讀人要有溫度,理解別人是一種涵養。
讀人有選擇。有老師問我,李白、杜甫、白居易最喜歡誰?我答:長安米貴,有居就易。李白想不仕而朝,得意便猖狂,人生因而不能常如願,這一點不能學;杜甫奉儒守官,頭腦太清醒,水至清則無魚,人至清則少友,人生因而多沉悶,這一點不想學;立業靠勤,白居易「晝課賦,夜課書,間又課詩」,把儒家的「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奉為自己的處世哲學,一生雖有坎坷卻能安享,值得一學。讀懂了白居易,我們的生活將會多一份天真純潔向上的力量。
會讀己
我們都知道,能阻礙自己發展的不是別人,而是自己。想要幸福成長,就要學會讀己。要讀自己什麼呢?我粗淺地認為要審讀自己的德行、才能和智性。這樣你才能定位正確,茁壯成長。
德行是指一個人的道德和品行。德行天下,善養後人。才能指知識和能力。智性是高於理性的一個層次,我將他定義為智慧的自然形態。
智性的人活得洒脫,遇事拿得起;遇利放得下;遇難看得開。
拿得起,是說一個人辨得清幾種關係,遇事善取捨。拿得起,是強者で執著,需要最準確的眼光、超人的自信,隨時準備的積極心態,強有力的行動,以及有勇有謀的智慧頭腦。
放得下,考量的是個人定位與大局觀。創業初期,你有才,被重用了,一旦局勢穩定下來,若你只有征戰之才,未必會繼續重用。開創期與發展期用人標準要求是不同的,人生有頂峰就會有低谷。有時候,你不得不被迫交出權力,放棄機遇。要學會放棄,執著是強者的姿態,但放棄是智者的洒脫。
看得開,考量的是生活質量與人生境界。人生最高境界當方圓交融,有形至無形。生存交往遇方則圓,遇圓則方,會適應,會變通。
除了這些,讀自己的內容還多著呢,個人可根據自己的特徵自我審視。古語有云:「吾日三醒吾身,則智明而行無過矣。」
讀書、讀人、讀己,就是閱讀這個世界。當語文老師徜徉在會讀的境界中,就猶如得到源頭活水的滋潤,靈性會大發,遐想會聯翩,才情會飛揚,成長也就在不經意間發生了。
(作者系教育部「國培計劃」專家庫成員、湖南長沙同升湖實驗學校教師)
推薦閱讀:
※童樂讀書會
※《活著》讀書隨筆
※陳燦銳推薦:曼陀羅繪畫療法必讀書籍
※要有學養,就要讀書
※經方讀書臨證碎金錄
TAG:讀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