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島核電站氫爆炸 50公里外有震感
日本內閣官房長官14日表示,福島核電站反應堆3號機組(反應堆)發生氫氣爆炸,一股濃煙從電站廠房上空升起。本次爆炸與該電站1號機組發生的爆炸「類似」,都是從反應堆燃料罐中釋放的氫氣,與空氣中氧氣發生化學反應的結果。
爆炸發生後,日本政府要求住在核電站附近(離爆心20公里以內)的居民呆在家中不要外出。美聯社記者在距離電站50公里處都感到了爆炸帶來的強烈震感。日本官員強調,裝載有高溫核燃料的金屬容器在本次爆炸中「完整無損」,暫不會造成放射性污染物外泄事故。
自從日本東部海域發生9.0級別特大地震並引發特大海嘯後,福島核電站的反應堆都自動關閉。不過,電站中的多個反應堆因內部溫度太高,加之冷卻系統全部失靈,可能造成燃料棒融化,進而發生核泄漏事故。搶險人員正在通過注入海水的辦法來幫助反應堆降低溫度。
日本福島核電站已有40歲「高齡」。在站內6座核反應堆先後因冷卻系統失靈而面臨「燃料棒融化」(泄漏)危險後。搶險人通過注入海水來為反應堆降溫的辦法引起了較大爭議。此舉不但將造成核反應堆「報廢」,甚至可能繼續産生大量氫氣,造成連鎖性爆炸反應。
日本政府高級官員承認,福島電站中有兩座反應堆中的核燃料可能因溫度過高而已經發生了「部分融化」(泄漏)現象。在這種情況下,搶險人員將主動排出一座反應堆中的過量氫氣,這是造成電站廠房「氫氣爆炸」的原因。20多萬電站附近居民已奉命疏散。
在日本核電站周圍檢測到的放射性物質包括碘131和銫137。其中,碘131一旦被人體吸入,可能會引發甲狀腺疾病。日本政府已計劃向核電站附近居民發放防止碘131輻射的藥物碘片。與此同時,銫137會造成人體造血系統和神經系統損傷。
據悉,目前險情最為嚴重的是福島電站1號和3號反應堆。與此同時,還有一座反應堆中的冷卻水已經降低至燃料棒附近,搶險人員將同樣向其中注入海水和其他切斷核反應的物質。在注入冷卻水之前,搶險人員必須先排出氫氣來為反應堆減壓「騰地兒」。
核安全專家稱,只要核反應堆中的燃料棒能被足夠的冷卻水浸泡著,就不會因過熱而發生融化和泄漏危機。日本專家稱,福島第一核電站1號機組發生的放射性物質泄漏事故是核電站抗震能力不足和設備老化所致。避免核電站應急電源被海嘯摧毀是一次慘痛的教訓。
美國也向日本派出了專家組,協助震區解決核反應堆降溫問題。此外,核電站中大量使用過的燃料棒同樣需要用水來降溫,現在,沒有人顧得上去關心這些燃料棒的情況如何。一旦這些「廢料」因缺水而升溫融化,也會對救援人員造成極大傷害。
目前,國際核事故按嚴重程度分為零至7級。福島第一核電站事故等級低於1979年的美國三里島核事故和1986年的蘇聯切爾諾貝利核事故。美國三里島核事故被定為5級,當時由於製冷系統出現故障,導致大量放射性物質泄漏,至少15萬居民被迫撤離。
切爾諾貝利核事故被定為最高級7級。當時核電站 4號反應堆發生爆炸,導致8噸放射性物質泄漏,直接污染核電站周圍6萬多平方公里土地,320多萬人受到輻射。與切爾諾貝利核電站顯著不同的是,福島第一核電站1號機組反應堆有15厘米厚的不銹鋼護罩保護。
法國核安全局指出,福島第一核電站的爆炸是「化學因素」引起,非核爆炸,因此與蘇聯切爾諾貝利核電站事故不可同日而語。日本政府初步確定本次震後核泄漏事故為4級,即造成「局部性危害」。日本官員表示,這個等級有可能會隨著事態的發展而調整。
推薦閱讀:
※乾貨|中國核電:從「國之光榮」到「國家名片」
※三一重工62米泵車應邀馳援福島核電站
※橙心慈善會告訴您:我國已成為全球三代核電發展產業中心
※福島核電站附近海水碘超標4385倍
※《紅海行動》的核工業觀影方式:「黃餅」不做「臟臟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