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話的心理學

 壓抑攻擊性 

  生活容易發生重大意外,睡覺時經常做噩夢,心理上產生抑鬱症等精神疾病,身體罹患癌症,人際互動使用被動攻擊。

 釋夢 

  我們有可能通過自己的夢,對蘊含在潛意識這一與生俱來的巨大智慧寶庫瞥上一眼,僅僅就是這一瞥,有時候就足以給我們的人生態度或生活帶來最深刻有力的洞察和變化。

 心理諮詢界的女多男少         

  在當前心理諮詢界,無論是諮詢師還是來訪者,都是女性呈壓倒性優勢——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是,中國男人從來就不缺乏母愛,並再次從妻子身上索取到母愛,而中國女人則普遍既缺少母愛又缺少父愛,長大成人後只被剝奪而又無處彌補。

 性交 

  是人際交流溝通的凝縮,性交的過程,反映出一個人在日常生活中人際交流溝通的模式和質量,比如有些人只顧自己做自己的,有些人則一心只想讓別人如何如何,而另有些人則自我表現欲強烈等等——所以,性交也可以用來測評人際關係模式。

 緣分 

  他們本來就一直在彼此心中,遲早會在某處相遇,後面的故事也早就編入無意識密碼--命運與其說被早期關係引導,不如說被集體無意識原型左右。

 幻象與真實    

  我們內在的幻象遠遠大於所謂的世界真實,或者,世界真實本身就是一個更為巨大的幻象。

 陰暗面 

  每個人身上都有受到意識壓抑、排斥、否認和排斥的陰暗面,最危險的人或處於危險境地的人,往往就是那些認為自己絕對不會做錯事,完全不知道自己也存在陰暗面的人。

 恐懼 

  

  內心的恐懼,遠遠大於現實的恐懼。人做為一個脆弱的動物、生命,有足夠多的理由來恐懼,恐懼與生本能是聯繫在一起的,是為生存服務的報警系統,所以說恐懼與生俱來

 壞習慣或壞毛病 

  任何壞習慣或壞毛病在開始形成的時候,都有其價值和意義,都有其必然要存在的理由---現在不合時宜了,所以成了壞習慣或壞毛病

 否認 

  當你啟動否認機制時,你並不知道你正在否認,這是一種潛意識的運作,只有在你白天感覺很安祥,而夜夢中卻會出現恐怖、焦慮、疲倦的場景時,才能暴露你正在否認——否認雖然可以讓你在表面上自以為平靜,但卻不能阻止危險來到。

 愛的攻擊 

  攻擊有很多偽裝,最難以辨認的是愛的攻擊。當你感到被他人過度寵愛過度需要過度重視時,你其實就已處在被攻擊之中,是滿足其自私的或神經症般的慾望的工具——無論攻擊怎麼偽裝,其本質都是越過邊界!都是對個人獨立與存在感的毀滅!

 自我中心 

  人類自戀的本性就是假設他人和自己喜歡一樣的東西,所以很多人每天都在設法讓他人變得和自己更像一點——他們會屢戰屢敗但卻一直努力下去,直至對方怨恨、離家出走、產生嚴重心理障礙甚至自殘自殺,仍堅持自我中心不思改悔。

 親密關係  

  人天生具有尋求親密關係的本能,但經歷過的傷害卻會使人對親密關係感到恐懼和痛苦。親密關係如同性本能一樣,對親密關係的任何防禦都構成癥狀。失去親密關係,生命將失去滿足本能慾望的基礎,因而生活也失去意義。

 暴力 

  暴力是一種最低端的控制,源於對失去愛的恐懼。施暴的人總是深切地恐懼失去伴侶。如果一個人內心有足夠的愛,他就不會為了得到愛而訴儲暴力控制他人。

 解夢 

  釋夢是靈魂的X光機,一切靈魂的秘密都會在釋夢的透視鏡下一覽無餘。夢裡沒有別人,只有自己。人生命運的結局都寫在夢的密碼里。———白天的生活只不過是對夢境的複製。

 希望 

  希望意味著有改變的那一天。在抑鬱治療中,評估高自殺風險人群的一個重要指標就是他們看待未來的眼光,一個人可以身處險境,但如果他預期未來將發生改變,他就有很大的生存機會。———你的希望比你的處境更重要!

 感激與憤怒 

  國傳統文化不允許對自己尊敬和感激的人憤怒,而事實上,認識到我們對同一個人既感激又憤怒是心智成熟的重要一步。很多中國人的心理疾病,在於壓抑和迴避對應感激之人的憤怒,不僅對方不允許表達,就連自己也惶恐有這種憤怒存在。

 羞恥感 

  羞恥感意味著在生命早期,我本應被承認、被尊重的需要沒有被滿足,我內化了重要他人對我不贊成、不肯定的態度,並整合到自我核心信念中——羞恥感讓真實的自我隱藏和退縮,破壞了人與人平等、正常交往的可能性。

 理想化 

  理想化是抑鬱症患者自我毀滅的法寶,他們先理想化自我或他人,然後再苦苦追尋,進而再愧疚仇恨。理想化是最早期的防禦機制,有助於幼年生命的存在感,但長大後還這樣玩下去就完蛋了。

 平衡與補償 

  不僅一個人心理的內部在尋求平衡,人與人之間,國與國之間都在尋求平衡,弱勢的一方在勢力懸殊的狀態下為尋求平衡,往往會採取非對稱手段來過度補嘗。——一個人的心身癥狀以及外在表現其實是其尋求平衡與補嘗的方式。

 業障與固結 

  

  在佛學中,貪慾、厭惡、煩倦和懷疑等被稱為業障,以今天精神分析視角看來,這些所謂業障都是因為創傷或代際相承的潛意識動力所致,是各種固結。——世界是個大廟宇,每個人都在其中修行。

 精神分析   

  體驗精神分析或者學習精神分析的目的,是為了破除迷信或執迷,但是,如果體驗精神分析或者學習精神分析之後又建立了新的迷信或執迷,這百分之百肯定是誤用了精神分析。

 人際互動方式 

  幾年前在分析師中曾一度流行一句十分腦殘的話:別人對待一個人的方式是被這個人教會的——其實,人際互動遠非這麼簡單,首先,一個人教會別人怎麼對待他也是選人的或者說因人激發的,其次,別人也並非個個都是被動的被教會,回應的方式也是根據個自的人際關係模式而千差萬異的。

 對父母的忠誠 

  

  每個人都在以自己特有的方式表達對父母的忠誠,並且有一種複製父母人生的潛意識動力(心理學意義上的種族保存和延續)。——你被父母的故事抓住了么?

 傾聽 

很多人(新晉諮詢師、分析師)以為傾聽僅僅指向外傾聽別人,而忽略了更為重要的其實是向內傾聽自己。——傾聽從來就不是單向的,傾聽明白自己的難度更大。

 心理療愈機制 

  真正起作用的心理療愈,是我們與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建立起了一種全新的關係,而不是努力對抗與清除那些負面的思想和情感。

 心理痛苦的陷井 

  缺失愛的孤獨者,一方面由於心理補償作用把交往對象極力幻想美化,一方面由於安全感嚴重不足,自以為命中注定不可能得到愛與幸福,心如死灰。在極端的渴求與極端的的絕望這兩種張力糾結之下,缺失愛的孤獨者鑽入了自己設計的無法走出的痛苦陷井,還哀嘆此生:我不下地獄,誰下地獄!

 生命的相遇

  每個讓你心動的生命相遇,都是有重大意義的,無論愛恨情仇,都帶著你人生成長的課題,都是你人生成長的貴人,你發現了么?且愛且珍惜!

 創傷的治療 

  創傷治療不是把來訪者重新帶回情感漩渦中,瘋狂宣洩,而是要全程維護自我意識的觀照,並且持續溫和地釋放,培養一種「觀」與「在」的能力。——初學諮詢師未能掌握其中要領,往往把創傷治療搞成二次創傷。

 把孩子永遠當小孩看

  許多人已經是成年人,但仍然被他的父母當年幼的小孩看待,似乎他永遠長不大沒變化,這其實反映出他的父母一種固結,他的父母自己不願成長,停留在孩子還小的時光,還想留住那個時光。——或者是他的父母幼年不快樂,用這種方式給自己補償。

 抱怨

  抱怨不是一種被動的攻擊,而是一種無奈的哀求。親密關係中,在抱怨這樣強烈的的感情背後,往往隱藏著溫柔的期待:我真的很需要求你!——你被人抱怨過么?

痛苦

  當事情向我們意科之外發展時,痛苦的情緒就翩然而至。所謂意料之外,就是在我們可以控制的範圍之外,我們的控制 欲越強大,痛苦的體驗就越深重。———你可以沒有控制的活著么?

 身體與心靈 

  身體因快樂而結合,心靈為痛苦而靠近。快樂讓人們身體相聚,痛苦卻可以使心靈相通。擁有快樂,你擁有的距離很近,擁有痛苦,你就擁有了全世界。

 記憶力不好  

  創傷後應激障礙的一種表現。人在遭受創傷後,常常被與創傷相似的場景觸發,破壞了注意力的穩定性,理牲和邏輯思維常常被走神或閃回佔據,同時為迴避痛苦,大腦常啟動把事情忘記的處理機制。

 寬恕

  寬恕不是縱容惡人,寬恕是對自己好,是將自己從惡人手中解脫。因為只要我拒絕寬恕,我就仍然和他綁定在一起。這個過程越長,我就越有可能和他一塊被痛苦折磨。——寬恕他人其實是開放自己。

 諮詢師的自我照顧

  做為一個心理諮詢師,要讓自己適度的遠離工作環境,有足夠的時空享受個人生活,維持身體和心理的舒適和安寧。一個不能處理好自己家庭問題的諮詢師是不值得信任的。一個不能照顧好自己的人,費盡心思去照顧好別人,一定有不可告人的動機。

 痛苦成癮 

  痛苦是一種成本最低的成癮,痛苦可以用來抵禦極度空虛與孤獨,痛苦可以證明自己的存在感,痛苦可以是內化重要他人對哀憐的體驗。所以,忠告人不要太快的去除自己的痛苦。

 分裂和壓抑  

  分裂是一種可以直接觀察到的心理現象,而壓抑則與此相反,是不能夠被直接觀察或體驗到的,而且,壓抑本身並不是一個癥狀。早期的創傷更多使用分裂應對,後期創傷更多使用壓抑應對。壓抑和分裂也可共存於一個人身上。

 自卑 

  人出生時並沒有攜帶自卑或自信的基因,是早期的經歷導致了自卑。自卑就是依據經驗自我預言:沒有用的,怎麼做我都會不如他人的!

 心理疾病

  

  大多數都是吃的太飽撐出來的。野生動物不會有心理疾病,關進籠子一餵飽病就來了。

 人類智慧 

  人類智慧是大自然的一場災難,可以預測人類終將毀滅於自身的智慧和貪婪,聖經道德經也表達了類似的觀點---以精神分析角度來看,人類智慧是對大自然母親的一場反抗運動,是人類畏懼大自然的神經症---人類越智慧,就越脫離大自然,神經症就越嚴重,神經症是人類智慧文明的代價!

 心理麻木 

  當一個人過度抑制、否認或隔離自己的痛苦時,就會無意識中進入一種心理麻木狀態,當事人的感受是愰愰乎乎如同行屍走肉---療愈的方式是直面聚焦自己的體驗。(直面聚焦自己的體驗是什麼意思呀---就是拋開以往的體驗和感受,去找到當下自己最真實的身體感受和體驗。)

 指責他人 

指責他人,用惡毒的語言侮辱對方,都是源自我們自己內在的傷心、嫉妒和害怕———指責他人是向外攻擊的最廉價的手段,人人幾乎可以順手拈來,但卻無助於向內覺察我們自己的真實想法。

 諮詢關係 

一個來訪者如果不能把分析師折騰的精神失常,那一定不是一個合格的稱職的來訪者;反之,一個分析師竟然整個互動過程都不精神失常,那也一定不是一個合格的稱職的分析師。

 背叛

缺乏清晰和直接的交流,理想化他人能夠準確的意會到我們的需求,向他人索取但沒有得到,使我們感覺自己被背叛了。——依賴越深,被背叛的感覺就越重。

嬰 兒與成人的區別

  什麼是嬰兒?就是用除了交流以外的任何一切辦法來滿足自己的需求;什麼是成人?就是只會通過交流來滿足自己的需求,而不會用交流以外的任何一切辦法來滿足自己的需求。

 自信與信任  

了解自己的能力和限度,是自信,自信即自己對自己的信任。在自信的基礎上,才談得上對他人能力和限度的了解,即信任他人———不要相信那些不夠自信的人會去信任他人。

 成長 

  成長即一個人不斷適應新的生存環境,完成新的人生使命;不成長即固結或退行。精神分析以及心理諮詢千種流派萬種方法都是圍繞怎麼破結固結或退行——即不發展這一個核心。

 心理測評

  生活本身就是一個極其準確的心理測評,你的固結與退行在生活提出的現實問題面前,一目了然。也許你能欺騙測評量表,但你欺騙不了你的生活。

 情緒

情緒本身並不傷害人,情緒的壓抑方式和發泄方式才傷害人。能把自己和情緒有效區別並升華是一個人心智成長的標誌。

 主觀猜測

一個人的言語和行為並非根據他人對他/她的實際看法來決定,而是根根他/她主觀猜想他人對他的看法來決定;一個人在生命早期親子之間有質量的關係互動越少,成人以後主觀猜想他人看法的隨意性就越多,言語和行為就越偏離現實感。

 他人貼精神病標籤 

  

  給他人貼上有精神病的標籤,是一種內在分裂的投射,你好他壞或你強他弱,這樣既剝奪了自己與他人的交際資格,也限制了自己去洞析掩藏在所謂精神病標籤下的關係衝突與情感糾結。

 取悅他人 

  

  不要指望取悅所有人,取悅所有人會首先把你自己迷失掉。---指望取悅所有人是一種來自幼年的移情。

 解釋

  精神分析的解釋技術是一柄雙刃劍,在你給出個一個有限的解釋的同時,也屏蔽了對無限未知的考問。一針見血的解釋,有可能是化妝了的偏執。

 共情

  

  共情與投射是一對連體孿生姐妹,永遠要承載混淆自己和他人界限的風險 ———不輕信共情,以不斷的試錯了解取代共情,或許才可以最大程度地接近共情。

 傾聽 

  傾聽的功夫根本就不在耳朵上,而在心上。分析師初學者往往難以領悟,傾聽其實是有前提條件的,是要建立在這樣一種理念上的:堅信來訪者探索他們自己的經驗和看法是有重大價值的———而這點在日常生活中往往被來訪者自己和他人所忽視。

(用反移情來了解病人內心的風景:我不管你是誰,我首先管我在你面前我是誰,我再通過我在你面前我是誰的感覺,我就知道你是誰。 )

 心理療法 

  任何心理療法都是只能在特定場合針對特定對象才能起作用,都有其局限性。諮詢師初學者最容易犯的毛病是,把自己初次學到的東西當成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真理。在執業上發現不行,於是強迫性重複又不斷去學習別的東西,始終找不著自己的定位。

 專家模式和以人為中心模式的區別 

專家模式:你認為你知道的比來訪者好。以人為中心模式:你認為來訪者知道的比你的好。

 幻想 

  幻想是對現實的巨大否定,也是對現實的徹底摧毀———同時也將自我功能、形象、邊界一併摧毀,是最極端的也是最脆弱的反社會暴力。

 QQ群動力  

  在心理諮詢師或愛好者群里,會呈現精神分析團體治療中同樣的動力場,每一個群友的人格和關係模式都會在群互動中暴露無遺。群友的構成很重要,有些群有療愈作用,有些群有殺傷作用。

一句話揭秘對所謂精神病的諮詢與分析

用不平凡的語言用了解一位不平凡的 朋友。

一句話揭秘自我退縮 陳愛國

當遭遇創傷而自我又無力化解時,自我一般先退縮至家中,當家也不能疪護時,進而退縮至妄想中。

 自慰 

  沒有能力和外界發生關係,只有自己和自己發生關係。自慰是一種我滿足和自我封閉的生存方式。自慰的表現除了玩弄生殖器之外,還有多種多樣的替代方式,比如吮手指、打電子遊戲、學國學、佛學、易經、心理學等等。所有自娛自樂的方式,都可以是一種隱蔽的自慰。  

 害羞 

  

  害羞在本質上是一種創傷後應激反應,害羞者在面臨類似的人際境遇時,無可救藥地受到焦慮控制,唯一的選擇就是躲避和逃跑。精神分析理論認為害羞肇因於誇大自體沒有得到是夠鏡映或超我對本我的過度懲罰。實際上,精神分析也只找到非常有限的創傷因素。

 貼標籤 

  標籤是對複雜經歷簡明扼要的概括。人們經常給他人貼標籤,也給自己和自我感受貼標籤。在大多數時候,標籤僅代表個人主觀偏見。標籤越多,距離事實真相越遠。

 人際交往的被動性 

  向他人敞開心扉是要承擔風險的,因為沒有一個人身上顯示可以完全信任、可以部分信任或絕對不可信任的標識。許多人由於過去的創傷寧願選擇孤立也不願擔當被拒絕的風險,在自我防禦的同時,也失去了人際交往的機遇。

 兒童的攻擊 

  

  當一個孩子(甚至成人)的好奇心或參與性受到重要他人的忽視後,會發展出「有什麼了不起,誰在乎啊」自我防禦的心態,由最初的熱情逆轉為攻擊和仇恨。——嬰兒在這種忽視下則更多出現焦慮與分裂。

 身體動力

  心理的大部分成分都存在於我的的身體里,存在於心臟、內臟及免疫系統的複雜的神經中樞中。身體功能就象一個輔助的大腦,透過一個成年人的體形和生理疾病,可以推測他早年經歷的壓力。

 軀體化  

  淺層次講軀體化是一種 防禦機制,指的是利用身體來表達一種情感上的或者人際間的信息;深層次看,軀體化是一種內攝,當事人將重要他人的施虐當成了他自己的一部分,用軀體痛苦的方式再現創傷性體驗。

 減肥反彈  

  如果你為減肥必須做出很大的犧牲,無法象原來一樣繼續吃你最喜歡吃的食物,你的潛意識將最終破壞掉你的減肥計劃。——剝奪必將招致更大的補償!所以很多人越減越肥。

 食物成癮症 

  減肥的關鍵並不在於我的吃什麼,而在於我的為從要吃。世界上最容易成癮的物質不是酒精、尼古丁、大麻,而是食物。只有極少數人能夠擺脫食物成癮,食物成癮症才是真正的肥胖根源。

 追星造星 

  如果你喜歡追星造星,說明你還處在還很幼小的階段。心理諮詢師如果追星造星,會在來訪者身上未意識中複製這一現象,將導致來訪者心理退行、幼維化。

 抑制 

  一個男人的性慾受到抑制,欲求會更加旺盛。反之,一個性慾很強的男人遇到一個如狼似虎要求性交的女人,卻會導致陽萎。——你想讓孩子做什麼的話,只要不允許他做就可以了。一旦不被允許之後,他做的興趣反而增強。

 人類動機 

  

  人類的動機有千種萬種,但歸根結底只有兩種,快樂或者痛苦。快樂使人成癮,痛苦則會使人瘋狂,兩者相較,更暴虐的動機是痛苦,在痛苦面前,快樂顯得毫無招架之力。為了快樂可以花錢購買,驅除痛苦則沒有討價餘地。

 小三  

  人從娘肚子鑽出來,就做了小三。所以每個人都先天具有做小三的基因。不做小三,構建二人親密關係,是一件需要心理成長的事。小三有個強大的無意識動力,就是將二人世界,轉變為多極世界。小三從來就不是什麼社會問題,而是心理問題。

 拋棄 

  女人沒有什麼可以掌控的東西,唯一能撐控的是老公,所從女人擔心被老公拋棄。而男人通過掌控外在的事物,防禦掉了被拋棄恐懼。一個男人如果只剩下玩老婆的話,也會害怕被拋棄的。

 自制力  

  與其將自制力視為成功所必須追求的心理品質,還不如把它看作是一個特殊的信號,這個信號傳達出被我們所忽略的信息:當我們在做某些事情時,也許理由並不充分和正確。

 自戀 

  自戀對忽視與剝奪的防禦,極端的忽視與剝奪造就極端的自戀。———在一個冰冷殘酷的沒有他人戀著自己的環境里,再不自戀一些,人還能活得下去么?

 成功的恐懼 

   人有維持現狀的本能,人從樹梢移到地面用了幾千萬年。現狀雖然不濟,甚至受虐,但畢竟給人以掌控感。而成功帶來的新環境,使人面臨許多未知與失控,如果沒有比對成功的恐懼更大的恐懼,人的潛意識是不會主動承擔成功帶來的壓力的。———所以,人們渴望成功,基本上都是假的。

 慢性疾病 

  有了慢性疾病(腫瘤、潰瘍等)千萬不要輕率地去治療,很多慢性疾病承載著潛意識動力渲泄的功能,在沒有理解潛意識動力的意義之前,一旦你去治療它,切除它,它有將重新發生,或向身體的其他部位轉移,甚至癌變。

 心理虐待 

  期待孩子完美,對孩子管教過多,咒罵咆嘨孩子,侮辱並貶低孩子自尊,過度包辦代替,冷漠忽視孩子等等,都是對孩子的心理虐待,孩子因此與父母心理疏離,並從此認為自己是無能的或錯誤的人。———他人象狗屎一樣對待你,你就會感覺自己就是一垞狗屎。

 自我感覺良好 

  自我感覺良好的人,都是些把防禦機制運用到極致的人。有些人在社會上混得很好,但未必能自我感覺良好。有些人在社會上混得不好,卻能自我感覺良好,這沒有些儒釋道或防禦機制的高級功夫是很難做到的。

 內化 

  人們會把早期生命階段中重要他人對自己的態度,變成對自己的看法、自我認同及自我要求。從此,外來的聲音成為自我對話,形成超我。

 外遇 

  

  在兩人關係中有某種潛意識需求沒有滿足,就轉向外界尋求滿足。如果這種潛意識需求沒有被發掘並撫平,外遇就時刻在準備著啟動,緣份終將會如約到來。

 退行 

  一個人在經歷了極度的精神壓力後,自我啟動保護措施,於是使用早年曾經習慣的心理狀態來應對壓力,分裂、自閉、產生幻覺,躲避生話,孤立自己——也就屏蔽掉了更多的外來刺激,無須再面對現實。

 抱怨 

  抱怨是一種心理防禦機制,也是一種關係模式移情。抱怨的潛台詞是:我不快樂,都是你造成的,你才是我的主人。

(當事人通過抱怨緩解了自己的痛苦和焦慮,抱怨往往可以鞏固雙方關係。)

 媽媽 

  媽媽生了我們,但媽媽也是傷害我們最深的人,是造成我們愛不得、恨不得、近不得、離不得痛苦矛盾糾結的根源。

 睡不著 

 

  所謂睡不著,實際上是承受不了睡不著的焦慮,進而由睡不著的焦慮引發更大的焦慮,於是急於控制,有病亂投醫(甚至用藥物)——擔心睡不著,是某種內在的潛意識恐懼轉移到睡不著這件事上來,藉由睡不著渲泄內在的 恐懼。

 強迫孩子知道 

  父母強加孩子某種觀念,或強迫孩子學習知識,會造成如同剝奪和忽視一樣的效果,即引發孩子的焦慮反應。許多孩子的神經癥狀,肇始於父母強迫孩子知道。

 移情 

  移情並不是精神分析的專利,,移情其實是日常生活的正常運作,人們對他人的心理表徵,都儲存於記憶之中,它能迅速活化並成為習慣性可進入的類別,用來判斷、了解新遇見的人。——你看這句話時也正在移情之中。

 單相思 

  單相思的人對相戀的人影響力很小、行動力更談不上,他/她更多沉浸在自己內心意象的世界裡,這其實是一種自慰,一種精神自慰。——即使從性關係角度來看,單相思者也是在自慰中感覺更好。

 蒼天 

  我們頭頂上直至無限遙遠的東西,我們幾乎感覺不到它的存在,但它卻是我們存在的前提,它制定白天黑夜四時節律,它不必發聲,但卻是我的命運的主宰。

 大地 

  

  那個承載著我們的園球體,我們吃響拉撒睡全在她的體上,我們肆意毀壞她污染她,扒開她踐踏她,無比貪婪地吮吸她內部的精華,我們恐懼她報復,但她還在默默地把我們養育。——我的以為我們很愛她,其實是因為我們離不開她。

 愛恨情仇 

  離不開她就是愛,離不開她又得不到她就是恨,離不開她得不到她偶爾又得到她就是抑鬱,離不開她得不到她卻幻想中得到了她就是精神分裂。

 自卑 

  人出生時並沒有攜帶自卑或自信的基因,是早期的經歷導致了自卑。自卑就是依據經驗自我預言:沒有用的,怎麼做我都會不如他人的!並從此不斷奮鬥自我實現這個預言。


推薦閱讀:

與您共享共勉一句話集錦(8)
孩子放學回家 父母第一句話請一定說這句!
儒家思想中錯了2500年的一句話
激勵人生的一句話 理想卷
一句話約出高分妹

TAG:心理學 | 一句話 | 心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