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道鄉集--煉丹步驟與方法

道鄉集--煉丹步驟與方法(2011-09-05 10:58:41)

轉載

標籤: 文化 分類: 道家修鍊

煉丹步驟與方法  (一)煉精化氣  (1)調葯  調葯是最初一步,葯不調則真種不生。是以佛經有「和合凝集,決定成就」之語。和合者,合神氣二者為一也。神棲於心,氣寓於腎,不能自相和合;必神入氣穴,始能神氣相抱為一,而後始有真種發生。故一忌念動,念動則神馳;一忌昏睡,昏睡則氣散。神馳氣散,雖坐七日,不如靜觀一時。故初坐時須放下心身,大靜一場,即先以兩目視鼻端,如木匠之標線,總要不偏不倚。然後返照兩眉中間,俟眉間稍熱,即用意從眉間運兩道金光上至絕頂,再由絕頂雙分左右,從耳後繞至喉間,下重樓、入氣穴。此穴在臍下一寸三分。目照於斯,神凝於斯,心目不離這個,行住莫忘此間,一念不起,萬慮俱寂,念止神凝,神凝氣回,既不著相,又不落空,坦坦然然守我真如,融融和和調我神氣,不即不離,不粘不脫,神氣相抱,心息相依,而後入得大定,自有真動,以正所謂「冬至子之半,一陽來複時」也。此機雖動,我仍主靜,仍凝神於氣穴,呼吸也移到此處。我主於靜,彼必愈動;彼愈動,我愈靜,動氣為神吸收,自與神混合,久而陽氣充足,自有真種發現,產葯景至。但年老精氣衰殘,必須二六時中常常迴光返照,葯始發生;一有間斷,即不可得矣。  (2)採藥  葯產景至,如光透簾帷,火球上馳,耳後生風,暖溢四肢,恍恍惚惚,外腎勃然而舉,此即採藥歸爐時也。當以神宰之,使不外馳;以息攝之,使歸爐內。宰是以神探其動處,坐鎮丹田,不沉昏,不散亂,主宰其間,動氣自轉而相依。攝是用呼氣之法(〔注〕按採藥當用吸機攝之歸爐。此言「攝是用呼氣之法」,疑屬排印錯誤。因為,呼氣時內氣是下降的,而吸氣時內氣卻是上升的。真種產出時,真氣下沖陽關,外腎勃起,理當用吸氣之法使其「逆歸玉爐」。《大成捷要.采小葯天機口訣》說:「先天真一之氣以動,且不可出靜,速凝神氣穴,目光照定,心力提起,一意不敞,萬慮俱寧,用吸字往上提,用舐字舌舐上齶,用撮字緊撮穀道,用閉字閉住三關,耳目口是也……用吸不用呼,呼乃後隨之而已」,可供參考。),即稍用意於呼,吸則僅隨之而已。當此之時,呼吸綿綿,因用意於呼,元氣亦隨呼氣轉入穴內,此即攝之之法,亦名武火。  (3)封爐  如覺氣已歸爐,即當停止武火,正當沐浴;以目寂照,以意守護,以息吹噓,以神熏蒸,不照而照,不守而守,以文火慢慢養之,亦曰封爐。達摩謂二候采牟尼者是也。封固少時,又有動機,一股陽火從中發出,方是周天機到,行陽火之時也。真意仍坐鎮丹田,分意於陽火,使到尾閭,自然沖關盪竅,妙轉*矣。運一周天后,歸根復命,牢牢封固;靜則朗照,動則如是,神行則氣行,氣住則神住,行住相依,始得其妙。此萬古不傳之秘,吾今露之矣。4、煉藥(小周夭)  真種攝歸爐內,以目寂照,以意守護,封固少時,忽然一動,一股陽火從中發出,即《入葯鏡》所謂「鼓巽風,運坤火」之時也。當陽氣動時,以神煦照,即以火煉藥也;以息逆吹,使之上行,即以風助火也。火借風勢,風助火威,風火同用,精自化氣;氣受神息引吹,自然上升。升之機來則順其機以升之,降之機至則順其機以降之。總要明合辟之機,機動則隨其機而行,機止則隨其機而止,總是動而後引,靜而後定,自然而然,雖有神引而不著,雖以息吹而不滯。當升機發動時,元神仍凝玄關,稍分其神以引之上升,息之吹逼,不過著意於吸機,呼則聽其自然。吸機雖向下,而氣受真息吹逼,反轉而上升也。用升用息,不過如是,余則聽其自升自降而矣。  吾道法天,故以神為日,以精為海水。以神火煉精,即能化精為氣,上升絕頂也。氣從尾閭上通腦海,非由夾脊上升,別無徑路。此即仙人之周天,佛家之轉*也。不知行幾許周天,精始盡化為氣。到此火足丹成,馬陰藏相,正宜溫養。若再行火,必有傷丹之虞。倘若見幾次機動,便謂周天功效,火候未足,外腎不縮,便妄自止火,則內丹未結。  總之,造至虛極靜篤,忽然一動,即是真機。能於二六時中「行住不離這個」,氣動則用真息攝歸本爐,用武火鍛煉;一動一煉,氣滿則真種自見。此中有二候:氣動一候,積氣產真種一候。又有六候:葯產一候,封爐一候,升一候,降一候,沐浴二候。由陽生而采,采而歸爐,此是調外葯,不在六候之中。由葯產而采,采而歸爐,運行周天,升降沐浴,至於歸根溫養,余無事矣。  至於小周天納甲、卦象之喻,子時起火,自尾閭向上,即是丑時,再上為寅時,再上為卯時,神氣不行,沐浴也。如自鳴鐘,內針轉一周,子丑寅卯均在其中矣。葯升之時,亦如此說,乃謂子丑均是微陽,至寅始三陽足備。此是借子丑二時明一陽,二陽之數,以喻葯嫩之不可采,必待陽足始可采攝之義,非以子丑二時為生葯之時也。即如月之三十日晦,初一日一陽生於坤,至初八日上弦,陰中陽半,又謂之二陽生,此皆指葯嫩不可以采,必待十五日三陽備足,始可採取。若此時不知採取,至十六日望(按:當為「過望」或「望遠」)。一陰生於乾,二十三日下弦,二陰生焉,至三十日只純陰,葯老不可采矣。  總而言之,曰一陽、曰二陽,曰震、曰兌。皆是借卦爻以明葯嫩之不可采;曰一陰,曰二陰,曰巽、曰艮,亦是借卦爻以明葯老之不可用耳。  丹經謂周天必數三百六十息,方足一周之數。余謂但行一周,即足三百六十之之數。譬如自鳴鐘指針,能統一周,即是十二點鐘,何必再數分秒,徒勞神思乎!至於三十六、二十四等說,均是設詞,並非令學者遇陽升時真數三十六,遇陰降時真數二十四也。氣至尾閭上升絕頂。因其升,故曰陽;自絕頂下降坤腹,因其降,故曰陰,其實只一物耳。換卦抽爻,亦是此義,不過虛比,安有爻象可言哉!因一陽初動,氣到尾閻,即曰復卦,又曰子時;再升為二陽,在時為丑,在卦屬臨;再升為三陽,在時為寅,在卦屬泰;再升為四陽,在時為卯,在卦屬大壯;因其陽氣已盛,故此時有沐浴之說,不過停而不行之謂。稍停即有動機,復上升為五陽,在時為辰,在卦為夬;再升而至玉枕,在時為巳,在卦屬乾,六陽足備,故有變也。由乾而變為姤,在時屬午也;由斯漸漸下降,而遁、而否、而觀、而剝、而坤,又歸根矣。其實,十二時與十二卦均屬虛比,不過氣到何處,即為何時,何卦,並非真有時,有卦也。譬如太陽在北為子時,到正南又為午時,在太陽乃莫明其妙,不過世人借言為子午,以分晝夜耳。  5、止火  止火乃大丹已成,不行周天火候也。老子曰:「知止不殆」,蓋言丹成當應時止火也。向之所以用火者,為煉精化氣耳。精盡化氣,無精可煉,則火亦無所施矣。然止火者,非不行火,不過不行呼吸之火。若此時再用呼吸,再鼓橐龠,再行周天,則是丹已成熟,復加烹煉,未有不傷丹者。古仙云:「還丹未煉急宜煉,煉了還須知止足。」蓋精盡化氣,陽關已閉,即當停止呼吸,以待天機。然停息非不呼吸也,唯不以呼吸催逼運行周天而已。 止火有時,不到其時而先止之,則漏盡未證;至時而不止,則火燥丹老。不前不後,適當其時,即陽光三現,乃止火景也。從陽光二現止,至陽光三現,正其時也。若到四現,則丹老矣。  止火之至,自應自應寂然定靜,呼吸似有似無,神氣似守非守。古仙云:「定里見丹成」,至言也。因不加溫養,則大葯不生。  (二)鍊氣化神  1、采大葯  采大葯時,有采之不得者,有一采即得者。設小周天不足三百六十之數,火候不足,大葯難成,故采之不得。其一采即得者,亦小周天足,止火景至,六根震動齊來,百日築基之事已完。  築基已成,漏盡已證,內丹已結,當凝兩目之光,沉於氣穴,靜觀七日,不可少離。以俟來複之機。一離靜觀,則火散神馳,大葯不能出爐矣。寂照時不可執著,執著則大葯失於玄妙;不可頑空,頑空則大葯失於活潑。總要不粘不脫,始得其妙;不即不離,方握其樞。雖以七日為限,但身體健、功夫純者,或二三日,或四五日得之者,亦有之。大葯出爐,上衝下撞,其勢洶洶,六景先現,如丹田火熾,兩腎湯煎,耳後生風,鼻搐身涌,腦後鷲鳴,更有一道白光自下田上至明堂。此時太陽流珠與金華結合成團,方是真陰陽交媾。  2、大葯過關服食  大葯不能自行,必真意宰之,呼吸吹之,始能過得三關。然大葯上升時雖用意領,但勿著於意,宜順其自然之機;機動則隨之動,機靜則隨之靜,不粘不脫,斯為其訣。  過關服食有兩處危險,上下鵲橋是也。蓋氣穴間有四條歧路,上通心竅,前徹陽關,後通尾閭,下連穀道。四竅中唯穀道最危險。大葯由氣穴發出,上沖於心不受,前至陽關不受,後至尾閭不通,即欲下奔穀道。此時當「緊撮穀道內中提」,勿令外泄,勢必轉向尾閭;若仍不能過,不必強行,但以意靜守,俟其動而後引,自然沖開尾閭,升至夾脊,又不動矣。仍須俟其自動之機而後引之,自然衝過夾脊,而升至玉枕,又不動矣。亦如上法,引過玉枕,升至絕頂,下至印堂,又不動矣。須俟其自動之機,而後引之,自然衝過印堂,下入重樓,點化陰質,而以中下田為一境界,作十月溫養之基矣。丹經云:「乾坤交媾罷,一點落黃庭,」此「一點」,即胞胎也。然大葯過關時既有「緊撮穀道內中提」之訣,印堂亦須用夾鼻牽牛之法脫過此危險。古之學人過此關時有玉柱下垂者,人以為坐化,不知正是走丹也。外丹遺漏,可以再煉;大葯走失,最能傷人,可不慎乎!過關時更須以神主宰於中,以意引葯上升,丹經所謂「兩相知」之微意耳。此處有微妙天機,知此天機則三關可過,九竅易通。不知此機者,徒勞而已。天機者何?動機也。動則隨之動,住則隨之住。然尤恐其不周密也,更須謹閉六根,使無外馳之虞,庶幾其可矣。何謂六根,眼、耳、鼻、舌、身、心是也。內視返聽則眼耳無漏,夾鼻抵齶則鼻舌無漏,撮穀道、卻念慮則身心無漏。六根既固,大葯無漏,機動則隨之動,機住則隨之住,順其機而已。順其機而升則無間隔之虞,順其機而降則無停滯之弊。應靜之時不可強動,聽其靜而已;應動之時不可強靜,順其動而已。  總而言之,尾閭、夾脊、玉枕三關,每關有三竅,於過關沖竅時皆應靜以待之,動而後引,既不著於意,亦不馳於意,自然而然,無為而為,過關服食之道畢矣。  3、養胎  大葯入中宮後,仍以寂照為主。但此時之寂照,不同於下丹田有作有為;必寂而照,照而寂,不寂不照,不照不寂,寂照到極處,自有天然之火候,自然之運動,不須神馭,不須息吹,如天地之氣,自行運用而不息。足見十月功夫純是沐浴溫養,無為而守,似有似無,既不著相,又不落空,總要活活潑潑,瀟瀟洒灑,始為得法。唯寂照時,神雖居於中田,但必合下田為一虛空境界,始成一大園鏡矣。若僅滯於中田,而不能連合下田,則二氣不能隨時生髮,涵養我之元神,亦不合玄妙天機。故服食後,胎神大定,若失於寂照,則二氣不暢旺;二氣不暢旺,則不能資養元神。是以寂照為養胎之本。初入定三月,二氣僅動於臍輪之虛境。迨定照到四五月,二氣受元神之寂照,服食已盡,而歸於滅定,元神得二氣之資養,圓明不昧,而得證真空。氣息既定,食性已絕,光灼灼,圓陀陀,只存一寂照之元神而己。至於胎息之訣,到時自明。寂照至六七月,元神獨明,昏沉全無。寂照至八九月,萬脈歸源。寂照至十月,陽神已足,智慧叢生,六通俱見,一鏡獨明。唯慧而不用,始成胎圓之果。否則,用其慧則累其圓明,非所宜也。  古仙云:「一年沐浴防危險。」蓋防其十月之中沐浴有所失宜,寂照有所疏漏。沐浴失宜,則氣息難以盡滅;寂照疏漏,則昏沉不能盡絕。是以氣息有絲毫未滅,不能純其陽明之神;昏沉有絲毫未絕,不能證其胎圓之果。必須寂而又寂,照而復照,待食脈兩絕,昏散全無,而後可以脫其胞胎矣。沐浴即溫養之意,溫養即寂照合宜也。十月養胎,全憑寂照,其天機總在兩目之光與一點真意耳。但將昭昭之神與中下二田化一虛空境界,渾渾融融,無人我之相;熙熙嗥嗥,無散亂之機,愈寂而愈妙,益定而益微。此十月沐浴之真功,防危慮險之妙道也。存養十月,氣化神全,六脈不見,呼吸亦絕,由此還於神室,丹書喻為五龍捧聖者,此也。  此十月功用,全屬自然,但靜觀而已。其天機總在兩目之光與一點真意。萬不可離了靜觀,離則陰魔頓生,作種種障礙。  4、萬脈歸源  大葯服食之後,靜中忽而生動,只有順其動機用意引之上升,如大葯服食狀,由明堂下降中宮,與我之道胎合而為一,使不外馳,此即收而藏之之法。不但此也,靜到極處,尚有兩道動氣從湧泉穴同時上升,至尾閭合而為一,上升至絕頂,復從明堂降下,入於中宮,亦與道胎合而為一。但收服食後之動氣,須稍用呼吸,順其合辟之機,鼓盪渾身之陰氣(按:此「陰氣」當是就以神氣分陰陽來說的。不然,若以精與氣分陰陽,則非服食以後之事。)但不可過於用意,以免傷丹之虞。  以上所言結胎後初次之動機,乃是鍊形之本;靜之又靜,又有二氣由丹田先後而上升;靜之日久,又有二氣從湧泉穴而上升,此皆萬脈歸源時也。見此諸境之後,必然息無脈絕,永歸大定。此皆自然而然之動機。當此機來,不過順其機自然引入中宮。凡所謂收者,皆收之中宮,又必用意而收。是以金丹始終,不能離意。直到還虛功成,我與虛空打成一片,而後再由泥丸宮入於性海,養至金光萬道,直衝鬥牛。我即與虛空合體,有意即有礙,有礙即非虛空矣,出胎之後,只此事也。(三)煉神還虛  1、全神  十月胎功,鍊氣化神,神足遷之上田,以盡乳養之道。夫乳養者,使神全還虛,如小兒乍離母胎,非善護持,不足以成強健身軀也。但神未完全時,必須時時照顧,念念護持。但亦不可著於意,一著於意則不能還虛矣;亦不可失於意,一經失意,神亦弛散。是以善護持者,必將此一點真神寂照於泥丸,與下二田化一虛空境界,存之似有,守之似無,虛之又虛,空之又空,空而不空,不空而空,空無所空,始為真空,始成妙道。  神全自有神光照頂,或金光,或白光。此光一現,便知神全。此時莫教光散,須用收念之法凝神光中,引入性中,仍歸定境。  2、出神與收神  十月滿足,存養功純,六通已證,滿天飛雪,即是出神景矣。然出神非自能出,乃以意引而後出也。然出胎之時,亦不能離於母也。母者何?心中之性靈也。出神時非本性盡滅也。不然,一出一收者誰耶?吾之化身,豈但化一身;千百億化,總在一意之作用耳。出時即存想泥丸,使陽神暫為依據,與中田成一虛空境界。俟頂現一明光如輪,我即用意稍稍引之,使神凝光中,久而劈靂一聲,身外始有身也。此時最為緊要,必須隨出隨收,萬不可任意流連。出時要少,出路須近,一出一收。仙經云: 「一步二步,且宜回顧」,即此意也。少出而多存養,方合玄妙天機。出則存神光輪之中,入則存神上田,始出始收,不可離此光輪。稍縱即逝,最宜留心者,此也。但收神之法,乃萬古不傳之秘。初脫胎時所現之金光,本我原有之靈光,亦必用法收回。若不收回此光,何以造到形神俱妙之境。但收此光時,必須將我法相注於光中,我之法身定於光中,由法身將此光收入法身之內,再由本性收回法身,定於泥丸。宜用意緩緩收之,使目觀心,神亦緩緩歸縮於內,再行入定之法,一定七日而後再出,由近而遠,緩緩熟習,然總不可離我五尺以外。再定七日再出。以後則定十四日一出,或一定廿一日一出,或一定四十九日一出,或一定九十八日一,定日愈久愈妙。三年而後,慧力乃定,神亦堅固,飛騰變化,任意所為。若於三年以內矜奇好怪,任意化身,反減慧力。故慧而不用,方成大慧。今之學者,初下手即學上乘,命不歸性,性光到底不圓。  3、還虛  還虛者,乃因未生之前原屬無相,亦無天地山河之形,只昭昭一靈耳。還到此種境界,自與太虛合體,虛空即我,我即虛空。但若著意於虛空,則又有一虛空矣。如此,則虛空為虛空,我仍是我,不能與虛空合體。
推薦閱讀:

小米、麵條能養胃?真正「養胃」的方法只有這一個
怎樣游泳最減肥?
釣魚準備工作正確順序和方法
人蔘的使用方法和保健功效

TAG:方法 | 煉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