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佳聯賞析

佳聯賞析

一、文學編

1、說理類

題居室

室雅何須大;

花香不在多。

——清·鄭 燮

【注釋】 雅:美好,不俗。

【作者】 鄭燮(1693—1765),字克柔,號板橋,清江蘇興化人。乾隆進士。官知縣,因請賑濟民為上司所斥而罷歸。著名書畫家,善畫竹,「揚州八怪」之一。有《板橋全集》。

【內容簡析】 全聯通過描寫居室景物,揭示了一個哲理:居室再小,只要主人品德高尚,情趣自必高雅;花再少,只要能散發花香即可。既體現了作者「繁冗削盡」的藝術意趣,又體現了不慕榮華而談泊名利的人生觀。詩言志,聯亦然,聯語生動地再現了作者談雅的審美情趣,反映了作者不同流俗的個性,歷來為人所喜愛,廣泛流傳。

【對仗簡析】此聯對仗工整。室、花為名詞對;雅、香為形容詞對;何須與不在,皆為副詞;大與多,又皆為形容詞;大與雅修飾室,多與香修飾花,照應得當。

【聲調簡析】此聯律為「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與五言律詩平起式正格格律一致,是最為常見的一類平仄格式。

自 題

養心莫善寡慾;

至樂無如讀書。

——明·鄭成功

【注釋】 上聯出自《孟子·盡心下》:「養心莫善於寡慾。」

【作者】 鄭成功:初名森,字大木,明末福建南安人。唐王賜姓朱,更名成功。為收復台灣名將。

【內容簡析】 想修身養性的話,最好莫過於節制自己的慾望;想尋找最為快樂的事情,算來算去只有看書學習了。上聯說明了「寡慾養性」的健身之道,下聯表明了「讀書至樂」的養生哲理。同時,此聯也是鄭成功注意修身養性、好學上進、不斷完善人格的概括與寫照。

【對仗簡析】 「寡」在這裡作動詞用,與「讀」相對工整。「欲」作名詞「慾望」解,與「書」也能相對。

【聲調簡析】此聯格式為「平平仄仄仄仄,仄仄平平平平。」也是一種常見的變格。

自 題

一失足成千古恨;

再回頭是百年身。

——明·唐 寅

【注釋】 據《楹聯四話》載,唐寅會試時,牽涉科場舞弊案,詔下獄,謫為吏,恥不就,後自題了這副對聯。失足,舉止不莊重,比喻失敗、墮落、喪失節操。此聯另有版本為「一失腳成千古笑,再回頭是百年人。」

【作者】 唐寅,字伯虎,一字子畏,明吳縣(今江蘇蘇州)人。晚號六如居士。築室桃花塢,號桃花庵主。弘治鄉試第一,世稱「唐解元」,有《六如居士全集》。

【內容簡析】 要萬分謹慎地把握自己的行為和操守,因為一旦不小心犯了錯誤,就會形成永遠抹不掉的污點,成為千古笑炳。人生只是個短暫的過程,如果誤入了歧途,即便想回頭的話也已錯過了大好年華。作者的人生曾因為考場作弊案而受到重大打擊,此聯可以說是語重心長。

【對仗簡析】 「一」與「再」,副詞相對;「失足」對「回頭」為動賓短語相對,其中「足」(古入聲字,舊讀仄聲)與「頭」之對頗具匠心。「成」與「是」,動詞對;「千古」對「百年」是常用的時間性名詞片語的對仗。「恨」與「身」皆為名詞。全聯對仗精工。

【聲調簡析】此聯基本合乎「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的七言標準格式,但據聯意應讀作「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頭/是/百年/身。」並不能按兩字一頓來讀。這類聯在對偶辭格上稱為意頓對,一般需要在節奏點上平仄相對。「一」為古入聲字,古時作仄聲,「再」也為仄聲,但作為首字可以不論。「足」亦為古入聲字,仄聲,與「頭」平仄相對。「成」與「是」,「古」與「年」,「恨」與「身」,皆做到了平仄相對。

自 題

人到萬難須放膽;

事當兩可要平心。

——現代·張大千

【注釋】 平心:用心公平,態度公正;也指使心情平和。

【作者】 張大千:現代著名國畫家,四川內江人,二十年後期起,遍游國內名山大川,由師古人轉向師造化,畫藝有了長足進步。1969年移居美國,後定居台北。

【內容簡析】 人到了極度困難的境地,須橫下一條心,放手一搏,以求轉機。面臨的事情在兩可之間的時候,一定要平心而論,不要因為自己的私利或私念而有失公允。上下聯分別說明在面對兩種人生境遇時應持的心態,語言精警,含義深刻。

【對仗簡析】「人」與「事」、 「膽」與「心」,皆為名詞相對;「萬難」與「兩可」因數字相對倍顯工整;「到」與「當」、「放」與「平」,皆為動詞相對; 「須」和「要」,連詞相對。

【聲調簡析】全聯平仄合乎「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格式。系一般的七言聯平仄模式,節奏感強。

自 題

文章真處性情見;

談笑深時風雨來。

——清·翁同龢

【作者】 翁同龢:字叔平,號瓶庵居士,清江蘇常熟人。咸豐六年進士,歷刑部、工部、戶部尚書,兩入軍機處,兼總理各國事務衙門大臣。戊戌政變後革職。卒謚文恭,有《瓶廬詩文稿》。

【內容簡析】 真誠的文章可以看出作者的性情,與朋友高談闊論到精彩之處,天地為之感動,風雨為之驟起。這副對聯生動地說明了作文須見情、要真摯,交友應知心、要誠懇的道理。語言明白如話,但平中見工。

【對仗簡析】「文章」對「談笑」屬於同類連用字相對,雖屬名詞對對動詞,但符合互成對這一辭格,亦工。「真處」與「深時」皆為偏正短語,「性情」與「風雨」從寬處說是名詞相對,從工處說均屬同類字連用的互成對。「見」與「來」為動詞相對。

【聲調簡析】在偶數位置和末字上皆做到了平仄相對,符合七言律句格式。

《紅樓夢》聯

世事洞明皆學問;

人情練達即文章。

——清·曹雪芹

【注釋】 洞明:謂融會貫通。練達:閱歷多而通曉人情世故。宋·蘇東坡《祭任鈐轄文》:「更嘗世故,練達物情。」

【作者】 曹雪芹:名霑,字夢阮,號雪芹,清漢軍正白旗人。晚年移居北京西郊,以十年時間成《石頭記》(即《紅樓夢》)八十回。今流行本一百二十回,後四十回一般認為是高鶚續作。

【內容簡析】 此聯出《紅樓樓》第五回,是被廣泛傳誦的一副名聯,對聯站在人生的高度來詮釋「學問」與「文章」的概念,上聯的意思是說,世上任何事情,如果能夠透徹地了解,便是一門博大精深的學問;下聯的意思是說,只有通曉人情事故,能夠處理好各種複雜的人際關係,才是值得稱道的「大文章」。聯語強調了「從無字句處」下功夫,向社會生活學習的重要。這裡需要指出,古人所說的「世事」主要指社會生活方面而言,所以這裡的「學問」也非現代意義上的自然科學。

這種對聯被稱為文藝聯 即用於文學藝術作品中的對聯。包括各類小說、散文中的對聯,美術作品上的對聯及戲曲舞台和影視作品中的對聯。

【對仗簡析】「世事」對「人情」,名詞工對;「洞明」對「練達」,系形容詞對;「皆」對「即」,動詞對,「學問」對「文章」,名詞相對。全聯對偶十分工整。

【聲調簡析】在這聯中,「學」、「即」、「達」都是古入聲字,所以按舊讀全聯的平仄格式為「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系七言聯常見的平仄模式之一。

勸學聯

書山有路勤為徑;

學海無涯苦作舟。

——佚名

【注釋】 無涯:無窮盡,無邊際。

【內容簡析】 這是一副流傳最廣的勸學對聯,語出自《增廣賢文》,此聯言簡意賅,發人深思:讀書、治學就象攀登高山、橫渡大海一樣,沒有捷徑可走。只有勤奮和刻苦才能把你推到成功的彼岸。

【對仗簡析】「書山」與「學海」皆用比喻,系名詞相對,「山」與「海」均屬地理,屬對工整。「有」與「無」、「為」與「作」,皆為動詞相對;「路」與「涯」、「勤」和「苦」、「徑」和「舟」都是名詞相對,而且都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使得對仗工而且巧。

【聲調簡析】「學」為古入聲字,標準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格式,讀來音韻婉轉,抑揚頓挫,極具美感。

勸學聯

書到用時方恨少;

事非經過不知難。

——佚名

【內容簡析】 只有到了實用的時候,才發覺自己讀的書太少了,事情不親身經歷,不會知道其中的難處。聯語倡導學以致用,對於不合實用的書本知識和不切實際的空談持否定態度。

【對仗簡析】 「時」與「過」用於動詞「用」和「經」後邊,表示「正在」和「曾經」的狀態,「方」與「不」為連詞相對,「少」和「難」形容詞分別修飾前面的名詞「書」和「事」,結構嚴整。

【聲調簡析】此聯讀來極具頓挫感,尤其下聯「非」與「不」雙重否定,加強語氣,使得全聯骨氣挺拔,短聯能至此頗為不易。

題彌勒佛

處己何妨真面目;

待人總要大肚皮。

——清·乾 隆

【注釋】 處己:對待自己。

【作者】 乾隆:清高宗,年號乾隆,即愛新覺羅·弘曆,滿族,清世宗第四子,公元1735—1796在位,有《樂善堂全集》等。

【內容簡析】 這是乾隆題峨嵋山某彌勒堂的一副聯,下聯切合大肚彌勒佛的形象,但全聯含義深刻,不妨作為格言聯來看。出於生活的需要,人總是要在不同的場合,帶上面具去扮演不同的角色,但在自我審視時,不妨現出自己的本來面目。對待別人總要懷著一寬和的心態,要有容得下別人的大肚量。

【對仗簡析】「處己」對「待人」,非常工整的動賓片語對;「何妨」與「總要」,「真面目」與「大肚皮」偏正短語相對,其中「面目」與「肚皮」均屬形體小類,相對十分巧妙。

【聲調簡析】此聯應讀作「處己/何妨/真/面目;待人/總要/大/肚皮。」平仄格式為「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但下聯中第六字「肚」應平而實用了仄聲。


推薦閱讀:

【閒情逸緻】妙趣橫生的迴文詩(「舊體詩賞析篇」之二
"慘慘柴門風雪夜,此時有子不如無。"全詩賞析
名作賞析|《岩阿琪樹圖》——陳選 (元)
素處以默——孫建希作品賞析

TAG:賞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