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30歲猝死那天,他離終點只有1公里」

這是「維小維生素」第209篇原創文章

全文閱讀約需5分鐘

《活著》,竟是殊途同歸的禮物

荔枝是我做自媒體以來認識的一個超級拚命的編輯。

我已經夠拼了,跟她比還真不算什麼。

平時,她不是在開選題會就是在開選題會的路上,年三十晚上別人吃飯,她在忙著年初一的推送。

有時候陪著聲頻節目的主播搞到凌晨3點,然後5點起床排版做圖上傳,7點準時推送。

吃飯從來不在飯點,要麼就是泡麵應付,要麼就是餓著然後兩頓合一頓。

一切,用她的話說是,過著「大姨媽早已失調」的人生。

我問她:「你不怕猝死么?」

她說:「很怕,一邊怕,一邊忙。一邊加班,一邊怕死。每年體檢都提心弔膽的。」

在經受一年半的瘋狂加班後,荔枝終於生病了——胃潰瘍大出血,胃切掉了一半才保住了命。

醒來睜眼第一眼看到的,是床邊殷殷看著她的父母的白髮。

她突然想到,好像好幾個月沒有和父母說過話了,加班掙的錢都不夠一次手術,被切掉的半個胃甚至都沒來得及品嘗世界上的美味。

想到這裡,荔枝不哀傷,甚至是慶幸的——只是沒了半個胃,自己至少還活著。

網上曾經流行一個段子:

程序員的讀書歷程:《X語言基礎》 —> 《X語言從入門到跑路》—>《碼農進城防騙手冊》—> 《頸椎病康復指南》—> 《活著》

荔枝康復後笑著跟我說,她的從業讀書歷程是:

《新媒體寫作基礎》—> 《文案創作與傳播》—>《引爆點》—>《中醫養生50法》—> 《活著》

殊途同歸啊,「活著」二字,竟成為我們送給父母最好的禮物。

猝死來找你時,不打招呼

不久前有人在網上上傳了一組對比圖片,內容是熬夜前後,可以很明顯看到帶來的變化:油膩,肥胖,髮際線後移。

熬夜前後對比:

熬夜前後對比3:

看完圖看數據,更嚇人。

我國每年死於心源性猝死的人數近55萬。平均每天有上千人因為各種原因猝死,而且猝死年齡呈年輕化趨勢。

十大猝死重災區的城市分別如下,對號入座看看你在哪裡?

2017年發布的一項針對上海市10萬名心血管疾病患者的調查顯示,心律失常已成為年輕白領最主要的心臟問題。

受教育程度越高,過勞死可能性越大。嚇得我心酸地抱住自己胖胖的身體。

可見,當今壓倒中國青年的三座大山是:熬夜、壓力和加班,隨便一個,都與猝死掛鉤。

我們為什麼明知危害,還要去做呢?

無非是一些過於鼓吹「即時收穫」的價值觀,一直甚囂塵上。

凌晨3點不回家,被鼓吹成榜樣

最近一則視頻刷爆了朋友圈,幾個凌晨3點不回家的年輕人,惹哭了多少同樣拼搏得身心俱疲的我們。

他們拼嗎?真的夠拼!

有人不禁發文感嘆:人生不易,那些拼了命的努力不是矯情,而是人生基本通行證。

努力可以說是我們握著的最後一根稻草,沒有了它,也許連在大城市立足的機會都會失去了。

講真,我極度反對這種觀點。

姑且不說視頻中主角們的工作效率有多低下,故事的真實性有多值得質疑,一個實習生一個人由老闆直接安排工作到三點?隨便發個朋友圈老闆就看見了並且說你後天再交?這種情節,既可笑又失真。

就身體本身的支撐而言,加班到凌晨3點,腦袋不昏漲嗎?肩膀不劇痛嗎?眼皮不打架嗎?

第一次你可以撐住,第二天你可以堅持,連續到第三天,你身體什麼狀況你還沒有點B數么?

茨威格在《斷頭皇后》中這樣寫道:

她那時還太年輕,不知道所有命運贈送的禮物,早已在暗中標上了價格。

這句話的意義,但願每一個熬夜工作的你不要認識得太遲。

沒有面對死亡之前,

誰也不知道是什麼滋味

復旦知名的抗癌老師于娟,用人生最後的時間寫了一本《此生未完成》。

她在書裡面寫過:

「回想10年來,基本沒有12點之前睡過,學習、考GT之類現在看來毫無價值的證書,考研是堂而皇之的理由,與此同時,聊天、BBS灌水、蹦迪、K歌、保齡球、吃飯、一個人發獃填充了沒有堂而皇之理由的每個夜晚,厲害的時候通宵熬夜」。

她得病之前的人生,就是現在很多人鼓吹的拼盡全力——不是用頭腦,而是用時間、用生命、用身體。

其實人生每一步都是選擇出來的。選擇了不管不顧地狂奔,自然可以成為副教授,承受別人艷羨的恭維。但是到最後才發現,原來自己更希望的是:看著女兒長大,多活幾個月到夏天。

于娟到後期也意識到,我們設立的人生目標,不應該僅僅是今天、明天、後天。而是十年、三十年、五十年。

她大徹大悟地寫下這些文字,就像念給那個,年少時的自己:

「為了一個不知道是不是自己人生目標的事情拼了命上去,不能不說是一個傻子乾的傻事。

得了病我才知道,人應該把快樂建立在可持續的長久人生目標上,而不是應該只去看短暫的名利權情。」

而又有多少人會明白這個道理?

畢竟短暫的刺激會更激動人心,在沒有面對死亡之前,誰也不知道死亡是什麼滋味。

你可能並不知道,猝死的速度之快,到底有多乾脆。

在珠海馬拉松賽上,曾經倒下過一個曾經是特種兵、性格陽光、體格健壯、跑步經驗豐富的跑者方勇。那一年,他30歲,兩個孩子,小的還不足一周歲。

他出事那天,從倒地到警車過來不過是4分鐘,400米之外就有醫療救護站。

但是,死神來的速度太快了,方勇幾分鐘內就猝死在珠海的跑道上,離終點不足1公里。

跟他一起參賽的很多隊友回憶說,他是一開始的階段就拼盡全力去跑的人,沒想到結果是這樣。而其他隊友因為不沖著成績去,慢慢跑,反而全部都跑到了終點。

這件事真的震撼了我。到底所謂贏,是指一開始就全力衝刺無問西東,還是不求勝負但能夠到達終點?

千萬別輕易回答,畢竟你要想想,你還有家人。

前文提到的荔枝同學,住院後,工作迅速被同事分擔。

每日7點,文章照常推送,選題會照樣展開,原創一樣有人張羅,音頻一樣有人錄音,一切都沒什麼變化。變化的只是,父母差點失去了女兒,她差點離開人世。

她幡然醒悟:工作沒人做,上司可以找到其他人代替,父母沒了自己,找不到另一個女兒代替。

科比說:「我見過凌晨4點鐘的洛杉磯」。這句話,說的是他每天的早起,絕不是鼓勵你熬到4點鐘才睡。

不要再僥倖了,下一個來不及告別的人,有可能是你。

小維的叨逼叨:

猝死話題不是第一次寫了,每寫一次,都是因為身邊人和事的觸動。

最近因為工作太忙每天都10點才回家,飯已經涼了,兒子問我吃了沒。我說,現在才吃。他很生氣:虧你還是個大人,怎麼比我還笨!你應該6點就去吃,現在回來吃宵夜!我當場就被這份童真惹紅了眼睛。

推薦閱讀:

30歲的男人一周幾次正常?
30歲以上婦女20%患上子宮肌瘤 專家談「婦科一瘤」的防與治
你才30歲,你可以成為任何你想成為的人
30歲都還沒房沒車,你拿什麼來娶我
80個讓你相見恨晚的旅行地,30歲前去過18個算合格!

TAG:猝死 | 30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