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壽論》原文及譯文)——孫思邈

轉載一家之譯文,並試論《福壽論》的道。《福壽論》是道教對社會大眾關注的最主要事項「福和壽」的一篇道說經典。從醫聖的角度來對待福和壽,本身就和我們道教的長生久視之道密切關聯。長生久視中展現的天道妙趣,遠非常人所能企及,因為這需要一個人至少要過有道的人生,具有相當道行,惟道是從,與道合真,……。1、原文:聖人體其道而不為也,賢人知其禍而不欺也,達人斷其命而不求也,信人保其信而靜守也,仁者守其仁而廉謹也,士人謹其士而謙敬也,凡人昧其理而苟非為也,愚人執其愚而不憚也,小人反其道而終日為也。譯文:智慧之人體會到福壽之道而不去有意作為,賢能之人懂得福壽的禍害而不自欺欺人,通達之人能夠判斷自己的命運而不去強求,信實之人堅信福壽來去有時而靜靜等待,仁義之人保持著仁愛之德而清廉謹慎,讀書之人謹慎行事而謙虛恭敬,平凡之人不懂得福壽的道理而胡作非為,愚痴之人固執著他的愚痴而無所懼怕,小人違背道的運行而終日妄為。??譯文在字面上的解釋,並未涉及深處的奧義。道者清凈無為而自得其福自有其壽,「據於道」者深明天道,「雖有拱璧以先駟馬不如坐進此道」,天道必定福之壽之使其無所不為也。道者以無為成就其福壽,雖然其意義已然不同於常人,因為道者救人救物,以百姓心為心,體道之士,神明生焉,聖功出焉。由此可見,讀經者必須竭盡身心力行聖真所言,方能有益,不可當作文字遊戲,「上士聞道勤而行之」此之謂也。「君子憂道不憂貧」已屬近道者言,不求多福高壽,而福壽已在其中,學者當仔細體悟玩味其中。?按:講經要注意最要緊的是忠實聖義,陪同聽眾一起,窮究玄遠至理而達眾妙。道永遠是是勸善文的核心要義,而且此道散則現於萬物,聚則真一妙道,千萬不要離開道去勸善。「聖人體其道而不為也」這句話是整個福壽論的核心要義,道是清靜無為的,為無為則無不為,人能常清靜天地悉皆歸,清凈者福壽就在其中。聖人的行為惟道是從,所以處清凈無為之道,行事必有大成。任何人都不會理解這個簡單的妙理,更無法行無為之事,得成就大業。只有聖人深明此妙,常行此道,是體察妙道,體證至理,體現一身,行無為之道力妙慧,自然圓滿功行,利益天下群生。眼下教內宣教者,把無為之「不妄為」的要義點明,引申並且發揮的很好,比較到位,但是無為所致「無所不為」這個方向性的核心要義,卻少有闡述。這大概是因為講經者的社會實踐不足,尤其是大規模的社會實踐更少,對天地自然觀察不深,修真內煉功夫做的不足,對這個無所不為的理解欠缺,故無法體察至微【道常無為而無不為。侯王若能守之,萬物將自化。化而欲作,吾將鎮之以無名之朴。鎮之以無名之朴,夫將不欲。不欲以靜,天下將自正。】。但是這些妙理,在中醫的治未病思想中表現明顯,與西醫相比近乎無為無不為之道。在修道中煉化升華中清靜無為近景捷速功效最佳更加明顯,在天地自然的運化開物成物中,在國家戰略中,處處可以體現此道之妙義,何況壽福乃人生大要,不可不明察篤行而端享。故易曰:「夫大人者,與天地合其德,與日月合其明,與四時合其序,與鬼神合其吉凶,先天而天弗違,後天而奉天時。天且弗違,而況於人乎?況於鬼神乎?」此乃太上教導「雖有拱璧以先駟馬不如坐進此道。」前面道破天機:無為之道,無為而無不為之道行,須得「神有餘之聖人」而體證親為,「神不足」者天道不與之相應,「信不足有不信焉」,故窮困者也。自古壽臻福集齊全者,皆聖人所至,非常俗之人可以企及。凡是接近聖道者,亦將有所不為而有所獲也。太上言「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賢人雖然知道「禍福相依」之道,卻有所企圖,非不能無為,實乃慧力不足與聖人匹,故不欺天地大道而避禍,不圖僥倖,誠直取之「將欲取之必先予之」,天理昭昭,福壽自有其得。得之於道乃為得,得之於僥倖,強取,非分也,天必將損,「貨悖而入,必悖而出」。?賢人知其禍而不欺也:為事要明白禍福相依之理,而把握適中就可以趨吉避凶,此賢人事業基本路線。賢人乃受命聖人而利益眾生者也,此乃必需於百姓天下有利者,……聖人體其道而不為也(有道者無為而無不為), 賢人知其禍而不欺也(知道「禍福相依」不自欺而行德), 達人斷其命而不求也(知天命,雖執鞭之士,居易俟命), 信人保其信而靜守也(知天常理,知常,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仁者守其仁而廉謹也(依於仁),士人謹其士而謙敬也(思不出其位,隨遇而安,安分),凡人昧其理而苟非為也(明知故犯),愚人執其愚而不憚也(鋌而走險),小人反其道而終日為也(肆無忌憚)。2、原文:福者,造善之積也;禍者,造不善之積也。鬼神,蓋不能為人之禍,亦不能致人之福,但人積不善之多,而煞其命也。富貴者,以輕勢取,為非分也;貧賤者,以佞盜取,為非分也。神而記之,人不知也。譯文:福運,是做善事日積月累而得到的;禍害,是行不善之事日積月累而得到的。所以鬼神不能給人帶來禍患,也不能給人帶來福運,只不過是人多行不善之事而結束他的性命。富貴的人憑藉權勢索取是為過分,貧賤的人利用諂媚和偷盜索取是為過分。(這些事情)神都記下了,而人卻不知道。(輊:軒輊,車前高後低叫軒,前低後高叫輊,比喻高低優劣。)?人之所為善,其心向善,而久久行至清凈無為之極妙處,便得大道,此道者之福。為善行之而得物、得位、得人、得天下,便得常道,此常人遵道守分之福。不善道者,行之久久,小則壞事業,損祖業,家道中落,大則失其性命,家族敗亂,此乃昧道者之禍。故遵道貴德,萬福之基。眛道缺德禍害之本因。神鬼或可嘆贊其道,而禍福輒由自取,性命全在善或不善於道矣。?鬼神行事無所不及自有其道,而禍福非關神鬼,壽命卻關乎積善不善。有富貴而無壽者其富貴何益?所以神鬼以善惡記算,以壽命增福,非關富貴,卻實關富貴。非分則非道,過分則自損,看似有得於物,實則自損其壽,無論貧賤過分者必自損。?「神而記之」其意深遠。?大道運營萬物,失道者自損,得道者自得,天經地義之事也。譬如莊家人都知道勿為農時。一旦不能緊跟節氣,收成逐日減一成。此道生道殺,不可違也。3、原文:夫神記者,明有陰籍之因。又按《黃庭內景》云:夫人有萬餘神,主身三屍九蟲,善惡童子錄之奏上,況有陰冥之籍也。譯文:神記下的,英明而且有陰間的福禍作為憑據。又按《黃庭內景》上所說:「一個人身上有一萬多個神,主管身內的有三屍、九蟲、善惡等神,五方童子把這些記下,向上帝彙報。」更何況還有陰間地府的登記簿??陰籍一說義莫大焉:人行事則有跡,可見者為陽,隱而未見者為陰。常人眼見為實,不見為虛,實者用功百倍,虛者若存若亡,而華夏文明最珍貴奇特要義,在於此處陰陽重合互相衝和乃成其德。虛處所生,繼而成事,陰陽相成乃成大業。人身自有其神,俗稱司隸我身者也,五行之運化,臟腑之能事,莫不屬神之功,此乃千真萬確之必然,而善惡存乎其中,神記之者陰陽之籍跡也,絲毫不爽。國人所言命者,其實就是這萬神不息運化結果,人不知而神常行之。陰籍可有一個譬例:如經常憤怒者自損肝陰,久則肝鬱不舒,膽結石,胰腺炎,乃至癌症者臨床常見,此乃行為導致自戳生命,實乃神記而後應生死。4、原文:愚痴之人,神不足;神有餘者,聖人也。亦不可一二咎而奪其人命也,亦有爵被人輕謗,及暴見貶黜,削其名籍,遭其橫病者,多理輔不法所致也。理輔不正不死者,其壽余祿未盡也;正理輔而死者,算盡也。譯文:愚獃痴笨的人神氣不足,神氣健旺有餘的是聖人。也不可以因為一兩個過失就奪去人的性命。也有任職高官的被讒言或者突然遭到降職罷免,或被除去名冊戶籍,或者得了意外的疾病,這些大都是因為輔助帝王治理國家不得法所招致的。輔助帝王不正當但卻不死的,是他剩餘的壽數和福祿還沒有享盡;輔助帝王治理正當卻早死的,是他的壽數已盡(算:人活百日為一算;紀:十二年為一紀)。?愚痴非體魄不肥壯,非筋骨不強健,非家族不興旺,而是神不足!此類世上常見。5、原文:貧者多壽,富者多促。貧者多壽,以貧窮自困,而常不足,不可罰壽;富者多促,而奢侈有餘,所以折其命也,乃天損有餘而補不足。譯文:貧窮的人多長壽,富貴的人多短命:貧窮的人多長壽,是因為貧窮已使他的自身困厄,生活上常得不到滿足,所以不能再罰他的壽數;富貴人的多短命,是因為他揮霍浪費多餘的東西,所以要折損他的壽命來相抵,這就是上天在損有餘而補不足(這就是《易經》的第41卦損卦,減損人慾,增益天理)。6、原文:亦有貧賤、飢凍、曝露其屍不葬者,心不吉之人也。德不足,是以貧焉;心不足,是以死焉。天雖然不煞,自取其斃也。不合居人間,承天地之覆載,戴日月之照臨,此非人者也。譯文:也有貧窮低賤、挨餓受凍,露屍荒野不得入葬的,都是心地不善良的人。德行不足,所以會窮;善心不足,所以會死。上天雖然不會殺他,而他自取滅亡。因為他不該呆在人間,被天地萬物養育包容,頭頂著日月光輝,這不是人力所能改變的。7、原文:故有官爵之非分、車馬之非分、妻妾之非分(以上謂之不仁之非分也);有屋宇之非分、粟帛之非分、貨易之非分(以上謂之不儉之非分也),則神而記之,三年五年十年二十年不過此;過此,神而追之,則死矣。譯文:所以有官職上的過份、車馬上的過份、妻妾上的過份,(以上叫做不仁之過份);有屋宇上的過份、衣食上的過份、經商上的過份(以上叫做不儉的過份)。這些神都記下來,三年,五年,十年,二十年,不要超過了這個界限,超過了,上天要是追查起來,人就會死掉。8、原文:官爵之非分者,崎嶇而居之,賄賂而得之,德薄而執其位,躁求而竊其祿,求其躁取而必強,強而取之,非分也。即有災焉、病焉、死焉。神而記之,人不知也。譯文:作官上的過分,通過不正當的手段而居位,通過賄賂而得到的爵位,德行淺薄而執掌高位,狡詐謀求而竊得厚位。用狡詐的手段而求得的必然勉強,勉強求得的就是過分了。所以就會有災禍、疾病、死亡。神已記下,人卻不知道。9、原文:車馬之非分,市馬賃其價而焉欲其良?水草而不時,鞭勒而過度奔走而不節,不知驅鄧之疲,不知遠近之乏,不護險陰之路。畜不能言,天誤用力竭,此非分也。神已記之,人不知也。譯文:車馬上過分的人,買馬時出價吝嗇,這樣怎麼能夠買到健壯的好馬?飲水添料不及時,還揮鞭勒韁,讓馬過度的奔跑而不節制,不顧馬受驚驅馳的疲憊,不顧馬行程遙遠的睏乏,不顧馬道路艱難而險阻。畜性不會說話,老天可憐它的氣力用盡,這就是過份之處。神已記下,人卻不知道。10、原文:妻妾之非分者,所愛既多,費用必廣,淫義之道必在驕奢,金翠之有餘,蘭膏之有棄,惡賤其紋練,厭玉其珍羞。人為之難,爾為之易;人為之苦,爾為之樂,此非分也。神已記之,人不知也。譯文:妻妾上過份的人,所喜歡的人多,開支費用就必然龐大,荒淫之道必定是放縱驕奢。金珠翠玉富裕有餘,脂粉香草隨便遺棄,不惜綾羅綢緞,飽食山珍海味,人做起來難,你做起來卻很輕易;人為之痛苦,你卻為之高興,這些就是過份之處。神已記下,人卻不知道。11、原文:童僕之非分者,以良為賤,以是為非,苦不憫之,樂不容之,寒暑不念其勤勞,老病不矜其困憊,鞭撻不問其屈伏,陵辱不問其親疏,此非分也。神已記之,人不知也。譯文:童僕上過份的人,把良家子當成下賤之人,以是為非,僕人受苦毫不憐憫,有一點享樂難以相容,無論冬寒夏暑,不看在僕人勤勞的份上給予關懷,年老多病也不可憐僕人的困窘與疲憊,鞭打僕人不管是否已經屈服,侮辱僕人不問親疏遠近,這就是過份之處。神已記下,人卻不知道。12、原文:屋宇之非分者,人不多,構其廣廈;價不厚,而罰其工人。以不義之財葺其無端之舍,功必至,飾必明,斤斧血力,木石勞神,不知環堵之貧,蓬戶之陋,此非分也。神已記之,人不知也。譯文:屋宇上過份的人,人口不多,卻建造廣大的房屋;工價低廉,卻罰勞工匠,以不義之財,沒完沒了的修葺房屋,而且要精工細琢,裝飾敞亮,刀斧耗費血氣,木石勞頓精神,卻不知道四周方丈土牆的貧窮,和蓬草為戶的簡陋,這些就是過份之處。神已記下,人卻不知道。13、原文:粟帛之非分者,其植也廣,其獲也勞,其農也負,其利也倍。蓄乎巨廩,動余歲年,盜賊之羈縻,雀鼠之巢穴,及乎群農負債,利陷深冤,此非分也。神已記之,人不知也。譯文:糧棉上過份的人,種植的土地寬廣,收割起來非常費力,耕種的農民負債,他自己卻成倍獲利。把糧食儲存在巨大的倉廩之中,年復一年,成為盜賊凱覦的對象,雀鳥和老鼠的巢穴,直到儲藏的農民欠債,誘使農民陷入貧困的深淵,這些就是過份之處。神已記下,人卻不知道。14、原文:衣食之非分者,紋采有餘,余而更制箱篋之無限,貧寒之不施,不念倮露之凌,布素之不足,以致度魚鼠口,香眼腐爛,此非分也。神已記之,人不知也。譯文:衣食上過份的人,綾羅綢緞穿不完,穿不完也還要做新衣裳,大箱小箱數不盡,卻不去給貧寒的人施捨一件,不想想那些衣不敝體幾近裸露,和衣衫不足的人,卻滿足了蛀蟲和老鼠的口福,放在黑漆的樟木箱中腐爛變質,這些就是過份之處。神已記下,人卻不知道。15、原文:飲食之非分者,一食而其水陸,一飲而取其弦歌。其食也寡,其費也多。世之糠糲不充,此以膻膩有棄,縱其仆妾,委擲半塗。此非分也,神已記之,人不知也。譯文:飲食上過份的人,食必要有水陸特產,飲必要有歌舞相伴。吃下的少,浪費的多。世上有人谷糠粗糧還填不飽肚子,這些人卻因脂膏油膩而擅自拋棄,任憑僕人、妻妾把它們扔進污泥之中,這就是過份之處。神已記下,人卻不知道。16、原文:貨易之利厚,不為非分;利外克人,此為非分。接得非常之利者,樣也,小人不可以輕而受之。其所鬻者賤,所價者貴。彼之愚,而我之賊,賊而得之者,禍也;幸而得之者,災也;分而得之者,吉也;屈而得之者,福也。譯文:經商獲得豐厚的利潤,並不過份;在利潤以外剋扣別人,就是過份。接連得到非同尋常的利潤,這是兇惡的徵兆,見識淺薄的人不可以輕易接受。低價買進,高價賣出;他人本分,我卻狡猾。狡猾得到的,是禍;僥倖得到的,是災;應該得到的,是吉;委屈得到的,是福。17、原文:夫人之死,非因依也,非痾瘵也,蓋以積不仁之多,造不善之廣,神而追之則矣。人若能補其過,悔其咎,布仁惠之恩,垂憫恤之念,德達幽冥,可以存矣,尚不能逃其往負之災;譯文:人的死亡不是因為偶然的因素,也不是因為疾病,是因為做的不仁之事過多,行不善之事太廣,上天追究起來,就結束了生命。人如果能夠補救過錯,悔改罪責,布施仁愛恩惠,生出憐恤之心,德行通達幽冥之府,就可以存活下來,但還不能逃脫以往所造的災禍。18、原文:不然者,其禍日多,其壽日促,金之得盈,福之已竭,且無義之富,血屬共之,上之困焉,下之喪焉。如此者,於我如浮雲,不足以為富也。譯文:不這樣的話,災禍一天一天增多,壽命一天一天減少,黃金有餘,福份已盡,且不義之財,如同浮雲,不值得當作富貴。19、原文:人若奉陰德而不欺者,聖人知之,賢人護之,天乃愛之,人以悅之,鬼神敬之,居其富而不失其富,居其貴而不失其貴,禍不及也,壽不折矣,攻劫之患去矣,水火之災除矣,必可保生全天壽矣。譯文:人如果能夠奉行陰德而不去欺詐,聖人了解你,賢人庇護你,上天愛憐你,眾人喜歡你,鬼神敬畏你。擁有財富而不失其富有的心態,身處顯貴而不失其顯貴的風範,這樣的話,災禍不會靠近,壽命不會夭折,被人攻擊和被人搶劫的禍患都會遠離,水災和火災都會免除,必然能夠保全性命,活到自己應盡的壽命。
推薦閱讀:

詩經·雅·大雅·生民之什(原文)(題解)(注釋)(譯文)(賞析)
《荀子·正論》原文與譯文(二百五十九)
改變世界【譯文】
《朱子家訓》原文及譯文
《冰鑒·譯文》曾國藩

TAG:孫思邈 | 譯文 | 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