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古琴的好圖片(您知道古琴為什麼這麼高雅了吧!

古琴的音聲有泛音、按音和散音三種:泛音在右手彈奏時,用左手輕點該弦的不同徽位,發出「泠、泠」的清響,有如天籟之音,象徵天;散音僅用右手彈空弦,發出厚重深沉的「嘣嘣」聲,象徵大地;按音則是在右手彈弦的同時,左手按住該弦滑動、吟揉,琴聲巧妙多變,宛如人的輕聲細語,用以象徵人。《樂仙琴譜》上說「琴有十四宜彈」:遇知音、逢可人、對道士、處高堂、在宮觀、坐石上、登山埠、憩空谷、升樓閣、居舟中、息林下、游水湄、值二氣清朗、當清風明月。在這樣的環境和心境里,奏出象徵著天、地、人的古琴音聲,於是時空停駐,天人合一。齊桓公的「號鍾」、楚莊王的「繞樑」、司馬相如的「綠綺」和蔡邕的「焦尾」,被譽為「四大名琴」,但是這些琴的蹤跡已經杳然無尋了。當我們看到大聖遺音琴的時候,耳邊便會響起清泠的古韻,伯牙子期的《高山流水》、嵇康獨奏的《廣陵散》,往事幕幕、逸人紛紛,眼前浮現的是曲高和寡的悠然與恬淡……

古琴之所以可貴,即在於製造很難。而製造之所以難,是因為尋找良才很難。因為古琴的製造,在原則上必須以桐為面,梓為底。桐梓雖然多,可是適於作琴的不多。《太古遺音》論良材:「舉則輕,擊則松,折則脆,撫則滑」。謂之「四善」。

聖人文人帝王琴

古琴並非只有一種樣式,據《五知齋》記載,古代流傳下來的式樣共有51種,而今天常用的不過20幾種。古代造琴基本分為三類:一是聖人造琴,如仲尼式、神農式、伏羲式等;二是文人造琴,如落霞式、蕉葉式、連珠式等;三是帝王造琴,如襄王琴、潞王琴等。琴的式樣是造琴人根據自己的審美趨向通過對琴身的變異而展示和發揮自己的藝術特色形成的,因此每一種琴的式樣都反映出它自身的思想語言。

仲尼式:古琴中最常見的一款樣式,屬於聖人造琴的一類,由於它的名字叫「仲尼」,所以人們總會將它和孔子聯繫起來,雖然不能確定這種式樣是否是孔子設計,但以「仲尼」命名的確很恰當,因為它是在所有琴里最簡潔的一種,只在琴體的腰部和頭部有兩個凹進的線條,通體沒有任何其他的修飾,它的簡捷而流暢、含蓄而大方的造型最能體現儒家思想的中庸內斂的風格。

神農式:屬於聖人造琴一類,是否就是神農所創,雖然並沒有可考依據,但可以肯定這種式樣是非常古遠的,該類琴上部從琴肩部位起彎直接連到琴頭,下部大致在燕足部位起一個彎,非常簡潔。

伏羲式:也是聖人造琴的一種,形狀與神農式非常接近,只是在琴的下部起彎的地方多了一個彎,即:有兩個連續的彎,琴體外形的其他部位與神農式幾乎完全一樣。

落霞式:屬於文人造琴一類。這個名字就會讓人聯想到無際的天邊、燦爛的晚霞,琴的兩側呈對稱的波浪曲線形,琴的聲音雄渾洪亮,適於表現比較宏大的有氣魄的樂曲。

蕉葉式:屬於文人造琴的一類,它的形狀顧名思義像一片芭蕉葉,曲折的線條像流動的音樂,優美的身姿表現著文人浪漫的情趣。蕉葉式是古琴中最難做的琴,一般很難達到理想的效果,但是如果超越了它的難點,就會是一張聲音和各方面指標都很完美的琴。

鳳勢式:它屬於文人造琴的一種,這一式樣的特點是從琴頭直接起彎或從岳山起彎,上下各有兩個彎,式樣古樸而流暢。

據史料可考的歷代斫琴名家有:

漢:蔡邕;

隋:趙耶利;

唐:雷儼、雷威、雷紹、雷會、雷宵,雷盛、雷珏、雷文、雷迅、郭諒、沈鐐、馮昭、張越、金儒、僧三慧大師、李勉;

宋:蔡睿、僧智仁、衛中正、朱人濟、馬希仁、馬希亮、金遠、馬大夫、陳亨道、嚴樽、金公路、龔老、林果、梅四官人;

元:嚴古清、朱致遠、施溪雲、施谷雲、施牧州;

明:高騰、惠祥、祝公望、尹國成、馮朝陽、楊椒山、王涯仙、蕭祥生、汪舜臣、汪舜卿、金永叔、李枝、張沖和、塗嘉彥、塗嘉賓、塗明河、劉師桐、宋睿、干氏、蕭敬、汪士思、王昆一、易在田、潞王、張敬修、張睿修、張寄修、張順修、張敏修、張慎修;

清:祝桐君、唐凱、吳浸陽、未翔之、胡晉章、王繼明。

***俺最喜歡的古琴式:

伏羲排第一、蕉葉排第二、師曠排第三、靈機排第四、鳳勢排第五、子期式排第六、養和式排第七、連珠式排第八、仲尼式排第九、繞樑式排第十

您了解古琴與古箏的區別么?

標籤: 古琴古箏 分類: 博主原創

在學太極的過程中,一定要有美妙的音樂。而在這裡學習太極的的人,會被這裡播放的曲子給迷上,只要音樂響起,就心神寧靜起來,由放空而達到攝取。

根據谷歌網搜liuying3536翰林的文章,我們了解到古箏和古琴完全不同。

相同點:都是彈撥樂器。不同點:古琴七根弦,古箏二十一根弦。

古琴構造:琴,是一種渾身上下都充滿著文化內涵的樂器。僅從琴形而言,就可說是通身是韻。

琴一般長約三尺六寸五(約120—125公分左右),象徵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一說象周天365度)。一般寬約六寸(20公分左右)。一般厚約二寸(6公分左右)。

琴最早是依鳳身形而製成,其全身與鳳身相應(也可說與人身相應),有頭,有頸,有肩,有腰,有尾,有足。

「琴頭」上部稱為額。額下端鑲有用以架弦的硬木,稱為「岳山」,又稱「臨岳」,是琴的最高部分。琴底部有大小兩個音槽,位於中部較大的稱為「龍池」,位於尾部較小的稱為「鳳沼」。這叫上山下澤,又有龍有鳳,象徵天地萬象。

岳山邊靠額一側鑲有一條硬木條,稱為「承露」。上有七個「弦眼」,用以穿系琴弦。其下有七個用以調弦的「琴軫」。琴頭的側端,又有「鳳眼」和「護軫」。

自腰以下,稱為「琴尾」。琴尾鑲有刻有淺槽的硬木「龍齦」,用以架弦。龍齦兩側的邊飾稱為「冠角」,又稱「焦尾」。

七根琴弦上起承露部分,經岳山、龍齦,轉向琴底的一對「雁足」,象徵七星。

琴面上有十三個「琴徽」象徵一年十二個月和一個閏月。

古琴的音箱,不象箏等樂器那樣粘板而成,而是整塊木頭掏空而成。其音箱壁較厚,又相對較粗糙,所以其聲更有獨特韻味和歷史的滄桑感。

琴腹內,頭部又有兩個暗槽,一名「舌穴」,一名「聲池」。尾部一般也有一個暗槽,稱為「韻沼」。與龍池、鳳沼相對應處,往往各有一個「納音」。龍池納音靠頭一側有「天柱」,靠尾一側有「地柱」。使發聲之時,「聲欲出而隘,徘徊不去,乃有餘韻」。

由於琴沒有「品」(柱)或「碼子」,非常便於靈活彈奏,又具有有效琴弦特別長,琴弦震幅大,餘音綿長不絕等特點,所以才有其獨特的走手音。

就構造而音,琴的各部分結構十分合理。其體積不大不小,既便於攜帶,又方正雅緻。有心品琴,其形已足以使人心怡。

從琴各部份的命名亦可著出琴制之受儒家思想的影響。

琴前廣後狹,象徵尊卑之別。官、商、角、徵、羽五根弦象徵君、臣、民、事、物五種社會等級。後來增加的第六、七根弦稱為文、武二弦象徵君臣之合恩。十二徽分別象徵十二月,而居中最大之徽代表君象徵閏月。古琴有泛音、按音和散音三種音色,分別象徵天、地、人之和合。這些古琴形制命名的象徵意義實反映出儒家的禮樂思想及中國人所重視的和合性。因為禮的作用是為了保障個體,使個性有所發揮,樂以同和,其作用是與群體諧協。禮樂之同時並用可使個體和群體之間能互相調劑,形成人與人之間平和而合理的生活。所以禮樂這兩套表面相反的技藝的推行,實為求達到相輔相成的和合性的目的。而從古琴形制命名所借用的社會秩序、等級的名稱來著,可見其製作形制即寓有教化人倫的深意。

古箏:則由框板、面板和底板構成。長160厘米,寬38厘米,厚14厘米,最早有5根弦,後來逐漸發展為12、13、16、21弦,現在還有24弦和26弦箏,常用的為21弦,琴弦均勻排列於箏面上,每根弦均由人字形的弦馬支起,屬彈撥樂器類的"有碼樂器"。

而且音色也完全不同,古琴音色渾厚,古樸平和。古箏清脆流動,優美淳厚。古人說琴棋書畫,其中琴即是指古琴。但個人以為古琴雅緻,而箏稍顯輕浮。古琴是超脫於塵世之外的,箏卻是食得人間煙火的。

如果您有心境,就打開我們的博客,兀自做著自己的案頭工作,隨著一首一首古琴曲的播放,把那種寧靜悠遠的味道體驗一下,再在這裡留言分享自己的心得哦。


推薦閱讀:

桃花美人就住桃花塢【美女圖片素材】
關於東方IC的一些自我介紹
【轉載】網易一周圖片精選 2012.11.24-11.30
圖片頻道 | 路透中文網

TAG:圖片 | 高雅 | 古琴 | 了解 | 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