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福祿壽星的傳說

福祿壽星的傳說

中國民間崇拜的福星、祿星、壽星的合稱。又稱福祿壽三星。據傳福神原為歲星,即木星,後逐漸人格化,一說源於五斗米道所祀三官中的天官,演化為天官賜福之說。一說福神為唐道州刺史陽城,因其有抵制進貢侏儒的善政,遂被尊為福神。祿星原為文昌垣的第六星,後被賦予人格,附會為張仙。一說張仙為五代時在青城山得道的張遠霄,一說為後蜀皇帝孟昶,即送子張仙。壽翁亦始於星宿崇拜,即角、亢二宿,是二十八宿中東方七宿中的頭二宿,為列宿之長,故曰壽。另一說為南極星,在船底座,故壽星亦名南極仙翁。明清以後民間常將福祿壽三星一併奉祀,三星典型的形象為福星執如意居中;右為祿星,作員外打扮,懷抱嬰孩;壽星在左,廣額白須,捧桃執杖。

唐朝福星變清官

  福星轉變是從唐朝開始,《新唐書》里記錄了一個真實的清官故事,一位唐朝官員——陽城後來成了福星的人間化身之一。

  唐朝時期,道州每年需要把身材矮小的人作為貢品,送到宮中做太監,但是道州並無那麼多侏儒,歷任道州刺史往往把好端端的兒童置身於陶罐中,只露出頭部,由專人供給飲食,用這種殘酷手段製造畸形侏儒進貢,滿足皇帝荒唐的需求。陽城任道州刺史後,冒死上書給當朝皇帝,拒絕上貢,為當地百姓免除了災禍。這個真實的故事後來被大詩人白居易寫進《道州民》詩中。於是,當地人開始把陽城當做福星供奉。

  在500年後元朝道教著作《三教源流搜神大全》中,這位福星陽城完全是溫厚的長者形象,已經非常接近現在的福星樣子:天庭飽滿,地閣方圓,大福大貴之像。明清以來福星的變化不大。

祿星是主管功名利祿的星官,他身份複雜,有人認為他就是保佑考生金榜題名的文昌星,也有人認為他原本是身懷絕技的道士,祿星身上寄託了人們生活理想的方方面面。

  隋唐祿星開始走紅

  祿星也是由一顆星辰演化而來,他位於北斗七星的正前方,總與北斗七星相伴升起。司馬遷《史記·天官書》中記載,北斗七星正前方這六顆星統稱文昌宮,裡面最末一位就是主管官祿的祿星。

  進入隋唐時期以後,科舉制度的興起讓祿星開始走紅。科舉考試使平民百姓有機會靠讀書做官改變自己的命運,然而這是一條太過狹窄的羊腸小路。求之不得,自然會尋求神靈的幫助,於是文昌宮裡的那顆祿星就顯得特別明亮了。到了北宋,文昌星漸漸成為祿星的代名詞。

  四川綿陽梓潼縣的七曲山文昌大廟,是現存最古老的文昌廟,也是天下所有文昌廟的祖庭。在七曲山文昌大廟,宋代鑄成的鑄鐵神像,每尊重達12000斤。或許因為神像過於沉重,難以損毀,躲過了千百年的刀兵戰火,得以保存至今,也因此使我們有幸一睹千年前文昌星的廬山真面目。

  宋代文昌星的形象是一派朝廷大員氣度。幾位辦事員和貼身童僕侍立左右,更襯托出他高貴不凡的身份,廟中獨佔鰲頭,蟾宮折桂種種吉祥圖案隨處可見,營造金榜題名的美好意境。這裡是歷代讀書人的許願福地,文昌星是他們的幸運之星。

張仙下天台,每日把弓開,箭射雲中狗,子孫准多來。

 明代變身送子神仙

  在明代,祿星又被賦予了一個全新的角色——送子的神仙。明朝初年的戲劇唱本中,就開始出現「祿星抱子下凡塵」的唱詞,看來早在四五百年前,祿星就已經成為送子的神仙。這送子的職能,有些來歷不明。在流傳的民間故事裡,祿星被稱為送子張仙,一位姓張的神仙。《歷代神仙通鑒》記載,這位張仙是五代時期一位道士,名張遠霄。在巴蜀道教名山青城山修道成仙,擅長彈弓絕技,百發百中,目標是那些作亂人間的妖魔鬼怪,五代至北宋時期,他在巴蜀地區已經小有名氣。

  北宋文人筆記中記載了一則張仙送子的應驗故事,蘇洵在他的一首詩《張仙贊》中記載,他的兩個兒子蘇東坡和蘇轍,就是張仙託夢送來的。蘇東坡和蘇轍兩兄弟參加同一年科舉考試,在同一考場上雙雙高中進士,一時轟動朝野。張仙也名聲大振。

  祿星從一顆普通星辰下凡人間,演化為讀書人頂禮膜拜的科舉考試神,搖身一變成為送子的張仙,最終成為福祿壽三星中不可或缺的一顆燦爛明星。

  在500年後元朝道教著作《三教源流搜神大全》中,這位福星陽城完全是溫厚的長者形象,已經非常接近現在的福星樣子:天庭飽滿,地閣方圓,大福大貴之像。明清以來福星的變化不大。

  祿星是主管功名利祿的星官,他身份複雜,有人認為他就是保佑考生金榜題名的文昌星,也有人認為他原本是身懷絕技的道士,祿星身上寄託了人們生活理想的方方面面。

說起張仙還有個故事呢:

相傳,五代十國時期,眉州城有一個叫張遠宵的人,自幼會武藝,尤其擅長彈弓。從小父母雙亡,全靠鄉親們救濟過活。長大後,張遠宵在眉州城門入口處開了一個麵館,由於本人忠厚老實,把金錢看得很淡,所以麵館生意紅火,但收入卻只夠糊口。  日子就這樣不緊不慢地過著。直到一位老者的到來,才給張遠宵平靜的生活帶來了脫胎換骨的變化。  那天,一位童發鶴顏、雙目重瞳的老者入城後直達張遠宵的麵館,大喊要一碗面,說吃了好趕路。張遠宵恭恭敬敬地將面送上,哪知老者吃完面,只道一聲「好吃!」,沒給錢就拍拍屁股走人了。  食客們紛紛替張遠宵打抱不平,可張遠宵一點兒也不生氣,反而勸慰食客們說:「我無父無母,權當他是我的父親吧,父親吃兒子一碗面,合情合理呀。」  哪知,第二天,老者又來了,一如昨日。張遠宵猜想老者定有難言之隱,便一如既往地端面給老者吃。就這樣,老者一連在麵館吃了三個月的面,連聲感謝的話都沒說就消失得無影無蹤。  張遠宵見老者好長時間沒來麵館,以為老者生病或者遭遇什麼變故了,很是擔心,逢人就打聽老者的下落,可惜無人知曉,只有一個瘋子模樣的人口齒不清地說看見老者坐船往蟆頤山方向去了。  日子又恢復了平靜。  幾個月後的一天晚上,張遠宵關上店門,在後院練武,突然覺得很疲倦,於是就坐在院子里的石條上打盹。迷迷糊糊之間,只見一個老者手拿兩個鐵球,微笑著向他走來,拉著他的手說:「承蒙你照顧,我在麵館里白吃了三個月,看你還老實厚道,我給你指一條生路。三個月後眉山全城將會有一場大瘟疫,我給你兩個鐵球,你好生保管,不可轉交他人,也不可另作他用。此鐵球看似普通,實為"寒玉球』,通身與泉水有緣。瘟疫來時,你用這彈弓將鐵球彈入泉水中,即可為人治病。過來,我教你如何使用。」  張遠宵剛站起來卻不防腳下一滑,猛然驚醒後他覺得這夢很奇怪,卻看到腳下真有兩個鐵球。伸手去撿的那一剎那,他不由打了個哆嗦,這兩個鐵球冷得刺骨,果然像極了夢中老者所言的「寒玉球」。意識到遇見了神仙,張遠宵忙跪地向天伏拜。  三個月後,果然有一場瘟疫席捲眉山,奪去了很多人的性命。張遠宵記起老者的話,忙用彈弓將鐵球彈入各家各戶喝的井水中,治癒了很多感染瘟疫的鄉民。  瘟疫過後,張遠宵一直想拜老者為師,無奈走遍附近的名山大川、古寺古剎都沒能找到老者。有些心灰意冷的張遠宵漫無目的地走著,卻迷迷蹭蹭地出了城過了河,走到了蟆頤山上。忽然,他看見了一個很深的石洞,石洞里放了一尊木製的雕像,仔細一看正是那位老者。張遠宵如醍醐灌頂,原來是師傅來點化他了。  於是,他便在蟆頤山上結廬開始修道。    一切似乎都是偶然,又彷彿冥冥中早已安排。  一般而言,修道者在得道前要經歷不同的階段,且在順利通過一個階段後,需另覓他處繼續另一階段的修鍊。  張遠宵在蟆頤山修鍊一段時間後,便赴邛崍崇真觀繼續修鍊。在邛崍修道期間,張遠宵異於常人之處顯露得淋漓盡致。《蜀故》載——「眉山張遠宵,寓居邛之崇真觀,常持竹弓鐵彈向空中打。人問之,曰:"打天下孤辰寡宿耳。』……居數年,忽一日書符於壁,如四目老翁狀,符就落筆,隱身不見。」  數年後,張遠宵到白鶴山訪友,閑來無事就在山下釣魚,突然聽見西湖峰下有一白髮老者直呼其名,張遠宵覺得特別奇怪,想不到在惠州都有人認識自己。那白髮老者走上前來,笑道:「你難道不認識我了嗎?我在你麵館里白吃了三個月的面,之後又送過你彈弓、鐵球,教過你道術仙法,我是四目翁啊。」張遠宵仔細一看,果然是昔日教自己丹道法術的四目老翁。  回眉山後,張遠宵一邊繼續潛心修道,一邊開始著手重瞳觀的修建。用現在的觀點來看,他沒有多少資源可用,沒有多少徒弟,也沒有多少錢財,要在這個山林里修建起一座道觀談何容易。  但他做到了。他有過人的勇氣與膽識,而且他的這一想法得到了民間道教信徒的一呼百應。  重瞳觀建起來了,張遠宵在大殿上供奉四目仙翁的神像,日夜香火不絕。  時至今日,重瞳大殿已歷經數次重建、維修。從今天這座具有典型明代建築風格的大殿上,我們已無法得知張遠宵用了什麼方式、用了多長時間將道觀建成,一路經歷了怎樣的辛苦,又是何人設計了這座道觀。  也許,這座道觀的落成,點亮了眉山乃至蜀地的一盞明燈。從那以後,人們多了一種精神寄託。在人們的口中,張遠宵羽化登仙后成為了一位用彈弓為人類造福的正直善良的神仙,只要看到誰家有災氣,就用彈弓發彈擊之,將災氣驅散。很快他的威名傳遍了人間,世人傳為「彈弓張仙」。  後來,也許是花蕊夫人的李代桃僵,又或許是,張遠宵使用彈弓所用的「彈子」與「誕子」諧音,暗喻誕生貴子之意。這一位解救民生疾苦以造福人類的神仙便就成了「送子神仙」。  春耕時節,蟆頤山下的村民們忙活著地里的莊稼。這是一個播種的季節,農人們都期盼秋天時能有一個好的收成。

  直到解放前,眉山都盛行著這麼一個說法,在耕地或者挖地的時候,如果誰家撿到了一種堅實異常、帶有紅點的「彈子」,那麼,這家人鐵定會生男孩。  在民國十二年版《眉山縣誌》中可以看到相應的記載——「至今城內鋤犁掘土者,常得其彈子,上有紅點,堅實異常,相傳女子佩之生子。」

然而,張仙送子更多的時候卻是採用託夢的方式進行的。  北宋嘉佑年間的某一天,宋仁宗正在睡午覺,他做了一個夢。夢中,他看到一位粉面黑髮的美男子,攜帶著彈弓走上前來,對他說:「你即帝位後生有三個兒子,但都相繼夭折了。這是因為你的身邊有天狗環繞。而後,你就一直生女兒,沒有子嗣。今天我特地前來,是感念於你即位以來施行仁政,因此,為你打走天狗。」  宋仁宗正為無子嗣一事所困擾,於是趕忙問他是誰,男子莞爾一笑:「我乃桂宮張仙也。天狗在天上掩日月,在凡間咬小孩,但是它見了我就會逃避。」說罷,男子拉開彈弓,只聽得「嗖」的一聲,彈子如離弦之箭飛了出去。宋仁宗猛然驚醒,方知是張仙來保佑賜福,於是命人描繪張仙畫像懸掛宮中。  也許正是因為這個夢,讓乾興元年二月(公元1022年)即皇帝位的宋仁宗一直到嘉佑七年八月(公元1062年)才確立皇位繼承人。歷經四十年,時間跨度之長,可謂是歷史難見。  雖然張仙為宋仁宗趕走了天狗,但最終宋仁宗依然沒能達成所願,後宮所生偏偏盡為女兒,無奈之下,他只得將堂兄汝南王趙允讓之子宗實(即後來的英宗皇帝)立為皇儲。但帝王的認可,卻使張仙送子的傳說深入人心。  又是一個春天到來的時候,十方善士們在重瞳觀內興起土木。他們建起了「張仙樓」,並供奉張仙的畫像,以紀念這一位得道高升的眉山人。  此時,善士們並不知道,若干年後,一代文豪正是站在張仙樓上,面對張仙畫像虔誠地祈求神靈庇佑,了其心愿。而這一心愿的實現,在接近半世紀的時間裡,轟動了眉山,更轟動了全國。

這位文豪是誰?他究竟許下了什麼心愿呢?  那位文豪面向張仙鄭重許下的心愿,讓蟆頤山燦爛輝煌;而與這個故事相關人物的光芒,將照耀眉州乃至整個神州大地。

壽星手杖何用?

  大家都知道,壽星手中有一柄手杖。《漢書·禮儀志》記載,東漢明帝在位期間,曾主持一次祭祀壽星儀式,還安排了一次特殊的宴會,與會者是清一色的古稀老人,普天之下只要年滿70歲,無論貴族還是平民都有資格成為漢明帝的座上客。盛宴之後,皇帝還贈送酒肉穀米和一柄做工精美的手杖。

  魏晉以後,壽星的手杖產生了變化,斑鳩的王杖換成了桃木手杖,其政治教化功能逐漸被削弱。據說桃木能祛病強身,延年益壽,過去象徵特權的王杖,現在成了壽星手中祛病強身的長壽吉祥物。明朝政府下令取消自秦漢以來沿襲的國家祭祀壽星制度。壽星被完全去除了政治色彩,從此大跨步進入民間,成為中國古代最具世俗品格的神仙。

壽星大腦門何來?

  後來由於道教養生觀念的融入,也使壽星形象發生相應的改變,最突出的要數他碩大無比的腦門兒。山西永樂宮壁畫中的壽星,可能是存世最古老的壽星形象。在永樂宮上千位神仙中,我們一眼就能將他認出,就是因為他那超級的大腦門兒。

  壽星的大腦門兒,也與古代養生術所營造的長壽意象緊密相關。比如丹頂鶴的頭部就高高隆起,再如壽桃是王母娘娘蟠桃會上特供的長壽仙果。傳說是3000年一開花3000年一結果,食用後立刻成仙長生不老。或許就是因為這種種長壽意象融合疊加,最終造就了壽星的大腦門兒。

  湖南長沙有條壽星街,因這裡曾有一座規模很大的壽星祠而得名。據地方志記載,早在唐朝這裡就建有壽星祠,一直持續到民國。由此向南100多里,就能到達真正的長壽福地——南嶽衡山,也就是對聯里經常講到的壽比南山的南山。唐宋時期,山上建有大小壽星廟不下10座,山腰石壁上還留有歷代名家墨寶,其中一幅最為出名,相傳是出自宋徽宗之手。

福、祿、壽在民間流傳為天上三吉星,福——寓意五福臨門,祿——寓意高官厚祿,壽——寓意長命百歲。中國民間喜歡將三星作為禮儀交往和日常生活中象徵幸福、吉利、長壽的祝願。福祿壽水晶由各種色澤不同的發晶組成,以代表喜慶的紅綠黃三種顏色的水晶為主,正寓意「福祿壽」吉祥之意。 黃楊木雕福祿壽三星,選材考究,雕工精湛,不愧為家中一福。

願天下人象這三星一樣,健康長壽,萬事如意,子孫萬代。


推薦閱讀:

梁祝傳說:從連理枝、比翼鳥到「化蝶」
繡口一吐便是半個盛唐┃那些凝固在李白傳說中的詩篇
《孟姜女》中國四大民間傳說(3)
傳說十個簸箕和十個斗是三世姻緣,今生你找到她(他)了嗎
彼岸花圖片,花語,彼岸花傳說

TAG:傳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