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一首詞寫出一部苦難人生傳記:蔣捷《虞美人·聽雨》讀後感
這是一首詞,也是一篇傳記或者說是一部傳記,僅僅用了56個字,就概括了一個人即詩的作者的一生,真是不同凡響!
蔣捷,字勝欲,號竹山,宋末元初陽羨(今江蘇宜興)人。他生在宋元易代之際,在顛沛流離中度過一生,飽經憂患,這首詞就是他一生遭際的自述,多麼長的時間跨度,多麼大的人事起伏,這可不是一般的本領。用詩詞寫自傳他不是第一人,卻是寫的最好的作者之一。
蔣捷詞
人能活到寫傳記的年歲是幸運的,哪怕是一生坷坎窘迫,蔣捷算是幸運中的一個。如同一般傳記的敘寫一樣,也是從少年寫到壯年,再寫到老年,寫了三個不同時期的不同環境,不同生活和不同心情。令人稱道的是,作者妙用「聽雨」這一條線索來貫穿始終。
「少年聽雨歌樓上,紅燭昏羅帳。」這個時候的作者是「少年不知愁滋味」,「紅燭」與「羅帳」讓人聯想的是青春與快樂,那時的閣樓應該類似現在的卡拉OK。
《虞美人·聽雨》詞意
「壯年聽雨客舟中,江闊雲低斷雁叫西風。」這是畫了一幅江雨圖,一個客舟中聽雨的畫面,如果前面「閣樓」取的是近景的話,這裡則是舟外遠景:水天遼闊,風急雲低,一隻風雨失群孤飛的大雁,正是作者自身的寫照。
作者進入壯年後,遭遇兵荒馬亂,歌樓的生活早已過去,還失去了「軟語燈邊,笑渦紅透」的家庭溫暖,過的是漂泊流離的生活,懷的是「望斷鄉關」,孤零凄凄的心情,作者的高明在於他沒有直接寫這些痛苦的遭遇和感受,而全用那一幅「江雨圖」來包孕了。
蔣捷《聽雨》詞意
這以上都是一種鋪襯,是為後面的畫面起反襯作用的,所謂「若要甜,加點鹽」。接下來,才開始進入主題,「而今聽雨僧廬下,鬢已星星也。悲歡離合總無情,一任階前點滴到天明。」這裡才從舊日之我寫到今日之我,在埋葬了少年的歡樂,埋葬了壯年的惆悵之後,剩下的是萬念俱灰,一切皆空,雖有點點滴滴的無情雨聲,但自己已經木然而無動於衷了。
《蔣捷詞校注》
蔣捷在這裡用了「一任」,表達了聽雨人的心情。這種心情,看似冷漠,幾乎決絕,但並不是痛苦的解脫,卻是痛苦的深化。這時候的作者,寫了雙鬢染霜,落魄潦倒,寄居僧廬,已經痛苦到極點,故「一任」兩字重千鈞,其中蘊含的深沉意味留給讀者仔細咀嚼。
筆者請讀者見諒,這首意蘊深厚,藝術稱絕的詞作就這麼三言兩語給打發了。說實在話,近來閱讀古詩詞,與早年讀寫背誦的感觸大不一樣,或許是人生閱歷的緣故,幾乎每一首重讀的詩或詞,都能有一些新感悟,同時又覺得有許多感觸難以表述,猶如「一任階前點滴到天明」,或是「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還是「留得殘荷聽雨聲」,還真跟個人的生逢遭際聯繫上了,哀莫大於心死,痛苦至極也就不求解脫了。
黃永玉作品《留得殘荷聽雨聲》
【宋代·蔣捷《虞美人·聽雨》:少年聽雨歌樓上。紅燭昏羅帳。壯年聽雨客舟中。江闊雲低、斷雁叫西風。而今聽雨僧廬下。鬢已星星也。悲歡離合總無情。一任階前、點滴到天明。】
推薦閱讀:
※《第56號教室的奇觀》讀後感
※真愛與輪迴--《擺渡人》讀後感
※鴻鵠志20180130——清單革命5簡單至上
※讀後感之二
※孝經讀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