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做情緒的奴隸
不做情緒的奴隸
情緒需要自身調控(1)
不做情緒的奴隸
你曾經有過這樣的經歷嗎?考試前焦慮不安、坐卧不寧?受到老師父母批評後眼前一片空白,不願上班?和同學朋友爭吵後,氣得上街亂逛;買一堆不合時宜的東西泄憤?
像這類「犯規」的舉止,偶爾一次還不要緊,如果經常這樣,可就要小心了!因為不知不覺中,你已經成了「感覺」的奴隸,陷於情緒的泥淖而無法自拔,所以一旦心情不好,就「不得不」坐立不安,「不得不」曠工、「不得不」亂花錢、「不得不」酗酒滋事。這樣做不僅擾亂了自己的生活秩序,也干擾了別人的工作、生活,喪失了別人對你的信任。
對有些人而言,情緒這個字眼不啻於洪水猛獸,惟恐避之不及!領導常常對員工說:「上班時間不要帶著情緒。」妻子常常對丈夫說:「不要把情緒帶回家。」……這無形中表達出我們對情緒的恐懼及無奈。也因此,很多人在壞情緒來臨時,莽莽撞撞,處理不當,輕者影響日常工作的發揮,重者使人際關係受損,更甚者導致身心疾病的侵襲。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丹尼爾認為,一個人的成功,只有20%是靠IQ(智商),80%是憑藉EQ(情商)而獲得。而EQ管理的理念即是用科學的、人性的態度和技巧來管理人們的情緒,善用情緒帶來的正麵價值與意義幫助人們成功。
真正健康、有活力的人,是和自己情緒感覺充分在一起的人,是不會擔心自己一旦情緒失控會影響到生活,因為,他們懂得駕馭、協調和管理自己的情緒,讓情緒為自己服務。
當你明白自己的情緒不對勁後,你要去認識,有哪些責任是自己應該負責卻沒有做好的,又有那些責任是外在的原因造成的。比如,你因遲到,遭到上司的罰款處罰,心情很沮喪。那你就要追問自己:「此事是自己的原因還是外部的原因?」如果是屬於堵車之類的外部原因,那麼不必太在意。如果是自己動作慢,常起晚的原因,那就改變習慣而不是譴責自己。如果因此養成了良好的習慣,那領導的處罰也是值得的。
通常情況下,人們會將自己遭遇的不幸歸因到外界,比如,上司批評自己是因為一直就看不慣自己,而這種假想出來的不公平感會讓人的情緒雪上加霜。此時,如果你能夠及時地消除對方的「假想」,並現身說法,定可以幫助對方卸掉一個沉重的包袱。
此外,對於已發生的事情,可能已經對現實造成了一定的影響,比如你說錯了一句話,可能得罪了上司。你除了要認識到無論前面發生了什麼,都屬於過去外,還要幫助自己尋找一些解決問題的具體措施。比如,要如何做才能減輕自己給領導造成的負面印象?怎樣才能讓領導重新信任自己?為此,你可問自己幾個問題:
1.這件事的發生對自己有什麼好處?
2.現在的狀況還有哪些不完善?
3.你現在要做哪些事情才能達成你需要的結果?
4.在達成結果的過程里,哪些錯誤你不能再犯?
當人面對自己有危險的事情時,會產生恐懼、擔憂、焦慮,而一旦思索了解決問題的方法,正是幫助自己增強對事情的「可控制力」,你的負面情緒也就會得到緩解。
長期的消沉情緒對整體各系統的功能有極大的影響,怎樣擺脫和消除不良心理情緒呢?美國密西根大學的心理學教授蘭迪,提出了七種比較有效的方法:
1.針對問題設法找到消極情緒的根源。
2.對事態加以重新估計,不要只看壞的一面,也要看到好的一面。
3.提醒自己,不要忘記在其他方面取得的成就。
4.不妨自我犒勞一番,譬如去逛街,逛商場,去飯店美餐一頓,聽歌賞舞。
5.思考一下,避免今後出現類似的問題。
6.想一想還有許多處境或成績不如自己的人。
7.將自己當前的處境和往昔做一對比,常會頓悟「知足常樂」。
給自己畫一個「心情譜」
說到「心情」,人總覺得那是一種看不見、摸不著的東西,一個人什麼時候擁有什麼樣的「心情」,恐怕只有自己知道。那麼怎樣才能對自己「心情」有個具體了解、以便好好地管理它呢?現在就讓大家掌握一種辦法。
藉助物理的光譜、波譜以及色譜的概念,我們假設人類的心情也有這樣一條「譜」,且把它記錄下來加以研究。
第一部分 第二章 情緒需要自身調控(2)
好,現在就行動。請準備一張白紙和一支鉛筆,測一測你的心情。
首先,用鉛筆在白紙上畫一條直線,像我們小時候畫過的「數軸」。然後從左到右在直線上平均畫出10個刻度,分別寫上1至10的數字。
接著,把你認為的壞心情用熟悉的辭彙描述一下:痛苦、憂傷、悲哀、憤懣、沮喪、煩躁、或者鬱悶?再用同樣的方法表達心情一般的時候:麻木、索然無味、平淡、還是寧靜?最後,讓我們滿懷憧憬,想像一下你所期待的好心情:欣慰、滿足、愉悅、感恩、激動、興奮,乃至幸福。
請從這些辭彙或者你認為更合適的辭彙中挑選10個,以你的理解,按照不同程度的心情由低向高排列,並標註在相應的數字刻度下。
(1)痛苦、(2)沮喪、(3)鬱悶、(4)索然、(5)平淡、(6)寧靜、(7)欣慰、(8)愉悅、(9)興奮、(10)幸福
評價一下你現在的心情,請在「心情譜」上選擇與你心情相對應的辭彙。如剛遭遇不幸,非常痛苦,你的心情指數就是1;若是覺得「沒勁」,情趣索然,你的心情指數就是4;假如衣食無憂、家庭和睦,心情介於寧靜與欣慰之間,你的心情指數就是;而要是剛買了車,加了薪水,或者孩子上了重點中學,比較興奮,你的心情指數就是9。由於每個人的感受不同,所以即使遇到同樣的事,心情反應的程度也是不同的。比如同樣是新婚燕爾或是金榜題名,有的人可能感覺非常幸福,也有的人僅感到愉悅而已。
除了可以測量心情指數,人還可以通過以上這條「心情譜」了解自己心情特點。
如果你的心情指數波動不大,比如從平淡、寧靜到欣慰;或從鬱悶、索然到平淡之間徘徊,維持在3個數級內,說明你的心情譜較窄,情緒相當穩定。
也許你的心情指數經常在4到6個數級之間波動,說明你的心情譜相對寬泛,心情感受較為豐富。
而你的心情指數若是超過6個數級,跳躍幅度較大,如可以感受到深深的痛苦,也能夠體驗到莫大的幸福;或者忽而沮喪,忽而興奮,那就表明你的心情譜相當寬,並且細膩、敏感,但情緒不夠穩定。
通過這條「心情譜」還能了解人的心情背景:如果心情譜偏右,指數經常在5以上,表明你的心情背景較為明朗;如果心情譜偏左,指數經常低於5,那就顯示你的心情背景比較陰鬱。
有位女士從小就喜歡函數圖,她覺得它們的曲線實在太迷人了,後來,這位女性發覺生活中的許許多多事情其實就跟這些曲線一樣,圍繞著坐標軸上上下下地起伏著,很有趣。於是她就用函數曲線來記日記了。這位女性每天都會用一段時間來整理一下自己的心情,根據自己的心情好壞來繪製曲線,然後在旁邊寫上注釋。心情好,她就把曲線畫到橫坐標軸上方,如果明天心情更好,曲線就會一直攀升,或者稍微下降;如果心任特別差,她就把曲線畫到橫坐標軸下方,如此反覆,就給自己的生活畫出了一張函數圖。
比如裡面有一個攀升得很高的波峰,這是女士生下女兒的時候,那時候她幸福極了,所以她把這根曲線畫得特別高。還有一個是她母親去世的時候,她畫了一個下降得幾乎到了圖紙最底端的曲線。那時候這位女性難過極了,她覺得整個世界都空了許多,所以她把這根曲線畫得特別低。
圖上的一個又一個波峰和波谷表示的還有:恢復高考後,她考上大學的日子;女兒生一場大病的日子;她當上先進工作者的日子;她離婚的日子;女兒考上大學的日子。
而最近兩年記下來的有:隔壁的黃師傅幫她搬液化氣瓶,女兒在母親節送了她一枝粉紅的康乃馨,她帶著小區里的小孩子去春遊,這女兒為了男朋友的事和她吵嘴……越往後翻,女士的本子上記的事增越來越瑣碎,都只是生活中一些極平常的小事,而且那根曾經起伏跌宕的曲線也越來越趨於平和,幾乎都是在橫坐標軸的上方與橫坐標軸平行著向前延伸,只偶爾有一些小小的起伏,卻都沒有下降到坐標軸的下方,完全沒有前面幾頁那樣的大起大落了。
對此,這本心情函數圖的女主人這樣說道:
「現在翻起前面的那些日記,發覺那些曾經令我痛苦不堪的日子好像也沒有當時那麼嚴重了,我還覺得當時自己真傻,怎麼會浪費那麼多時間去做無謂的痛苦掙扎?我完全可以放鬆自己的心情。去做一些更有意思的事,至少是做一些令自己開心的事。所以我現在每一天都過得很開心,有時候受了別人的幫助或者是和一些天真的孩子在一起都令我覺得很開心,我覺得每一天都是那麼開心。
第一部分 第二章 情緒需要自身調控(3)
「當然,女兒和我吵嘴的時候我還是會煩惱一下的。不過它很快就過去了,我的心情依然很好。」
這只是她繪的心情函數圖,假如你的情緒不穩,建議你也可以試試給自己的生活畫一張這樣的圖,用以了解自己的情緒,調控好它。
好心情可以「裝」出來
美國心理學家霍特舉過一個例子:有一天友人弗雷德感到意氣消沉。他通常應付情緒低落的辦法是避不見人,直到這種心情消散為止。但這天他要和上司舉行重要會議,所以決定裝出一副快樂的表情。他在會議上笑容可掬、談笑風生、裝成心情愉快而又和藹可親。令他驚奇的是:他不久就發現自己不再抑鬱不振了。弗雷德並不知道,他無意中採用了心理學研究方面的一項重要新原理:裝作有某種心情,往往能幫助我們真的獲得這種感受——在困境中較有自信心,在事情不如意時較為快樂。
在心理學上有個術語,叫「假喜真干」,就是假裝自己喜歡,並且付出實際行動。美國著名教育家戴爾·卡耐基提出:「假如你『假裝』對工作感興趣,這態度往往就使你的興趣變成真的。這種態度還能減少疲勞、緊張和憂慮。」有位辦公室秘書,經常要處理許多煩瑣的書信文件,還要抄寫和打字,工作很枯燥無味,被累得精疲力竭。後來她想:「這是我的工作,單位對我也不錯,我應該把這項工作搞得好一些。」於是決定假裝自己喜歡這項工作(其實很討厭)。此後,她發現一個重要事實:如果假裝喜歡自己的工作,那麼,真的就有點喜歡它了。而且,一旦喜歡起自己的工作,就能做得更有效率。由於工作得好,她被提升了。她說現在她總是高高興興地超額完成任務,而這種心態的改變所產生的力量,實在是她最重要的大發現,確實神妙無比。
有位找我諮詢的女孩,從走入諮詢室的第一時間,就給我一種「陰沉」的感覺。這位剛剛步入職場的新人眉頭緊鎖,聲音低沉,萎靡不振。她告訴我:「進公司半年了我就沒有笑過。實在是太壓抑,我很怕上司,很害怕同事。」我知道這樣的來訪者積壓著太多的情緒,「大道理」是無法說服和改變她的,於是我採用了一個特殊的處理思路。
我讓她把自己害怕、擔心、討厭的事情一一列舉出來,結果她寫了很多。我告訴她:「現在把你列舉的每一件事情都讀出來,不過讀完一條就要裝出自己很高興的樣子,發出『哈哈』兩聲。」女孩聽了大惑不解,但還是按照我的要求做了。很出乎她的意料,讀著讀著,她也忍不住笑出聲來。這樣的笑聲讓她心情好了很多。這時我們才開始進入了正式的諮詢。
心理學中有個重要的原理:扮演一個角色會幫助人們體驗到他所希望體驗到的情緒——在情況捉摸不定時,要更加自信,在事情搞糟了的時候,要更加快樂。
幾十年來,心理學家都認為:除非人們能改變自己的情緒,否則通常不會改變行為。我們常常逗眼淚汪汪的孩子說:「笑一笑呀」,結果孩子勉強地笑了笑之後,跟著就真的開心起來了。情緒改變導致行為改變。心理學家艾克曼的最新實驗表明,一個人老是想像自己進入某種情境,感受某種情緒,結果這種情緒十之*真會到來。一個故意裝作憤怒的實驗者,由於「角色」的影響,他的心搏率和體溫會上升。心理研究的這個新發現可以幫助我們有效地擺脫壞心情,其辦法就是「心臨美境」。
例如,一個人在煩惱的時候,可以多回憶愉快的時候,還可以用微笑來激勵自己。當然,要真笑,要盡量多想快樂的事情。高聲朗讀也有幫助,只是讀書時應有表情,且要選擇能振奮精神而非憂鬱之作。一項心理研究顯示:心情煩惱的病人帶著表情高聲朗讀後,他們的情緒亦大為改善。
利用有意識的動作來改變我們的心情,利用用心情來改變我們的行為,這是幫助我們度過生活中困難時刻的有用方法。英國小說家艾略特曾寫到:「行為可以改變人生,正如人生應該決定行為一樣。」如果我們能記住這句格言並遵照它去做,我們就能獲得更充實更快樂的人生。
第一部分 第三章 戰勝挫折的法寶(1)
提高自己的「抗挫折力」
有兩句古詩這樣寫道:「欲登太行雪滿山,將度黃河冰滿川。」人生中不如意的事情、受挫折的事情是經常發生的。經受過大挫折比如逆境的人,對小挫折就不在意了;從來沒有受過挫折的人,稍有不如意就會產生激烈的情緒反應。
心理學上有個名詞:抗挫折力——也就是一個人對挫折的承受能力。抗挫折力的大小,同人的經歷有關,也同人的意識、意志有關。一個能夠正確對待挫折,意志比較堅強的人,在同樣的不如意麵前,他的情緒波動相對就比較少,挫折耐力則相對比較高。
美國斯坦福大學的醫學家對65~75歲老人進行的一項調查表明:心力強盛的人比心力交瘁的人平均多活歲。所謂「心力強」,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為完成某項事業而活,即使已老卻仍忘年地工作,不知疲倦,總覺得自己年輕。二是為完成某種責任而活,或為後代求學,或為老伴有依靠等,總覺得自己應該努力地去工作,積攢財富,幹什麼都覺得有滋味。三是以平靜的心態對待疾病,或曰「心理抗爭力」強,這種人病後容易康復。
這最後一條「心理抗爭力」強,其實就是抗挫折力。
有專家提出了一個「逆境情商」的概念(AQ),用以測試人們將不利局面轉化為有利條件的能力。現在,AQ已經引起了學術界的廣泛重視。過去10年中進行的1500多項有關AQ研究的結果顯示,AQ高的人手術後康復快,銷售業績也是AQ低的人的三倍,在公司中升遷的速度也快得多。
怎樣提高AQ呢?應對逆境的能力可以分解為四個關鍵因素,即控制、歸屬、延伸和忍耐。控制就是認清自己改變局面的能力;歸屬是指承擔後果的能力;延伸是對問題大小及其對工作生活其他方面影響的評估;忍耐是指認識到問題的持久性,以及它對你的影響會持續多長時間。要調整好這四個關鍵因素,就要對每個問題都進行這樣的思考:這個問題導致的今後兩天必然發生的結果是什麼?對於這些必然結果,你最有可能改變的(即使部分改變)是哪些?怎樣做能防止問題的擴散?有什麼跡象表明問題的後果會持續很長時間?這樣一份在腦子形成的清單可以使我們在問題發生後減少恐慌,並幫助我們確定輕重緩急。
讓我們來看一個「逆境情商」高的實例:
山裡住著一位以砍柴為生的樵夫,在他不斷地辛苦建造下,終於完成了一間可以遮風擋雨的房子。有一天,他挑著砍好的木柴到城裡交貨,當他黃昏回家時,卻發現他的房子起火了。左鄰右舍都前來幫忙救火,但是因為傍晚的風勢過大,沒有辦法將火撲滅,一群人只能靜待一旁,眼睜睜地看著熾烈的火焰吞噬了整棟小屋。
當大火終於滅了的時候,只見這位樵夫手裡拿了一根棍子,跑進倒塌的屋裡不斷地翻找著。圍觀的鄰人以為他在翻找藏在屋裡的珍貴寶物,所以都好奇地在一旁註視著他的舉動。過了半晌,樵夫終於興奮地叫著:「我找到了!我找到了!」鄰人紛紛向前一探究竟,才發現樵夫手裡捧著的是一片斧刀,根本不是什麼值錢的寶物。
只見樵夫興奮地將木棍嵌進斧刀里,充滿自信地說:「只要有這柄斧頭,我就可以再建造一個更堅固耐用的家。」
事情對我們發生什麼作用,將依它使我們在內心發現什麼來定。生命並非總是由一手好牌來決定,往往倒是由善於處理一手壞牌來決定。
苦難不會長久,強者卻可長存。
挫折來了「迎上去」
有些人在遭遇重大挫折時,往往會激起否認的心理反應。比如,有人患了癌症後,不願相信這是事實,老懷疑醫院是不是搞錯了,比如檢查是不是和別人的搞混了。就是等檢查結果是自己的確鑿無誤後,仍不願接受現實,總愛在那兒假設要是當初不怎麼怎麼就好了,陷入了無限悔恨之中。失戀的人也不願意承認分手的事實,總幻想著能舊情重續。對方稍有什麼表示,自己就很容易聯想到是否要回心轉意。
否認是最原始最簡單的心理防衛機制。它將已發生而令人不快或痛苦的事情完全否定,以減輕心理上的痛苦。這種防衛術能使個體從難以忍受的思想中逃避。
第一部分 第三章 戰勝挫折的法寶(2)
事實上,主觀的否認事實並不能否認事實的客觀存在。一言以蔽之,否認其實就是不接受事實,不能正視挫折。因此它的作用是消極逃避,於自己的人生是不利的。盧梭曾說過:「人要是懼怕痛苦,懼怕折磨,懼怕不測的事情,那麼他的人生就只剩下『逃避』二字」。
生活中不如意的事情是很多的。俗話說:「不如意事常有*。」我們一生很少有幾次真正感到自己的生活一帆風順,海闊天空。人生際遇不是個人力量所可左右,而在詭譎多變、不如意事常*的環境中,惟一能使我們迎接挫折而不被其擊倒的辦法,首先便是正視它,接受它。
有一個人擔著兩筐茶壺去集市上賣,誰知他在經過一個山坡時,幾個茶壺從筐里掉出來,摔了個粉碎。他頭也不回地向前走,這時有人提醒他說:「喂,你的茶壺摔碎了,你還不快看看!」這人回答說:「既然已經摔碎了,看又有什麼用呢。」
這個人堪稱是一位生活的智者,因為生活中,能像他一樣的實在不多。我們見到更多的是遭遇挫折損失後,或痛心疾首,悔恨不已,或痛哭流涕,悲苦不堪。結果白白浪費了時間不說,甚至因為分神,弄不好還會打碎更多的「茶壺」。
在一次車禍中,雪虹殘廢了,無情的車輪碾斷了她的右腿。原本幸福的生活,一下子被蒙上了陰影,快樂的她變得憂鬱、消沉。在那陣劇烈的肉體疼痛消失後,繼而便是一陣靈魂的抽搐,它便深深地刺痛著她,在精神上背上一個沉重的包袱,整天縈繞在雪虹腦子裡的,儘是一些消極的思想,完了,這輩子算完了。一下子時空變得蒼茫。昏暗,一瞬間,雪虹猶如掉進了一個冰窟;寒冷而徹骨。深深地陷入絕望中,難以自拔。
直到有一天,雪虹被幾個朋友挾持著拖上大街,走至十字路口,忽然看見一個身影,見他雙手握著板凳,一推一送地拖著他那失去雙腿的身子,步履艱難地走了過來。雪虹不由得停下腳步,望著他。當他走過雪虹身邊時,他看了看她,隨後對雪虹笑了笑,依然邁著堅定的步伐向前走去。那臂膀如此的堅實,那身影異常的穩健,更是那深邃的目光,透露出那麼多的自信。雪虹被震撼了,看著這逐漸消失的身影,她不住的沉思、自省——終於,在這一瞬間,雪虹領悟了人生的真諦:一個人遭受不幸在所難免,迴避就是逃避,只有接受不幸才能走出不幸。
史鐵生說:「對困境先要對它說『是』,接納它,然後試著跟它周旋,輸了也是贏。」當我們在生活中遇到挫折,首先也是最好的解決辦法便是「迎過去」。
對自己說聲「不要緊」
一位教授說:「我有句三字箴言要奉送各位,它能使你們心境平和,對你們會大有幫助,這三個字就是:『不要緊』。」
假如你容易感到受挫折,建議你在筆記本上端端正正地寫了「不要緊」三個大字,它可提醒你不讓挫折感和失望破壞你的平和心情。
之後有一天你愛上了一位英俊瀟洒的帥小伙,我們假設他叫C君。此時C君對你很要緊,你確信他是你的白馬王子。
可是有一天晚上,C君溫柔婉轉地對你說,他只把你當作普通朋友。你一下子懵了,不相信這個殘酷的事實。此時你又看到了「不要緊」那三個字,但你覺得它不起作用了。
「要緊得很。」你喃喃地說,「我愛他,沒有他我就不能活。」
但此刻希望你能先靜下心來,再重新體會一下這三個字,問一下自己:到底有多要緊?C君很要緊,我很要緊,我們的快樂也很要緊;但我會希望和一個不愛我的人結婚嗎?
日子一天天過去,你發現沒有C君你也可以生活。你仍然能快樂,將來肯定會有另一個人進入你的生活。即使沒有,你也仍然能快樂。
再後來,一個更適合你的人真的來了。
從記事來,曉江便三天兩頭見到母親為失眠而煩惱。耳濡目染,潛移默化,久而久之,睡覺竟成了他的沉重負擔。中學時代,每遇期中、期末考試或其他「有關緊要」的事,不管曉江準備得多麼充分,臨考前,總要為能否睡好覺而憂慮;應考時「昨晚沒有睡好」又像幽靈一樣瀰漫在他的四周。能否睡好成了曉江能否考好的關鍵,而平時的學習是否有成效倒好像是「無關緊要」的。工作後,曉江參加高等教育自學考試,彷彿條件反射似的,開始時也像以前一樣,總因擔心失眠而失眠。但幾個回合下來,他發現有無睡好並不是自己以前想像的那麼重要,只要平時複習好了,即使因「昨使沒睡好」而偶有臨場所失,也僅僅是美中不足而已,於是,曉江這樣想,不要緊。為了睡好覺在臨考前的晚上不複習的習慣沒有了,應考時常被「昨晚沒睡好」的意念而擾亂的事沒有了。這個「不要緊」,使他把注意力集中到了複習和考試這「有關緊要」的事情上來,因而,精神比以前輕鬆得多,學習比以前有效得多。就這樣,「不要緊」成了他生活中用以保持內心平衡的一個砝碼。
第一部分 第三章 戰勝挫折的法寶(3)
人生在世,有許多使我們的平和心情和快樂受到威脅的事情,實際上細想開來,是不要緊的,或者不像我們所想像的那樣要緊。
或許你會因一時的疏忽因漏做一道考題,或許你因無意的舉動而受到一次批評,或許你會因偶爾的閃失而錯過一次機會,每當此時,請你悄悄地對自己說:不要緊。
初戀的情侶離你而去,不要緊,你仍可以在這個世界活下去,心愛的人總會來到你身旁;領導對你持有偏見,不要緊,你仍可以在這裡待下去,總會有一天他會全面地了解你……偶爾的閃失,也不過是美中不足,僅是十指中的一指。一個人,在生命的長河裡搏擊,總會有許多說到底並沒有什麼要緊的不如意之事,許多威脅我們心靈平靜和幸福的事是無關緊要或不像我們所以為的那樣有關緊要的。生命是由多數的必然和個別的偶然組成的,只要我們能把握必然,就能駕馭命運的契機,使其沿著應有的軌跡運行。如果對那些無關緊要的事太介意,你就會被生活所壓倒,由無數個必然構築起來的世界反倒會因此而倒塌。
朋友,當你面對挫折而感到痛苦時,請你對自己說一聲:不要緊。
禍兮福之所倚
思想家說得好:「順利只能引導我們走向世界的一端,不幸卻能將我們調轉方向,讓我們看到世界的另一端。」人要懂得善待不幸、辯證觀事,深知很多事情從眼前看來可能是壞事,但從長遠來看,也許正是幸福和快樂的先兆。
中華醫學會的會長鍾南山,有一天在睡夢中突然覺得心臟不舒服,胸悶,有點呼吸困難,家人連忙把我送進醫院。一檢查,原來是心臟發生了小面積的心肌梗死,幸虧發現得早,他接受了心臟支架手術,很快就康復了。
然而這次生病之後,鍾南山的心情一直非常低落,情緒一落千丈,覺得自己的身體大不如以前了。有一天,他正在散步,一位在北京工作的表哥給他打來了電話。他第一句話就說:「祝賀你!」鍾南山當時一聽有點不高興,我這麼倒霉,還有什麼好祝賀的呢?沒想到表哥接著說:「之所以祝賀你,第一是因為你這個病沒有發生在出差途中,可以很及時地到達醫院;第二,梗死的只是很小一段血管,不是重要部位;第三,這件事正好給你一個警告:要注意身體了!」
表哥的一席話讓鍾南山的心情豁然開朗。是啊,如果不是這次小小的意外給自己敲響了警鐘,自己可能還會像以前那樣喜歡吃煎炸油膩的東西,喜歡吃肉,不喜歡吃蔬菜,工作起來忘記休息……如果一味這樣下去的話,自己可能一下子就完了。現在,生活上的很多壞習慣鍾南山都改了,這件壞事不正可以變成好事嗎?
對此鍾南山感嘆道:「人的一生中不可能沒有挫折,但我相信一句話:『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這其實就是要我們學會辯證地看待人生的挫折。」
白領麗人小璐有一次和一個客戶在談項目時,雙方非常投機,對方突然決定立刻簽訂合同。可當時再通知日方主管已經來不及了。於是,小璐出面與對方簽訂了合同。其實細算起來,那應該算是一筆大單。但後來公司卻以她擅自越權為由,向她提出了解約。當時小璐無法理解為什麼自己為企業帶來了這麼多的效益卻仍得不到信任。後來她從側面了解到由於她的能力很強,她在公司內部的對手向日方管理打小報告,說她與客戶私下有金錢交易。而這次她與客戶簽訂合同,讓本來疑心就重的日方經理下決心「炒」掉她。
對這個決定,小璐非常氣憤。但冷靜下來後,她認為自己在這樣的領導和這樣的企業工作,對自己未來的發展會非常不利,這次的離職其實也是自己重新發展的一個大好契機。只是如果是以自己被「炒」為結局,實在不甘。於是她找到公司,要求由自己提出辭職。
在談自己的經驗時,小璐覺得「被炒」未必是件壞事。知名企業有它吸引求職者的巨大魅力。但同時也要看清,作為知名企業,尤其是外企,它們有自己悠久的歷史、完整的體系。這些在成為企業優勢的同時,也會成為個人發展的絆腳石。
伊琳·艾根曾在慈愛會中同廣為美國人所敬愛的泰瑞莎修女共處三十餘載。在她的一本書中記述了泰瑞莎修女對待人生的態度:
「一次,當我做完彌撒,和泰瑞莎院長談到人世間諸多的困難挫折時,她對我說;『其實,世上的艱難困苦又何嘗不是俯拾皆是,但如果我們視其為上天恩賜的禮物,那麼人們周圍便會減少幾許悲觀,平添些許快樂……』
不久以後,我和泰瑞莎院長乘飛機去紐約。但飛機起飛前卻發現了故障,被迫停飛。當時,我感到失望和沮喪,但想起了泰瑞莎院長曾說過的話,便這樣對她說道:『院長,我們今天得到了一份禮物——我們得待在這兒等四個小時,您不能按計劃趕回修道院了。』
泰瑞莎修女聽完我的話,微笑著看了看我,然後便安然地坐下來,拿出一本書,靜靜地讀了起來。
從那以後,每當我在生活中遇到磨難與挫折時,便會用這樣的話語來表達:『今天我們又得到了一份禮物』、『嗯,這可真是個特殊的大禮物』……而這些話竟然有著神奇的效果,往往就在不經意間,困頓難釋的心境變得開朗,莫名的煩惱也消失不見,連微笑也會在說話間悄悄爬上人們的臉頰……」
第一部分 第四章 別讓憤怒毀了你(1)
衝動情緒急剎車
去年世界盃足球賽決賽中,法國球星齊達內,在加時賽的最後10分鐘用頭衝撞對方球員,用一張紅牌為自己的世界盃生涯畫上了句號,並導致整個球隊把冠軍拱手讓給義大利。據說當時他是由於受到對手挑釁才情緒失控,一失足成千古恨。
憤怒就像是在喝酒,一旦你喝了第一杯,就會一杯接著一杯地喝下去,越喝越醉,憤怒就像酒癮一樣,讓易怒的人控制不得,一旦陷入憤怒的情緒里就無法自拔。
其實,衝動是一種最無力也最具破壞性的情緒,它給人帶來的負面影響可能遠遠大於我們的想像。
使自己生氣的事,一般都是觸動了自己的尊嚴或切身利益,很難一下子冷靜下來,所以當你察覺到自己的情緒非常激動,眼看控制不住時,可以及時轉移注意力等方法自我放鬆,鼓勵自己克制衝動的情緒。
那麼,怎樣才能使你的火氣平息呢?有一種理論認為,把火氣發泄一通,將會使你的感覺好受一些。但是,心理學家們認為,這是一種最糟糕的做法,而且根本就行不通。他們為此向人們提出了一種名為「重新判斷」的方法,即自覺地從一種比較積極的角度去看待他人對你的「冒犯」。仍以上面這個例子來說,當你遇到有人超車時,如果你能對自己說:「這個人大概有什麼急事吧。」或者說:「也許我的車開得的確太慢了。」那麼,你就不至於會發火了。心理學家們在經過調查後發現,「重新判斷」的確是一種極為有效的控制不良情緒的方法。
空間距離的調整也不失為一個好方法。當我們對一件事或一個人忽然感到氣憤而可能失去控制時,應該馬上離去,「眼不見心不煩。」比如,你到商店去買東西,遇到售貨小姐該理不理的態度,會漸漸的憤怒起來。這時,你最好嘀咕一聲「死了張屠戶,不吃渾毛豬」,在選一家商店去。英國心理學家布洛認為,美感取決於人與審美對象之間的距離的遠近。那麼,惡感也是如此。
想像自己的嘴上貼了一個「密封膠帶」,反覆告訴自己當發怒的時候,千萬別立刻發泄,否則就會「傷」了自己。憤怒是一種人的弱點,而不是很多人認為的是一種勇氣,大膽和勇敢,不是動輒發怒,而是強壯和保持沉默,心靈真正的強大就是能夠保持沉默,而並非暴躁和敏感。
事先制標誌物提醒自己。比如,林則徐在堂上掛上「制怒」的字匾。這樣,在他怒氣將發未發時,看到這兩個字就及時控制住了自己。你不能掛匾,但可以寫座右銘或請旁人提醒。在怒火將燃時就撲滅它。
息怒還有一個良方是「坐下來」。人坐著的時候,血液循環和新陳代謝的頻速,都不如站著的時候。實驗表明,一個人在情緒激動時,血液中去甲腎上腺素的含量明顯增高,這種血液成分會大大加快血液循環,使人活力倍增。於是,他就不甘於座位空間的限制。而當一個人全方位地舒展他的軀體和四肢以後,隨著活動空間的大幅度擴展,他的血液循環又進一步得到加速的刺激,從而使爭吵時所需要的生理能量獲得階段性的能量供應。發脾氣是一種情緒發泄,在生理上依賴於一定的能量供應。如果我們能抑制自己的生理能量供應,怒火的程度與幅度也會隨之下降。坐下來,所以能成為息怒良方,其原因也就在此。
講完招術後,我們再講一個具體事例:
多年以前,美國一家石油公司的一名高級主管作出了一個錯誤決策,使該公司一下子損失200多萬美元。當時掌管這家公司的正是大名鼎鼎的洛克菲勒。壞消息傳出後,公司主管人員都設法避開洛克菲勒先生,唯恐他將怒氣發泄到自己頭上。
有一天,這家石油公司的合伙人愛德華·貝德福德走進洛克菲勒辦公室時,發現這位石油帝國老闆正伏在桌子上。用鉛筆在一張紙上寫著什麼。
「哦,是你?貝德福德先生。」洛克菲勒說,「我想你已經知道我們一的損失了。我考慮了很多,」洛克菲勒說,「但在叫那個人來討論這件事之前,我做了一些筆記。」
原來,在那張紙的最上面寫著:「對某先生有利的因素」。下面列了一長串這人的優點,其中提到他曾三次幫助公司做出正確的決定。為公司贏得的利潤比這次的損失要多得多。
第一部分 第四章 別讓憤怒毀了你(2)
為此貝德福德感嘆道:「我永遠忘不了洛克菲勒面對棘手問題時的冷靜。以後這些年,每當我剋制不住自己,想要對某人發火時,就強迫自己坐下來,拿出紙和筆,寫出某人的好處。每當我完成這個清單時,自己的火氣也就消了,就能理智地看待問題了。後來這種做法逐漸成了。我工作中的習慣。記不清多少次了。它制止了我去做愚蠢的事情——發火,那會導致生意場上付出慘重代價。」
最後還要說的是,大家控制住衝動的情緒後不能就這麼完了,一定要在冷靜下來之後重新思考,努力打開心結,為什麼會有衝動的情緒,為什麼自己不能從一開始就看開點,為什麼不能很好地控制情緒,這樣可以幫助人們從源頭減少衝動的機會。
處理工作中摩擦的妙方
曉娟去旁邊的辦公室借用電話,進去後發現一共兩個電話機。就問旁邊的同事,哪個是內線,她正坐在電腦前,沒說話。曉娟以為她沒聽見,就用一個指頭戳了一下她,說「問你呢」——絕對不是那種氣勢洶洶的口氣,因為和她只差一歲,平時說話都很隨便的。沒想到她一下子站起來,瞪著眼就開始罵曉娟,罵的還特難聽。曉娟當時都傻了。旁邊的兩個同事勸她也勸不住,曉娟不理她,自己打電話,她還不住嘴,說曉娟本來就不該來。曉娟當時就和她動起手來。
工作場合中,同事間難免有摩擦,如果處理不當,就會造成嚴重的衝突,惡化彼此的關係。絕大多數發脾氣、斗脾氣者的結局,往往是不怎麼妙的,不是敗事,就是情亡。因此,許多人這樣評價善發脾氣者:「脾氣來了,福氣走了。」這話雖然難聽或不中聽,但事理的確如此,它給人以深刻的啟迪。
所以在和同事發生衝突摩擦時,當我們感到生氣、焦躁或是不安的時候,不要發急著往前沖,請後退兩步吧。後退兩步,並不表示我們停滯不前,甘於懦弱,它可以讓我們的視野更開闊,讓我們把情況分析得更透徹,從而做出正確的判斷。而且,因為你後退兩步,許多的矛盾,便會一下子化解得無影無蹤,從而讓你擁有海闊天空的心境。
讓步是一種智慧,是一種胸懷,是一種寬容,是一種高尚,是一種修養。世上的事,往往並不一定要爭個你死我活,誰高誰低。
對於與同事間的摩擦,但如果處理得當,能把激動的爭執轉變為冷靜的溝通,反而有助於徹底解決問題。處理的方法如下:
當同事憤怒時,不要以憤怒的態度回報,但要堅持你的意見,表明你希望先冷靜下來再討論的意願。
詢問他生氣的原因,但不要長篇大論。
如果他後悔自己一時失態,立即保證你毫不介意。
給他一些恢復平靜的時間,不要施加壓力。
問他發火的原因,若他拒絕回答,也不必強求。若他說出不滿,只要傾聽,表示同情即可,不要妄下斷語或提供解決方法。
當同事冷漠不合作時不作判斷。你可問他:「怎麼了?」如果他不理會,不妨以友善態度表示你想協助他。
如果他因家庭、感情或疾病等私人因素,影響到工作情緒時,建議他找人談談,或請兩天假。
在我們工作和生活中,常常要向領導讓步,向同事讓步,向下級讓步,向父母讓步,向孩子讓步,向妻子讓步,向對手讓步……你做出了讓步,並不代表你就是失敗者,相反,你卻從你的讓步中贏得了關係的密切,感情的融洽,這比爭一時之氣,逞一時之能,是更大的勝利者。
耳不聽心不煩
又是倒霉的一天!一早上就在公共汽車裡跟人吵了起來,上午又被老師訓斥了一頓,整個下午什麼事兒都懶得去做,心情糟透了。筋疲力盡地拖著雙腿回了家,可是晚上媽媽又抱怨你沒把屋子收拾乾淨。於是這一天就在吵架聲中結束了……
為什麼所有的人都與你過不去呢?為什麼壞事兒總能讓你碰上呢?為什麼我你總感到生活很難壓力很大?我們不能改變別人,也不能一下子就改變自己的處事方式。但是可以學習一下如何在心理上進行自我保護。
當人陷入要發火的境地時,最先也是最容易採取的剋制策略是迴避法:躲開,不接觸導致心理困境的外部刺激。在心理困境中,人大腦里往往形成一個較強的興奮灶。迴避了相應的外部刺激,可以使這個興奮灶讓給其他刺激,引起新的興奮灶。興奮中心轉移了,也就擺脫了心理困境。「耳不聽心不煩」正是說的這一道理。因此,在體驗到某一心理困境時,就該主動迴避,不在導致心理困境的時空中久久駐足。比如,家裡的有人說你不行,導致你「勃然火起」或「鬱悶不樂」,就趕快上班,離開「是非之地」,這可算是客觀迴避法。
第一部分 第四章 別讓憤怒毀了你(3)
此外,還採取主觀迴避法。即通過主觀努力來強化人本能的潛抑機制,故意不聽不理睬消極悲觀的信息,在主觀上實現注意中心的轉移。注意力轉移是最簡單易行的一種主觀迴避法。
美國最高法院*官露絲,她選擇自己男友的標準也很獨到:「他是我所有交往過的惟一在乎我智慧的男人。」
戀愛4年結婚,婚禮當天早上,露絲在樓上做最後的準備,男友的母親走上樓來,把一樣東西放到露絲手裡,然後看著露絲,用從未有過的認真對露絲說:
「我現在要給你一個你今後一定用得著的忠告。那就是你必須記住,每一段美好的婚姻里,都有些話語值得充耳不聞。」
男友的母親在露絲的手心裡放下一對軟膠質耳塞。
正沉浸在一片美好祝福聲中的露絲十分困惑。更不明白在這個時候,塞一對耳塞到她手裡究竟是什麼意思,但沒過多久,她與丈夫第一次發生爭執時便一下明白了老人的苦心。
「她的用意很簡單,她是用她一生的經歷與經驗告訴我,人在生氣或衝動的時候,難免會說出一些未經考慮的話,而此時,最佳的應對之道就是充耳不聞,權當沒有聽到,而不要同樣憤然回嘴反擊。」露絲說。
但對露絲而言,這句話產生的影響絕非僅限於婚姻。
作為妻子,在家裡她用這個方法化解丈夫尖銳的指責,修護自己的愛情生活。作為職業人,在公司她用這個方法淡化同事過激的抱怨,優化自己的工作環境。她告誡自己,憤怒、怨憎、忌妒與自虐都是無意義的。每一個人都有可能在某個時候會說一些傷人或消極的話,此時,最佳的應對之道就是暫時關閉自己的耳朵。
老王退休後,肝火旺盛,經常和家人發脾氣。朋友勸他說:「不妨裝聾,圖個耳清心靜,既有益於身心保健,又不傷家人和氣。少庄多諧,笑口常開,當為上策。」聽了朋友的勸告,此後,老王就慢慢「聾」了起來。一次,兒媳在廚房小聲嘀咕他在家「連水都沒燒」,要是以前,他肯定會點火就著,但這次老王裝聾打岔道:「連日在發燒,咋不去醫院看看?有病千萬別挺著。」兒媳見公公關心她,便撲哧一聲笑了。
這不,面對讓自己不如意的話,千萬別豎起耳朵,瞪大眼珠子跟人鬧彆扭,鬧彆扭實在是跟自己過不去。你氣得頭昏腦漲,損害了自己的身心健康不說,與對方的隔閡也會越來越大。裝聾不僅平息了家庭糾紛,化干戈為玉帛,而且能調節家庭的小氣候,增添生活樂趣。
他人氣我我不氣
心中的火氣,最好不要等它燃燒起來再去想如何澆滅它,剋制住它,而應防患於為然,在有一點苗頭時就採取「剿滅」的措施。
人在要生氣和發生衝突時,語調會漸漸高漲起來,這點需要警惕。比如當兩個人在生氣的時候,心的距離是很遠的,而為了掩蓋當中的距離使對方能夠聽見,於是必須要喊起來,但是在喊的同時人會更生氣,更生氣距離就更遠,距離更遠就又要喊聲更大。但是,若此時你有意識地控制自己音量,能心平氣和的說話時,你已經成功了,你會感到愉快。
中國有句俗語:「大事清楚,小事糊塗」。意思是對一些原則性問題要清楚,處理要準則,而對生活中無原則性的、不中聽、看不慣的錯事、小事,不能認真計較,更不要往心裡去,甚至對吃了虧該生氣的事,也一笑了之。這種「小事糊塗」的態度,對身心健康頗有裨益。在生活中奉行「小事糊塗」是改變狹隘的心胸的有效方法。做人不要有小肚雞腸,要有「宰相肚裡行舟船」的雅量。對人處事,多看他人長處優點,來彌補自己的不足,即使一時受到誤解,也莫以牙還牙。能忍為上,寬容為大。有了廣闊的胸懷,就會目光遠大,以事業為重,考慮的是人生有意義的大事,而不去斤斤計較非原則的小問題,這樣,即使面臨令人尷尬的事也不會雷霆震怒了。
當火氣將要冒出,身陷「心理火爐」時,不妨在心中唱唱《不氣歌》。這首歌的歌詞是:「他人氣我我不氣,我本無心他來氣,倘若生病中他計,氣出病來無人替。請來醫生將病治,反說氣病治非易。氣之為害大可懼,誠恐因病將命廢。我今嘗過氣中味,不氣不氣真不氣!」風趣幽默的《不氣歌》唱罷,再凝神靜想一番,相信你的情緒鬆弛了,火氣減輕了,不滿抵消了,說不定還會不自主地笑上一笑呢。
最後再講一個有意思的故事:
在古老的西藏,有一個叫愛地巴的人,每次當他要生氣和人起爭執的時候,就以很快的速度跑回家去,繞著自己的房子和土地跑3圈,然後坐在田地邊喘氣。愛地巴工作非常努力,他的房子越來越大,土地也越來越廣,但不管房地有多大,只要與人爭論生氣,他還是會繞著房子和土地繞三圈,愛地巴為何每次生氣都繞著房子和土地繞三圈?所有認識他的人,心理都起疑惑,但是不管怎麼問他,愛地巴都不願意說明。直到有一天,愛地巴很老,他的房地又已經太廣大,他生氣,拄著拐杖艱難地繞著土地跟房子,等他好不容易走三圈,太陽都下山了,愛地巴獨自坐在田邊喘氣。他的孫子在身邊懇求他:「阿公,你已經年紀大,這附近地區的人也沒有人的土地比你更大,您不能再像從前,一生氣就繞著土地跑啊!您可不可以告訴我這個秘密,為什麼您一要生氣就要繞著土地跑上三圈?」愛地巴禁不起孫子懇求,終於說出隱藏在心中多年的秘密,他說:「年輕時,我一和人吵架、爭論、生氣,就繞著房地跑三圈,邊跑邊想,我的房子這麼小,土地這麼小,我哪有時間,哪有資格去跟人家生氣,一想到這裡,氣就消,於是就把所有時間用來努力工作。」孫子問到:「阿公,你年紀老,又變成最富有的人,為什麼還要繞著房地跑?」愛地巴笑著說:「我現在還是會生氣,生氣時繞著房地走三圈,邊走邊想,我的房子這麼大,土地這麼多,我又何必跟人計較?一想到這,氣就消了。」
第二部分 第五章 天下無人不自卑(1)
從自卑中走出的自信者
「你說像我這樣的人該怎麼辦呢?我學歷低,長相差,個子矮,簡直是一無所長,所以我的自卑感越來越重。」在一次電話諮詢中,有個青工這樣向我訴說著。
自卑是個體感受到自我價值被貶低或否定的內心體驗。這種貶低或否定可能來自於外界,也可能來自於當事人自己,不過更多的時候是兩者兼而有之。
對於許多自卑者來說,他們總是陷於自我的否定之中,覺得自己一無是處,覺得人生毫無希望,因而萬般苦惱。
一生從事人類自卑感研究的日本九州大學名譽教授關計夫也認為,因自卑感而沉淪甚至毀滅的事例,歷來並不鮮見,但正像珠母貝受損傷後自己會孕育出美麗的珍珠一樣,在自卑感的困擾中人也會磨礪出完美的人格。關計夫甚至斷言:「全然沒有自卑感也就絕不可能成為一個卓越的人。」
自卑感是走向成功的踏板,沒有它,成功則毫無指望。自卑感絕不是令人羞恥的,人們發現它,承認它的存在,並設法彌補它,從而達到人生的目標。的確,因為有自卑而成就了偉大事業的人不少。這正如珍珠貝損傷後自己會孕育出美麗的珍珠一樣,在自卑感的困擾中,人也會磨礪出完美的人格。像貝多芬這樣的全世界公認的音樂家,愛因斯坦這樣傑出的物理學家,拿破崙這樣偉大的軍事家都曾是自卑感的俘虜。
古雅典雄辯家德摩斯梯尼小時候呼吸困難,聲音微弱,而且嚴重口吃。那個時代的希臘非常崇尚雄辯術,自然,小德摩斯梯尼立志要當雄辯家。為了使聲音變得強而有力,他站在海岸上,口含小石頭大聲喊叫。並且為了增大肺活量,他一邊演說一邊跑步登上小山丘。他還在鏡前擺上姿勢,練習向觀眾招手致意,背誦希臘悲劇。即使這樣,他還不滿足,索性把自己關在地下室,將一邊頭髮剃掉,除了吃飯和睡眠的短暫中斷外,所有的精力都用來鑽研辯論術。28歲時,德摩斯梯尼從地下室出來,參加雅典的辯論大賽,取得了完全的勝利。此後兩千多年間,德摩斯梯尼作為雄辯之父一直受到人們的敬仰。
十幾年前,白岩松從一個僅有二十多萬人口的北方小城考進了北京的大學。
上學的第一天,與他鄰桌的女同學第一句話就問他,「你從哪裡來?」而這個問題正是他最忌諱的,因為在他的邏輯里,出生於小城,就意味著小家子氣,沒見過世面,肯定會被那些來自大城市的同學瞧不起。
就因為這個女同學的問話,使他一個學期都不敢和同班的女同學說話,以致一個學期結束的時候,很多同班的女同學都不認識他。
很長一段時間,自卑的陰影都佔據著他的心靈。最明顯的體現就是,每次照相,他都要下意識地戴上一個大墨鏡,以掩飾自己的內心。
二十年前,張越也在北京的一所大學裡上學。大部分日子,她也都在疑心、自卑中度過。她的一張十八歲時候的照片,看起來比現在近四十歲的她還老。她疑心同學們會在暗地裡嘲笑她,嫌她肥胖的樣子太難看。
她不敢穿裙子,不敢上體育課。大學時期結束的時候,她差點兒畢不了業,不是因為功課太差,而是因為她不敢參加體育長跑測試!老師說,「只要你跑了,不管多慢,都算你及格。」可她就是不跑。她想跟老師解釋,她不是在抗拒,而是因為恐懼,恐懼自己肥胖的身體跑起步來一定非常非常的愚笨,一定會遭到同學們的嘲笑。可是,她連給老師解釋的勇氣也沒有,茫然不知所措,只能傻乎乎地跟著老師走。老師回家做飯去了,她也跟著。最後老師煩了,勉強算她及格。
白岩松,現在是中央電視台著名節目主持人,經常對著全國幾億電視觀眾侃侃而談,他主持節目給人印象最深的特點就是從容自信。
張越,現在也是中央電視台著名節目主持人,而又是第一個完全依靠才氣而絲毫沒有憑藉外貌走上中央電視台主持人位置的。
原來是他們;原來他們也會自卑;原來自卑是可以徹底擺脫的。
一位資深的心理學家曾說過,「自信是在不自信中成長起來的」。其實,每個人都有自卑情緒,就看你怎樣對待了。如果你一味沉浸在自卑情緒中,那麼你將一事無成。如果你能化自卑為力量,辯證地看待自己的優缺點,既不自卑,也不自傲,心中充滿自信,經常進行積極的自我對話:我行,我有能力去干……那麼你就會如同一隻雄鷹,自由翱翔在自信的天空中。
第二部分 第五章 天下無人不自卑(2)
可見,自卑者切不可因為自己某些方面的缺陷就使自己對生活感到厭倦和絕望,相反,它應是自己努力擺脫目前困境、超越自我的巨大動力。很多偉人,生平就是一部從自卑到自強的奮鬥史。所以對自卑者來說,唯一的障礙不是自己不能改變自己,也不是改變中的困難,而是沒有改變自己的意識和相應的行動。
真正做到「愛自己」
常常聽到有人說:「我真是不行啊,這也做不好,那也做不好,總是比別人差。」這樣的話讓聽眾感覺:這個人怎麼這樣不愛自己呢?看來愛自己的確是一門技術,需要我們精心培養。這裡有自愛四寶,以幫助我們真正做到「愛自己」。
一個自卑的人可能會當眾說出愛祖國、愛人民、愛父母、愛子女、愛老師、愛學生……卻唯獨說不出愛自己,沒有勇氣說出愛自己。
在以往的一系列的失敗和自我否定下,人們不知不覺地學會了輕視自己、埋汰自己、虧待自己、奴役自己、委屈自己、束縛自己、作踐自己、壓抑自己,使心靈在虛偽的陰影里煎熬著、掙扎著,自責自怨便由此而產生。
因為不敢愛自己,不會愛自己,沒有愛過自己,因此沒有養成愛自己的習慣,結果在「愛他」的過程中自卑產生了,自信消失了,隨之消失的還有志氣、理想、信念、追求、憧憬、主見和創造的精神。
很多自卑者習慣於對自己說「不」,我不會,我不好,我不漂亮……其實,這種貶低自己、否定自己並沒有給自己帶來輕鬆和快樂,反而心情越來越灰暗,自卑感越來越重。也許,換一種心態面對自己,可能會呈現轉機。例如:我已經努力了,可我的學習總是不好——試著這樣說:怎樣努力才能真正提高學習;我害怕換另外一份工作還是會做不好——這樣說:換一份工作先做做看,改變一些工作方法,也許會有一些進步;為什麼我的努力總是達不到我的期望值?——這樣說:也許我的每一次努力都比以前更進了一步。等等。
把「不」字從字典里摳去,是我們愛自己的第一步。心理專家說,生活中充滿了暗示,我們時刻在受暗示的影響。比如,當一個人說自己「不好」時,他可能會時刻向別人證明自己的確是「不好」。一個時刻貶低自己、否定自己的人,可能處處都在表現自己真是比別人差。
因此,去掉消極的暗示,多給自己灌輸積極的暗示,讚美自己、鼓勵自己,是每一個愛自己的人給自己最好的禮物。
黃美廉,一位自小就染患腦性麻痹的病人。腦性麻痹奪去了她肢體的平衡感,也奪走了她發聲講話的能力。從小她就活在諸多肢體不便及眾多異樣的眼光中,她的成長充滿了血淚。
然而她沒有讓這些外在的痛苦擊敗她內在奮鬥的精神,她昂然面對,迎向一切的不可能。終於獲得了加州大學藝術博士學位,她用她的手當畫筆,以色彩告訴人"寰宇之力與美",並且燦爛地"活出生命的色彩"。
有人問她:「你從小就長成這個樣子,請問你怎麼看你自己?你都沒有怨恨嗎?」
「我怎麼看自己?」美廉用粉筆在黑板上重重的寫下這幾個字。她寫字時用力極猛,有力透紙背的氣勢,寫完這個問題,她停下筆來,歪著頭,回頭看著發問的同學,然後嫣然一笑,回過頭來,在黑板上龍飛鳳舞的寫了起來:
「一、我好可愛!
二、我的腿很長很美!
三、爸爸媽媽這麼愛我!
四、上帝這麼愛我!
五、我會畫畫!我會寫稿!
六、我有隻可愛的貓!
七、還有……
八、……」
忽然,教室內一片鴉雀無聲,沒有人敢講話。她回過頭來定定的看著大家,再回過頭去,在黑板上寫下了她的結論:「我只看我所有的,不看我所沒有的。
我們每一個人,身上都有很多優點。但是,細細想來,我們在內心中又給過自己多少掌聲呢?其實,在這個世界上,真正與自己形影不離的人只有自己,我們理應成為自己最好的聆聽者,最好的激勵者,但是,一路走來,我們卻發現,我們渴望被別人喜愛,卻單單忽略了喜愛自己。連我們自己都不曾真正地欣賞自己、聆聽自己、愛自己,又怎麼能夠要求別人去愛自己呢?我們連與我們朝夕相處的自己都不會愛,又怎麼會去真正地愛別人呢?
第二部分 第五章 天下無人不自卑(3)
愛自己吧,不需要理由!
愛自己吧,我們才能越活越精彩!
愛自己吧,我們才會煥發出無窮的人生魅力!
內心不要太敏感脆弱
有人以為,在別人面前越少顯露自己的錯誤或弱點,也許越能贏得人們的尊重,然而每每事與願違。
小敏大學畢業後來一家公司工作,由於剛工作沒有經驗,更因為以前做事太少,小敏總是在工作中差錯不斷。為此她總是受到領導和同事的批評。漸漸地,小敏在單位里總是戰戰兢兢地,生怕出點差錯而被別人否定。她對批評尤為敏感,別人只要稍微說點她什麼,哪怕是對她的穿著有點不同的意見,她都要或者激烈的辯駁,或者情緒極為沮喪而掛在臉上,讓人感覺強烈的抵觸情緒。
小孫正上大學,來自農村的他以前由於只抓學習,其他方面則一無所長。唱歌五音不全,講話緊張臉紅,打球笨笨拙拙,因此他特怕參加集體活動,怕在眾人面前出醜露怯,怕別人嘲笑貶低自己。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上述的表現是一種典型的自卑心理。自卑者的自尊心很脆弱,以致會對威脅到自尊心的預感產生過度擔憂的反應。這類人,在工作生活中,其關注點已不像常人那樣,放在如何完成好任務或與人溝通交流之上,而是在反覆擔心自己不要出什麼差錯,怕別人批評指責,怕人看笑話。因此當其受到非議和批評時,那麼這時就很容易引起他們的痛苦和沮喪情緒,就會增強其過分的抵觸反應。這種心理抵觸使其陷於情緒化的狀態中,不能進行正常的學習和反思,會使個體完全喪失適應情境的能力,以至造成反應的阻滯,不斷出錯,轉而又激起「保全面子」的強烈企圖,甚至做出逃離那些可能令他們出錯丟醜的環境,盡量不參與任何群體活動。如此不去學習,不去鍛煉,使其適應環境的能力更低,其自尊心也就更加脆弱,更加懼怕否定批評。
我們應該銘刻心中的是,人總歸是人而非機器。錯誤和缺點經常伴隨著你,或者一時不明事理,或者一時出了差錯;對錯誤或缺點的承認只會贏得他人的讚賞。「我想,我心急了一點」,「我對剛才的氣話十分抱歉」或者「我錯了」都是頗具感染力的說話。
仔細考察一下我們所欣賞的那種自信的人,你不難發現他們絕非超人。他們會犯錯誤,他們也會哭泣,他們也會絕望。他們是活生生的人,他們的自信,恰恰來自他們能正視自己的不足,不刻意掩飾自己的錯誤。
作家王蒙在其《我的人生哲學》中特別提到了心理「不設防」的生活觀點:
……不設防還因為不怕暴露自己的弱點。弱點總是要暴露的,正像優點也總會有機會表現出來表達出來一樣。而對待自己的弱點的坦然態度,正是充滿自信並從而比較容易令他人相信的表現。只要你確有勝於人處,長於人處,某些弱點的暴露反而更加說明你的弱點不過如此而已,而你的長處,你的可愛可敬之處,正如山陰的風景,美不勝收。那還設什麼防呢?
高度的自尊心不是驕傲、自大或缺乏自我批評精神的同義詞。自尊心強的人不是認為自己比別人優勢,而只是對自己有信心,相信自己能夠克服自己的缺點。自尊心不強則相反,其前提是感到價值不充分、有瑕疵、不體面,從而對心理自我感覺及個人的社會行為產生否定影響。「自我形象」和自我看法的不穩定是自尊心不強的青少年和成年人的典型特點。他們比別人更想對周圍人「掩蓋自己」,對周圍人做出某種「假面目」即「裝扮的自我」。
自卑的人在涉及其自我評價的一切方面尤其容易被刺痛和敏感。他們對批評、笑聲、否定等作出病態的反應,他們在工作不順利或者發現自己有某種缺點時特別感到難受。他們在周圍人對自己印象不佳時比別人更多地感到不安。他們當中的許多人具有靦腆、容易產生心理孤立和想入非非等特點,而且並不是自願的。個人自尊程度越低,就可能因孤獨而痛苦。在交往中,這樣的人感到不自在,事先肯定別人對他印象不佳。而自尊心較強的人自主性也較強,較少接受暗示。他們對自己持肯定的態度,往往也能「接受」別人,而對自己持否定態度的人,對別人往往持不信任或不善意的態度。
為此,自卑者要提高自己的人生實力和自信,必須對否定擁有正確的態度。我們知道,在自卑者身上,往往存在著許多問題和不足,如不會處世,能力不強,缺乏生活樂趣,等等,這是毋庸諱言的事。對這些問題和不足,必須正視其存在,並勇於去改正,任何忽略、迴避、掩飾的態度,非但不能使問題自然化解,反而會問題越來越多,愈演愈烈,積重難返,這才市對自己最大、最根本的否定。
再者,能夠正視自己的不足,並勇於去改正,這顯現了自己的積極、勇氣、樂觀、智慧,因而其實又是對自己最大的肯定。在此過程中,我們無非在否定自己的幼稚、差錯、無知,這是任何人都難以避免的東西,我們無須為此感到羞辱。然而,我們卻能通過它建立起支撐我們人生成功的內在素質,這也是建立自信的根本。
實際上,人要想建立起自信,必須先悅納自我,看到自己的長處和優勢,相信自己能夠自我實現,積極改變,而後積極實踐,自我改進,克服不足,提升自我,這樣優點越來越多,缺點越來越少(或對你人生的影響越來越弱),相當於在更高的層次上肯定了自我。如果對哲學上的否定之否定定律反其道而用之,那就可簡單概括為我們慧源關於克服自卑的否定之肯定定律:自我肯定——自我否定——自我肯定。
真誠地接受真正的自我一些缺乏基本價值觀的人往往依賴於一些外部標準來提高自己的感覺,如容貌和地位等。結果,他們會盡一切所能來維持自己的所謂「門面」,而不願在提高內在素質上下功夫。然而一個自信的人,總是直面現實,包括正視自己,他不想掩飾什麼,勇敢地面對它。
美國總統羅斯福在中年時患上了小兒麻痹,這時他做了參議員,在政壇上炙手可熱,遭此打擊,他差點心灰意冷,退隱鄉園。
開始時,他一點也不能動,必須坐在輪椅上,但他討厭整天依賴別人把他從樓上抬上抬下,晚上就一個人偷偷練習。
有一天他告訴家人說,他發明了一種上樓梯的方法,要表演給大家看。原來,他先用手臂的力量,把身體撐起來,挪到台階上,然後再把腿拖上去,就這樣一級一級艱難緩慢地爬上樓梯。他的母親見狀忙阻止他說:「你這樣在地上拖來拖去的,給別人看見了多難看。」
羅斯福斷然說:「我必須面對自己的恥辱。」
自信所需要的不僅僅是勇氣,自信還需要一種誠實,一種對自己一切存在著的不管是優點還是缺陷的誠實。沒有這種誠實,自信也便絕對無從談起了。
第二部分 第六章 焦慮不要過度(1)
不要預支明天的煩惱
大孫總為自己的明天感到憂慮,明天考不上大學怎麼辦,明天下崗了怎麼辦,明天得重病了怎麼辦,明天成了家負擔太重怎麼辦?
每當想起這些,大孫總感到憂心忡忡,壓力太大。
在撒哈拉大沙漠中,有一種土灰色的沙鼠。每當旱季到來之時,這種沙鼠都要囤積大量的草根,以準備度過這個艱難的日子。因此,在整個旱季到來之前,沙鼠都會忙得不可開交,在自家的洞口上進進出出,滿嘴都是草根,辛苦的程度讓人驚嘆。
但有一個現象很奇怪,當沙地上的草根足以使它們度過旱季時,沙鼠仍然要拚命地工作,必須將草根咬斷運進自己的洞穴,這樣它們似乎才能心安理得,感到踏實,否則便焦躁不安。
而實際情況是,沙鼠根本用不著這樣勞累和過慮。經過研究證明,這一現象是由一代又一代沙鼠的遺傳基因所決定,是出於一種本能的擔心。因此,沙鼠所乾的事情常常是相當多餘,又毫無意義的。
丹麥有個民間故事,說的是一個鐵匠,家裡非常貧困。於是鐵匠經常擔心:「如果我病倒了不能工作怎麼辦?」「如果我掙的錢不夠花了怎麼辦?」結果這一連串的擔心像沉重的包袱壓得他喘不過氣來,使他飯也吃不香,覺也睡不好,身體一天天地越變越弱。
有一天鐵匠上街去買東西,突然昏倒在路旁,恰好有個醫學博士路過。博士在詢問了情況後十分同情他,就送了他一條金項鏈並對他說:「不到萬不得已的情況下,千萬別賣掉它」。鐵匠拿了這條金項鏈高興地回家了。從此之後,他經常地想著這條項鏈,並自我安慰道:「如果實在沒錢了,我就賣掉這條項鏈。」這樣他白天踏實地工作,晚上安心地睡覺,逐漸地他又恢復了健康。後來他的小兒子也長大成人,鐵匠家的經濟也寬裕了。有一次他把那條金項鏈拿到首飾店裡估價,老闆告訴他這條項鏈是銅的,只值一元錢。鐵匠這才恍然大悟:「博士給我的不是一條項鏈,而是治病的方法!」
從這則民間故事裡,我們可以悟出這樣一則道理,不用預支明天的煩惱,只需做好今天的功課,做好今天的功課,就是應對明天煩惱的最好法寶。特別是當我們把心頭的那個沉重包袱放下時,你原來焦慮的那些令人不安的後果往往也難以發生。
推薦閱讀:
※張宏傑:乾隆時代遍地腐敗 稱「盛世」因人們做慣奴隸
※從奴隸到富翁的變遷史
※清河公主為何淪為奴隸,她是如何走上認親之路的?
※【《奔跑吧,兄弟》】韓方導演:別成為收視率的奴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