賦予孩子獲得幸福的信心和能力
「財商並不僅僅是理財和管理零花錢,它涉及自我滿足的延遲、自律、有計劃,如何管理生活,是對未來生活的一種管理和把握。」「中國家長對於財商教育的理解認識有待提高,系統科學的研究依然有很多空白。」在近日於北京舉辦的「中國家庭財商培養狀況調查報告發布會」上,兒童財商培養這一前瞻性話題引起與會者的熱議。
據調查主辦方之一的芝麻街全球副總裁朱翼介紹,他們從2013年開始在全球9個國家開展「憧憬·積累·實現」家庭財商培育計劃,幫助孩子在人生中設立目標、開發夢想、制訂計劃,中國是最早開展此項目的國家之一。《父母必讀》雜誌主編惲梅的深切體會是,今天的父母更需要財商教育的有效方法和手段,公眾需要一種適合中國家庭的財商教育之道。
財商培養處境與經濟發展不匹配
財商,是對財富的認識、獲得和運用的能力,是孩子在未來社會必須具備的競爭力。
本次調研共回收有效問卷6755份,接受調查的以母親居多,40歲以下的年輕父母居多;從學歷上來看,大專及以上學歷佔60%,可以說是學歷比較高的一個群體;經濟狀態從低水平到高水平都有一定的分布。
調查發現,父母對財商概念的理解不夠全面,大多數父母關注的是宏觀上的概念,較少把財商教育和現實生活中的一些細節相聯繫,也很少意識到財商教育和幸福感的關聯。其中,家庭經濟水平兩端的父母更認可家庭財商教育的意義,更加重視富足這件事情。
父母不知道生活中有哪些具體的行為可以幫助孩子培養財商,比如教孩子管理自己的零花錢、教孩子存錢、帶孩子去購物等活動,說明父母將生活和財商相聯繫的意識還不夠。
父母本身的財商如何呢?有些活動父母自己認可並且實行,但並不教孩子,比如存錢和捐贈;有的家長自己很少去捐贈,但會教孩子去捐贈。
什麼樣的父母對財商教育更重視?那些重視孩子品質培養、重視家庭教育的父母,同樣很重視財商教育。
很多父母覺得孩子8歲以上再進行財商教育合適,35歲以下的年輕父母更認可財商教育的意義。家裡有女兒的家長更重視財商教育,母親比父親更重視。總體來看,教育水平更高的家長,具備更多的知識,眼界更為開闊,對財商教育的重視度、方法的豐富性都更好一些。家庭經濟條件越好的家庭越重視財商教育,同時經濟狀況不太好的父母或許因為家庭經濟的壓力,反而更加重視財富的話題。
財商培養要滿足孩子的社會性發展
據介紹,「憧憬·積累·實現」是一個5年的財商培訓計劃,這個計劃不僅有經濟方面的目標,更多的是健康方面和教育方面的目標。他們發現,偏低的財商素養,無法或者很難獲取財務相關信息或諮詢服務,個人或家庭因能力欠缺而無法獲取主流財務服務等,都會影響到兒童的發展。
「憧憬·積累·實現」的課程進入社區以後,一開始小朋友說財富就是金銀珠寶,上了6次課以後,接觸到需要、想要、物質的價值等內容,小朋友對財富的理解就寬廣了很多,會提到「我的健康是我的財富,我跟家裡人在一起的時間、跟朋友在一起的時間也是我的財富,我跟我朋友之間的友誼也是財富,還有機會也是一種財富」。
對財商培養中的確立目標、制訂計劃、習慣養成等關鍵詞,大都會人壽中國北京分公司營業處經理吳征宇認為要從孩子兩歲開始培養,比如孩子3歲之前就教他認識錢,然後教他用錢,帶他買玩具時讓他把銀行卡或者錢交到收銀員手中,建立錢的交易工具的概念;五六歲就可以學習管理錢,開始做短期的財務預算和財務規劃,零花錢按照規劃和計劃定期給,不能隨要隨給;大一點就可以教他通過勞動和智慧來創造價值,鍛煉延遲消費的能力,為了大的財務目標放棄一些小的財務渴望。
「個體的成長和發展有三個方面:身體健康、智力發展和社會性發展。幼兒期如果家長管制非常多,對孩子行為的抑制比較多,孩子就會擔心自己錯了,出現過度的內疚感。到了小學階段,孩子要在學習活動中體現自己的能力,獲得一些成就,達成一些目標,獲得一種勝任感。如果這時出現太多的挫折、失敗,就可能產生自卑感。」中國人民大學心理學系教授雷靂從心理社會性發展看兒童理財,認為理財不僅涉及金錢,還涉及對目標的設定、夢想的設想、計劃的制訂,包括抗誘惑、克服困難、執行計劃。理財教育要有心理學家的參與,要清楚兒童在不同成長階段對問題理解的能力,把個體成長和理財結合起來,幫助孩子獲得主動性、責任感、掌控感、能力感等社會性發展。
父母要警惕用金錢代替愛和陪伴
調查發現,相當比例的父母對財商認識不夠,也不知道培養財商的方法,尤其是如何在日常生活的細節中滲透財商教育,使孩子擁有經營財富、獲得幸福的信心和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調查發現財商教育與其他家庭教育密不可分,父母越重視家庭教育,越能發現家庭教育中的問題,也會越重視財商教育。
北京市青少年法律與心理諮詢服務中心主任宗春山認為,財商教育是信仰教育,是有關金錢是什麼的價值觀教育。「有的人渴望金錢,其實缺的不是錢,缺的是母愛。對金錢的需要,其實某種意義上是對愛的一種需要。」
宗春山用豐富的案例說明金錢具有非常豐富的心理學意義,「錢不能代表愛,不能完全等同於愛,但錢是愛的一種代表,是一種巨大的能量,所以很多父母最響亮的口號就是『我為你掙錢去了』。很多父母沒有時間陪伴孩子時,錢成了最簡單、最直接的替代方式。」
宗春山舉例說,百富榜創始人胡潤認為財富和金錢是一種品質。2006年比爾·蓋茨把財產的70%全部捐給了慈善機構,只給兒女留了20%,他說財富是公共財產,自己只是代為保管。卡耐基說過:「在巨富中死去,其實是一種恥辱。」撒切爾夫人說過:「金錢不是目的,而是達到目的的一個手段,重要的是我們用金錢、用財富去做什麼。」而相當一部分中國人認為金錢財富就是自我象徵,把財富當成全部人生意義,就會迷失真正的自我。宗春山認為財商培養是父母的社會責任,「一個不被黃金統治的時代才是孩子們真正的黃金時代」。(本報記者楊詠梅)
推薦閱讀:
※╭*★*╯因為看淡,所以幸福╭*★*╯
※諾言不枯萎 幸福就完美
※提升幸福度-七部曲
※成全了老公和第三者所有人都笑我傻,多年後我卻獲得了更大幸福
※白岩松:你幸福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