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華人組成峇峇社會 - 檳城大特寫 - 馬來西亞檳城討論區

在語言上,馬來峇峇由於母親不懂漢語,孩子與母親一起學會了馬來語,但峇峇所講的馬來話,與地道馬來語不盡相同。其一,峇峇馬來語夾雜許多閩南方言;其二,峇峇把許多馬來語發音作了改變;其三峇峇用中國語法來講馬來語。這種峇峇馬來語自成系統,稱為峇峇語。在婚姻上,峇峇雖然是華族男性移民與馬來女的混合結晶,然而到了19與20世紀期間,雖然沒有明文規定,但「娘惹」卻不嫁馬來男士,而與男性峇峇成婚。有跡象顯示,峇峇中的望族,也重視門第間的門當戶對。這種望族間的聯姻,不僅可以使彼此的姻親關係更加緊密,也可以成為彼此間經濟合作的紐帶。另一方面,娘惹也樂於嫁給來自中國的「新客」,可保持純粹的中國血統,也可以把新客入贅女家,成為有力的助手。馬來峇峇的特點是:在人種上是華人與馬來人的混血兒,在語言上通行馬來語,在信仰上主要信仰回教,在社會習俗上親母方面多於父方,所以子女多重女而輕男。在衣著上穿馬來裝,在日常生活上,吃飯不用筷子,以右手代之.華僑與馬來女通婚所生子女,一般三代後為峇峇,即「三代成峇」。隨著峇峇人數不斷增加,逐漸形成峇峇社會。峇峇社會形成於18世紀,在19世紀英國統治時期得到發展。20世紀以來,峇峇群體逐漸併入華人社會中。

富士

從以上資料看峇峇、娘惹是在馬來亞獨立前和獨立初期的一個族群,後來被新客〖漢族〗同化,峇峇、娘惹在馬來西亞己經成人為歷史。【並不是所有峇峇、娘惹都是混血】華人和馬來人宗教不同,所以很少通婚,在泰國,因為華人和泰國人宗教相同,所以他們通婚的機率很高,,結果華人被泰國人所同化;在馬來亞獨立時(1957年8月31),如信仰回教的,其子子孫孫都成了馬來人,這是馬來西亞的法律,(富士補充)

華人組成峇峇社會

發布者: y2k| 發布時間: 2010-8-25 23:43| 查看數: 583| 評論數: 1|帖子模式

其實,華人是較有規模的移民,是英國於1786年佔領檳榔嶼後,到了1824年,英國將檳城、馬六甲及新加坡並為海峽殖民地,華人移民在這三個地區激增。年英國與霹靂蘇丹簽署邦咯條約,揭開英殖民勢力介入半島的序幕(1884 馬來聯邦成立,1909馬來屬邦成立),到廿世紀初,整個馬來半島落人英國手中,華人的移民也就更進一步增加。根據統計,1911年,馬來半島及海峽殖民地人口中,華人共有87萬4200人。! ^由於華人大量移入,海峽華人(或稱土生華人)所扮演的角色也受到衝擊。一般而言,他們思想是西方化的,接受英國為宗主國,因而成為英國人樂於聘用在政府部門服務的文員。1 ]# V- ?1 E# ~+ o; @3 W1 _# e3 ~5 je8 G: p2 q8 p十八世紀和十九世紀初葉,峇峇的政治意識與行為,大都是效忠於大英帝國與海峽殖民地政府,而不是中國。W: Qz& 1900年的義和團事件,導致八國聯軍進攻中國,當時有一名海峽僑生,投稿《海峽華人雜誌》(THE STRAITS CHINESE MAGAZINE),呼籲海峽華人組成一支分遣隊到中國與英軍並肩作戰,共同對付義和團。{! U3 ~/ U& X/ O2 G. r8 r1901年11月,有100名海峽僑生加入新加坡義勇軍步兵隊,表現對英國政府的忠貞。不過在十九與廿世紀交替間,清廷、保皇黨與革命黨三股勢力在馬來亞和新加坡的活動,曾導致若干海峽僑生領袖的思想激蕩。# w7 g- ?$ g4 U$ `; H; I他們熱望中國能變法圖強,躋身世界強國之林。其中如林文慶.伍連德、曾錦文與阮添壽等人,更毅然回中國服務。S3 N: U另一方面,從中國移居馬來亞的華人,歸屬於兩種包含看政治體系的制度,其一是受公開承認的甲必丹制度,其二是容許存在的幫會組織。黃存燊認為,中國史上曾推行「外人甲必丹」(蕃長)制度。但在馬來亞第一位被殖民政府(葡萄牙)委任的是鄭啟基,又名鄭芳揚。荷蘭時代為李君常(原名李為經)一些著作認為,鄭啟基是馬來亞最古寺廟青雲亭的創建人。不過也有學者又認為,鄭啟基於1632年在漳州出生,於1677年,據指出他是在荷蘭時代,被委為甲必丹的。不過,我們可以肯定的是,在英殖民勢力侵入之前,華人甲必丹制度已在馬來亞存在。戈登明斯說:「華人在馬來亞建立本身的社會」,自然帶來既有的社會和政治結構。政府當局允許華人這樣做。他們建立自己的學校,而華人的福利及社會服務通過自己主動獲得確保。早期的中國政府,通過「華人甲必丹」制度,來維持當地的法律與秩序。從歷史事件顯示,早期華人甲必丹是一種家長式的統治,與清朝有著一定的聯繫。他們在馬來亞的華人社會,維持看封建式的地位,基本上,政治思想是傾向中國的帝王制度,最突出的例子是檳城的第一任華人甲必丹辜禮歡,約在1790年被萊特委任,距離萊特佔領檳城不過三、四年時間,當時華人不過二百名之內。5 u$ E: @+ I1 a% t; z( o2 P3 v5 辜氏借著英國人的勢力,成為「酒稅承包人」,躍居富豪,他的次子辜安平,少時被送往中國,初在林則徐幕府服務,後調往台灣。台灣割讓給日本後,尚被封為貴族,至於辜禮歡的子孫辜鴻銘(辜禮歡的第三子龍池的兒子),被布朗(FORBES SCOTT BROWN)收為養子,後負笈英國愛丁堡大學,榮獲文學碩士,精通法語、德語和現代希臘語。因受清朝帝制影響,開始留辮子,拋棄洋服,穿中國衣。1873年辜鴻銘回中國,考中進士,出任兩湖總督張之洞的幕僚。他的著述甚豐,其中《怒吼之聲》表達的世界倫理觀念,備受歐人重視,而譯成數種西洋文。9 S9 t2 @1 e9 D. T, Y/ V4 E5 o-可是他的頑固思想,使他在清朝滅亡後,仍然主張保留辮子、纏腳、蓄妾與抽鴉片等惡習,竟叫囂辮子為「中華民族之標誌與徽號」。更叫人不齒的是,在民國成立後十年,他依然背著潮流,只有遜帝宣統對他的「忠貞不渝」表示激賞,曾追封他為「唐公」(溥儀遜位後,被日本人利用為傀儡,建立偽滿洲王國)。 ; w3 A# d, C2 I# m8 [* P5 J+ x- A% C% n2 K" X# ]

推薦閱讀:

世界第一高橋開通啦,猶如駕駛在雲霧中 橋下更藏著絕美風光!
如何評論《國家形象宣傳片》這個欄目?
江蘇「患癌女子,求朋友撞死自己」,幫助他人自殺也有罪嗎?
全球黑幫都是什麼樣?黑社會可沒你想的那麼好混
九月三日速記

TAG:社會 | 華人 | 馬來西亞 | 西亞 | 討論 | 引用 | 特寫 | 討論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