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不是成功學

羅遠潛,《古代鞍馬人物線描集》,廣西美術出版社,2004年

聽 理 想

聲 音 的 教 養

楊 照

史記百講

聽課筆記VOL.2

唐詩「馮唐易老,李廣難封」,早就知道。但是李廣為何難封,以前真沒想過。

上網搜索李廣,馬上會出現李廣、衛青、霍去病的戰力對比,一邊倒的,歷史研究者跟網遊少年,都會說李廣「有名無實」,論帶兵能力,遠不及衛青、霍去病。再細查原因出處,大多又都指向《史記》的記載,並會連帶著批評一下司馬遷的「私心」,這就有趣了,後世人,用太史公的書指責太史公的偏頗。

司馬遷寫李廣的時候,不知道會有非議嗎?楊照用四集節目,梳理了李氏三代的命運:他不僅知道,且有意而為之。

歷史不是成功學,楊照說,從敗者的身上,我們可能會感知更多。

「敗者」李廣留名千古

當然李廣不是簡單的「敗者」,不過跟衛青比,他吃過幾次匈奴的大敗仗,被撤過官,最後自殺而亡。為何從古至今,李廣的認知度,會遠高於衛青、霍去病?西晉的敦煌壁畫,就有李廣騎馬射箭像,這是其他戰將鮮有的民間認同。飛將軍,僅此一位。

《李廣射石》,清·任伯年作,1889,現藏中國美術館

摘 錄

楊照:司馬遷對李廣的寫作跟認識就在告訴我們,有各種不同的標準來評斷一個將領:一種評斷是他建立了什麼樣的戰功、得到了什麼樣的榮耀,但很顯然,司馬遷不覺得這是唯一的角度,甚至不會是最好的角度。

一個人如何對待他身邊的人,有的時候比他如何成就自己可能更加重要。更進一步,一個真誠的人,他懂得如何真誠對待別人,一方面他可以藉由他的真誠去建立他的事功,但另外一方面,他可能會為他的真誠付出代價。

李廣所塑造的一種人物跟性格的典範就在於,他如此鄭重地看待自己的真誠,他不在意、他不計較,因為這樣的真誠,他必須付出什麼樣的代價。對他來說,真誠地對待部將,比這些部將最後可以幫他殺多少敵人、建立什麼樣的戰功更加重要。

——《楊照史記百講》第11期

天下無雙「飛將軍」

司馬遷寫李廣的「私心」

之前的節目講過,「成一家之言」在司馬遷看來,是著史者的最高目標。個人的價值取向,一定會影響歷史學家的判斷。歷史上,先有司馬遷推崇李廣,後有李廣因《史記》名流後世,再有不斷的爭議與批評。追根溯源,司馬遷為什麼如此推崇李廣?楊照說,理由很簡單,因為他們是同樣一種人,真性情的人。

摘 錄

楊照:李廣是一個真性情的人,當他面對所有他生命的情境的時候,是不去管那些厲害得失的。司馬遷要突顯、要肯定的是李廣的這種精神,同時用這種方法,他在替他自己解釋,同時他要樹立典範。

因為司馬遷跟李廣、李陵這一家的人是非常接近的,這個接近不是私交上面的接近,而是個性上面的認同。他認同李廣、李陵他們這一家人的性情,那種再真誠不過的那樣一種看待自己生命的態度跟方式,因為司馬遷自己也是這樣的一種人。

——《楊照史記百講》第9期

「匈奴三篇」為何李廣列傳在前?

有人看到自信,有人看到自負

《李將軍列傳》《匈奴列傳》《衛將軍驃騎列傳》,合稱為「匈奴三篇」,這三篇寫的很多事情,相當於是漢朝的「當代史」。寫當下之難,古今同理。憑太史公的才華、學識,我妄自猜測,他在寫作的時候,應會預料到彼時跟後世的非議。《史記》中的李廣,著墨最多的不是戰功,而是傳奇的故事。比如楊照講的這個故事,會讓人鮮明地感知李廣的性格:正面說,自信、高傲、奮不顧身;也可以反面來說:魯莽、自負、不計後果。

摘 錄

楊照:匈奴跟漢朝的衝突越來越嚴重之時,漢武帝派給李廣一位叫「中貴人」的官員來跟隨他學習軍事。但這個中貴人,惹了一個大禍,他跑到匈奴地界,被三個射鵰人所傷,李廣得知,明知自己將領有錯在先,但還是出兵追擊,並親自射殺了兩人,抓了一人。之後匈奴大兵趕到,李廣的百餘名士兵,不得不面對匈奴大軍(以上為小編根據節目文稿概括縮寫,交代前因):

匈奴這個時候的大軍有數千騎,李廣帶的只有百騎,一看實力差那麼多,李廣帶去的人都想要逃,李廣趕快制止他們,跟他們講說,我們現在離我們自己的大軍已經有幾十里遠,我們只有百騎,現在一逃,匈奴就知道我們的實力,他只要追我們,我們就完了,我們誰也活不了,我告訴你們應該怎麼辦,我們現在就留在這裡。匈奴反而不敢打我們。

因此李廣非但不逃,他說:「前!」幹嗎?他往前靠近匈奴,靠近到匈奴布陣大概只有兩里遠,然後說:「停!」停在這裡。再叫這百騎,他的軍隊所有的人,「下馬解鞍」,下了馬錶示說我現在沒有要走,而且告訴你說,他把鞍都解下來,換句話說,萬一發生任何事情,還沒辦法馬上上馬逃得掉呢。

這個時候有一匹白馬,上面坐著一個匈奴的大將,他在那裡巡行他的陣容,李廣這個時候馬上上了馬(也就意味著其實他可能是連鞍配都沒有放上去),他自己帶了十餘騎,一直往前沖,到了箭可以射得到的範圍,一箭射殺了白馬將,馬上又沖回到自己的陣中,叫所有的人全部下馬躺在那裡。

這樣的做法當然把匈奴都給嚇壞了,匈奴完全不知道這百騎漢兵究竟在幹什麼。一直到天黑,匈奴大兵完全在那裡按兵不敢動,借著夜暗,匈奴認為這百騎旁邊一定有漢朝伏兵在那裡準備要伏襲他們,越想越不對,越覺得對自己不利,匈奴大軍竟然退兵了。

用這個故事,司馬遷在告訴我們,李廣作為一個軍人,他最重要的特質跟特色,他是一個用腦筋、用腦袋帶兵,而不是單純用武勇帶兵的一個人。

——《楊照史記百講》第10期

太平世里的戰爭奇才

約前250年左右匈奴的疆域(圖中綠色) 出自維基百科

國士,可以讓一個社會變得更好

聽完楊照解讀李廣,再聽他解讀李陵之禍和《報任安書》,就更知道太史公的用心所在了。前面的節目里講過,《報任安書》是司馬遷的心靈自白,他因為李陵案的牽連而入獄、受宮刑,也因此下決心不死,寫出《史記》。李家三代的際遇,與司馬一家,何其相似。「國士之風」,好重的四個字。

摘 錄

楊照:李陵有一種傳襲他祖父李廣的特性,叫做「常思奮不顧身,以殉國家之急。」他對於朝廷的事情有一種可以奮不顧身,願意去承擔,願意去完成的熱情。「其素所蓄積也,仆以為有國士之風。」這裡司馬遷給了他四個字,是重要的讚許跟評語,叫做「國士之風」。什麼叫做國士,是非常難定義的,如果我們用今天的白話來說,我可以用這種方式來解釋:那就是如果一個社會、一個國家多一點這樣的人,這個社會跟這個國家可以變得更好。

——《楊照史記百講》第12期

仗義執言惹來的大禍

誠私心痛之:司馬遷的真性情

下面摘錄,是這四集節目中,我印象最深的部分。楊照在講的時候,你都可以聽出他聲音的些許激動。這番話,足以讓那些只論戰力、戰功的後人閉上嘴巴。李廣李陵,超越衛青霍去病之處在於此,司馬遷推崇李氏一家的本因也在於此。

摘 錄

楊照:司馬遷在《報任安書》里非常感慨地說,「今舉事一不當,而全軀保妻子之臣隨而媒孽其短,仆誠私心痛之。」這句話需要好好地解釋,他說李陵正就是因為一直不斷地願意承擔戰爭,走在第一線上面,一直不斷地出騎,畢竟在戰場上面,尤其你面對的是像匈奴這樣的強敵,從李廣到李廣的兒子李敢,再到李陵,他們一家三代,一直不斷地用這種方式對付匈奴,你仗打得越多、參與的戰鬥越多,當然就有越高的機率戰敗。

再加上他們一家共同的特色是不拘小節,他們做事情的時候不太顧自己到底從這裡面可以得到什麼樣的安全保障,更不會要在這裡面得到什麼樣的利益。你越是這樣奮不顧身,你當然也就越有可能陷自己於危難、危險當中。

李陵打了這麼多仗,只有這一次被匈奴圍了,他還花了這麼大的力氣戰鬥到最後,才投降,這叫做「舉事一不當」,但不過就是在千千萬萬次的戰役當中,他碰到了這次的失敗,結果他得到的是什麼樣的後果、什麼樣的待遇呢?(漢武帝滅了李氏一族)當時司馬遷非常重要的一個感觸,叫做「仆誠私心痛之」。

在這裡面,從這個文句當中,我們就感受到,這是司馬遷的真性情。他沒有辦法忍受,在他的眼中他所清楚地看到這中間的對比。一邊是他那麼樣的肯定,像李廣他們這一家人,他們是國士,這種人不止是為自己而活,甚至不止是為了公家的利益而活,他們是一種人格上面的典範。

可是這種人,正因為他們有這樣的精神,願意為公家奉獻,等到他們為公家反覆奉獻的過程當中,跌了跤,他們得到的竟是如此不好的下場。而小人們,非但沒有一個人願意為他說話,還利用這個機會在那裡「 媒孽其短」,刻意地去突顯說他有多麼糟糕、他如何如何,這讓真性情的司馬遷如此的心痛。

——《楊照史記百講》第12期

仗義執言惹來的大禍

羅遠潛,《古代鞍馬人物線描集》,廣西美術出版社,2004年

歷史不是成功學

如今太多的成功學,眼花繚亂。讀史明鑒,也被解讀為一類技能。歷史真是成功學嗎?讀《史記》這部中國歷史的源頭,至少從楊照這裡,很多時候不是這樣的。聽楊照講司馬遷、講李廣李陵,還有接下來要講的伯夷叔齊、項羽劉邦,最終的落腳點,都是人性。人性,不論成敗的。人之所以是人,而非草木禽獸,就因為我們自帶偏見跟認同。閱讀歷史,認識那些遠非一兩句話就可以總結的豐富的人,是我聽楊照節目的最大收穫。

關於李廣,有段大家都聽過的話,楊照沒講,我很想補上,聽完這四集,再讀這一段,情意滿滿:

傳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其李將軍之謂也。余睹李將軍,悛悛如鄙人,口不能道辭。及死之日,天下知與不知,皆為盡哀。彼其忠實心誠信於士大夫也。諺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雖小,可以諭大也。(《史記·李將軍列傳論》)

摘 錄

楊照:如果我們只是單純地講從漢武帝朝看跟匈奴之間的關係,坦白說理所當然應該要以衛青跟霍去病作為中心。但是太史公正是用這樣的寫作方式,藉由這種方法,建立一種歷史的評斷——歷史就是不應該如此「現實」,只是記錄誰成功了,然後就把失敗者遺忘掉。如果一個失敗者他有感人的、失敗的理由,有的時候我們從失敗的故事、失敗者的身上,反而可以學到更多。

——《楊照史記百講》第9期

「匈奴三篇」為何李廣列傳在前?

本文編輯 | sun

下期筆記再會

聽理想,今日更新

《古今:楊照史記百講》vol.15

作為一代帝王,漢武帝雄才大略、功蓋後世,可在司馬遷眼中,他也有求而不得的慾望,有擺脫不了的致命弱點。《封禪書》為我們還原一個真實的漢武帝。

推薦閱讀:

不懂打開心靈資料庫,就會限制你的人生
如果,傳銷。(1)
試都不試,怎麼知道自己就不行
勵志人生:成功路上的四盞燈
盤盤道

TAG:歷史 | 成功 | 成功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