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彩圖!斯大林賣給蔣介石的坦克賓士在中國抗日正面戰場
文/馮傑 「蔣研」青年學者
盧溝橋事變發生之後,蔣介石急於獲得抗日軍援。1937年9月初,由參謀次長楊傑、國民黨中央委員張沖擔任正副團長的「實業考察團」抵達蘇聯莫斯科,正式與蘇方商討購買武器裝備及聘用軍事技術人員等問題。
據權威數據顯示,從1937年9月至1941年6月,蘇聯向中國有償提供了923架飛機,82輛坦克,602輛牽引車,1516輛汽車,1140門火炮,6200挺輕重機槍(不含航空),50000支步槍,約1.8億發子彈,31600顆炸彈,約200萬發炮彈,以及其他軍用物資。
圖:戰時雜誌《中華》封面上的T-26坦克。
今天先介紹在抗日正面戰場上發揮過一定作用的蘇制T-26B型坦克。
1937年9月9日,莫斯科西郊的一所休養所內,中蘇正在舉行商談購買武器裝備的第一次會議,中方團長楊傑表示想要購置82輛戰車。幾天後,蘇方安排他們進行參觀,考察團覺得T-26B型坦克(以下簡稱T-26)比較適合。
T-26是蘇聯根據英國維克斯坦克為基礎設計的,1931年正式定型,重量約9.5噸,裝甲厚度15毫米,乘員3人,裝備45mm炮1門、7.62mm機槍1至3挺(1933年式炮塔1挺、1937年式炮塔2~3挺)。
圖:北京甄銳先生的T-26模型作品。
幾個月後,82輛T-26B型坦克(1937年式為主)及若干輔助車輛悉數運抵中國,用於裝備陸軍裝甲兵團擴編而成的機械化第200師。按照編製,該師下屬的第1149團和第1150團為戰車團,每一個戰車連配備5輛義大利菲亞特輕型坦克和7輛蘇聯T-26或者英國維克斯坦克。
1938年5月初,第200師奉命成立突擊縱隊,由副師長邱清泉少將兼任縱隊司令,率隊北上豫東參加蘭封戰役。15日,突擊縱隊所屬的2個戰車連和1個戰車排在開封下車,30多輛坦克沿著公路滾滾駛向蘭封。18日,第1150團戰車第1營第1連配合第71軍進攻日軍據點,1輛T-26坦克和3輛菲亞特遭敵人平射炮擊毀。20日,戰車第1營營長劉介輝親率坦克進攻蘭封南面貴李寨、祥符營、馬集等地,第二天日軍反擊馬集,7輛坦克又被擊毀。第1150團戰車營損失慘重,接下去輪到第1149團上陣。21日拂曉,3輛T-26、5輛菲亞特配合第46師,由蘭封向東攻擊前進,連續收復許多村莊。
圖:國軍T-26坦克雄姿。
李如珩當時是5連連部坦克駕駛兵,據他回憶,「經過四小時的激戰,戰車溫度過高,馬力驟減,王增耀排長的戰車首先被敵人平射炮擊中,其他二輛也以調頭旋轉不靈,相繼熄滅。」戰士們拆卸機槍下車作戰,結果眾寡懸殊,死傷殆盡,王增耀拔槍自殺。由此可見,無論步戰協同還是裝甲兵操作T-26的實際經驗,均存在很大不足。
1939年11月,第5軍南下參加桂南會戰,T-26坦克時已全部編入該軍直屬的裝甲兵團。起先,戰車第2營第7連協助第188師反攻八塘,但因日軍破壞橋樑,坦克無法通過,攻擊受挫。12月4日,日軍攻克崑崙關,重慶嚴令奪回這一要隘。崑崙關群山峻岭,實際上並不適合機械化部隊展開。
圖:桂南會戰後,蔣介石、張治中視察第5軍裝甲兵團,右一為裝甲兵團團長鬍獻群。
廖伯群年輕時是戰車第2營3連的一名駕駛兵,他晚年回憶說:「崑崙關那個地方相當陡,公路又窄,快到關前的時候有個急轉灣,這一急轉彎坦克必須要減速,一減速敵人的炮就打你。第5連開上去,步兵沒跟上來,連長陣亡,第6連、第7連接著上,也是同樣的情況,報銷了一部分戰車。」30日,第5軍費盡九牛二虎之力攻克崑崙關,裝甲兵團損失4輛T-26、4輛菲亞特,另有11輛T-26和5輛菲亞特被不同程度擊傷,經修復後尚能使用。
1942年3月,中國遠征軍赴緬作戰,由於種種原因戰事很快失利,第5軍裝甲兵團戰車第1營時有部分裝備已到達臘戌,奉命調頭回國。4月29日,日軍攻佔臘戌,參謀團下令裝甲兵團配合新29師利用新維一帶的丘陵地形,阻止敵人北進。戰車第1營副營長蕭振聲率5輛T-26坦克接受任務,未料新29師看到日軍攻來,一轉眼全部跑光,失去步兵掩護的坦克悉數覆沒。裝甲兵團團長鬍獻群後來氣憤地說:「國家寶貴之武器,國軍數年辛苦之部隊,竟作此無代價之犧牲!」
圖:第5軍入緬遠征前的裝甲兵團。
5月3日,裝甲兵團派出5輛T-26和5輛菲亞特進入畹町以東山腳下防禦陣地。9時許,日軍3輛裝甲車開道,後面緊跟著騎兵數十人,剛剛抵達谷口,T-26坦克槍炮齊發,打得敵人措手不及。怎奈悲劇再度上演,協同作戰的第93師補充團幾天前才配發武器,槍炮聲一響,新兵們紛紛逃命要緊。參謀團一心擺脫追兵,指示「戰車於掩護步兵撤退之後,自動破坏於隘路之中,做為路上障礙,阻敵前進」,裝甲兵只好拆下觀測器材,忍痛將T-26破壞,乘坐菲亞特且戰且退。
抗戰後期,T-26坦克還參加了長衡會戰和桂柳會戰,不過在解圍衡陽的戰鬥中表現不佳,氣得蔣介石在日記中這樣寫道:「戰車部隊特別令其準備延長三日之久,臨時仍以河流與地形為阻,無法前進。言念及此,痛憤無已。軍官之智識與部隊之技術低落至此,何以稱軍。」倒是桂柳會戰差強人意,裝甲兵好歹在金城江有效遲滯了日軍的快速推進。
推薦閱讀:
※615.中國結—正磬結實物編結過程
※中國羅盤詳解-第二十二層 四吉
※占豪:三原因導致日本向中國屈服!
※韻遠情長-- 許勇中國畫
※美媒稱有中國這樣的鄰居 就是日本的悲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