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要麼嘴笨把我們終結,要麼我們終結嘴笨

01

一個大學同學,平常和同班同學都是有說有笑,可一旦有朋友的朋友加入聊天,或是其他班級不認識的同學過來,他就莫名緊張,手心冒汗,當時我們還取笑他這麼慫,並給他起了個外號——慫包包。他卻不以為然,依然和我們打打鬧鬧,可下一秒遇到陌生人,就像被點了穴道,啞口無言,變成了急凍人。

認識一個做藝術設計的小夥子,平常熱愛街舞、吉他,每周都會去練街舞,也參加過一些比賽得過一些不錯的名次。每次一群人聚會,他也會來上幾首吉他彈唱,人長得也挺陽光帥氣,多才多藝有顏值。可就是沒有女朋友,我覺得很奇怪,就問他原因,他說一遇到喜歡的女生,非常漂亮的女生就控制不住呼吸急促,會放不開,說話也變得支支吾吾,為了不讓對方看出自己緊張,故意裝酷裝高冷,不說話。本來感覺對方也對我有點意思,但就漸漸沒了聯繫。

一個女粉絲在微信里諮詢,說自己遇到不熟的人,或是讓自己感到有壓力的人,層次比較高的人,就會出現一問一答的聊天模式,自己也不知道該如何挑起熱絡的話題,只能是對方問一句,自己回答一句,總之就非常干,直至沒話可說為止,最後找機會溜走,場面一度非常尷尬。

02

雖然內向的人不一定是話題終結者,但話題終結者多半是內向的人。

根據《內向者優勢》這本書的研究發現,內向者和外向者有2個很大不同,這也導致了他們應對外界溝通時的反應。

1,對刺激的反應

內向者對外界的較少刺激有較大的反應,所以他們要盡量減少刺激,減少因此帶來的能力消耗;

外向者卻相反,他們對刺激不敏感,總是主動尋找更多外界刺激,例如社交聚會。

2,精力的恢復

內向者好比充電電池,因為消耗很快,所以也需要花很多時間獨處;

外向者好比太陽能電池板,他們從與外界的接觸中獲取能量(社交、聊天等),能量消耗慢。

這也就是為什麼很多話題終結者,不是不想說話,而是他們感到說話太累,或身體狀態處於低能量水平時,沒法正常發揮。

改變聊天時的能量狀態,是改善成為聊天終結者的內在驅動力。

而最簡單直接的改善方法,就是運動,運動的好處已經是公開的秘密,但就是這麼簡單直接的事情,卻是很多人忽視的。

03

美國薩姆休斯頓州立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人與人溝通存在心理障礙有3個方面:經驗領域、過濾和心理距離。

經驗領域,包括人們的背景,觀念,價值觀,偏見,需求和期望。說話人只能在其經驗領域的背景下,對消息進行編碼和接收。當發送者的經驗領域,與接收者重疊很少時,溝通變得困難。

過濾,意味著我們經常看到和聽到的,並不是我們在情感上看到和聽到的。過濾是由我們自己的需求和興趣引起的,很多人只關心自己關心,這無形中減少了和別人的產生交集,有共同話題的可能性。

心理距離,如果溝通者從一開始,就預設對方不想和自己溝通,或擔心對方的負面反饋,這種自以為是的想法,阻止有效溝通的機會。

04

之所以成為話題終結者,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大家在溝通時,腦子裡找不到話題,或是出於空白狀態。

但其實真的是沒話題嗎?話題就在我們身邊。

我相信你不會和所有人都是這樣的狀態,比如你和好朋友,親密的同學同事,父母等關係較好的人聊天時,你就會沒那麼緊張,因為你知道他們不會給你太多壓力,你也能預期到對方給你的反饋,所以你的狀態是放鬆的。

當人的精神狀態處於平和,安全的情況時,能相對自如的發揮自己本身有的能力,實力,知識儲備。

比如,你再怎麼恐懼和別人聊天,但每次談及你熱衷的事情時,你會兩眼放光,例如,LOL,王者榮耀走位風騷,接連收人頭。

你對這些事情非常熟悉,瞭然於胸,自然就會遊刃有餘。

但如果是你不了解,不擅長的話題怎麼辦呢?

推薦一個我最常用方法:無限話題聊天法。

大家常常導致沒話題的錯誤聊天模式,那就是你喜歡問「封閉式問題」。

讓對方的回答只能2選1,每個話題都是如此,然後進入無聊的死循環。

舉2個栗子:

-你在幹嘛?

-吃飯

-哦,你吃吧,吃完再聊!

-睡了嗎?

-準備睡了。

-哦哦,那晚安了。

你看,你問的問題,讓你根本聊不下去。

所以正確的聊天模式,應該是少問封閉式問題,多問開放式的問題。

再舉例:

你:對了,你喜歡看什麼類型的電影?

她:喜歡愛情類、喜劇類。

你:你看過的愛情類、喜劇類電影里哪幾部你最喜歡?

她:《我的滑板鞋》、《一根金箍棒》…..

你:是嗎?我也非常喜歡這幾部,其中有個情節很搞笑。。。。。。

她:對呀,那個大反派每次出場都話很多。。。。

你:好呀,最近復仇者聯盟4上映了,看了嗎?

她:還沒,據說不錯。

你:好呀,可以組隊一起去,聽說4D版的電影院里,椅子會動,會噴水,比IMAX還要爽。

她:好呀,聽上去不錯喲,哪個電影院有呀?

。。。。。。。。

你看,電影話題可以隨便聊,如果電影聊完了,就聊和電影相關的,吃飯,逛街,其他娛樂等等,在當下和對方有關,或你想到的主題都可以馬上開始。

無限聊天話題主要涉及以下幾個大的方面:衣、食、住、行、玩、工作,及個人經歷。

總之就是圍繞對方身份,進行詢問和交流,你再根據對方的回答,插入你的感受,看法,或類似經驗。

05

不要羞於害怕展示自己不足。

很多在社交溝通場合,遭遇過失敗後,就開始不斷自責,羞愧,怪自己真沒用,懊悔不已。同時也讓自己,很難再有勇氣去面對新的溝通機會。

大可不必,怪罪自己的負面情緒是最沒用的發泄,只是對自己無能的不接受而已。

英語口語差的人,要想練好,不帶濃重的口音,就需要多和老外接觸,多去英語角,或是可以讓別人給你指出不足和調整的地方。打仗時的戰士,越怕死的人,反而越容易早死,恐懼會讓你畏手畏腳,應有的實力不能正常發揮。

溝通聊天也是一樣,就是越害怕越不敢說,就越要勇於練習,說話雖然人人都會,卻不是人人都擅長。這也就是為什麼把說話已經變成藝術的郭德綱,孟非、汪涵等人,靠嘴皮子就能贏得聲譽與財富。

不要自暴自棄,破罐子破摔。

人越處於情緒低落時,越容易放棄自己,逃避現實。

當你在人際溝通時遭受過多次打擊後,你的情緒必然會降到谷底,在聊天這件事情,你會感到絕望。

人在面對困難挑戰時,一般會出現兩種反應。要麼選擇逃避,要麼選擇戰鬥。

而能力弱的人,一般都會屈服的選擇逃避,但這個逃避都只是暫時性的,你這一生不可能不會認識新的陌生人,新的同學、新的同事、新的鄰居、新的領導。你一生不可能不接觸比你層次高的人,人總有不斷進步向上爬的願望。你這一生不可能不談戀愛,新認識的異性,條件特別好的異性,都有可能出現在你面前。

你選擇暫時的躲開人群,會得到一小會的心理平靜,當你下次在遇到需要溝通時,尤其是你內心想要認識對方時,你卻做不到,你的語言能力限制了你的行動能力。

不要半途而廢,改變的過程需要經歷過程與刻意練習。

我見過太多的人,學東西都是三分鐘熱度,給自己打一下雞血,讓自己一頭扎進去,但發現很快就碰到難題,最後不了了之。比如像學演講,發現自己做過幾次當眾的演說後,觀眾反應冷淡,自己也覺得沒說好,試過幾次就覺得自己沒天賦,乾脆放棄好了,避免被人嘲笑,和自己打擊自己。這樣的朋友,不是不夠努力,不是不想改變,只是沒有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沒有踩住學習規律的節奏。

我們學習任何一門技能,要想熟能生巧,為我們所用,有效率的刻意練習才是關鍵,技能的掌握度和練習數量、時間,以及反饋調整機制有密切關係,如果你沒有找到一個好的老師給你不斷的指導調整,結果會受限你的知識和眼界,你就只是閉門造車、井底之蛙而已。

你放棄學習,可以逃避一時,卻不能逃避一輩子。

06

成為聊天終結者不可怕,可怕的是自己不知道自己是聊天終結者,並且不願意為此付出改變,並讓最常用到的的溝通能力束之高閣。

就有粉絲反饋說過,和別人聊天太難受了,我寧可在家宅著,或找個不用說話的工作,就這樣過一生。這樣的想法很可怕,估計你只能靠隱居才能實現你的目標。

你現在出門買個吃的喝的都要和陌生人說話,這是無法避免的事情,不能因噎廢食,不能因為你害怕說話,而乾脆選擇當啞巴。

16世紀法國人文主義思想家說過,語言是一種工具,通過它我們的意願和思想就得到交流,它是我們靈魂的解釋者。

奇葩說的眾多奇葩們,在喜馬拉雅開設的《好好說話》課程,達到4000萬次以上的播放量,可想而知太多人缺乏溝通能力,都想讓自己能變得會說話。

我們並非都是天生的聊天終結者,只是因為在成長的過程中受到過一些挫折,負面影響,導致了我們在溝通能力上變得遲鈍。落後了不要緊,迎頭趕上,現在的學習條件異常方便,找到靠譜的方法和老師,經過自身的訓練後,及時反饋與修正,你就可以循序漸進的改變聊天終結者的狀態。

要麼嘴笨把我們終結,要麼我們終結嘴笨,你的選擇呢?

-END-

PS:

推薦閱讀:

各國的防癌研究,都是我們要注意的!預防癌症從這8件小事開始!
有目標的生活是我們人生最大的喜悅之一
有些秘密讓我們更近,而有些愛讓我們更遠
誰敗壞了我們的心態?
秘誰偷走了我們身體里的維生素?

TAG: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