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為「頓悟」?
06-18
【頓悟】佛教術語。
又稱「頓了」。與「漸悟」相對。
強調在長期修習參悟佛教理論(教義)上,對其「真理」突然醒悟、明了的觀點。中國佛教頓悟說,於唐代開始創立。唐開元年間,南宗禪法的代表慧能提出以定、慧為本的禪學思想。認為定是慧體,慧是定用,如同燈光,有燈即有光,燈是光之體,即定慧一體。同時,覺性本有,煩惱本無。直接契證覺性,便是頓悟。因此他並不以靜坐斂心作為唯一禪法,認為人的一切活動中都可以體會參悟佛法,教人從無念著手,不限於靜坐一途。
另一觀點認為,早在慧能之前的東晉竺道生首倡「頓悟成佛」的學說。但實際上二者的「頓悟」是有差別的。道生的「頓悟」否定了頓悟的階段,提倡在頓悟時要著重「見理」、「明理」,以此去除煩惱,除去情垢,達到成佛的目的。因此,提出把「積學無限」,作為頓悟」的先決條件。慧能的「頓悟」強調法自心生,「心生一切法生,心滅切法滅」,排除參悟是「見理」「明理」等概念、判斷、推理的認證過程,主張「心性本覺」,眾生本來是佛,修習時剎那體認即可成佛。為此免去過去為成佛而用大量的時間去讀經、念佛坐禪等一系列的修習功夫,縮短了從此岸到彼岸的距離。
推薦閱讀:
※乘一法師講《大珠和尚頓悟入道要門輪》續5
※認識自己的頓悟智慧大全
※《菜根譚》20句人生頓悟,做到10句就算圓滿
※理可頓悟,事須漸修 | 學誠法師答問十分
※漸修頓悟(女人篇)
TAG:頓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