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國崛起(七)之日本

建 國:

公元前660年。

語 系:

語系歸屬問題至今爭論不休,沒有定論。

宗 教:

神道教、佛教、基督新教並存,在日本,可以同時信仰兩種以上的宗教。

崛起之路:

1853年,美國的堅船利炮打開了日本門戶,提出開港通商的要求,就此也打通日本通往世界舞台的道路;

1868年,明治天皇即位,推翻幕府政權,開啟了日本百年維新的大門;

1871年,派出高級別、龐大使團出訪歐洲,歷經一年零十個月,學習歐洲先進經驗。回國後,日本全面仿照歐洲,尤其是在德國,日本找到了適合自己國家的發展模式;政府拿出五分之一的財政收入用於購買國外先進設備,建立各種工廠,高薪聘請外籍技師,「殖產興業」,同時大力扶植民間小企業,發展近代工業;與此同時,大力吸收西方思想文化和社會風俗習慣,改造落後愚昧的社會風氣。確立國民皆學的方針,大力宣傳「求知識於世界」的思想,派遣留學生去歐美國家學習,效仿西方教育體系;

1875年,受政府扶植的民企三菱公司開闢了通往上海的航線,用了不到一年的時間,把美國、英國等公司驅逐出了這條航線,完全壟斷了航線的經營權;

1889年,《大日本帝國憲法》頒布,以法律形式確認天皇神聖不可侵犯,並擁有軍隊的統率權和對外宣戰權。建立起現代化的軍隊,軍國主義萌芽;國內經濟運行模式慢慢由剛開始的拿來主義,變成了統治主義經濟模式,國家成為經濟運行過程中的主導力量,工業化速度以超常規的態勢騰飛起來;

1890年,日本拋棄了通過改革促進經濟發展的方式,改用通過戰爭掠奪殖民地資源的方式促進國內經濟發展。1894年、1904年、1914年,連年發動侵略戰爭,獲取大量資源和賠款,僅甲午戰爭中從中國得到的賠款就相當於日本當年財政收入的四倍多,而其中的一半用于軍備;

1945年,二戰失敗,天皇不再握有權力,而只是作為日本的象徵,權力歸屬人民。

1964年,戰後日本僅僅用了二十年時間,建成了世界上第一條高速鐵路,靠著明治維新的精神,利用未遭受戰爭破壞的人才資源、科學技術等軟實力,日本大力發展工業,同時一大批仿歐洲企業制度建立起來的跨國公司,也將觸角伸到世界各地。

崛起的主要因素:

1、經濟制度創新,找到適合自己國家發展的模式;

2、學習先進國家的先進經驗,積極引入先進設備、經驗、技術和各種制度體系;

3、重視國民教育,實行義務教育;

4、運用「國家」的力量,干預經濟發展;

5、戰爭擴張和掠奪。

世界地位:

1968年,日本經濟僅次於美國、蘇聯,位列世界第三,而這一年,正好是日本明治維新一百周年。

代表人物:

明治天皇--開啟了日本維新的大門。

大久保利通--日本的「鐵血宰相」,積極主張並推行變革。

伊藤博文--明治憲法之父。任內發動了中日甲午戰爭,使日本登上了東亞頭號強國的地位。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2017年日本選出「今年的漢字」為「北」?
怎麼和日本女生談戀愛結婚?
如果日本大和民族誕生在中原,現在的日本領土應該會比當今中國大的多吧?
因為一個年輕殺人犯,日本改變了死刑的量刑標準
【美食與愛不可辜負】之日本人最愛的蓋澆飯TOP10

TAG:日本 | 崛起 | 大國崛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