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試]格律詩講座(二)
繼續昨天的話題,七言絕句,昨天講完了七言絕句的四種格式的定格。其實古往今來的文人墨客作詩幾乎都沒有按照定格來寫,
如果按定格寫,不僅談不上意境,或許湊出一首完整的詩都不容易。
還是先拿一首例詩,就用昨天的:
寒雨連江夜入吳
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陽親友如相問
一片冰心在玉壺
這是仄起入韻式的例詩。
第一句的定格應該是:仄仄平平仄仄平,然而這首詩的第一句是:平仄平平仄仄平。寒是平聲,與定格就不相符。這就用到了所謂的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
我們寫詩的時候首先只看二四六字,這句的二四六是仄平仄,完全符合格律。
二四六合律,一三五便可以不論了。
七言絕句的四句都是這樣。但是前提是避免幾個大忌。首先是三平調,什麼是三平調呢?就是每句詩後面三個字不能是連續三個平聲字。
其二,不能犯孤平,這個也容易理解,就是一句詩裡面七個字、不能只有一個平聲字。
還有一個中忌,就是盡量避免三仄尾,這個也容易理解,一句詩裡面最後三個字盡量避免是三個仄聲字,本來三仄尾是大忌,但古人有先例,例如陸遊的「一身報國有萬死」,還有杜甫的一些詩里也出現過,所以三仄尾定為中忌。
也就是說,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在以上的三個忌諱之外就可以通用,只看二四六字。
怎樣寫詩是個人的自由,我所分享的只是古人寫詩的一些規矩而已,大家可以借鑒。
今天就分享這些,謝謝大家!
(就是因為很多字平水韻的發音與新韻不同,讀起來很拗口,所以我還是覺得新韻適合現代人寫詩,我也從不用平水韻,也是中華詩詞學會所提倡的,深表贊同。)
大家晚上好,今天繼續分享關於格律詩的話題,昨天講了七言絕句的一三五不論和二四六分明以及一三五在怎樣情況下要論。
今天先講句子中的拗與救。首先說什麼叫拗呢?就是在二四六分明的時候,第六字該仄聲而用了平聲。然而怎樣算是救呢?
在仄仄平平平仄仄句式時,如果內容需要,第六個字用了平聲。
應該是仄聲字,這叫拗,需要救,就把第五個字改成仄聲字就救過了。
這樣格式就成為「仄仄平平仄平仄 」這就是拗救,仍然合律。
第一天發的例詩中就有這種句子:
岐王宅里尋常見
崔九堂前幾度聞
正是江南好風景
落花時節又逢君
「正是江南好風景」這句中二四六應該是仄平仄,而第六字「風」是平聲,這就拗了,剛好詩人第五字「好」用了仄聲,也救了「風」的拗。
轉自皮皮蝦
推薦閱讀:
※近體詩基礎知識 ( 講座手記 下)
※【你我空間講座實錄】朱其:景觀的符號政治(下)
※黃念祖居士 無量壽經講座32/69(發大誓願第六)
※黃念祖居士《無量壽經講座》21集
※【基層醫生講座】華法林的臨床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