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對學生厭學心理成因的影響分析及對策

家庭對學生厭學心理成因的影響分析及對策

一、 背景

我校地區城鄉結合部,由於各種各樣的原因,學生厭學現象較為突出,主要表現為:部分學生上課不專心聽講,愛做小動作,愛講空話,課後不能主動完成作業,對作業拖拖拉拉。更有甚者的是個別學生上課故意搗亂,頂撞老師,逃學逃課現象也時有發生。面對當前學生的厭學現象,我們通過調查確定對象,並對他們的家庭進行了走訪、了解,希望從中找出家庭方面的原因,提出解決的措施,以期幫助扭轉學生厭學這一不良局面,配合學校、社會等多方面的教育手段,促進學校教育的更好進行。本文將就這個角度對厭學現象的成因作一個初步的分析、探討。

二、 現狀分析

(一) 富裕家庭

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城市都市化、農村城市化建設的不斷發展。城鄉結合部中的大部分農民逐漸富裕起來了,生活條件好了,家庭存款多了。而這些富裕起來的農民家長信奉的是:再窮也要「富」孩子,更何況現在孩子不多。所以他們對子女往往是過分的溺愛、嬌慣,對孩子言聽計從,姑息遷就,盡量滿足孩子的一切要求,包括合理的和不合理的。家裡的各種家務勞動,也從來不讓孩子沾手,更不用說讓他們過艱苦的生活了。例:小陳同學,小學時的成績一般以上,人比較聰明,學習也比較認真,但在家裡,他儼然是個「小皇帝」,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父母對他,真是捧在手心怕掉了,含在嘴裡怕化了,一旦有個身熱頭痛、感冒的,父母一個電話打到學校,請假少則二三天,多則一星期,隨著年級的升高,拉下的課很難補上,小陳就由此而逐漸產生了厭學情緒。

在走訪中,我們還了解到有的富裕家庭,還聘請家庭教師,但由於沒有做好孩子的思想工作,導致孩子在校不認真學習,完全依賴家庭教師,結果適得其反。有的家庭在孩子的卧室內擺放大彩電、電腦,為孩子配備手機等。這樣一味地滿足孩子物質生活的需求,而忽視了思想品德的教育,造成了孩子好吃懶做,追求享受,貪圖安逸,怕吃苦,怕受累,學習缺乏動力,遇到一點點困難時,缺乏一定的意志和毅力。所以學習稍有難度,成績略有滑坡,就容易產生厭學情緒。而且在孩子畏難、退縮時,有的家長不是鼓勵、幫助,而是一味的縱容。例如有一位家長知道孩子學習成績明顯退步,不肯做作業時,無可奈何地對我們說:「我們也不敢去逼他,萬一有個三長二短的該怎麼辦呢?還不如隨他去。」

產生學生厭學現象的另一原因是富裕起來的家庭給孩子的零用錢相對比較多。孩子有了較多的零用錢,在節假日會約上小夥伴外出進行本不屬於他們的娛樂活動:上卡拉OK、下飯館等。玩物喪志,最終沉迷於娛樂之中,拋棄書本,導致厭學、棄學。

(二) 離異、單親家庭

近年來,隨著離婚率的上升,離異、單親家庭的子女越來越多,他們在學習過程中,也非常容易產生厭學情緒。主要原因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

離異、單親家庭的孩子,對不在身邊的父親或母親有強烈的思戀情結,但由於相見的次數較少,父親或母親與子女的交流減少,父愛或母愛被剝奪,時間稍長,容易造成這些孩子冷漠、畏懼、抑鬱、自卑、優柔寡斷、多愁善感,不善於交際,缺少知心朋友,一旦遇到困難、挫折,只能自己解決,若自己解決不了的,則不了了之,日積月累,這些學生就容易產生厭學情緒。

離異、單親家庭的父親或母親一般來說家務繁忙,無暇顧及子女,他們的子女多半由祖輩撫養,而祖輩對孫輩總是極為縱容、溺愛,家庭教育方法簡單,不了解孩子,常以遷就為教育手段,寄希望於年齡大了以後會懂事。因此,平常重視生活上的呵護、愛惜,而缺少思想上的教育和學習上的關心,久而久之,造成孩子的厭學。

有些離異家庭再婚,後父或後母與子女之間由於沒有血緣關係,又缺少交流與了解,容易產生摩擦,產生隔閡。有些後父或後母為了減少不必要的誤解,採取消極的態度,對子女不問不聞,出了事情也不過問。這些子女容易自卑,心理情感閉塞,也容易產生厭學。例小韓,後母對他的事情一律不管,父親遠在外地打工,一年中難得回來一次。於是,小韓便成了「游牧民族」,自由自在,沒有人管,也沒有人問,自制能力又不是很強,學習也就一落千丈。

離異、單親家庭的子女,由於缺少家庭的關愛,且父親或母親又忙於工作,非常容易受社會上不良少年的引誘,從而導致逃學厭學。例如小丁同學,由於父親忙於工作,而自身性格又比較內向,缺乏與別人的正常交流。於是他就與社會上一些不三不四的人來往,慢慢地,他失去了對學習的興趣,從而產生了厭學情緒。

(三) 家長自身因素

(1)家長教育方法不當

在走訪中,我們還了解到為數不少的一些家長迫於當前的形勢,急於無奈,在「棍棒之下出孝子」的古訓誤導下,便演繹成了粗魯式的棍棒教育,給孩子的生理和心理造成了一定的傷害,使孩子容易產生厭學情緒。

(2)家庭不和

有些家庭,夫妻經常發生矛盾衝突,孩子在家庭環境中得到的體驗是不知所措,無所適從,過早地對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感到失望與不信任。夫妻吵架、打罵往往無暇顧及孩子的生活學習,這樣的孩子整日提心弔膽,心事重重,上課時精神難以集中,在家又無法安心學習,容易造成成績下降,產生厭學情緒。

(3)家長觀念錯誤

有的家長受「金錢熱」的影響,錯誤地認為「知識不值錢,只要孩子愛勞動,活動能力強,將來能賺錢就行。因此,他們對孩子的學習放鬆要求,任其自然,成績好壞一個樣,導致孩子不思進取,得過且過。一旦成績出現滑坡,就容易產生厭學情緒。

三、 建議

家庭是孩子成長的搖籃,父母是孩子的第一老師。家長的言傳身教將對孩子產生極其巨大的影響。就此,我們提出一些建議供家長們參考。

1.轉變觀念

把再窮也要「富」孩子變為再富也要「窮」孩子。因為嬌慣了的孩子缺乏自制力和獨立生活能力。所有的孩子長大以後早晚是要離開父母去獨自闖一片天地的,與其到那時面對困難挫折困惑無助,不如讓他們摔摔打打,「摔」出勇氣,「打」出能力。

父母親要創造「條件」讓孩子經受磨練,讓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公益勞動,樹立以勞動為光榮,以好逸惡勞、奢侈浪費為可恥的思想。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勞動是精神振奮和手的技巧相結合的活動,勞動反映了人對他人、集體和祖國的態度」。讓孩子參與勞動,參與公益活動,能使孩子從中體驗艱辛、體驗快樂,也從中培養了做人的高尚品格。

2.言傳身教

列寧夫人克魯普斯卡婭曾經說過:「家庭教育對父母來說,首先是自我教育」。家長的言行舉止對孩子起著很大的影響。有的孩子暴露出來的不良行為、不良習慣是從哪裡來的呢?不用質疑,是從父母那裡學得的,而且,這些不良的行為習慣即使通過學校的再教育,也很難更改。英國著名的小說家薩克雷說:「播種行為,可以收穫習慣;播種習慣,可以收穫性格;播種性格,可以收穫命運。」所以做家長的,在孩子面前,要注意自身的言行舉止,做孩子的表率。家長在工作之餘進行正常的適當的娛樂活動,是不容置疑的,但首先得保證子女有安靜的學習環境這一前提條件,同時對子女的學習情況也必須予以關心。家長一味地隨心所欲,對孩子的學業冷漠處置,必定會影響孩子的學習情緒。

在一個家庭中,矛盾是無法避免的,所謂家家有本難念的「經」,每個家庭都有矛盾,或多或少,或大或小。但家庭中的孩子卻是無辜的,他們不應該成為家庭矛盾激化的受害者、犧牲品。所以大人們不管是吵鬧也好,打架也罷,靜下心來,為孩子想一想,儘可能減少對孩子的傷害。

3.關注子女,學會溝通

作為家長,不管工作繁忙,也應抽空關心子女的生活、學習,關注子女的各種情況,及時解決問題。當孩子情緒上有波動,思想上有疙瘩時,家長應主動與其溝通,好好地加以引導。一旦父母平等地和子女交流,就沒有什麼不可以溝通的了。不容置疑民主型的家庭氛圍對子女的成長的非常有利的。綜觀各種成功的家教個案,無不說明了:尊重孩子,信任孩子,把孩子當作朋友看待,平等地與孩子交流,在孩子進步時提醒孩子要戒驕戒躁,在孩子遇到挫折時鼓勵孩子繼續努力。這樣的做法比那些命令式的、棍棒式的教育要有效得多。

以上的分析,我們僅從家庭方面來探討中學生的厭學原因,家庭是孩子成長的沃土,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每一位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學習好、成績好,那麼請讓我們的家長們從自身做起,煥發精神,為培養孩子而不斷努力。

其實,在現實生活中,引起學生厭學的原因還有很多,需要我們(家庭、學校、社會等三方面的綜合力量)多方面地分析、了解,提高認識,真正關心孩子,熱愛孩子。讓所有的孩子都能熱愛學習,樂於學習,從小學好知識,將來成為建設祖國的有用之材。


推薦閱讀:

美國大學為何不能接受更多亞裔學生? | 地球日報
中國在德女留學生遭威脅向大使館求助無門?真相為何令人憤怒
你為什麼實習不順利?其實是學生思維在作怪
乾貨 | 6大秘笈教你用全外語授課,學生不走神還都能聽懂!
撞死大陸學生千人點贊 碾死流浪狗萬人抗議[視點觀感

TAG:心理 | 家庭 | 學生 | 影響 | 厭學 | 分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