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元霸權:我們時代的痛-----林小芳

  人類已進入二十一世紀整整五年多的時間,和平、發展、合作也已匯成一股強大的潮流,極大地改變著國際社會面貌。可是,在人類似逐步跨越「洛克式文化」,邁進「康德式文化」的良好演進態勢下,美元霸權已越來越明顯地成為人類進步和發展的最大障礙,而成為我們時代最大的傷痛。   從表面上看,美元只是美國政府發行的貨幣,其特殊性也僅在於它是全球金融體系和貿易體系的計價單位、支付和儲備手段,國內學界談到美元霸權時,更多地局限於其對世界經濟的影響,而沒有充分認識到美元霸權已是內化於全球經濟增長並牽動世界和平與發展的主導性機制,美元霸權既體現在物質層面,也體現在意識層面。在物質層面,美國強大的軍力和世界關鍵商品以美元計價維持著美元在全球的顯赫地位和結構性優勢;在意識層面,倡導市場原教旨主義的新自由主義雖歷經批判仍支配著全球大部分國家和人的思維。即使向底線競爭的市場原則造成全球慘不忍睹的貧困和飢餓,市場還是被供奉為解決國家和世界發展的唯一選擇。   剛剛卸任的美聯儲主席格林斯潘在美國國會聽證會上至少不下三次自豪地使用「霸權」一詞來描述美國金融地位的顯赫和結構優勢。可以說,格林斯潘比誰都了解美元霸權對美國經濟增長、對美國維繫其全球唯一超級大國地位、對新自由主義在全球拓展的獨一無二的意義。所謂美元霸權,實質上是美國政府通過美元在全球金融體系和貿易體系中的首要儲備貨幣地位,引導和塑造的一系列有利於其領導和支配全球的制度安排。   雖然在十九世紀七十年代以後,美國的實際收入和生產率就已超過西歐,但直到「二戰」結束,隨著美國崛起成為資本主義世界的主導國家,美元才最終取代英鎊的地位,成為主要國際貨幣。一九四七年創建的布雷頓森林體系確立了美元與黃金相掛鉤、其他貨幣比兌美元的國際間貨幣交易準則,由此奠定了美元作為資本主義世界的通貨凌駕於世界其他貨幣的優勢地位。一九四八年生效的關貿總協定確立了交易自由、市場開放的國際貿易準則,這推動了美元向全世界的流動。   開始,美國也想擔當歐洲在一六四八年《威斯特伐利亞和約》簽訂之後近三百年期間所扮演的主導世界的角色。然而,經過朝鮮戰爭、越南戰爭的受挫,美國政府發現,按照歐洲統治全球的路走下去,前景只能是步歐洲的後塵。原因很簡單,隨著帝國戰線的拉長,總有一天,其經濟會不堪重負而崩潰。而早在越戰期間,美國就意識到,美國在兩次世界大戰發的橫財,經過朝鮮戰爭和越戰,大都流向了其盟友西歐和日本;戰爭再這樣打下去,其實是為重新崛起的西歐、日本做嫁衣裳。而這兩者正日益對美國的主導地位發起挑戰,要求更多的平等對話,甚至出現了很多美國控制不了的與共產主義世界來往的離心傾向。   為力圖維持美國在資本主義世界中的主導地位,擺脫長期的黃金外流及財政困境,一九七一年美國時任總統尼克松果斷地決定將美元與黃金脫鉤。隨後,美國政府意識到,由於美元是世界通貨,美國國際收支赤字的無限增大會為其帶來國內外財政支出的「金融搭便車」。也就是說,雖然美元與黃金相脫鉤,但資本主義世界仍將不得不接受美元,因為還不存在其他可以作為國際貨幣的通貨;也由於美元與黃金相脫鉤,美國的貿易赤字可以不受任何束縛地無限擴大,從而,美國聯邦預算也可以不受任何束縛地無限擴大。換言之,美國的對外投資和國內消費可以高度膨脹,而不用顧忌債務負擔。   現在看來,一九七二年,是當前新型國際金融體系形成的關鍵的一年。一位年輕的美國經濟學者邁克爾·赫德森(Michael Hudson)從美國赫德森研究所接受了一筆資助,研究黃金非貨幣化的影響。他的研究報告在一九七二年出爐,分析指出,作為一個通貨為世界貨幣的全球強國,從短期來看,美國的賬戶失衡問題會實際上加強其全球經濟主導地位,而從長遠來看,不斷擴大國際收支赤字無異於飲鴆止渴。該報告遞交給尼克松政府後,尼克松政府官員說,「哎呀,棒極了!」然後,他們反其道而行之,將赫德森對帝國主義的分析轉變為「如何做」的訂單。從該年起,美國政府開始有意識地將美國的國際收支赤字作為美國在資本主義世界金融體系中「金融搭便車」的工具。   就這樣,美元霸權在必然性和偶然性的相互作用下產生了。一九七三年,面對美國在加緊落實保護主義的貿易和投資政策的同時,繼續向世界經濟輸出過量的美元,使之通貨膨脹,其他工業化國家和第三世界國家忍無可忍地提出建立國際經濟新秩序的要求。對此,美國採取三重外交聯盟戰略挫敗了其他工業化國家和第三世界國家的要求,成功地維持了美元在國際金融和貿易領域中的地位。一是在國際金融領域,美國與第三世界債務國聯合起來對抗工業化國家;二是與工業化國家合作,形成消費者卡特爾,壓低主要商品的價格,對抗第三世界;三是與蘇聯緩和,使世界事務現狀有利於兩個超級大國,維持各自體系內的衛星國安於現狀,對抗第三世界和工業化國家。   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隨著國際經濟新秩序運動的逐漸勢弱,美元霸權作為一種結構性因素嵌入世界資本主義經濟體系,對美國不斷上升的貿易和收支赤字的震撼感日漸消失了。結果是幾乎沒有人真正認識到發生了什麼。美國轉變為債務國,使得戰後經濟體現為一種剝削性的雙重標準。對債務國,美國的外交官經由世界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強加華盛頓共識,要求債務國提高利率,強制執行經濟緊縮計劃,將工資保持在低水平,廉價出售其公共部門以籌募資金償還外債。對債權國,美國稱自己為世界上負債最高的發達國家,拒絕遵循華盛頓共識對其他債務國的指令,拒絕提高其利率,也不允許廉價出售關鍵的美國產業,而是通過維持聯邦預算赤字,使其資本市場膨脹,降低利率,力圖一降再降其匯率以使其生產者更具有競爭力,來支持其自己的就業和增長。正如世界銀行前任首席經濟學家和柯林頓總統經濟顧問團主席約瑟夫·E.斯蒂格利茨所指出的:「在全世界,對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傳統政策的怒火日益上升。發展中國家對工業化國家說:『當你們面對減速時,你遵循的是我們在經濟學課程中都學過的規則:你採用貨幣和財政擴張政策。但是,當我們面對減速時,你堅持經濟緊縮政策。對於你們,赤字不錯;對於我們,赤字是萬萬不可的,即便我們可以通過比如說進一步甩賣一些自然資源而籌集資金。』」美國財政部的債券標準使美國不用交換地汲取世界其他國家的資源,通過其債務國而不是債權國地位管理國際金融。   隨著外匯及金融市場的解除管制和市場經濟逐步被全世界所接受,美元逐漸統治了世界經濟,美國金融霸權由此也通過美元霸權擴張到全球的各個角落。運作至今,美元霸權的影響已從它直接作用的全球金融、貿易領域擴展到經濟、政治、軍事、安全等各領域。   在美元霸權的作用下,當今的新型全球金融和貿易體系是史無前例的,也是觸目驚心的。在這兩個關係各國國計民生的領域,美元霸權是結構性的,美國只需生產不被任何實物支撐、只由美國軍事力量支持的美元紙幣,而世界其他國家生產美元紙幣可以購買的產品。全世界的中央銀行被迫以其手中結餘的美元為美國的國際收支赤字融資,因為那些美元只被允許作一種用途:購買美國財政部的債券;在該過程中,這些央行也為美國政府的國內預算赤字融了資。美國的國際收支赤字越大,歐洲、亞洲和拉丁美洲的中央銀行手中結餘的美元就越多,這些不得不再循環回到美國購買其財政部債券的錢也就越來越多。美國不但剝削貧窮國家,而且剝削富裕國家,並且越富裕國家遭受美國剝削的程度越高,因為最富裕國家可佔用的經濟盈餘是最大的。例如,歐洲和日本現就因為其眾多財產掌握於美國手中,在許多全球政策上都投鼠忌器。   美元霸權對發展中國家的不利影響顯而易見,它搶走了發展中國家的出口果實,使發展中國家國內經濟發展嚴重缺乏資本,因為所有剩餘美元必須再投資到美國國債上,以防止發展中國家自己的貨幣崩潰。美元霸權對美國經濟的負面影響也很明顯。為了充當全世界的最後消費者,美國經濟已被推進了因揮霍消費和賬目欺詐而日益擴大的債務泡沫。由於沒有得到國家稅收和利潤的支持,美國的資產凈值和房地產價格不可持續和不合理的增長意味著美元事實上的貶值。諷刺的是,最近美國的資產凈值從二○○四年的頂峰跌落下來和預期中的房地產價格下滑反映出美元更為走強的趨勢,因為同等數量的美元可以購買更多縮水的股票和財產。美國國內美元購買力的提高造成了它與其他貨幣購買力之間程度不同的差距,致使實行可自由兌換貨幣和固定匯率的經濟體的物價高度不穩定,如香港地區和一直持續到最近的阿根廷。對美國來說,美元匯率的下降實際上會帶來資產價格的上升。從而,由於美國經濟中存在債務泡沫,強勢美元並不符合美國的國家利益。債務已將美國的美元政策推向極端。   而二十世紀九十年代所謂的美國新經濟實質是,藉助於美元霸權,加上如下因素,美國的金融市場泡沫高度膨脹,促成了美國經濟奇蹟。一是蘇聯解體後,兩個平行市場不復存在,從蘇聯解體而來的十五個國家和東歐諸國均被納入了以七國集團主導的資本主義世界,加入了一直向美國出口產品、再將換回的美元投資於美國債券的全球其他國家行列。二是美國投資者無須購買一張政府債券,而是將他們的錢投入股票市場、公司債券和不動產,而不論好或壞。這造成美國金融市場的高度繁榮,吸引了國外私營部門的美元進入美國市場。三是亞洲國家經濟崛起後,尤其是東亞國家,其中央銀行手中持有的美元越來越多,這些美元由於美國施加的不能購買美國公司等限制,無處可去,只能流向美國財政部,購買美國國庫券,否則通過貿易接受的美元毫無價值。而從更長的時間段來看,所謂的新經濟更是一种放大的泡沫,正如美國紐約劉投資集團主席亨利·劉(Henry C. K. Liu)所指出的:「在二十世紀最後的二十年,美國沒有任何突出的生產力繁榮,但是有一種進口繁榮,這種繁榮不是由美國經濟的驚人增長所推動,而是由生產這些財富的低收入國家借給美國的債務所推動。或者更直白地說,使美國現在政治霸權成為可能的經濟繁榮是由長久處於低生活水平並深陷於出口的附庸國的進貢所維持的。」   自進入二十一世紀以來,由於支撐美國經濟擴張的新經濟和信息經濟泡沫的萎縮,伴隨著日益加速擴大的貿易和財政雙高赤字,美國一直處於經濟的持續衰退中。為挽救其執意實施美元霸權而不顧後果帶來的世界經濟和自身增長困境,小布希政府二○○一年組建後,開始逐步走向更加深地介入世界、謀求美國獨霸之路,其目標實質是更多地以軍事、科技實力謀求美元霸權的長期穩定。當年的「九一一」事件為小布希政府帶來了干預世界的借口,同時也帶來了越來越多的全球性麻煩。這些麻煩需要全球國家通力合作才可解決,但小布希政府已鐵定心做世界秩序的界定者和領導者:美國要繼續維持美元霸權,並可以違規行事,其他國家必須在其劃定的範圍內行事。   同年,美國發動阿富汗戰爭,二○○三年,發動第二次海灣戰爭。與發生於二十世紀九十年代的第一次海灣戰爭和南斯拉夫戰爭一樣,美國都無須由其國內產出進行戰爭融資,而無一例外地主要是由歐洲、亞洲和拉丁美洲的中央銀行通過以其手中結餘的美元購買美國財政部債券來融資的。四場戰爭中,美國都快速勝利地達成戰略目標,美國經濟也在衝突期間實現高速增長,這在很大程度上抒解了美國經濟增長停滯的壓力。   二○○五年,美國國際收支赤字已達到七千八百億美元的水平,超過其國內生產總值的6%,需要世界其他國家每天二十五億美元的流入才能維持下去。美國的凈外債已超過三萬億美元,相當於其近25%的國內生產總值。已經有許多專家、學者,尤其是金融圈的人士指出了這一事實,他們憂心忡忡:一旦外國資金撤走,美國面臨衰退是不可避免的結局。何時會如此呢?   當今世界,一方面,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和計算機的普及應用,各類商品的產量越來越大;另一方面,新自由主義全球貿易開展近二十年來,各國之間和各國內部的貧富差距越來越大,全世界的消費購買力卻在萎縮,我們已步入一個生產相對過剩和生產能力相對過剩的時代。   近些年來,世界貿易萎縮的原因是當前的貿易結構將財富從發展中國家轉移到發達國家,從一國內的窮者轉移到富者。這意味著貿易結構應支持世界各地的經濟發展以提高工資,而不是為了擴大出口份額壓低工資。也意味著貿易的動機應更多地集中於教育、衛生和社會發展,而不是排他性地集中於低成本的製造業。發達國家應將其生產財富的技術出口到發展中國家,使它們能夠通過國內發展在當地製造財富,而不是出口低價產品使發達國家更為富裕。發達國家需要轉移其技術和知識,放棄定價過高的知識產權,接受較低的利潤率,為發展中國家留下更多的財富。因為世界經濟將增長得更快,即便較低的利潤率也會為發達國家帶來更高的利潤。   如果美國帶頭對貿易進行重組,就將平息全世界被剝削的窮者不斷增強的反美情緒,遏制破壞性恐怖主義的勢頭,降低反恐支出。問題不在於美元或日元或人民幣的匯率是否合適,這只是一個短期的技術性調整問題。一個多元化貨幣的世界貿易體制將允許各經濟體把注意力更多地集中於國內發展。美元作為世界貿易和金融的儲備貨幣的主導地位使貿易作為一種工具,強制性地將全球財富轉移到美元發行者美國手中。美元的匯率並不如美元的主導地位這一問題重要。   因此,對於全世界其他國家而言,如何促進美國平和地放棄美元霸權已是刻不容緩且責無旁貸的重任。它們需要清醒地認識到如下兩個全球基本現實:一是美元早已是維繫美國作為全球唯一超級大國和帝國的關鍵和內核;二是美國前財長薩默斯所稱的全球「金融恐怖平衡」格局已形成,即,若歐洲、亞洲和其他地區的中央銀行突然將其資金從美國金融市場轉走,由於美元價值的大跌,它們自己也將遭受巨大的損失。它們必須堅定徹底終結美元霸權的意志,再不能停留於赫德森長達近三十餘年的跟蹤觀察已揭示出的水平:自二十世紀七十年代以來,「只有美國顯示出根據其金融需求創建和重組全球國際結構的意志,歐洲和亞洲國家似乎缺少某種為其經濟演進而進行制度規劃的基因,就像一個跳舞的人跟隨著舞伴的領舞一樣,簡直如同美國的鏡像」。   從另一面看,美元霸權的運作機制已與世界與和平發展諸領域形成盤根錯節的複雜關係,而打破美元霸權需要完成雙重任務。一是粉碎新自由主義意識形態;二是削弱美國的軍事機器至不敢輕易發動戰爭。這兩項任務中的任一項都是艱巨的。實際上,這二者就猶如一塊硬幣的兩面。美元霸權要求自由、無管制的市場,要求「貿易雙贏」、經濟社會「線型進步」等粉飾太平的言論,實質上是新自由主義發揮作用的支柱性機制。而新自由主義倡導市場萬能,資本主義是永恆的,恰好起到了為美元霸權鳴鑼開道、極盡護航保駕的作用。因此,終結美元霸權,首先需要掃除新自由主義對關係國計民生的基本概念,尤其是對貨幣的扭曲。從重建真正的為民服務的貨幣銀行學做起,全面擴展到金融、貿易、經濟、政治、軍事、文化各領域。唯有徹底打破美國推行的新自由主義話語霸權和維持美國唯一超級大國及帝國地位的美元霸權,這世界才可能回到平衡、有序、穩定、公正的發展之途。   二○○六年一月二十日初稿,二月二十日再稿   (Michael Hudson,Super Imperialism:The Economic Strategy of American Empire,Holt,Rinehart and Winston,1972;Super Imperialism:The Origins and Fundamentals of U.S.World Dominance,Pluto Press,2003;Global Fracture:The New International Economic Order,Pluto Press,2005.Henry C. K. Liu,「The economics of a global empire,」Asia Times,Aug. 14,2002;「The coming trade war and global depression,」Asia Times,Jun. 16,2005.)


推薦閱讀:

如何看待12月16日的美元加息,對一般百姓有什麼影響?
美元如何理財?
釘住美元到底需要付出多大代價?
美國10年國債收益與美元匯率的關係?
口袋裡的錢,是時候出海了

TAG:美元 | 時代 | 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