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爸爸媽媽:你為什麼打我?

在天津市家庭教育研究會的一項調查中,有26.4%的父母認同「孩子有錯時,打他也是為了孩子好」的說法,46.4%表示「不太同意但也有同意的成分」,只有27.2%明確表示「很不同意」。全國「中小學生人身傷害基本情況調查」結果表明:有3.6%的孩子在家裡「經常」挨打,「偶爾」挨打的高達57.3%。  孩子,  我為什麼打你  排除家庭暴力的成分,更多家長認為自己打孩子是出於一種愛之愈深,痛之愈切的態度而偶爾為之的,打孩子的時候覺得理所當然,打過孩子之後又覺得愧疚不已,又愛又恨讓人矛盾。著名作家畢淑敏曾寫過一篇《孩子,我為什麼打你》的文章,滿含深情地道出了很多母親的心聲:  在你最小的時候,我不曾打你。我生怕任何一點兒輕微的碰撞,將你稚弱的生命擦傷。我為你無日無夜地操勞,無怨無悔。我向上蒼髮誓:我要盡一個母親所有的力量保護你,直到我從這顆星球上離開的那一天。  你像竹筍一樣開始長大。你開始淘氣,開始惡作劇……對你摔破的盆碗、拆毀的玩具、遺失的錢幣、污髒的衣著……我都不曾打過你。我想這對於一個正常而活潑的兒童,都像走路會跌跤一樣應該原諒。  第一次打你的起因,已經記不清了。你像一匹頑皮的小獸,放任無羈地奔向你嚮往中的草原,而我則要你接受人類社會公認的法則……為了讓你記住並終生遵守它們,在所有的苦口婆心都宣告失效,在所有的誇獎、批評、恐嚇以及獎賞都無以建樹後,我被迫拿出最後的武器——毆打。  孩子,我希望虛偽、懦弱、殘忍、狡詐這些最骯髒的品質,當你初次與它們接觸時,就感到切膚的疼痛,從此與它們永遠隔絕。  我幾乎毫不猶豫地認為:每打你一次,我感到的痛楚都要比你更為久遠而悠長。  以下情況,千萬不可打孩子  一、孩子犯錯誤是因為父母事先沒有告訴孩子不能這樣做,或者父母沒有把話講清楚。  二、孩子所犯的錯誤,父母自己也在犯。爸爸媽媽自己都不知道該怎麼做,沒有很好地以身作則時,不要急著去打孩子。等自己改正了這方面的錯誤,清楚地知道遇到這種事情該怎麼做時,再去懲罰也不遲。  三、父母在暴怒之下不能打孩子。因為這時打孩子往往只是發泄自己的憤怒,懲罰時往往會失去分寸,會忽視孩子犯錯誤的原因,也很難給孩子講清楚為什麼要打他,很容易失手打傷孩子。應等自己怒氣平息了,頭腦清醒了,再實施懲罰。  四、孩子生理與心理具有特殊情況。如:行為亢奮有神經障礙的孩子,十分敏感的孩子,曾受過情感傷害的孩子。  五、孩子不到3歲。  根據心理學家埃里克森提出的人格發展階段理論,3歲的孩子處於遊戲期階段,孩子的自主感十分強烈,同時孩子的良心、道德感也有了發展,自我統一性開始出現。而3歲前的孩子,這一切都沒有出現,或者只是剛剛發展。即使是有的孩子過於頑皮,體罰他的時間也只能提前到1歲半,對於1歲半以內的嬰兒是絕對不能進行體罰的。因為在這一年齡段,孩子的活動主要是滿足生理上的需要,主要是一系列因為吃、喝、拉、撒、睡帶來的條件反射,是無意識的。在這一階段體罰孩子,會導致孩子身心不健康。  六、6歲以後的孩子應盡量避免體罰,12歲以後的孩子不能打。  6歲以後,多數孩子已經進入學校了,獨立自主意識有了較好的發展,自尊心越來越強,開始努力地做事情,渴望著憑藉自己的能力、勤奮,不斷帶來各種成就。他們強烈感到自己是一個獨立的、獨特的個體。這時體罰容易傷害孩子的自尊心,使他喪失成長所必需的成功體驗,影響人格的健康發展,養成消極、自卑的人格;他會感到體罰是對自己人格的嚴重踐踏,產生強烈的抵觸心理,一些孩子甚至還會產生某種報復與逆反心理;而且,隨著知識的增多,他們會清楚知道父母的這種做法違反了《未成年人保護法》,是一種錯誤行為,因而會對父母產生不良印象,並進而對父母產生抵觸情緒。  打孩子的危害  許多打孩子的父母抱有這樣的認識:孩子是父母的,打自己的孩子是家庭內部的事,「外人」沒有權力干涉;打人犯法,但是打自己的孩子是兩回事;打孩子是為了孩子好……之所以有些父母會這樣想,最根本的原因是在他們眼裡,孩子不是一個獨立的人,而是大人的附屬物,所謂「為了孩子好」,並沒有考慮孩子的感受。動輒打孩子除了可能造成孩子身體上的傷害外,還有其他危害:  傷害孩子的自尊心。孩子雖然幼小,但隨著年齡的增長,一個重要的心理特徵是自尊心越來越強,打孩子是對自尊心的嚴重損傷。有的孩子越打越「皮」,從逆反、對抗發展到破罐破摔、自暴自棄。  迫使孩子說謊。有的孩子懾於父母的壓力,表面服輸,內心不服,來個「好漢不吃眼前虧」,學會了見風使舵、看人臉色行事的不良性格。  報復父母。一位母親一怒之下打了孩子一巴掌,想不到他竟抓起一隻短凳朝她扔來,險些砸在她的頭上。他還狠狠地說,「走著瞧吧,過幾年再算賬!」  容易使孩子形成暴躁的性格。家長對孩子動輒打罵,總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到孩子,經常挨打不僅容易使孩子產生暴躁的性格,也易致使孩子產生攻擊傾向。當孩子與他人相處不盡如人意的時候,當遇到某些不良刺激的時候,很容易產生攻擊行為。有的孩子離家出走、浪跡社會、最終走上犯罪道路與父母的打罵不無關係。  父母喪失在孩子心目中的威信。有個5歲的孩子挨了父親的打之後,指著父親說:「你有什麼本事?就會欺負小孩!」父親說:「我打孩子反而讓他瞧不起我,當時真有點無地自容的感覺。」  應對:  當孩子無理吵鬧時  面對孩子的無理吵鬧,尤其是3歲之前的孩子,父母往往是最頭疼的,既要管住孩子,又不能體罰他們。怎麼辦?  冷處理。當孩子無理吵鬧時,不去搭理他,更不要給孩子以積極刺激,避免孩子在自己吵鬧和大人滿足要求之間建立條件反射。  自然後果法。對於喜歡亂碰東西的孩子,在不造成肉體傷害的情況下,可以讓他碰一碰煮熱的食物,讓他直接體會到其中的危害。  用生氣的表情告訴孩子他的行為不對。你可以把自己的憤怒寫到臉上去,這一階段的孩子,已經學會看大人的臉色行事。看到大人的憤怒表情,很多孩子會停止自己的錯誤行為。  講明道理。給孩子講明一些簡單的道理,說清楚這樣做會給他帶來的直接傷害。
推薦閱讀:

她鉤的相框太好看了,竟然每個媽媽都想要
小叔子在外躲債十年,侄子喊我媽媽六年,居然真是我的兒子
83歲老母含淚殺死智障兒:孩子,媽媽送你走
媽媽與三胞胎寶寶的感人故事
為寶寶添加輔食 媽媽需遵循8大原則

TAG:媽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