揮向人民的屠刀:清政府鮮為人知的暗殺活動
1911年,是民國的開端,而1911年前的十年,中國的政治戰場上活躍著三股力量——清朝皇族、立憲派和革命派。實力最為強大的自然是清朝皇族,也就是當時清政府的主導者,而作為推動民國建立的主要政治力量之一的革命派,早年在清政府的打壓之下,只能以暗殺手段打擊清政府的統治。
有關革命黨人刺殺清朝官員的傳奇有很多,1900年史堅如為響應起義刺殺兩廣總督德壽,奏響了革命黨人暗殺風潮的序曲。隨後的幾年內,革命黨人的暗殺活動極為頻繁,影響較大的有吳樾謀炸五大臣案、汪精衛等謀炸攝政王載灃案等,汪精衛也正是因為這起影響極大的爆炸案嶄露頭角登上民國政壇的舞台。
隨著辛亥革命的進行,這些革命黨人的事迹廣為流傳,在傳統的歷史敘事觀點中,有關革命黨人暗殺風潮興起的原因,只是簡單地認為這是革命志士推翻暴政的英勇之舉,卻沒有挖掘出其深層次的歷史原因。
大手筆懸賞立憲派人頭
暴政之下的人民往往在推翻暴政的過程中,有意無意間複製施暴者的某些行為,革命黨人風起雲湧的刺殺熱潮正是這種歷史現象的具體體現,正是清政府的暗殺活動開這一時期暗殺風潮之先河,只是由於它比革命黨人的暗殺手段更加隱蔽,輿論報道很少,所以鮮為人知。
其實最早遭到清政府大規模暗殺的並不是革命黨人,而是立憲派,也就是康有為、梁啟超等人。在戊戌政變之後,康有為、梁啟超逃離海外,繼續進行改良主義宣傳。清政府認為其有礙社會「和諧」,但是康梁又不在國內,清政府的力量鞭長莫及,清政府的統治者一看這情況白道力量是玩不轉,咱就用黑道辦法,於是動用了兩樣東西——「花紅」和「賞格」。
看是兩個名詞,其實是一個意思,就是高額懸賞兩人的人頭,而清政府對此毫不避諱,1899年追捕康有為梁啟超的上諭在《光緒朝東華錄》中可以找到。[1]懸賞十萬兩白銀,真是大手筆啊,從1899年到1900年,康梁二人四處逃竄,幾次暗殺都是在死士的保護下才得以倖免。
這事是慈禧給李鴻章下的懿旨,然後由李鴻章的幕僚劉學詢督辦的,為此英國的香港總督卜力曾向李鴻章說情。李鴻章打了一個漂亮的太極,說他曾拒絕過一個行刺康有為的建議,把卜力應付過去了,結果回頭卻把北京給康有為的頭顱訂下來的十萬賞格增加了四萬兩。[2]重賞之下必有勇夫,許多貪財的國人以及洋人見財起意,紛紛配備槍彈匕首準備拿康梁的人頭領取賞金。[3]
不僅如此,為了殺了康梁,即使與倡導革命的孫中山合作也在所不惜。而孫中山對此的態度一直不是很明朗,1900年6月孫中山和劉學詢進行了接觸,並派「宮崎等人赴廣州與劉學詢會談。孫中山此時的計劃有「靠敵吃糧」的意思,並且提出「貸款十萬元」,劉學詢當即答應給與五萬元,並且第二天就讓兒子送來。[4]
清政府同時動用了政府資源和外交手段進行干預,並收買外國密探。康有為和梁啟超剛開始在香港,在港督交涉失敗、劉學詢組織刺殺未成之後,香港政府驅逐二人出境,本來要去美國,但在清政府的運作下美國拒絕二人入境,只好逃到了新加坡。
在新加坡二人也險死還生,後來由於義和團運動失控以及八國聯軍侵華戰爭,清政府已經無暇顧及康有為和梁啟超,所以二人才逃過一劫。
孫中山的花紅水漲船高
相比於康有為和梁啟超,孫中山等革命黨人被清政府用「花紅」和「賞格」索命的歷史更悠長。從1894年11月(清光緒二十年十月)孫中山領導創建第一個資產階級革命團體——檀香山興中會起,他就正式開始了職業革命的生涯。而清朝政府從第二年即1895年10月起,就開始不斷發出密諭,跟蹤追捕孫中山。
在1895年廣州起義失敗後,清政府就對孫中山、楊衢雲等革命派領導人懸賞花紅。清朝政府發布的緝捕孫中山密諭,主要是上諭和電報。比較集中時間,在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二十二年(1896年)、二十三年(1897年)、二十四年(1898年)、二十六年(1900年)、三十三年(1907年)、三十四年(1908年)幾個主要年份。
在1895年的時候,因為當時革命黨人影響並不大,當時清政府設立的懸賞中,上榜的革命黨人共十六人,其中賞金最高的孫中山也不過一千元,而興中會會長楊衢雲僅僅懸賞一百元。[5]
隨著革命黨人影響的迅速擴大,孫中山等人的人頭價也相應地有了飛躍式的發展。截止到1900年清政府第五次大規模下達追捕上諭時,孫中山的懸賞已經漲到了四萬多,這隻經歷了不到五年的時間。
在清朝政府發出的密諭和「電報電旨」中,對孫中山的稱呼有的寫作「孫文」,有的故意寫作「孫汶」。按照《大公報》1908年2月17日的報道,當時清朝政府針對孫中山的懸賞又追加了二十萬,總數近二十五萬。
從1895年開始一直到清朝滅亡前的1911年12月23日的十七年間,清政府針對孫中山一人共發出各種密諭上百道。因為孫中山比較謹慎,革命黨人對其加以嚴密保護,才沒有被清政府暗殺,即便如此他直到1911年12月25日才敢回國,結束了17年被追捕的海外流亡生活。
楊衢雲慘遭殺害
清政府花費如此之大的人力物力,自然不是沒有什麼成果,興中會的另一位
重要領導人楊衢雲就沒有孫中山這樣的幸運,被清政府組織的刺殺活動殺害了。
楊衢雲是近代史研究中很少提及的人物,但是在當時的革命派中威望極其高,我們都知道孫中山是興中會的會長,卻很少有人知道他只是第二任會長,他的會長職務是從楊衢雲手中接過來的。興中會的資源主要是由楊衢雲所創立的輔仁文社發展出來的,美籍華人學者唐德剛曾評價興中會實質「一切皆是輔仁文社的延續」。
正是楊衢雲的存在,孫中山才能在回到香港的短短几個月內,便動員到足夠人力物力財力,於同年進行起義,由此可見楊衢雲的重要性,可惜如此英才卻被清政府扼殺。2010年,一部「8義士對陣500殺手,24小時全城連環追殺」的大片《十月圍城》上映,重現反清革命當年在香港的風雲歲月。而影片一開頭,張學友扮演的興中會會長楊衢雲在一日放學之後,回答學生們提問之際在迴廊里慘遭清廷刺客殺害,這個情節,就是演繹楊衢雲人生的最後一幕。
陳少白在《興中會革命史要》中的一節《楊衢雲之死》中,對楊衢雲遭暗殺的原因、經過,以及出殯的情況,說的都很清楚。
1900年,革命黨人發動了惠州起義,在廣州的史堅如企圖謀炸兩廣總督德壽響應起義。史堅如的行動雖然失敗了,但這使德壽非常惱怒,下令一定要追查到惠州起義的主謀。
德壽此前曾派興中會叛徒陳廷威到港與楊衢雲談判,用傳統的「招撫」方式讓起義軍投降。作為解救陷入困境的起義軍一種策略,楊衢雲打算用「詐降」之計保存實力,發電報請示孫中山。孫中山接信後給陳少白髮電報,只有四個字:「提防七指」,詐降之事因此作罷。[6]
在史堅如被捕後的供詞中,也有涉及楊衢雲之事,這事情在清朝官吏的公文告示中有所記載,再加上楊衢雲是興中會的主要首腦,[7]所以,德壽堅信惠州起義的主謀就是楊衢雲,德壽既探得楊衢雲主使史堅如謀殺他本人,「招撫」不成,更是怒上加怒,於是出資「花紅」三萬,點名要楊衢雲的人頭。[8]
1901年1月10日晚上六點左右,德壽僱用的殺手陳林仔等人潛至楊衢雲在香港中環結志街52號寓所。楊衢云為了養家糊口,在家裡開了一個夜校教授英文,當時楊衢雲正在給兒子佐芝授讀。刺客沖入私塾內,舉槍直發。未加防備的楊衢雲急忙拿起案上的厚英文字典阻擋,一發子彈穿透字典,貫入其前額後穿出,撞射牆角,楊衢云為保護孩子,未來得及拿手槍自衛反擊,結果兩發子彈又射入胸膛。
案發後,刺客逃逸不見,自小習武、體質強壯的楊衢雲,中槍後竟然不用家人攙扶,強行起身,步下樓梯,乘竹轎往醫院救治。但終因傷情過重,失血太多,第二天不治身亡,去世時年僅四十歲。
楊衢雲死後,兇手陳林仔、童祥等人除了領賞之外,由督署賞童祥、徐福、李桂芬五品功牌,一直逍遙快活。[9]好友謝纘泰為楊衢雲安排下葬於跑馬地香港墳場,並為楊衢雲設計墓碑,碑上沒留名字,因為擔心遭清廷掘墳毀墓,只刻有編號6348,並以天圓地方概念設計,刻有青天白日圖案,追封楊衢雲的功跡,並象徵著楊衢雲革命的精神,無名碑於1901年12月23日建成。
今天香港的中環結志街,雜鋪食肆林立,人群熙來攘往。唯有拐角處豎立的「孫中山史跡徑第7站——楊衢雲被暗殺地點」,悄然提醒著人們,一個世紀以前,這裡曾發生過令人震驚的血案。
2011年9月,香港政府在6348號墓碑豎立楊衢雲生平說明牌,以肯定楊衢云為中國革命的貢獻。
用假人頭騙取賞錢
清政府的暗殺活動並沒有特定對象,當時很多政府的反對者,都被清政府的賞格或紅花捕過。清政府的這一「光榮傳統」,在打擊太平天國運動殘餘分子的時候使用了同樣的手段,甚至因此還鬧出了笑話。
太平天國領袖洪秀全的族侄洪全福是太平天國左天將、瑛王,人呼「三千歲」,在太平天國起義失敗後他隱居廣東東莞市鳳崗鎮黃洞洪屋圍村,在象山東邊劈地,蓋了十間房屋,自造一間小祠堂——洪氏宗祠,還購置了一批田地,自此成家立室。後來清朝政府追查到那裡,風聲甚緊,洪全福只能逃避香港。
在香港,洪全福長期為義和堂航業會所的外國商船上擔任廚師,至1890年代,洪全福上岸行醫維生,並加入天地會,被推舉為首領。興中會會員謝纘泰在1895年廣州起義失敗,為再度起義與洪全福接觸。
1901年楊衢雲遇刺後,洪全福同意與謝纘泰合作,於是在1902年7月、興中會會員李紀堂籌集50萬兩資金準備廣州起義,並於香港中環德己立街20號設立指揮部。洪全福自稱大明順天國南粵興漢大將軍,計劃於1903年1月28日年三十當晚起事,炸毀當時會齊集廣州文武官員的萬壽宮,同時佔據廣州城內各處機關衙署。
然而,獲洪全福預訂槍支的陶德洋行卻向清廷告密以圖吞沒槍款,清廷大舉搜捕革命人士,計劃未正式開始便已徹底失敗。洪全福在起義失敗後逃亡,兩廣總督德壽懸重賞購買洪全福的人頭,如果是活捉洪全福就能獲賞兩萬元,當個守備官,如果殺死洪全福就能得到一萬元,並被封為千總。[10]
結果一些有心人盯上了這筆懸賞,當時廣東緝捕管帶李家悼的部下張佐庭就動了歪腦筋,利用貌似洪全福的吳六,將吳六騙至香港並將其殺害,用吳六的人頭騙取德壽的賞銀和封官。兩廣總督德壽、廣東巡撫李興銳得知洪全福已「授首」,頓時喜出望外,上報朝廷以邀功。[11]
結果後來洪全福的真身在香港被發現,原來洪全福隱居在香港九龍,這起假屍案頓時引起軒然大波。洪全福在香港居留不得,避往新加坡,後來因病返回香港,在香港病死,葬於香港墳場楊衢雲墓旁邊。
清末民初刺殺風潮的興起
清政府頻繁的暗殺活動引起當時社會的極大恐慌,不僅僅是對黨人的追捕和新暗殺事件的不斷發生,還直接影響到當時基層社會的穩定。在清政府的凌厲攻勢下,革命黨人從一開始的被動應對,到後來主動出擊,連續製造針對清政府官員的刺殺活動。
在隨後的幾年裡,暗殺作為革命黨的手段之一,有些近乎瘋狂,也使清廷的當政者聞風喪膽。暗殺此起彼伏,革命形勢風起雲湧,在腥風血雨中,一個嶄新的時代即將誕生。(文/劉典)
[1] 追捕康梁的兩道上諭見朱壽鵬編:《光緒朝東華錄》(第四冊),中華書局1958年,總第4454、4470-4471頁
[2] 李鴻章增加懸賞的記載參見參見[美]史扶鄰:《孫中山與中國革命的起源》,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1年,第166頁。
[3] 丁文江、趙豐田編:《梁啟超年譜長編》,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年,第198頁。
[4] 陳錫棋:《孫中山年譜長編·上》中華書局,1991年版第213頁
[5] 懸賞數據參見鄒魯:《中國國民黨史稿》,上海商務印書館1928年,第661-662頁
[6] 陳少白:《興中會革命史要》,《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辛亥革命》(一),上海人民出版1957年,第173頁
[7] 馮自由:《清吏之文告》選自《革命逸史》(第五集)中華書局1981年第29頁
[8] 馮自由:《革命逸史》(初集)中華書局1981年第5頁
[9] 《廣東政府謀殺民黨楊街雲訊案之詳記》,《國民日報彙編》(第一集),第25-28頁。
[10] 馮自由:《中華民國開國前革命史》(上),良友圖書印刷公司1930年,第124頁。
[11] 羅爾綱:《洪全福假屍案》載於《中華文史論叢》1981年3期
推薦閱讀:
※【為人處世智慧妙語】
※厚道為人--教我們如何做人
※為人處世,最能體現一個人的高情商
※臀部那點鮮為人知的事兒(1)——閉孔內肌生理、損傷與治療分享
※《老子為人處世智慧全集》——做事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