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太極圖探秘與新解

談到太極圖,可以說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在一個圓圈內,有一條「黑魚」,長著白眼,還有一條「白魚」,長著黑眼,兩條魚以「S」線分隔,好似頭連著尾在相互追逐著,所以太極圖也稱為陰陽魚太極圖。如果在太極圖外面再加上八卦,就成了太極八卦圖。

眾所周知,八卦圖是由伏羲氏所創。《周易·繫辭下》記載伏羲氏「仰則觀象於天,俯則觀法於地,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於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那麼太極圖又是由誰所創呢?翻遍歷史資料,居然是查不到這個人。

相傳,太極圖是由宋朝的道士陳摶傳出。《漢上易傳·進易說表》有記載,「陳摶以先天圖(太極圖)傳种放,放傳穆修,穆修傳李之才,之才傳邵雍。放以河圖、洛書傳李溉,溉傳許堅,許堅傳范諤昌,諤昌傳劉牧。穆修以太極圖傳周敦頤,周敦頤傳程顥、程頤。」但遺憾的是這張「先天圖」並沒有隨文字流傳下來,這張圖究竟是怎樣的也就不得而知了。

既然講到了周敦頤(1017-1073年),大家不妨來看一下他的太極圖。

大家從圖中可以看出,周敦頤的太極圖與現在大家看到的太極圖差別還是挺大的。   

周敦頤寫了一篇《太極圖說》,全文只有249字。全文如下:

無極而太極。太極動而生陽,動極而靜,靜而生陰,靜極復動。一動一靜,互為其根。分陰分陽,兩儀立焉。陽變陰合,而生水火木金土。五氣順布,四時行焉。五行一陰陽也,陰陽一太極也,太極本無極也。

唯人也得其秀而最靈。形既生矣,神發知矣。五性感動而善惡分,萬事出矣。聖人定之以中正仁義而主靜,立人極焉。

故聖人「與天地合其德,日月合其明,四時合其序,鬼神合其吉凶」,君子修之吉,小人悖之凶。故曰:「立天之道,曰陰與陽。立地之道,曰柔與剛。立人之道,曰仁與義。」又曰:「原始反終,故知死生之說。」大哉易也,斯其至矣!  

關於周敦頤對太極圖的解說,這裡不作深入,大家有興趣不妨自己去解讀。

那麼最早將太極圖公佈於眾的是誰呢?有史料記載的是明初著名教育家,儒學大師趙為謙(1351-1395年)。當時這幅圖不叫太極圖,而是稱之謂「天地自然河圖」。趙為謙在《六書本義》中說道:「此圖世傳蔡元定得於蜀之隱者,秘而不傳,雖朱子(朱熹)亦莫之見。」也就是說,朱熹也沒有見過此圖。如下,

天地自然河圖

還有一張也被認為是最早出現的太極圖是明末載於趙仲全的《道學正宗》中的古太極圖。如下,

古太極圖

大家可以看出,天地自然河圖與古太極圖之間的差別不是很大。只是古太極圖把此圖像切比薩餅一樣,分成了八塊。還有,天地自然河圖中的黑點與白點就像兩個小蝌蚪一樣,是頭對著頭的;而古太極圖的黑點與白點是尾巴對著尾巴的,其它並沒有什麼區別。

在歷史上還有一幅比較有名的太極圖是來氏太極圖。如下, 

來氏太極圖是由明代理學家來知德(1526-1604年)所創。來知德說道,「白者,陽儀也;黑者,陰儀也。黑白二路者,陽極生陰,陰極生陽,其氣機未常息也,即是太極也。其中間一圈,乃太極之本體也。」大家可以發現,白線把黑魚割一為二,黑線把白魚割一為二,來氏化點為線,來說明陰中有陽,陽中有陰,而這陰陽的一分為二,分別來表示太陰、少陰,太陽、少陽。同時在太極圖中間設一白圈,來代表太極的本體,可以理解為有意將混沌之氣置入太極圖中。

而我們當下比較流行的是伏羲先天八卦圖與文王后天八卦圖。分別如下,

圖片來自網路

大家可以發現,伏羲先天八卦圖與文王后天八卦圖的主要區別在於八卦的擺位有所不同,以及太極圖的黑魚與白魚有上下分布與左右分布之別。但對於陰陽魚太極圖而言,先天與後天並沒有太大的差別,與天地自然河圖,古太極圖相比較,黑白魚的線條更圓潤了,黑白魚中的小蝌蚪變成了圓形。黑魚與白魚的間隔變為標準的S線。  

由於歷史的變遷以及諸位大家從不同角度對太極圖的解讀,可以說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我們先把太極圖的淵源流變、理解爭議擱在一旁,如果僅僅有一幅當下最流行的陰陽魚太極圖擺在我們面前,那麼這幅圖的作者想要表達什麼呢?我們又如何憑藉著祖先傳授給我們的知識去解讀這幅圖呢?

大家可以看到,在中國古代哲學思想中,形成一種「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的「道器」體系思想。兩千六百多年前的老子在他所寫的《道德經》說道:「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強字之曰『道』。」

《易經》當中也講到:「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化而裁之謂之變;推而行之謂之通;舉而錯之天下之民,謂之事業。」讀經讀史,學道悟道,閱讀先人的言語,跨越千年時空,感悟他們的所思所想,有時令人感慨萬千。說出這句話的古人,就已經知道,有一個形而上的東西,稱之為「道」,可以說是至高無上的,而與之對應的是形而下的「器」,也就是具體的存在的萬事萬物。這兩者不可分割。有無,陰陽不停涌動,潛移默化,就像剪刀在不停地裁剪,推陳出新。按照道的規律,推而行之,順其自然,這才是通。把這些道理運用在普天下的老百姓生活當中,這才是叫做事業。

可以推知,我們的祖先在實踐生活當中通過觀察與思考,已經認識到有一種神秘的東西在背後操控著這個世界,雖然這個神秘的東西看不見摸不著,但是它不停地發揮著作用,而且是有跡可循的。而這位太極圖的作者,就是要把這個規律表達出來。筆者認為,其實太極圖是把形而上的「道」的運動變化形式,用圖形的方式加以大膽完美的表達,這正是我們的祖先的高度智慧的體現。

我們再返過來看太極圖。首先說一說「太極」這兩個字,「太極」最早出現在《莊子》裡面,「大道,在太極之上而不為高;在六極之下而不為深;先天地而不為久;長於上古而不為老。」這裡面的太極是指宇宙初生之前,是一個時間上的概念,六極是指東南西北上下,是一個空間上的概念。在《易經》當中也有提到,「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如何理解太極圖的「太極」二字呢?「太」字有初始,宗源,無上的意思,也有高、大的意思。「極」字有頂端,最高點,盡頭等意思。「太」與「極」這兩個字合在一起更是強調在最最極致的狀態,筆者把這種狀態理解為對時間與空間進行無限分割後的狀態。這個時候的狀態,我們的祖先用圖形生動形象地表達出來。

太極並非指時間的起點之前,而是往細微之處深入,應該是指對時間與空間進行無限分割後的狀態。

把時間無限分割,一小時分為六十分鐘,每分鐘分為六十秒,再毫秒,微秒、納秒、皮秒等無限分割下去。

對空間也無限分割下去,從一立方米到一立方分米再到一立方厘米,到一立方毫米,再到一立方微米,再到一立方納米等無限分割下去。

而「太極」這個概念是指在無限分割到極致時狀態,它是怎麼樣的呢?如太極圖所示,它是陰陽共存,陽中含陰,陰中含陽。(或者理解為有無共存,有中含無,無中含有。)當然,這種狀態是一種抽象的狀態,只能靠大家去想像。那麼,如何理解這種狀態呢?

記得在讀小學的時候,有個數學題目,一減去零點九無限循環等於多少呢?如果說答案是零肯定不對,因為總是差那麼一點點,而這一點點又是在無限減少著,是一種動態。其實這也就是一種無限分割的狀態。如果說答案不等於零,那麼我們換一種角度看這問題,零點九無限循環等於零點三無限循環乘以三,而零點三無限循環等於三分之一,三分之一乘三等於一,所以一減零點九無限循環就等於一減一,應是等於零。

從這個簡單的數學題當中,我們可以感知,在對任何一個事物,如果是無限分割的狀態下,這不就是一種似此又彼,似有又似無的這麼一種境況嗎?

「道」在哪裡?「道」就在無限分割之中。那麼道究竟是怎麼樣運作的呢?

古人說,「一陰一陽之謂道,繼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又說「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這就涉及到對太極圖當中的黑白陰陽魚如何理解了。黑白陰陽魚可以有兩種理解,其一,黑魚代表存在,而白魚代表虛空。這是從生滅的角度來理解。其二是黑魚代表陽,白魚代表陰,陰陽各代表某事物內存在著兩個方面。這是從已經存在的兩者事物之間的關係來理解。

大家知道,這個世界是處於不斷的變化之中,那麼太極圖中的黑白魚是如何變化的呢?在黑白魚交合後,隨著時間的推移,無中生有,有中生無;或者說陰中生陽,陽中生陰。有新的事物出來,有新才有變,無中生有,有中生無;陰中生陽,陽中生陰,此兩者同出而異名。所以,在黑魚當中出現白點,在白魚當中出現黑點,這是代表新生的事物產生和原有事物老去消逝。

筆者對太極圖加以發揮,隨著時間的推移,黑點與白點會結合,形成一個新的小太極圖。所以,我們來看趙為謙所傳出的太極圖,圖中的黑點與白點就像兩隻小蝌蚪,大家注意,這兩隻小蝌蚪是頭對著頭的,好像兩者就要相聚在一起了。

這兩個新生的黑白點會結合,互根互生,然後壯大,直到把原有的黑魚與白魚完全淘汰掉。但是,在這個過程中,壯大的黑白魚自身當中也會生出新的白點與黑點,它們之間也會相互結合,形成一個新的事物,把自身淘汰掉,如此循環往複,所以,生生不息,換一個角度看,其實也就是滅滅不息。

對於太極圖,我們所看到的只是孤零零的單個太極圖,其實,如果把整個世界的存在,都進行無限分割的話,我們會看到無數個太極圖在循環往複地變化著。如果有兩個以上的太極圖存在的話,A太極圖中的陰中所生出來的陽可能與B太極圖中的陽中所生出的陰相對應,然後結合在一起。我們來看趙仲全的《古太極圖》中的黑點與白點是尾巴對著尾巴的,就像一對鬧分手的小情侶,可能它們本身不是一對,而是與其它的太極圖中的新生可物相對應,它們會尋找自己心儀的對象結合。

當然,因為存在著無數個太極圖,所以此黑與彼白不一定會永久地結合在一起,它們選擇的機會相應地大大的增加了,但是這種形而上的規律不變,是永恆的。這是怎樣的一種黑白世界呢?大家去想像吧。

之所謂「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這種形而上的道的運作體系是怎樣影響著形而下的器,也就是客觀存在的萬事萬物呢?

就拿我們人的身體來說,一個人的肉身可以分為神經系統,呼吸系統,消化系統,泌尿系統,生殖系統等等。它們之間既有此消彼漲各自的利益,又有互生互根的整體利益,就像太極圖中的黑魚與白魚一樣。

如消化系統又可以分為消化管和消化腺;而消化管又分為食管,胃,小腸,大腸等,如胃又可以分為粘膜層,粘膜下層,肌層,漿膜層。再細分下去就是細胞了。動物的細胞有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細胞核又可以分為核膜,染色質,核液和核仁。染色質主要有蛋白質與DNA組成。DNA中文名為脫氧核糖核酸,是一種雙螺旋結構,DNA還可以再分,它的組成單位為腺嘌呤脫氧核苷酸,胸腺嘧啶脫氧核苷酸,胞嘧啶脫氧核苷酸,鳥嘌呤脫氧核苷酸。那麼這四種成分可以不可以再分呢?肯定是可以再分下去的,沒完沒了地分割,這就是無限分割的狀態。只要是可以分,那麼它們之間就存在著這種此消彼漲,互生互根的關係。

我們再加上時間軸,也就是一個人從形成到終結,把這段時間無限分割,從童年,少年,青年,中年,老年,乃至細分到某年某月某日某時某分某秒,我們將得到什麼?就是無數細微到極致的片段不斷地替換,從一個個細胞之間開始,一層一層地變化驅動上升,直至維繫著一個人的生命。其實是在運作一個非常龐大的工程,這工程組合成了一個人的一生。這不就是所謂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嗎?這不就形成了一個生生不息的世界嗎?

大家來細細思考,任何的細胞都有新陳代謝,這一秒的人與下一秒的人已經是不一樣的了。其實,以一秒為單位,時間太長了。一秒種之內已經變化了無數個人。而每一個細胞總有「無」的空間讓新的事物出現,總會有「有」的事物消亡掉,這就是新陳代謝的運作,從在無限分割之處開始,慢慢聚集到細胞,組織,器官,系統乃至到人。致使一個人從嬰兒長大成人,乃至老去,無時不刻不在變化之中。從這個角度來說,黑魚與白魚所代表的是已存在的「有」與虛空的「無」。不停地有中生無,無中生有,新的事物出現,舊的事物老去。這就是新陳代謝。

所以,太極圖的陰陽魚有兩層含義,一層是代表已存在的事物之間的關係,「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的關係。一層是代表新舊淘汰關係,「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有無之間的關係。這就是「道」的兩種關係在每個人的體內不停地發揮著作用的結果。

我們觀察到一個人是這種樣子,就可以聯想到,其它的動物,植物,乃至無生命的存在,也是受這個道的控制,所以老子說,「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地母。」

《易經》當中有句話說是「百姓日用而不知」,就是說我們老百姓天天在用這個道,可是不知道這個道的存在。我來舉個日常生活中的例子,買賣汽車。這裡要強調的一點就是任何的買賣最終是以物易物,紙幣只是一種介質而已。假設你看中了某一輛車子,那麼你就會有一個心理價位,比如說價格超過十五萬你就會轉身離去了,太貴了,我不買。換個角度看這事,售價是十四萬你就賺了一萬,售價是十三萬你就賺了二萬,所以,你會希望價格越低越好,因為存在未知獲利,這就吸引了你。

而汽車製造商也有自己的算盤。如果一輛汽車的成本是十萬的話,賣十一萬就是賺一萬,十二萬就是賺二萬,當然是價格越高越好了。買方與賣方碰在一起討價還價,最終的價格會趨於十二萬五千元,雙方各自賺了二萬五千元,皆大歡喜。這就是「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

而我們來看汽車製造商,汽車的製造還是可以分割。對於汽車製造商而言,不可能所有的東西都自給自足,他要購買鋼鐵、油漆、玻璃、橡膠、機器設備、廠房,以及購入勞力。與任何一方的關係,也是利益均分,沖氣以為和。

我們以橡膠供應商為例子,在他之內也存在著這種關係。他要購地,購樹苗,要取膠,製成成品,還要銷售。再細分下去,如果他僱傭了五十個人來取膠的話,那麼他與每一個工人形成了這種此消彼漲,互生互根的關係。

同理,我們再加上時間這個因素,也有無中生有,有中含無的新舊交替變化。大家來看汽車的發展史,就動力系統而言,1770年,居紐製作了世界上第一輛蒸汽機車,他把蒸汽機裝到了車子上,時速僅為3.5公里。1858年,里諾發明了煤氣發動機。1892年德國工程師狄塞爾研製出了壓燃式柴油機。再看我們現在的動力系統,渦輪增壓,純電動的,油電混合的,動力系統越來越完美。

新產品的出現會不斷地衝擊原有的關係,從而形成新的關係,不斷地推動著事物向前發展。

這就是玄之又玄,眾妙之門。也是形而上的道,陰陽有無在共同作用著,只是我們日用而不知罷了。

有一次和幾位做會計的朋友聊天,我說,其實在會計的記賬方法中,也有太極圖的思想。有位朋友說,這太離譜了吧?我說不是離譜,是息息相關。

在會計史上,人們最早是使用單式記賬法。那時財產少,經濟關係簡單,一個經濟體無非是有多少豬馬牛羊等之類的財產的增減,所以,單式記賬法還是可以把這些情況反映出來的。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人與人之間,各經濟體之間往來變得頻繁複雜,人們發現這種單式記賬法無法記錄和反映經濟生活。後來,十五世紀義大利的那些會計們發明了複式記賬法。

複式記賬法里有兩個符號,分別是「借」和「貸」,這不就是「一借一貸之謂賬」嗎?它的根本的原則就是「有借必有貸,借貸必相等。」這不就是有陰必有陽,陰陽必相等嗎?任何一筆經濟業務,借與貸同時產生,這不就是「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嗎?而隨著時間的推移,各項經濟業務的不斷產生,會計們把它歸類,匯總。這不就「玄之又玄,眾妙之門」嗎?每個月底年底,會計們要做報表,如果每筆會計分錄的借方貸方登記相等,報表就平,否則就不平。這「平」不就是「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中的「和」的狀態嗎?

正是因為,這種借貸記賬法的根本原則與道的規律性是一致的,所以,它能完美地記錄與反映人類經濟生活,也成為當今世界最常用的記賬方法。

我們再來看趙為謙的天地自然河圖,它的名字就是告訴大家,這幅圖所揭示的就是天地之間的自然存在的客觀規律。而後有人更改為太極圖,「太極」二字就是要告訴大家這個規律的前提在於無限分割。作者而僅僅用黑白兩色,簡單明了,在一個圓圈中,黑白兩魚頭尾相連,中間「S」線分割,生動活潑,黑魚中有白點,白魚中有黑點,代表新生事物,它們會結合在一起,如此循環往複,永不停息。祖先們把形而上的道用太極圖如此形象生動地表達出來,真是令我們讚嘆不已。

吳小潭於湛藍居

2016年8月31日


推薦閱讀:

針灸探秘9
八字桃花探秘
轉載:八卦方點陣圖探秘  二
〖情感探秘〗女人出軌最想找什麼樣的男人!

TAG:太極 | 探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