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痛治療:急性腰扭傷、慢性腰部勞損

急性腰扭傷

腰部脊柱是一根獨立的支柱,承擔著人體百分之六十以上的重力,並從事著複雜的運動。其前方只有鬆軟的腹腔和髂腰肌,附近僅有一些肌肉、筋膜和韌帶,無骨性結構的保護。故在負重或不協調的運動中,椎體間關節、後關節、腰骶關節、骶髂關節、韌帶及周圍的肌肉、筋膜等極易受到損傷,也叫閃腰。急性期若未能給予有效治療,容易轉變為慢性,成為頑固的腰背痛。  【病因病理】1.病因 在長期的生活和勞動中,不少人有過腰部扭閃的經歷。導致腰部扭傷的原因很多,歸納起來有以下幾種情況:

(1)彎腰提取重物或挑擔、舉重時,由於身體兩側用力不平衡,致使腰部的肌肉、筋膜、韌帶、關節的單獨損傷,或兩重以上的組織同時扭傷。正如《金匱翼》記載:「瘀血腰痛者,閃挫及強力舉重得之。」(2)在外力作用下,脊柱的過屈或過伸動作均可引起腰扭傷。或腰部直接受外力的推動,使腰部筋肉扭傷或撕裂,甚至造成撕脫性骨折。

(3)站立姿勢不正確,突然扭轉腰部或呵欠、劇咳等,均可引起腰部扭傷或岔氣。2.病理 由於外力的作用,脊柱關節發生超出正常生理活動範圍的一過性過度牽扯及扭轉後,其小關節或周圍筋肉組織發生移位、扭轉或撕裂,致組織充血或腫脹,日久瘀坑機化形成粘連。關節囊破裂時,伴有關節內出血、腫脹,機化後形成索狀結締阻織,造成關節內粘連。偶有韌帶的過牽而把其附著的骨組織撕下,造成撕脫性骨折,或引起腰背筋膜及神經組織損傷。《金匱翼》記載「蓋腰者,一身之要,屈伸俯仰,無不由之,若一有損傷,則血脈凝澀,經絡壅滯,令人卒痛不能轉側。」說明氣滯血瘀、筋位不合是急性腰扭傷的主要病理改變。【臨床表現與診斷】(一)臨床表現1.腰背痛 發病驟然,傷後即感腰部一側或兩側局限性疼痛。病人常能指出準確的疼痛部位(這一點在診斷上極為重要)。有些病人在受傷時感到有清脆的響聲或韌帶撕裂樣感覺,隨後疼痛為持續性。疼痛輕者可勉強行走,重者完全不能活動。在大聲說話、呵欠、咳嗽或大、小便用力時均感疼痛加重。2.局部壓痛點 在扭傷早期,受傷局部多有固定壓痛點,並與自述疼痛部位相一致。為了確定痛點,用拇指在腰部反覆觸壓,可在下列部位找出最敏感的痛點。如肌肉和筋膜損傷,壓痛點多位於骶棘肌處、第3腰椎橫突部和髂骨嵴後部;棘間韌帶損傷,壓痛點在脊柱中線棘突之間,屬深壓痛;棘上韌帶損傷壓痛點在中線棘突上,屬淺壓痛;椎間小關節損傷,壓痛點在椎旁深處;腰骶關節損傷,則在腰骶關節處壓痛。3.腰背肌痙攣 多數病例受傷側腰肌緊張或痙攣,病人站立或向前彎腰時更加明顯,並使疼痛增劇,長時間卧床休息,緊張的肌肉可變鬆軟,但用手觸壓後又可緊張。腰部一側受傷時,向對側彎曲肌肉痙攣明顯且劇痛。4.脊柱側彎 腰部肌肉、筋膜的扭傷、撕裂引起的疼痛,必然導致肌肉發生痙攣,不對稱的肌痙攣,可引起脊柱向傷側的側彎改變。脊柱的側彎是為了照顧受傷組織,使病變周圍組織免受擠壓所產生的一種保護性自動調節。疼痛與痙攣解除後,側攣的脊柱即可正直。5.牽扯性下肢痛 牽扯性下肢痛系腰肌或韌帶扭傷、撕裂後刺激了有關神經所致牽扯(涉)的部位,多為臀部、大腿後部和大腿前內側等處。在咳嗽、大便用力與活動時牽扯痛加重。患者有搬抬重物史,有的患者主訴聽到清脆的響聲。傷後重者疼痛劇烈,當即不能活動;輕者尚能工作,但休息後或次日疼痛加重,甚至不能起床。檢查時見患者腰部僵硬,腰前凸消失,可有脊柱側彎及骶棘肌痙攣。在損傷部位可找到明顯壓痛點。*急性腰肌及胸腰筋膜扭傷:多有腰部一側或兩側疼痛劇烈,腰部活動、咳嗽、打噴嚏甚至深呼吸時都可使疼痛加劇。腰肌呈緊張狀態,常見一側肌肉高於另一側,有時可見脊柱腰段生理性前曲消失,甚至出現側彎曲,壓痛點多位於腰骶關節,髂嵴後部或第3腰椎橫突處可捫及腰部肌肉明顯緊張。腰部活動受限,尤其是前屈受限。行走時常用手支撐腰部,卧位時難以翻身,直腿抬高試驗呈陽性,拾物試驗亦為陽性,X線檢查一般無明顯病理性改變,有時可有脊柱腰段生理性前曲消失或輕度側曲。*急性腰部韌帶損傷:有明顯的外傷史,常發生於彎腰工作或暴力突然迫使腰部屈曲時,損傷時可自覺腰部有一清脆響聲或撕裂樣感覺,呈斷裂樣、刀割樣或針刺樣銳痛,有時可伴有明顯壓痛,腰部活動受限,前屈受限尤其明顯。直腿抬高試驗和屈膝屈髖試驗可呈陽性,X線檢查一般無異常表現,若棘上、棘間韌帶斷裂者,可有棘突間距大。*急性關節扭傷:腰骶關節部、骶髂關節部位、腰椎小關節處明顯壓痛,腰部肌肉由於痙攣而變得僵硬,不敢活動,尤其不能後伸,背伸時腰痛加重。行關節囊封閉可使疼痛緩解,X線檢查可有輕微關節錯縫、關節對合紊亂或脊柱側曲。(二)診斷要點1.有明顯外傷史。應詳細詢問腰部受傷時的具體細節,對診斷有重要幫助。2.腰部有明顯的疼痛部位及局限性壓痛點。注意壓痛的程度和部位的深、淺及範圍。3.腰背痛伴有腰肌緊張與脊柱側彎,或牽扯性下肢疼痛。4.韌帶損傷,在腰前屈時疼痛明顯或加重、伸腰時無顯著改變。肌肉和筋膜損傷,轉動伸屈腰部時均可使疼痛加重。在前屈姿勢下旋轉腰部,若活動受限或疼痛增劇,則系腰椎小關節的損傷。5.X線拍片檢查,多無明顯異常提示。除疑有骨折外,多數病例不必拍片。【損傷類型鑒別】1.腰肌扭傷:腰部肌肉在脊柱各節段中最為強大,其主要作用在於維持身體的姿勢。坐位或立位時,腰背部肌肉無時不在收縮以抵抗重力作用於頭、脊柱、肋骨、骨盆,不僅控制前屈時身體向下傳達的重力,且能恢復直立姿勢。除側方的肌群外,骶棘肌最易受累而引起損傷。其好發部位以骶骨附著點處最常見,其次為棘突旁或橫突上的腱膜附著處,而位於肌腹中部的撕裂則較少見。腰部扭傷和肌肉拉傷有時候並不容易區分。兩者的治療方法相同,癥狀亦很相似,包括:*疼痛主要出現於腰部或臀部上方,但不會牽連至膝部以下*肌肉僵硬(痙癴)*活動會加重疼痛,靜止時則可得到舒緩腰部肌肉拉傷的成因是過度拉伸脊椎旁肌肉,導致肌肉纖維撕裂;腰部扭傷的成因是穩定脊骨關節的韌帶受到過度拉伸所致。急性腰部扭傷和肌肉拉傷的成因是負責保護脊骨的軟組織(包括肌肉及/或韌帶)受到急速、強有力的動作拉扯而導致撕裂。這會引起周圍肌肉僵化(肌肉痙癴),併產生劇痛,以限制局部活動能力。這是身體的自我保護機制,以免受傷位置再度受創。一般情況下,輕微的肌肉及關節扭傷和勞損可在幾天內自行痊瘉。但若腰部重覆扭傷而得不到適當的醫治,會發展為慢性腰背痛症。慢性腰部扭傷/勞損意為持續逾三個月的痛症,由久治不瘉的傷患或重覆性勞損所致。為避免引起痛感,身體其他部位會自然地以補償性姿勢來應付日常活動。久而久之便會形成各種不良姿勢習慣,令相關肌肉進一步勞損和變弱。結果疼痛和弱化問題互相影響並形成惡性循環,令身體長期處於失調狀態。以下因素都會加劇腰痛問題:*肥胖 - 體重增加腰椎的負苛,加速肌肉和關節的損耗*吸煙 - 研究證實吸煙影響軟組織內的血液循環,減慢復元*缺乏運動 - 腰部肌肉繃緊,欠缺靈活性,增加突發的受傷機會2.棘上韌帶損傷:棘上韌帶是附著在各椎骨棘突上的索狀纖維組織,表面和皮膚連著,起保持軀幹直立姿勢,以及限制脊柱過度前屈的作用。腰部棘上韌帶較強大,但在腰5~骶?1處常缺如或較為薄弱,而腰部活動範圍較大,故也易造成損傷。3.棘間韌帶損傷:棘間韌帶位於連續的兩個棘突之間,位於棘上韌帶的深部,其腹側與黃韌帶相連,背側與脊肌的筋膜和棘上韌帶融合在一起,形成脊柱活動的強大約束。腰部屈伸動作使棘突分開和擠壓,棘間韌帶的纖維之間相互磨擦,日久可引起變性。在此基礎上,加之外傷因素,棘間韌帶可發生斷裂或鬆弛。4.腰椎小關節紊亂:每節腰椎均有三個關節,即兩個後滑膜關節和一個前椎間盤關節。相鄰椎體上下關節突的關節面相吻合,構成關節突關節,周圍被一層薄而堅的關節囊所包裹,可從事屈伸和旋轉運動,起著穩定脊柱和防止椎體滑移的作用。當腰部突然過度前屈並向一側旋轉時,可使關節突關節間隙變大,滑膜進入關節間隙,直腰時將滑膜嵌住,發生急性腰痛。5.腰骶關節損傷:人體上半身重量依靠腰骶間的椎間盤和小關節支撐在下半身上,腰骶部是整個脊柱中負重最大的部分。當脊柱發生屈曲、後伸和旋轉運動時,都作用於關節突關節上,而關節有關節囊、韌帶相連,允許一定的活動,但在過伸時遭到牽拉傷、撕裂和半脫位,導致腰骶關節損傷。另外,腰骶部的異常結構如隱性脊柱裂、腰椎骶化也是誘發因素。【手法治療】1.原則 舒筋跳絡、活血散瘀,解痙鎮痛。2.施術部位 病變局部(腰部)及其壓痛點。3.主要手法 推、揉、振、動。4.取穴 扭傷、人中、腎俞、痛點、大腸俞、環跳、殷門、委中、承山、陽陵泉、崑崙等穴。5.時間與刺激量 每次治療十五到二十分鐘為宜,手法刺激宜輕,穴位刺激宜重。6.手法操作(分以下七個步驟)(1)按摩扭傷人中法 病人取仰卧位。術者用拇指點、揉、推、按對側扭傷穴(陽池與曲池穴連線上四分之一處)1到2分鐘;拇指或中指端壓撥人中穴1分鐘左右。肌肉和筋膜損傷,應側重刺激扭傷穴,韌帶及小關節損傷,應側重刺激人中穴。(2)推揉分撥理筋法 病人取俯卧位。術者立於側旁,用雙手掌或拇指由上而下(從內上向外下)做「八」字形分推數遍,雙手掌自上而下揉脊柱兩側腰肌(以骶棘肌為主)3到5遍,拇指在最痛點處揉、撥(每個痛點2分鐘)並順其纖維方向推理筋肉數遍。(3)壓振腰部痛點法 病人取俯卧位,術者雙掌重疊放於痛點部位、隨病人深呼吸向下垂直壓振5到7次(呼氣時壓振、吸氣時抬起)。(4)捏擠脊柱兩側法 病人取俯卧位。術者雙手多指或手掌由下腰部至中胸部捏、擠脊柱兩側背肌3到5遍。(5)按壓俞穴動腰法 病人取俯卧位。術者雙手拇指分別按壓兩側環跳、殷門、委中、承山等穴、同時囑病人主動活動腰部。(7)屈膝屈髖動腰法 病人取仰卧位。術者雙手拇指揉壓陽陵泉、足三里穴零點五到1分鐘。而後做屈膝屈髖或迴旋活動腰部。【注意事項】1.若有後關節錯位,可在側卧位施「推肩扳髖複位法」,坐位施「握腕拉臂推棘法」。急性腰扭傷亦可在俯卧位施「托腿按腰晃伸法」。2.治療期間,病人應卧硬板床休息,限制腰部晃動3到5日。預防平常做劇烈活動之前要做好充分的準備活動,長期彎腰工作、久坐、久蹲或坐過矮的椅子時不要突然站起或直腰。在搬抬重物時要採取正確的姿勢,先把腰部肌肉緊張起來,採取屈膝下蹲的姿勢,不要過度彎腰,搬抬物體的重心一定要離身體近一些。冷天還要注意保暖,因為寒冷的刺激可以使肌肉的小血管收縮,使肌肉痙攣,還可以造成肌肉的無菌性炎症,引起或加重腰痛的發生。睡眠時要盡量睡硬一點的床,因為過軟的床可以改變腰椎的生理屈度,使腰椎的生理屈度增大,加重腰肌的負擔。進行腰部的肌肉訓練方式是很多的如仰卧起作、體操,另外自我揉搓腰部肌肉可以預防腰部扭傷。自我按摩~自(治)療法同時按壓睛明穴(位於面部眼內角稍上方凹陷處)和至陰穴(位於小腳趾外側趾甲角旁0.1寸處),具有止痛的功效。睛明穴和至陰穴是膀胱經的起止穴,同時按摩它們,能讓膀胱經氣血很快貫通整條經絡。而急性腰扭傷之所以出現疼痛,與膀胱經氣血臨時受阻有很大關係。所以,急性腰扭傷患者在得到正規的檢查和自(治)療之前,可先同時按揉至陰穴和睛明穴來緩解疼痛。穴位按摩,患者取坐位或站立位,施術者面對患者站立,用左手輕握患者健側手部,先點按健側手背部的一個腰痛穴,施術者用右手拇指尖按摩,由輕到重,逐漸加壓,以患者感到麻或酸麻或酸脹為度,持續按摩3~6min,同時囑患者深呼吸並做左右轉動腰部、前俯後仰動作。開始幅度要小,動作宜輕、隨著疼痛逐漸緩解,可令患者加大活動幅度,並做起坐、下蹲等活動。再點按健側手背的另一個腰痛穴,方法同上。然後讓患者俯卧於床,醫者用雙手拇指腹從上向下沿腰背部重點點按患側三焦俞、腎俞、氣海俞、大腸俞、關元俞、環跳、委中、陽陵泉、足三里穴,在患側摸出明顯腰背部壓痛點及上述穴位有條索狀結節時,可稍加大力度按摩反應點,使其產生酸脹感為度。當疼痛緩解或減輕後終止按摩,全過程大約30min。1次/d,5次為1療程。

穴位按摩治療急性腰扭傷是根據中醫學「以通鬱閉之氣,摩其雍聚,以散瘀結之腫」,達到通則不痛的目的。利用針灸學中巨刺法取健側腰痛穴,腰痛穴為經外奇穴,位於手背,指總伸肌腱的兩側,腕橫紋下一寸處,一手兩穴,根據巨刺法,病在左取之右,病在右取之左,這種交叉取穴的方法,疏筋活絡,行氣止痛,治療急性腰扭傷療效顯著;局部取三焦俞、腎俞、氣海俞、大腸俞、關元俞,改善局部氣血運行,活血通絡。循經取委中、環跳、陽陵泉、足三里、昆崙,通關開竅,活絡散瘀,調理臟腑及改善局部氣血運行。三種取穴法按摩能促使病變處瘀滯消散,痙攣解除,達到止痛目的。《家庭必備醫學事典》書中提到,腰部扭傷初期,應儘可能地不要活動,保持側躺靜養,2~3天後疼痛會舒緩,再去醫院看診,且要儘可能避免泡澡,因為扭到的地方已經發炎,應採取冰敷的方式舒緩疼痛。扭傷時,該書不贊成去按摩受傷的地方,這樣反而會造成反效果。在方幸賓先生所寫的《疼痛對應療法》中提到,閃到腰時應該按摩的地方不是腰部,而是其對應點:肩胛骨。患者應俯卧,請他人以推拿按摩的方式,按摩肩胛骨的治療處數分鐘,腰痛有立刻舒緩的話,代表你有找到正確的位置,方法才是正確的,否則需要再重新應變,直到疼痛舒緩為止。(左腰痛按右肩胛骨,右腰痛按左肩胛骨)腰扭傷的癥狀除了腰痛之外,如果還出現血尿、排尿障礙等癥狀時,則有可能是椎間盤突出,應儘速就醫。

慢性腰部勞損無典型外傷口的腰部慢性筋肉損傷,稱為腰部勞損。如腰骶部的肌肉、筋膜、韌帶、小關節等組織的慢性損傷。在慢性腰痛病例中,腰部勞損佔有相當比重。本病多發生於體力勞動者。【病因病理】常見的病因有3種:1、棘上、棘間韌帶慢性損傷。絕大多數病人有損傷史,彎腰時下腰部感覺酸痛無力,或腰部有斷裂感;部分病人可伴有向臀部的放散痛,但無運動、感覺障礙。壓痛常局限於腰椎4、5或腰5、骶l棘突上和棘突之間淺表組織,在病變處有時能觸到韌帶剝離感、結節等,腰椎X線攝片檢查無骨質病變。2、腰椎退行性脊椎炎。多發生在中年人,腰痛並非均來自增生的"骨刺",而主要是來自肌肉、筋膜、韌帶、後關節的勞損或椎間盤組織或硬脊膜和脊神經,"骨刺"可使腰部的運動受到限制,在臨床上表現為運動不便。晨起或久坐起立時常出現明顯腰痛,活動後上述癥狀能明顯減輕;勞累和氣候變化可使腰痛加劇。X線檢查可發現"骨刺"及生理弧度、椎間隙改變。3、第三腰椎橫突症候群。第3腰椎是位於腰活動的中心,又是腰椎生理前凸最突出的地方,成為腰椎前屈、後伸、左右側彎和左右旋轉活動的樞紐,其兩側橫突端受牽拉的應力最大。再則,由於第3腰椎橫突最長,所承受的槓桿力也最大,在頂端附著有腰方肌、橫突間肌、橫突棘肌、骶棘肌、胸腰筋膜的深層、橫突間韌帶等組織,腰部任何方向的運動均使第3腰椎橫突頂端承受反覆的牽拉和磨動,故致傷機會較多。本病多見於青壯年,以腰部慢性、間歇性的酸脹、疼痛、乏力為主,癥狀不重,酸痛部位廣泛,但講不清楚具體的疼痛點,經充分休息後,癥狀不一定能消除,腰部容易疲勞有煩擾不適感。單一姿式難以持久維持,久坐、久立後,伸腰活動,改變體位才稍感輕鬆;勞動後腰局部癥狀即明顯加重,酸痛可向臀部、大腿內側放散。遇陰雨天,癥狀加重,天氣晴朗酸痛可緩解。中醫學認為「久勞」和「勞傷久不復原」是形成勞損的主要原因。《素問.宣明五氣篇》記載:「久視傷血、久卧傷氣,久坐傷肉,久立傷骨,久行傷筋,是謂五勞所傷也。」清代葉桂說:「勞傷久不復原為損。」所以,腰部困久勞致傷引起的疼痛稱勞損腰痛。根據發病情況,腰部慢性勞損的病因病理可分為以下幾點:1.腰部筋肉急性損傷後,未作及時治療或治療不徹底、休息不充分,遷延日久所致。2.由於多次扭傷腰部,損傷組織撕裂出血,瘀腫吸收不好,久之產生纖維變性或瘢痕組織,使筋肉發生粘連,壓迫腰骶神經後支,是產生腰痛長期不愈的主要原因。3.多數病例是由於工作繁重,或單一姿勢的長時間彎腰勞動、持續性負重,使腰部組織長時間處於緊張狀態,而容易發生疲勞,天長日久形成慢性勞損,局部組織水腫、缺血、纖維變性、增厚或攣縮等。4.在劇烈活動或勞動後,不及時更換汗濕的衣服,或立即吹風,冷水沖洗,風寒濕侵入機體,使經絡阻滯、氣血運動不暢。由於驟然受涼或外邪所感,致肌肉緊張、小血管收縮、嚴重地影響腰部筋肉組織的營養與代謝。長期營養障礙,使筋肉發生纖維變性,而導致慢性腰痛。5.腰骶椎先天變異(畸形)及體弱或退變等,亦是形成慢性勞損的內在因素。

【臨床表現與診斷】(一)臨床表現1.病史 部分病例既往有明顯的腰部急性扭傷史,或經多次扭傷,也有無明顯外傷史者,但與其工作性質和不正確的姿勢有關。2.腰背痛 單或雙側腰部大面積隱痛,或酸痛不舒、腰部發緊、沉重、乏力,病人不能明確地指出疼痛部位。疼痛在過量勞動後加重,休息減輕,病人可參加一般的體力勞動。腰部運動一般明顯障礙,但活動時可能有牽掣感。在急性發作時,各種癥狀均明顯加重,並可伴有下肢的牽涉性疼痛。3.壓痛點 根據損傷的部位不同,可出現較廣泛的壓痛點,但不固定,經反覆觸壓,痛點可有變化。本病壓痛點一般位於腰骶關節,第3腰椎橫突尖部,髂嵴後四分之一處,腰3、4、5棘突間,腰4到骶1棘突與橫突之間的椎板處,髂後上棘內側緣及外方二橫指等處。4.腰肌痙攣或萎縮 腰肌痙攣常發生於嚴重勞損的病例或急性發作時,並可出現脊柱側彎及疼痛的加重,常見於一側骶棘肌或腰背筋膜的勞損,按之較硬,並有結索狀物觸及。少數病例,腰部活動正常,無畸形和其它改變,僅為骶棘肌萎縮、無力、壓之敏感,棘間隙可找到壓痛點,亦為腰部勞損所致,對此類病例應注意有否消化及泌尿生殖系統的疾病。5.兼受風濕者,患部喜熱怕冷,局部皮膚粗糙或僵硬,感覺較遲鈍。(二)診斷要點1.有長期腰痛史,反覆發作。2.腰部酸痛不舒,在勞累後或陰雨天加重。3.直腿抬高試驗多接近正長,腰部運動受限制不明顯。4.壓痛點處用百分之一普魯卡因2到3毫升封閉,癥狀常可緩解或消失。5.X線檢查,僅提示腰骶椎先天變異或骨質增生,余無異常發現。腰部勞損的診斷,主要依據病史,癥狀、體征、排除其它器質性疾病。如陳舊性脊椎骨折、腰椎結核、腎臟疾病、前列腺炎、婦科病等,即可做出診斷。腰肌勞損與腰椎間盤突出腰肌勞損是局部軟組織的損傷,而腰椎間盤突出症是壓迫神經導致的癥狀。鑒別這兩個病最簡單的就是前者疼痛局限在腰部,後者會有疼痛放射到臀部、大腿、小腿或是腳。輕微的腰突症卧床休息、睡硬板床、理療、熱敷,最多做做牽引;腰肌勞損休息就可以緩解。

【腰部勞損的辨證分析】1.長期體位不正或彎腰下工作,或經常腰部持續負重,可引起腰部筋肉的慢性積累性損傷。2.腰部急性損傷後,治療不當或延誤治療,遷延日久,可造成腰部慢性損傷。3.腰部有先天性結構異常,使肌肉的起止點隨之發生異常或該部活動不平衡,而易致腰部慢性損傷。4.腰為腎之府,由於勞損於腎,或平素體虛,腎氣虛弱,腎的精氣不能充養筋骨、經絡,故患部多為氣血不暢或瘀血滯留於經絡,血不榮筋,筋脈不舒,而致腰部筋攣疼痛。腎氣虛弱,風寒濕邪易於乘虛侵襲,久而不散,筋肌轉趨弛弱,若患者彎腰勞作,則弛弱之筋肌易於損傷,使勞損與寒濕並病。【治療】1.原則 溫經通絡、活血三瘀,剝粘連、舒筋止痛。2.施術部位 以傷側腰骶部為主,下肢為輔。3.主要手法 推、揉、滾、拿、撥。4.取穴 命門、腎俞、環跳、委中陽陵泉,腰臀部痛點。5.刺激量及時間 以中等刺激量為宜,,每次治療時間二十五分鐘為宜。6.手法操作(按以下步驟施術)(1)推揉滾擠腰部法 病人取俯卧位,術者立於左側,雙手掌交叉分放於脊柱及其兩側,作上下縱行分推5到7遍。繼之,用雙手大魚際或掌根部由下而上揉、掌根關節滾、兩掌根對擠兩側骶棘肌數遍(擠壓用力方向,應向脊柱中線)。(2)推按分撥痛點法 接上法。用雙手拇指由上而下左右撥骶棘肌數遍;而後,用拇指端重點推按撥結索之痛點,每點2分鐘左右。(3)捏拿脊柱兩側法 接上法。用多指縱、橫捏拿脊柱及其兩側背伸肌數遍;(自下而上或由上至下均可)。(4)疊掌搖擺推按法 接上法。以雙手掌重疊放於腰4、5椎(脊柱)背側,用力左右搖擺、並上下推按2到3分鐘。(5)脊柱背伸滾打 接上法,囑病人將脊柱儘力背伸。術者用一手小魚際部滾打腰骶部及臀部兩側數分鐘,以舒松腰臀部筋肉。(6)按摩俞穴痛點法 接上法。用雙手拇指輕力揉壓兩側腎俞,重揉壓腰臀部的痛點及大腸俞、關元俞、秩邊、環跳、委中等穴(腎俞穴1分鐘,其餘各穴半分鐘即可)。病人取仰卧位,可施「屈膝屈髖動腰法」和「直腿屈髖動腰法」,而後揉撥陽陵泉,壓放氣沖穴。病人取坐位,施術「推搓腰背拿肩法」,術者立於側後方,一手扶肩,另一手由上而下推撫背腰部數遍;繼之,一手掌緊貼腰部脊柱橫搓1到2分鐘;多指捏肩部結束。叩擊腰陽關,可以消除腰肌勞損,緩解腰部疼痛。

一、位置:在腰部,當後正中線上,第四腰椎棘突下凹陷中。二、按摩方法:手四指我大拇指成拳,手腕放鬆,用拳背部叩擊腰部第四腰椎棘突下的腰陽關穴36次,意守腰陽關穴。三、功效:此穴具有振奮陽氣、強腰膝等作用。經常叩擊此穴可以舒筋通絡,促進腰部氣血循環,消除腰肌勞損,緩解腰肌痙攣與腰部疼痛,使腰部活動靈活、健壯有力。【注意事項】1.腰背肌功能鍛煉對勞損腰痛的恢復極為重要,是非急性綜合治療措施中很重要的一環。常用練習方法有:「魚躍式及拱橋式」兩種。2.局部熱療及痛點封閉。有助手鞏固和提高療效。3.病人平時應睡板床,用寬皮帶束腰,注意腰部保暖,防寒。4.如系腰背筋膜損傷,可於病人側卧位加施「按壓腰部痛點頓拉下肢法」數次,並施推、滾手法數分鐘。慢性腰肌勞損又叫做腰背肌筋膜炎,主要是腰背軟組織、肌肉、韌帶、筋膜慢性勞損而出現纖維化或僵硬的現象。癥狀為腰背部疼痛,長期反覆發作,時輕時重,纏綿不愈,遇陰雨天氣或勞動之後酸痛常常加重,適當休息後癥狀減輕。這種情形多見於成年人,通常與職業、工作型態有極大之關係,例如長期工作姿勢不良(長期彎腰工作、長時間採取軀幹側彎姿勢、用一側肩膀扛重物等),或者腰椎先天或後天畸形,或是腰部急性扭傷後治療不當,或反覆扭傷使腰背肌筋膜不能得到充分修復,以及工作環境中長時期的遭受風寒濕邪侵襲,都是慢性腰肌勞損的原因。在治療上,根據患者的癥狀,主訴、舌象、脈象,作出最適切的處置,包括內服藥、針灸、拔罐、推拿等。由於每位患者的病情、體質各不相同,所以中醫師所給的處方都是「量身訂做」,因此患有腰痛的朋友,還是應該親自尋求合格的中醫師作適當的治療,以免延誤病情。倒是有一些簡易的保養與保健方法,可以在家配合,當成是輔助療法,對於腰肌勞損的復健是有益的:(一)腰背肌的鍛煉:就是腰背肌的過伸練習。包括:1.仰卧保健法:患者仰卧,以雙腳掌、雙肘和頭部五點,支撐在床上,將腰、背、臀和下肢用力挺起,稍離開床面,維持5秒,再恢復原位。反覆練習20下,早晚各練習一次。2.俯卧保健法:患者俯卧,將雙上肢反放在背後,將頭胸部和雙腿用力挺起,離開床面,使身體呈反弓型,維持5秒,再恢復原位。反覆練習20下,早晚各練習一次。(二)腰背部的叩擊保健法:患者端坐或站立,以雙手握空拳,從兩側腰背部自上而下,輕輕叩擊約10分鐘,能促進腰部血液循環,消除腰肌的疲勞。(三)熱敷腰背部:每天晚上可用熱水袋或熱毛巾在疼痛處熱敷,也能促進腰部血液循環,緩解腰肌的痙攣。(四)調整生活作息:不要過度勞累,要適時的休息。若工作必須久坐時,可經常改變體位,或按摩局部。要盡量避免腰背部直接遭受冷氣侵襲,並節制房事。(五)飲食保健:平時可用杜仲5錢至1兩,豬腰子一副,煲湯服食。用豬腰子(即豬腎)來治療腰痛,在中醫上是屬於「臟器療法」的一種。豬腰煲杜仲,有補養肝腎,堅強筋骨的作用。對於腰背疼痛和足膝酸軟等症有幫助。
推薦閱讀:

六個動作收縮你的腰部 再見水桶腰!
損傷腰部的15個小動作
「腰部疼痛」的預防與練習
【乾貨】你的腰部「酸脹」可能是因為骨盆後傾!
原來你的腰部也有這樣的秘密,看你是大富還是小富?

TAG:腰痛 | 治療 | 慢性 | 扭傷 | 腰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