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右腦功能(生命科學論文)
摘要:本文是通過重申神經組織對感覺的敏感程度,肢體神經對肢體感覺的敏感程度,肢體神經與大腦神經的關係,大腦神經對腦內感覺應有的敏銳程度.來凸顯大腦神經對左右腦神經疲勞感覺無區分能力. 大腦神經本應是對感覺敏感到極限的神經組織部分,而對大腦內部感覺卻無法分辯出左腦半球神經疲勞還是右腦半球神經疲勞.以此方面人類共有的自身現象作分析基礎,理論推理人類只使用了優勢半球左腦.右腦是閑置的.並且作者本人通過十餘年的研究,發現了如何使用右腦的方法.反覆驗證多年確定後.以此套理論來推翻當今全球普遍採納的斯佩里榮獲1981年度的「諾貝爾生理學、醫學獎」--大腦不對稱性的「左右腦分工理論」.
美國心理生物學家斯佩里博士(Roger Wolcott Sperry,1913.8.20—1994.4.17)通過著名的割裂腦實驗,證實了大腦不對稱性的「左右腦分工理論」,因此榮獲1981年度的「諾貝爾生理學、醫學獎」。正常人的大腦有兩個半球,大腦兩半球之間由胼胝體連接溝通,構成一個完整的統一體。在正常的情況下,大腦是作為一個整體來工作的,來自外界的信息,經胼胝體傳遞,左、右兩個半球的信息可在瞬間進行交流(以每秒10億位元的速度彼此交流),人的每一種活動都是兩半球信息交換和綜合的結果。大腦兩半球在機能上有分工,左半球感受並控制右邊的身體,右半球感受並控制左邊的身體。所謂割裂腦實驗就是將大腦左、右兩個半球之間的胼胝體割斷,外界信息傳至大腦半球皮層的某一部分後,不能同時又將此信息通過橫向胼胝體纖維傳至對側皮層相對應的部分,每個半球各自獨立地進行活動,彼此不能知道對側半球的活動情況。 由割裂腦實驗得知:左半腦主要負責邏輯理解、記憶、時間、語言、判斷、排列、分類、邏輯、分析、書寫、推理、抑制、五感(視、聽、嗅、觸、味覺)等,思維方式具有連續性、延續性和分析性。因此左腦可以稱作「意識腦」、「學術腦」、「語言腦」。右半腦主要負責空間形象記憶、直覺、情感、身體協調、視知覺、美術、音樂節奏、想像、靈感、頓悟等. 簡單的說,就是客觀世界事物控制選擇人使用哪一側大腦。一個人在做一件自己考慮後決定下來做的事情時,自己使用哪一側大腦卻不受自己控制,而受自己決定下來做的事兒選擇使用。我們人只要不是在睡覺,就是在使用著大腦,也就是說,每個人除了睡覺,我們的大腦每時每刻都是受客觀正在做的事情控制選擇使用的。我們人生下來,就生在一個控制體系內,這個控制體系雖然不控制我們的思維思想,但控制選擇我們使用哪一側大腦。用這套理論也可以解釋說人是一種受客觀世界事物控制選擇使用哪一側腦的物種,也許所有物種都是?. 我的看法不同.我認為不能硬性把人世間的事物類化區分開.因為人世間的事物包羅萬象,必定有互相連繫的.即所謂區分開的左右兩側腦"所屬"事兒相連繫的.我對自己大腦的細心觀察、「品味」加上在這方面的研究,我認為有了重大發現。我的看法是:人方方面面所有的行為、思維、綜合功能都是左腦支配地.右腦是閑置著的,它根本沒有做任何事情。在我們日常用腦過度、腦疲勞地時候,我們對大腦細細品味感覺一下(有的人感覺得出,有的人感覺不出來,這方面的敏感程度確實因人而異),是我們左邊腦神經感覺疲勞、緊張.而再對右側腦感覺一下呢?會發現它根本沒有輕鬆、疲勞的感覺可言,它裡面是一片空白的.與疲勞的身體和左腦神經顯的很不融恰。如果說左右腦有分工,在遇到這樣的事情左腦就開始工作了;遇到那樣的事情右腦就開始工作了的話。那麼第一天我們做左腦方面的事情做到腦疲勞,第二天做右腦方面的事情做到腦疲勞;那麼這兩天腦疲勞的感覺就應該是不同的?或者說,我們先做左腦方面的事情做到腦疲勞;然後就開始做右腦方面的事情,那麼此時我們做右腦方面事情大腦的狀態感覺應該是很清醒、很輕鬆的了?再深一步說,我們從出生活到現在,不可能只接觸一側大腦方面的事情吧?那麼我們每個人就應該是能夠很清楚明確的說出來,具體做哪些方面的事情時間久了我們會感覺左腦疲勞;做哪些方面的事情時間久了我們會感覺右腦疲勞.即使你感覺不到大腦疲勞只是左腦疲勞,那麼你生平是否感覺到以往的腦疲勞感覺有兩種感覺呢?如果不是的話,此即是對醫學界大腦機能理論懷疑的依據。用身體舉例闡釋一下:你騎腳踏車的疲勞和洗衣服的疲勞感覺一樣嗎?你跑步的疲勞和做腹卧撐的疲勞感覺一樣嗎?肌肉和神經經絡都是身體組織,身體神經經絡是身體接受感覺和傳遞大腦指令的神經組織部分.大腦神經對感覺的敏感程度自不必說!因為感受、分辨、認識感覺的是大腦神經。身體的神經經絡與大腦神經相連是一個整體身體組織,身體的神經經絡是起傳輸感覺的作用;在感受感覺和分辯感覺的是大腦神經.騎腳踏車疲勞是腿部肌肉疲勞通過腿部神經逐步且迅速傳輸給大腦神經。大腦神經接收、感覺、分辨了腿部神經傳來的腿部肌肉疲勞信息,根據客觀情況或環境作出繼續堅持或休息的決定.騎腳踏車、洗衣服、跑步、腹卧撐……這些身體運動或勞動給身體帶來的不同部位疲勞,大腦神經都能對部位和疲勞程度清清楚楚明確區分.因為大腦神經是身體"總司令",不同於身體其它部位或器官神經,它對身體各部位的疲勞和疼痛感覺非常敏感了如指掌.它不可能對"自身"(左腦和右腦)的疲勞感覺卻很木納!?它做左腦功能範圍的事情疲勞(即左腦神經疲勞)和做右腦功能範圍的事情疲勞(右腦神經疲勞)的感覺真的是分不清?大腦能對人體各肢體、部位、器官的各種感覺區分清楚,而對大腦內部左右腦的感覺卻無區分能力的對比形成差異.不論醫學、人體生命科學神經組織都是對感覺最敏感和人體唯一對感覺起作用的組織呀?人生下來學到的第一點和最基本的一點點知識就是感覺了——現在科學稱之為"感知」,而就這樣一個對感覺敏感到極限的「核心主宰」怎麼可能區分不開"自身"強烈地感覺呢??? 98年在大連發生了一起交通事故,受害的是一位15歲的普蘭店小姑娘(電視上化名)"小雪"。她受傷的部位是盆骨和左後腦被車撞出了一寸半長的口子.致使她走路不方便和失去記憶,智力只有五、六歲小孩的水平.由於她家境貧寒,無力支付巨額醫藥費.記者將她的事兒在電視上播出後,社會各界紛紛伸出友愛之手.在她出院後我到她家看望了她。她腦部的傷口已經完全好了,但卻還是智力較低、失去記憶。我讓她深刻的較急促的思考問題。一會兒後,她說她傷處的裡邊疼;我讓她換了幾方面事情做,醫學界腦部理論中左、右腦功能範圍的事情對比做,結果她的回答都是一樣的。我問她右半腦是不是也跟著疼,她說「沒有」,我問她右邊有沒有不舒服的感覺?她感覺了一會兒說:「沒有」.我問她右邊有什麼感覺?她說「沒有什麼感覺」.從她身上看,她在做任何事情的時候,只要是用腦過度或急促用腦傷處的裡邊就會疼.而傷處已經完全癒合很久了(疼痛來自使用左腦神經觸及傷處內部所致).可以較明顯地看出她在做各方面事情的時候,都是在使用左腦。我想"小雪"是不會是一個與所有人大腦不一樣的人。(事後教了"小雪"爺爺、父親幾種他們也說有道理的恢復記憶方法,鍾心希望她康復!) 從"小雪"這件事兒我認為,多把一些受腦外傷後成為痴呆和失去記憶地人的傷處,與受腦外傷後沒事地人的傷處比較一下應該是會有所發現的。 左右腦*感覺*的差異顯然是與生俱來的。可以基本看出右腦根本沒有為我們做過任何事情.為什麼我敢在這方面說得如此肯定?因為我的右腦不同.我的細心觀察,加上在這方面的研究.讓我得到的是:我的右腦有和左腦一樣的功能。我有著從使用左腦到左右腦都可以使用的經歷;任何事情可以讓左腦做也可以讓右腦做.可惜我與國內外好多醫學院校、研究機構聯繫,他們都沒有對左右腦機能探測的儀器。如果有的話,對我探測一下,就可以證明我的說法。 我右腦得到使用後發現:因為每個人只使用左腦是從出生到現在習而慣之地;右腦跟本沒有使用所以大腦中只是一種感覺.用左腦來感受右腦是非常困難的,所以很難感覺到右腦未被使用或只使用左腦。當右腦得到使用了,有了一種新感覺,才會每時每刻清楚自己正在使用哪一側腦。 我的觀點與醫學界相同的地方就是認為左右腦都能使用。不同的地方就是我認為左右腦都具備單獨支配一個人一切行為的能力;和右腦是閑置著的。左右腦最大的差別就是:一個是先天可以使用,一個是需要後天幫助才可以使用。我發現我們人之所以右腦沒有被使用,一是因為左腦是優勢半球,它先天就可以使用,而且它自己就滿足了人對日常工作、學習、勞動、思考、計算、娛樂……生活中一切行為的使用需要.使人不倍加註意是不會意識到右腦是閑置著的,和比較少有人對大腦機能產生疑問(人普遍認為智力有很大挖掘空間,卻很少有人敢去認為腦機能方面有問題可做;例似一位新手司機光是一勁加大油門開車,卻不曉得可改變變速檔);二是由於左腦先天就可以使用,它單獨支配人的行為,讓人產生了一些習慣,這些習慣起到了抑制右腦使用的作用。 主觀用腦與無形的客觀控制選擇神經主體使用形成矛盾衝突!不合乎邏輯.客觀事物控制選擇對客觀事物起決定作用的思維思想載體---神經,按邏輯會打斷思維連續性.連承載思維思想的神經主體都不受本人主觀支配控制,那還談什麼思維主觀性?自己神經被客觀切換使用了,思維如何連續性?斯佩里博士將左右腦的連接部分切斷來單獨了解左右腦功能的這種分解分析方式是傳統常用的。我個人認為這個問題、這麼深層次的理論只做少例實驗明顯不夠嚴謹。而驗證我的觀點可以N億次。他實驗理論應該是來自破壞腦內神經組織導致的一種不正常現象/狀態.不能夠形成對左右腦機能的準確定性理論。再者說確定了左右腦分開了,左右腦就是否完全失去了對本側肢體的支配能力有待進一步驗證。在這一個具體論點上我的觀點和實踐是有很大質疑的。讓裂腦人用左手拿東西左眼識別事物就肯定是右腦支配的;用右手拿東西右眼識別事物就肯定是左腦支配的.這樣做實驗從我的理論看真的過於天真幼稚.甚至純粹簡單的兒戲化.這樣對待這個實驗的思維方式有點機械化的硬性認識。舉個例子:你不能用看待汽車的方式看待電腦。因為大腦畢竟不象手、肘、肩、膝、腳肢體組織那樣,只有骨、筋、神經、肌肉、皮結構這麼簡單。人體唯一未知區域最多的就是大腦——至今!並且大腦含有身體的「軟體」——思想在裡邊。斯佩里認為左右腦分開的大腦與左右腦未分開的大腦,功能、作用和對客觀事物的反映、反應是一樣的.所以我說這屬於機械化的硬性認識.對於人體神經組織中唯一具有思維能力的大腦神經部分,是否適合採用實物分開的分解分析方式我認為有待商榷.左右腦相連的胼胝體除了當今醫學界了解的功能外還有沒有其它不被了解的功能?我個人認為胼胝體作用極其重要.斯佩里理論對胼胝體過於輕視.他的理論形成與輕視胼胝體作用有直接關係;胼胝體作用甚至說是他理論正確與否的關鍵!即解析左右腦功能使用切斷胼胝體是正確做實驗方法還是非正確方法.所謂把胼胝體切斷對左、右兩側腦及共同有多大影響?會不會造成紊亂/混亂?出現不正常的現象?出現斯佩里形成理論的一致性現象?是否會因人而異?好象還不得而知。就此下了結論?…… 我認為大腦內部構成組織的具體功能、能力現有科學還不能夠詮釋.現在就下一些%的定論有點過早和草率. 我認為醫學界現有理論最大錯誤在於:他們說人的智力不是自己"想"出來的,是客觀世界事物啟發出來的。這無可商榷。因為孟德爾發現遺傳奧秘,都是通過很多小動物、植物試驗,最後在豌豆上發現;牛頓坐在樹下,看到蘋果落地,總結指出"萬有引力"。等等、等等,很多的發明創造及個人的智力發展,都是跟客觀事物有不可分開地關係(沒有了客觀事物,很多物種就近乎植物了)。但是若說客觀事物控制/選擇著我們人使用哪一側大腦,我們人自己使用哪一側大腦自己卻沒有主觀性!未免有些太將客觀世界事物的作用超出了它的範疇。 以上便是我在腦部機能及主要是右腦方面的看法了。對於美國科學家斯佩里博士做的那個證明左右腦機能的實驗,我只能用多年來研究得出的理論推理和人對左右腦疲勞感方面的觀點反駁;由於我沒有機會也做一次一樣的實驗來驗證。並且我認為即使做一次實驗與斯佩里博士做的實驗結果相同,也不能夠形成對左右腦機能的完全定性理論.因為這個實驗大腦是在與平常人大腦比不正常狀態下進行的,不具有解釋到詮釋地步的代表性.電腦內部一個零部件損壞,會對電腦正常工作、運行有多大影響?舉一個反駁簡單小例子:如果左右腦未分開地兩個正常人,一個人只使用左側肢體做左側腦功能範圍事情,另一個人只使用右側肢體與之一樣也做左側腦功能範圍事情.就算是簡單事情結果也應差距較大或有所差距了?從我右腦得到使用後來看,現有科學理論稱左右側腦支配對側肢體的理論是不完全正確的.對胼胝體的定論與實際差距較大.斯佩里的這個實驗結果只能說是歸咎於破壞腦內神經組織導致的一種一致性不正常現象/狀態. 不知道這套理論被全球廣泛採納有沒有哪個國家或科學家也做過這樣或其它的實驗進行多角度驗證過?我個人認為我們國家應該驗證一下.因為這套理論涉及到對學生的教育問題。如果這套理論是錯誤的,所有的大學生、研究生、博士等豈不是在錯誤的科學基礎上學習、研究嗎?從追求科學的真諦和對教育嚴謹性角度說,應該全方面審視驗證一次這套理論的確切性! 現今世界質疑斯氏理論的新論時有湧現,並且有愈演愈烈只漏出冰山一角的跡象. 但大多只是理論上質疑.簡單列舉一個國內論文鏈接:http://bbs.cn.yahoo.com/message/read_-JUNFJUQyJUI1JUM0JUI1JUQ4JUM1JUND_7701.html注意斯佩里本人這篇論文中的最後一句話http://www.pkuer.net/wmkj/study/Science/8/4/4/106.htm如果鏈接打不開,在文尾我的博客里有全文。 人類應該充分了解自己身體.以將人體能力最大程度發揮、潛能充分挖掘.大腦里有太多太多未知,這方面需要更多人參與集思廣意,才能在這個領域更加深入。我對右腦伊始只是簡單興趣,如今已欲罷不能,已成為了我生活乃至生命中的絕對地位。近時期幾乎霸佔了我所有的空閑時間。向更高層次挑戰已是我不能控制自己的追求與源動力。從我曾經對睡眠科學的研究來看,神經組織的一些表面功能當今醫學都未能詮釋.解析神經組織的所有已知功能、能力及了解未知,國際醫學界還有漫長地路要走.我很想掀起人類歷史上第一次用腦革命!但現在的客觀實際情況我實屬力所不能及.我現在正研究右腦功能是否有更進一步的第三層,雖然從我使用右腦後發現右腦的功能、能力不象科學家說得那樣神奇(很多方面不一樣)!不過我相信右腦還有更多奧秘等待探索的。我現在還不能確切的展望太遠,確定是會有發掘空間的,我還不敢定論,我正在探索.伴隨著右腦用齡的增加與我研究的深入是會再有所新發現的。也希望在腦部機能研究方面有所造詣的機構、人士與我聯繫,我們可以攜手配合,在挖掘、發揮人腦潛能這個領域更加深入研究。我原創的文章都是始於98年左右,內容及觀點在不斷更新充實中,但中心思想不會變.在我的"被羈的風"網易博客里會有最新文章及更多內容.本論文多年前已在版權局申請了著作權。本著,文責自負,同行自律的精神,請勿抄襲觀點. 地址欄輸入:斯佩里 可搜到他個人介紹及他的理論.
2009.1.24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