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生為什麼必須先除濕?
春天氣候潮濕、陰冷、反覆多變,空氣濕氣濃度大,故而身體也難逃濕氣的侵害。春季為身體除濕是很關鍵的一步。昏昏欲睡,身體沉重,腸胃不佳、精神不振、四肢沉重、皮膚起疹子、雀斑加重等都是濕氣重的表現。為什麼春天人容易濕氣重?
千寒易除,一濕難除人體有六種致病因素,即「風、寒、暑、濕、燥、火」,也稱六淫邪氣。中醫最怕濕邪。濕是最容易滲透的。濕邪從來不孤軍奮戰,總是要與別的邪氣狼狽為奸。
濕氣遇寒則成為寒濕,這就好比冬天的時候,如果氣候乾燥,不管怎麼冷,人都還是能接受的,但如果濕氣重,人就很難受了。南方的冬天比北方的冬天更令人難受,就是因為南方濕氣比較重,寒濕襲人。濕氣遇熱則成為濕熱,這就好比夏天的桑拿天,有熱又濕,讓人喘不過氣來,明顯不如烈日當空、氣候乾燥的時候來得痛快。
濕氣遇風則成為風濕,驅風很容易,但一旦成了風濕,就往往是慢性疾病,一時半會兒治不好了。濕氣在皮下,就形成肥胖,也是不好處理的健康問題。
濕邪對機體的影響,甚至隨著人們生活習慣的改變,已逐漸加重。比如,現代人多愛吃肉,運動又少,於是,體態越來越胖,脾胃越來越弱。由此直接導致的後果,就是脾的運化功能受到傷害,水濕聚積體內,形成內濕。
濕毒的程度
一級濕毒:在表皮
癥狀:皮膚騷癢、長濕疹、頭臉油膩、長痘。
二級濕毒:在肌肉
癥狀:酸、困、累、乏。如:肩頸肥厚、酸困、腰酸、乏力。
三級濕毒:在骨骼,即是骨寒濕,俗稱風濕。
癥狀:肩周炎、肩痛、頸椎勞損、腰痛、風濕關節炎、變天關節就痛。
四級濕毒:在臟腑(子宮、卵巢、脾胃、肺)
癥狀:脾胃虛弱、便秘、多痰、婦科炎症。
五級濕毒:在身上,免疫力下降,疾病叢生。
中醫認為,「濕氣」是引發及惡化疾病的關鍵。因為環境和飲食習慣、生活習慣等因素,每個人體內都會有不同程度的濕氣。濕氣不除, 睡再久也睡不夠,而且會引發各種疾病。
凡有內濕的人,一旦遇到濕度大的環境,裡應外合,極易引發身體不適。特別在高溫高濕的盛夏,「濕」與「熱」結合,形成「濕熱」。不僅會引發頭暈頭沉、胸悶氣短、體倦乏力,還易導致消化道、泌尿系統以及皮膚病等多種問題。這就是春夏季節,養生必須要先除濕的原因。
消化道:最明顯的影響就是沒食慾,不想吃東西,有時會出現急性腸胃炎。
泌尿系統:體內濕氣重,且喝水較少時,小便排出不暢,易導致泌尿系統感染。
皮膚:濕氣過大會刺激皮膚大力散熱,負擔加重,免疫力隨之降低。因此,痤瘡、皮炎、濕疹、癬都會不請自到。
6大部位快速排濕寒春季「回南天」到來,天氣返潮濕氣大,家中地板、牆壁都一片濕漉漉。不僅環境濕氣重,人也是一樣。
中醫認為,所有伴有手腳冰涼、怕風怕冷癥狀的疾病,都可能是濕氣寒氣引起的,可以說:「寒氣是許多疾病的根源」!下面就為大家總結6大部位快速排濕寒的辦法,趕緊收藏吧!
頭部
頭部為「諸陽之匯」,是人體陽氣最為旺盛的部位。而寒邪容易侵襲人體的陽氣,因此,感受風寒邪氣,頭部首當其衝。通常一淋到雨,頭部就會感受寒濕,加上頭部陽熱氣盛,毛孔常處於開張狀態,寒邪就更容易侵入。假如寒氣長期從頭部侵入,就會形成頑固性頭痛、偏頭痛。
養生秘訣:保護好頭部不受寒氣侵襲該怎麼做?建議出門在外,特別在寒冷或多雨的季節,一定要注意攜帶雨具,下雨時及時保護頭部。晚上最好不要洗頭,或是洗完頭一定要用毛巾擦乾,或使用吹風機吹乾,以防寒氣入侵頭部而引起頭痛。
背部
人體背部有膀胱經和督脈循行,也是陽氣旺盛、容易感受寒氣的部位。背部受寒,日久漸積,可能引起頸椎病、肩周炎、腰椎間盤突出、腰肌勞損以及慢性腰腿痛。
養生秘訣:從背部排除寒邪,就可以根治這些病症。拔火罐、刮痧、針灸、推拿按摩等中醫療法,常選擇背部作為治療部位,就是這個道理。
毛孔
全身的毛孔張開時,若不注意保護,寒邪會乘虛而入。劇烈運動後大汗淋漓的人,如果遭遇暴雨、空調冷風,最容易生病。
養生秘訣:飲用生薑紅糖水可使寒氣從毛孔排出,但若是濕寒,比如有刷牙噁心、耳朵潮濕、大便沖不幹凈、疲乏無力、有小肚子、長痘痘濕疹等癥狀,則推薦喝芡實薏仁茶。
口鼻
口是飲食進入的第一關,冰冷的飲料、寒涼的食物,都會藉由口把寒氣帶入胃部。鼻是空氣進出的通道,寒氣可以隨呼吸侵入肺部。噁心、嘔吐、咳嗽、吐痰、鼻塞、打噴嚏等,都是口鼻受寒的表現。
養生秘訣:流行性感冒等傳染病流行時,戴上口罩,可以防止寒氣的侵入。
肚臍
小孩和老人的腹部,尤其是肚臍,也是寒氣容易侵入的通道。晚上睡覺不小心踢了被子,腹部受涼,寒氣就會從肚臍進入,引起腹痛、腹瀉。
養生秘訣:以前的人們會為孩子把肚兜戴在腹部以保護肚臍,以預防受涼所致的腹瀉。如果在肚兜中加入合適的中藥材,還能調理許多疾病。
腳底
腳底的湧泉穴也是容易受風寒的地方。長期在冰冷潮濕的地方行走、鞋襪潮濕後不立即更換、睡覺時冷氣正對著腳底吹,都會招致寒氣的入侵。
養生秘訣:經常按摩腳底,用熱水泡腳,可以將寒氣從腳底排散出去。寒氣是無孔不入!要防止寒氣入侵,就得保護好我們的五官和九竅。
春季艾灸祛濕氣春天是肝當令的季節,肝屬木,最需要的是生長、通暢、朝氣蓬勃,最怕有壓抑它的東西。
一旦這種特性被壓抑了,人就會產生問題,正因如此,春季是皮膚病、呼吸道疾病、脾胃疾病的多發期。在這個潮濕的季節,用傳統的艾灸療法祛除體內濕氣效果最理想,可以起到預防各種疾病的作用。
如果你濕氣重,不妨多灸以下穴位:
1、關元穴
這個穴道的位置在我們的肚臍下面大約三寸的位置,是一種具有很好養生以及強健身體功效的穴位。長期對這個穴位進行艾灸,能夠有效的調理氣血,並且對於補腎固精也具有很好的效果。
2、中脘穴
位於人體上腹部,前正中線上,當臍中上4寸。在這個穴位進行艾灸,能夠有效的緩解胃部和腸道所出現的各種疾病以及癥狀,例如腹瀉、腹痛、食欲不振、噁心、燒心、噯氣、目眩、耳鳴等等。
3、豐隆穴
位於人體的小腿前外側,外踝尖上八寸,條口穴外,距脛骨前緣二橫指(中指)。此穴主治頭痛、眩暈以及咳嗽痰多等痰飲病證,尤其對於祛痰祛濕療效顯著。
4、解溪穴
在足背與小腿交界處的橫紋中央凹陷中,當拇長伸肌腱與趾長伸肌腱之間。該穴位主要功能是分流胃經經水,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全身祛痰祛濕的穴位,進行艾灸之後還能夠有效的解決下半身水腫的問題。
5、足三里穴
位於小腿外側,犢鼻下3寸,犢鼻與解溪連線上。該穴位主要功能是燥化脾濕,生髮胃氣。
6、合谷穴
在手背,第1、2掌骨間,當第二掌骨橈側的中點處。中醫方面認為,這個穴位是大腸經的一個總開關,只要按摩或艾灸合谷穴,就可以使合谷穴所屬的大腸經經脈循行之處的組織和器官疾病減輕或消除其功效功效數不勝數。
如果臉部的皮膚出現了紅血絲,那麼可以在合谷穴進行艾灸,能夠起到非常好的緩解作用。合谷穴具有很好的升清降濁以及疏通氣血的作用。常艾灸此穴還有健脾胃的作用。
推薦閱讀:
※祛火除濕的辦法
※今日大暑!一年中最熱的日子,健脾除濕有門道,健康一整年!
※夏季食療養生,清熱解暑、健脾除濕!
※穀雨養生重在護肝健脾除濕
※最宜灸除濕寒的穴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