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聾發聵丨誤用桂枝湯案的教訓總結
某男,22歲,2014.12.19
晨起開始自覺身體酸痛頭重不適,後自測體溫38.2℃就診。體格健壯,略顯倦怠,咽部輕度紅腫,偶咳無痰,不渴,無汗,大小便正常,未查舌脈。予以安痛定2ml加地塞米松5mg肌注,並左氧氟沙星、雙黃連輸液治療。輸液結束體溫37.8℃,囑回家靜養,多喝開水,盡量小發汗。
傍晚再診,自回家後體溫未降反升,頭、身疼痛,咳稍加重,依舊無汗,測體溫39℃。再輸液,並建議同時服用中藥。查舌乾苔微黃,脈浮緊數。
予麻黃6g 杏仁8g 石膏30g 蘆根50g 白茅根50g一劑,即時煎藥,水開即飲,半小時一次,熱服,並覆被發汗。輸液結束時,頭額稍見少量汗出,體溫38.4℃。囑回家繼續喝湯藥,方法如前。
20日再診,昨夜回家繼續用藥後,身有微汗,夜半方睡,晨起自覺諸症減輕。測體溫36.6℃,肌膚微潤,舌苔水滑,脈浮數,應手略有不足,沉取稍有弦急之象。其時患者較多,未及祥參,認為汗出脈緩桂枝湯證,即處:桂枝20g 白芍20g 炙甘草10g 生薑10g 白茅根100g,一劑,水煎服。
傍晚又診,湯藥服盡,身汗全無,頭、身疼痛加重,體溫39.4℃。此時方悟錯用桂枝湯,立即煎煮第一方,生薑加至15g,用法同前。
21日診,昨夜回家如法用藥,汗出淋漓,濕透衣被,沉睡半宿,早起全身輕鬆,除稍感疲憊外,諸症若失。查舌苔薄白,脈象和緩。囑繼續修養,飲食清淡。
熱未再起,愈。
按:
1
外感,頭身痛,無汗,脈浮緊者,在《傷寒》中屬太陽傷寒證,當以麻黃湯開通表氣,待其汗出,汗出營衛和則病解。此過程務必在一、二日間完成,過期則必有他變,當詳查諸證,隨證辯方。其中一種變化就是表氣不能及時開通,則鬱熱漸盛,在麻黃湯證的基礎上更加一『煩』,即大青龍湯證具。
《傷寒》條文,言簡意賅,學習過程中要會其意,而不能囿於句下。此案雖無『煩』的典型表現,但脈數,咽微紅,體溫高,皆可為火盛見證。若咽喉腫痛更甚,乃至化膿者,則火已不在氣分,過盛化毒矣,當然也已超出大青龍證範圍,更當加清解之葯。此案用方如果說有麻杏石甘湯的影子,莫如說是大青龍湯的變劑。故用之效可。
2
外感,汗出,脈浮緩者,屬太陽中風證,方用桂枝湯。更有條文指出,脈緊,無汗,不可用。此例雖有汗,但是微汗。更主要的是脈沉取還有弦急之象,此類脈象的存在,多數會熱勢再起,至少是表氣還沒有完全暢通,二診用此,反見身汗全無,熱勢更盛。
此誤用的關鍵是在辨汗上,很多醫家對此已經有很多論述,更有邪汗、正汗之說,可惜臨證時未經詳審,倉促處方,而至葯誤。
3
在治療外感中,我所見此類證侯兼有水濕者多。一者,外感發燒,患者多首選輸液治療,只有治後效果不佳時才認可湯藥,此時因輸液而體內多濕。再者,或許地域關係,或許是現在的飲食習慣使然,即便不是外感,平素體內水濕壅盛者亦有十之八九,或體盛肥胖,或舌大苔厚,或面若浮灰色晦。只要有水濕內停依據的,都習慣加白茅根、蘆根兩味,效佳。
白茅根,張錫純經驗可以清外感鬱熱,補胃陰不足,更可利水除濕,兼濕者可大量應用。蘆根功類白茅根,可入肺經、胃經,更是名方銀翹散的主葯,與白茅根相伍為用。
推薦閱讀:
※港情港事:「鐵娘子」跌跤的教訓
※張樹華:蘇聯政治改革與民主化的教訓
※?於宏潔20丨順服恩膏的教訓
※三鹿「毒奶粉」事件:被遺忘的教訓
※婆媳孕期相處,眾多姐妹的經驗教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