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據代地,山西崛起過程
06-18
北魏據代地,山西崛起過程北魏百年興亡的歷程最能反映出山西在北方的地位。下面,我們以北魏的興亡為例,簡述其興亡的全過程,進一步考察山西在整個北方地區的樞紐性地位。 東漢南匈奴內遷後,鮮卑拓跋部自大鮮卑山(今大興安嶺)南徙至匈奴故地。西晉末,匈奴劉淵在離石起 兵時,鮮卑首領拓跋猗盧應東晉并州刺史劉琨之請,出兵相助。劉琨遂表猗盧為大單于,以代郡封之為代公。猗盧以封邑去國懸遠,民不相接,乃率部落自雲中入雁門,並向劉琨求陘北之地(今山西寧武、代州一線以北)。劉琨欲倚之為援,遂將陘北之民內遷,將代北之地盡與猗盧,拓跋部遂入居代北,日漸繁盛。晉愍帝建興三年 315年),晉廷進封拓跋猗盧為代王。十六國時,代國為前秦所滅。 前秦瓦解後的北方局勢更加混亂,姚萇在關中建立後秦,慕容垂在河北建立後燕,山西一度為鮮卑慕容部的慕容永所據。拓跋珪在塞北復國,重建代國,改國號魏,史稱北魏。 在塞北復國的拓跋珪雄心勃勃,意欲進圖中原。慕 容垂消滅了慕容永在山西建立的西燕。北魏因支持西燕而與後燕交惡。北魏登國十年(395年),後燕遠征北魏。北魏在參合陂(今內蒙古豐鎮北)大破後燕軍主力。次年,拓跋珪大舉伐後燕,遣軍一路由東道出軍都(今居庸關),以襲後燕幽州一帶,自率主力南下太原,然後東出井陘,攻後燕都城中山。經過近兩年的圍攻,中山、 鄴城、信都等後燕重鎮被攻破,後燕殘餘勢力一部分北逃遼東建立北燕,一部分南逃山東建立南燕。後燕滅亡,河北納入北魏版圖。北魏遷都平城(今山西大同)。 明元帝拓跋嗣時,北魏趁南朝劉裕新喪之機,發兵南下,奪占劉宋河南之地。 太武帝拓跋燾時,北魏一面西攻關中的赫連夏,一面與劉宋在河南相持,並多 次遠征漠北,重創柔然。拓跋燾四次發軍攻夏,先後攻破夏長安、統萬、安定、平涼。夏殘餘勢力逃往隴西,亡於吐谷渾,關中俱入於北魏。後來,北魏還消滅了遼東的北燕、河西的北涼等割據政權。劉宋為爭奪河南之地,曾兩度大規模北伐,但都被北魏擊敗,北魏在反擊劉宋的第二次北伐時,還乘勢南進,兵臨瓜步,飲馬長 江,威震江南。在與劉宋的對峙中,北魏始終佔據著優勢。(見圖3—1—2) 這樣,起自代北的北魏,以山西為基礎,歷道武、明元、太武三帝的東征西討,東滅後燕、北燕,西平赫連夏、北涼,南奪劉宋之河南,北創柔然,終於掃平北方群雄,統一了北方。北魏的興起可謂山西在北方樞紐性地位的顯示。我們從曾輔佐過 北魏道武、明元、太武三帝的一代奇才崔浩在北魏不同時期戰略決策時的議論中可見其一斑。 明元帝時,代北遭遇災荒,有大臣建議魏主遷都河北鄴城,崔浩反對。他反對的理由是:「(遷都之後)舊都守兵既少,屈丐(赫連夏)、柔然將有窺窬之心,舉國而來,雲中、平城必危,朝廷隔恆、代千里之險,難以赴救,此則聲實俱損也。今居北方,假令山東有變,我輕騎南下,布護林薄之間,孰能知其多少!百姓望塵懾服,此國家所以威制諸夏也。」 [註:《資治通鑒》卷一百一十七晉紀三十九 ] 他反對遷都鄴城,實際上是反對以一時的災荒放棄代北根本之地,而使北魏在戰略上陷入被動。 劉裕北伐後秦,北魏群臣擔心劉裕名為西進,實欲北上,建議發兵阻擊。崔浩又反對。他判斷劉裕志在滅後秦,發兵阻擊只會交惡於劉裕,對北魏諸多不利。最後,他針對群臣們的擔心,斷言:「且南北異俗,借使國家棄恆山以南,裕必不能以吳、越之兵與吾爭守河北之地,安能為吾患乎!」 [ 註:《資治通鑒》卷一百一十八晉紀四十 ] 元嘉七年劉宋北伐前夕,北魏太武帝正謀劃遠征柔然,群臣們顧慮劉宋北進,不同意攻柔然。崔浩判斷劉宋的意圖只不過是想保住淮北。他針對群臣們的顧慮,又斷言:「況南北殊俗,水陸異宜,設使國家與之河南,彼亦不能守也。」 [ 註:《資治通鑒》卷一百二十一 宋紀三] 崔浩的判斷後來都被證明是正確的。他之所以每次都敢作那樣的斷言,所恃者仍是北魏所據的地理形勢。北魏立足山西,建都平城,左據河北,右擁關中,虎視中原,居高臨下,威制四方。 北魏定都平城近百年、統一北方半個多世紀之後,到孝文帝時,遷都洛陽。遷都洛陽之舉本是孝文帝進行漢化改革的一部分,對鮮卑拓跋部迅速完成封建化進程無疑具有積極的意義。但孝文帝在推行漢化的過程中也留下來一些問題,這些問題沒能得到很好的解決,到孝文帝死後,由這些問題演變出的動蕩遂構成北魏滅亡的一個重要原因。其中最突出的是北方六鎮的問題。 還是在立都平城的時代,北魏為防備柔然,在沿北方邊境一線設守了沃野、懷朔、武川、撫冥、柔玄、懷荒等六座軍鎮,恃為藩衛,鎮御北方。那時六鎮的地位很重要,鎮守者皆近宗勛臣貴戚,待遇優厚。遷都洛陽後,國家的重心改變,偃武修文,對外戰爭減少,並且主要是針對南方,六鎮地位漸漸下降。到胡太后秉政時,六鎮已形同流放之地,鎮民的地位更是悲慘。北魏是以消滅北方的其它少數民族政權而統一北方的,國中的民族成份和民族關係本來就比較複雜。北魏後期,政治腐敗,境內的民族矛盾遂漸趨尖銳。孝明帝正光四年(523年),終於由破六韓拔陵首倡,引發了六鎮軍民起義,進而引發了河北和關隴地區各族人民的大起義。北魏政局由此而混亂不堪。這種混亂的局勢卻給山西秀容酋長爾朱榮的崛起提供了機會。 爾朱榮的先祖爾朱羽健曾率部族助拓跋珪攻後燕有功,拓跋珪遂以秀容川(今山西忻州西北百餘里)周圍三百里地封之。爾朱氏世居秀容川,畜牧為業。到爾朱榮的父親爾朱新興時,秀容川牲畜興旺,馬匹以色別分群,漫山遍野,不可勝數。大量的馬匹在那個時代無疑是重要戰略資源。爾朱榮繼承他父親的位置時,也繼承了這筆雄厚的資源。這時,北魏各族人民大起義已經爆發,爾朱榮見四方兵起,遂利用其畜牧資財,招合驍勇,結納豪傑,陰圖大事。 北魏鎮壓北方各族人民起義不利,爾朱榮卻趁機在山西迅速擴充其勢力,兵勢強盛,令朝廷憚之。爾朱榮上表朝廷,自請率兵赴河北鎮壓起義,被朝廷抑制。北魏孝庄帝永安元年(528年),胡太后鴆殺魏主元詡,先詐立一女子為帝,又改立一名三歲的小孩,圖謀繼續控制朝政。爾朱榮聞訊大怒,遂與其從弟爾朱世隆、并州刺史元天穆等密謀興兵入洛。這年二月,爾朱榮率鐵騎南下洛陽,立長樂王元子攸為帝,沉胡太后及幼主於黃河,並在黃河南岸聚殺北魏宗室及文武大臣二千餘人,史稱「河陰之變」。其後,爾朱榮將自己的心腹親信安置在洛陽朝中,自回晉陽,以柱國大將軍、錄尚書事,遙控朝廷。 這時,河北的葛榮兼并其他義軍,聲勢浩大,正圍攻鄴城。爾朱榮親率精騎七千前往鎮壓。他倍道兼行,迅速東出滏口以下太行,直趨鄴城。在鄴城外,葛榮猝不及防,倉促應戰,被爾朱榮擊破。爾朱榮生擒葛榮,檻送洛陽。自己復以大丞相的身份回晉陽坐鎮,繼續遙控朝廷。 「河陰之變」後,北魏宗室倖存者大批南逃。南朝梁武帝蕭衍欲以魏圖魏,遂於梁大通元年(529年)派陳慶之率兵擁北魏北海王元顥轉戰北上,進入洛陽。魏主元子攸北逃,元顥在洛陽登位。爾朱榮聞洛陽有變,當即火速南下,邊行邊部署各部迅速南下集結,擁魏主進兵洛陽。爾朱榮縛材為筏,強渡黃河。元顥及陳慶之軍潰敗,元顥被殺,陳慶之逃回南朝。魏主重回洛陽,加爾朱榮天柱大將軍。爾朱榮仍回晉陽,遙制朝廷。 其間,爾朱榮還派大都督侯淵率兵平定薊城的河北起義軍余部韓樓;派爾朱天光、賀撥岳等平定關中万俟丑奴、蕭寶寅。河北、關隴悉定。這樣,北方各族人民大起義基本上被鎮壓下去了。爾朱榮在晉陽,一面遙制朝廷,一面以圍獵訓練士卒。爾朱榮控制北魏政權,實亦控制整個北方的形勢。從他在晉陽練兵時談其志向來看,大有澄清海內、統一天下之意。魏主不甘心受爾朱榮控制,設計誘爾朱榮入洛。爾朱榮在缺乏戒備的情況下被殺死。 爾朱榮帳下彙集了當時北力最優秀的將才,如高歡、賀拔岳、宇文泰之屬。爾朱榮死後,這些人遂從其翼下脫穎而出。 爾朱榮曾稱高歡是惟一可代他統領其眾的人。爾朱榮死後,爾朱家族與北魏遂成水火不容之勢。爾朱集團叛魏,合兵攻洛陽,高歡遂謀脫離爾朱集團。他先取得爾朱榮之子爾朱兆的信任,統領流入山西的原葛榮所部二十萬六鎮降民,然後,以就食為名,東出滏口,來到河北信都。在當地大族的支持下,高歡舉起了反爾朱氏的大旗,奉立北魏宗室元朗為帝。韓陵一戰,高歡以少勝多,擊破爾朱集團主力,並乘勝進兵洛陽,改立平陽王元修為帝,是為孝武帝。高歡在朝中安置親信,控制朝政。北魏孝武帝永熙元年(532年)七月,高歡由滏口、井陘兩道進兵,會攻晉陽。爾朱兆大掠晉陽後,北走秀容川,不久被高歡襲破。 高歡見晉陽四塞之地,爾朱榮憑此而控制北魏朝政,乃效爾朱榮故智,在晉陽建立大丞相府,親自坐鎮,遙控朝廷。 賀拔岳、宇文泰等則控制了關隴地區。賀拔岳初隨爾朱天光征討關隴,高歡反爾朱集團,爾朱天光出關會攻高歡,賀拔岳在宇文泰的建議下,安撫關隴。賀拔岳死後,部下共推宇文泰為首,宇文泰遂據關隴。 孝武帝不甘心作傀儡皇帝,對高歡不滿,聯絡朝中斛斯椿、關中賀拔岳及荊州賀拔勝等文武大臣,欲圖高歡。永熙三年(534年)五月,孝武帝以伐南朝為名,徵集河南諸州兵馬,準備討高歡;高歡將計就計,興兵二十餘萬分道南下,向洛陽挺進。孝武帝見勢不妙,率諸王西奔關中。高歡進入洛陽,另立清河王世子元善見為帝,並遷都鄴城。北魏自此分為東魏與西魏。北魏滅亡。 從北魏百年興亡的歷程看,其興、其亡均與山西息息相關。北魏在前秦瓦解後北方群雄割據、南與東晉南朝對峙的紛亂局面中,以山西為基礎,東滅河北的後燕、遼西的北燕,西平關中的赫連夏、河西的北涼,南奪劉宋河南之地,北創塞外的柔然,掃平北方群雄,統一了北方,開創了十六國北朝時期北方最興盛的局面,顯示出了山西在整個北方地區的樞紐性地位。 在北魏末年的衰亂局面中,由由六鎮起義引發的北方各族人民大起義的狂瀾席捲了河北、關隴,遷都河南後的北魏朝廷風雨飄搖。爾朱榮以山西為根據地,兩下河南而定洛陽之局勢,東出滏口而破葛榮百萬之眾,東面肅清河北,西面平定關隴,然後,以晉陽(即太原)為根本,遙控北魏政權,實亦控制整個北方的形勢。繼爾朱榮之後,又有高歡以山西為根據地,控制北魏政權,並逼北魏孝武帝西奔關中,從而最終導致了北魏的滅亡,再次顯示出了山西在北方的樞紐性地位。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
※如何看待山西衛視新開書記市長真人秀《人說山西好風光》?
※山西古建築保護之惑
※山西壺關李書忠斷例(3)
※山西六合心意拳內功內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