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簡評唐、五代和宋詞

一、詞在詩歌歷史上的地位和它的特點

唐代的詩和宋代的詞,在文學史上都代表了一個時代的特殊成就。詞在隋唐時代伴隨著當時新興的音樂——燕樂而興起。燕樂為漢族傳統音樂和西域音樂融合的產物,它在當時屬於富有生命力的抒情音樂。詞本來是為這種新興音樂的不同曲調所譜寫的歌詞,當時稱為「曲子」或「曲子詞」,詞可以說是曲子詞的簡稱。

最早為這種新興音樂譜寫歌詞的,主要是一些民間藝人和民間的知識分子。中唐以後,文人寫詞漸漸多了起來。晚唐、五代十國時期,開始盛行。

詞經過從唐代到宋代的發展,使得詩歌園地繼唐詩之後,又一次地出現了百花盛開、萬紫千紅的繁榮景象,詞竟有它的重要地位。

詩歌領域,從晚唐、五代十國開始,形成了古、今體詩和詞的平行發展(後來還有曲)。宋代古、今詩體,產生了很多重要作家,作品相當豐富,數量上超過唐詩,有許多較深刻地反映了當時的現實生活,這都是應當肯定的。但在藝術表現形式上,缺乏創新精神,藝術風格也不夠多樣化。誠如前人所說,「宋人作詩與唐遠,作詞不愧唐人」①,「作詞頗能盡變,作詩便板」②。這是因為宋代很多詩人詩是要用形象思維的,他們喜歡在詩里搬弄典故,模仿前人,發抽象議論,常常把詩弄得僵化。詞則較少這些弊病,很多的詞都能寫得形象鮮明生動,寓思想感情於形象之中;在藝術上也勇於探索,大膽創新。

詞的形式對於五、七言詩的形式來說,在某些方面可以說是獲得了一定程度的解放。詞雖然篇幅、句式、平仄、用韻等經過固定後規則很嚴,甚至比五、七言近體詩還嚴格,但是,詞的句式長短相間,參差不齊,多用虛字,不避俚俗等,突破了五、七言詩的一些限制,使得作者有更多的自由,能夠較為細緻地表達複雜曲折的思想感情。除此之外,詞的節奏鮮明,富有音樂性,這都是它的長處。

但是,詞在另外一方面又有它的限制。它的篇幅較短,長調一般也不過百餘字,每首容量有限。不可能用來寫出象《孔雀東南飛》、《木蘭辭》那樣的敘事詩,也不可能用來寫出象《自京赴奉先詠懷五百字》、《北征》那樣帶敘事性的感嘆淋漓的抒情文字。

唐、五代十國和北宋的詞,大量的是寫愛情、離別、四時景物、閑情逸趣、羈旅愁嘆等,反映社會現實鬥爭的作品不多。唐末、五代十國的文人詞,一般都是反映士大夫文人的纖弱的感情,內容方面遠不如敦煌曲子詞。

北宋蘇軾首先用他的創作實踐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詞必須諧律的作法。南宋初期,以辛棄疾為代表的一些抗戰派詞人繼承了蘇軾所開創的道路加以發展。蘇辛一派成為宋詞中所應當肯定的主流。但是,在詞的發展史上,唐末、五代十國以來詞的傳統仍占很大的勢力。明代張綖說:「詞體大約有二:一婉約,一豪放」,「大抵以婉約為正」③。所謂婉約,是指唐末五代十國以來那種脫離現實鬥爭專務婉麗的傳統詞風;所謂豪放,是指蘇辛一派詞風。「以婉約為正」,這在詞的歷史上是許多人的一種牢固的觀念,他們非議豪放派的詞「不諧音律」,是「變體」,不是「詞家本色」,。對它加以抵制。他們對蘇軾和辛棄疾的詞也只稱許其中一部分音律協諧和在風格上比較婉麗的篇章。

唐、宋時代的許多人,心目中對詞和詩的看待就不一樣。他們把一些意境比較開闊的,具有一定社會意義的東西放在詩里寫,而在詞裡面,題材卻局限在狹小的範圍。從另外一方面來說,宋代某些朝廷大臣(如晏殊、歐陽修等),寫起詩文來不免考究比較多,束縛也較多,詞是被看作「小技」,可以比較放手地寫去,反而能流露他們某些方面的真實感情,藝術上的成就因而比較高。但是脫離社會現實和缺乏積極的思想內容的藝術性,畢竟是畸形的發展。當時有一些作者也不敢正視自己所寫的詞。一些人把寫詞當作應付酒筵歌席和謔浪遊戲之作,自然不會想到在裡面寫進很多有意義的東西。

從詞的發展的不同階段中比較長期地佔有優勢的這種脫離現實的傾向來看,更加顯蘇軾、辛棄疾一派詞的重要意義。正因為有了他們一派的詞,在詞的領域內才有了生氣。

然而,這也不是反過來完全否定晚唐、五代十國以後以婉麗為宗的一派的詞。這一派的詞家,在對詞這種藝術形式的創造和使它更加完美的過程中作出了各自的貢獻。如果沒有他們在詞的創作經驗上的豐富的積累,也不會有蘇軾、辛棄疾一派詞的那樣傑出的藝術成就。

二、唐五代的詞

中唐以前,詞的作者寥寥,作品也不多。因此所謂唐、五代詞,主要是產生在晚唐、五代。

晚唐、五代十國是一個長期持續的動亂和分裂割據的時代。晚唐時期的詩人,存在著偏重於用樸實無華的筆調反映社會動亂和人民痛苦生活及偏重於用綺艷的筆調寫些男女之情和個人傷感一類題材的兩種傾向。當時一些詩人間寫詞,他們的詩歌創作比較傾向於後者,詞也是寫男女之情,如溫庭筠、韋莊等。

五代十國時期,詞的創作有兩個中心一個是前、後蜀,一個是南唐。它們都是割據一方的小朝廷,朝野上下,都沒有什麼雄圖遠略。小朝廷的君主愛好詞,身邊也擁有一批詞人,他們專寫綺艷之詞,裝點他們小朝廷奢侈淫靡的生活。這種情況卻是奠定了初期文人詞的思想內容和藝術色彩的基礎。

晚唐、五代十國詞大體上說來可分兩個藝術流派。前、後蜀詞人承溫庭筠、韋莊成為一派。趙崇祚編《花間集》,就是這一派的結果。《花間集》的選錄標準,歐陽炯在「序」里開宗明義地就說:「鏤玉雕瓊,擬化工而迥巧;栽花剪葉,奪春艷以爭鮮。」正由於它所採錄的是「縷玉雕瓊」、「栽花剪葉」之作,所以後人說它的「妙」是「蹩金結綉」④,說它的缺點也是「傷促碎」⑤。

《花間集》中的詞,絕大部分的內容是寫男女的相思和對女性的描寫,其中有不少猥褻之處,這說明當時一般封建文人的精神空虛和生活墮落。在《花間集》中只有少數作品寫了其他方面的題材,特別引人注目。

以馮延巳、李煜為代表的南唐詞另是一派。馮延巳的詞也多是寫男女之情,但其中如《鵲踏枝》十餘首,寫得比較深婉含蓄,比起《花間集》中作品來,意境上要高出一頭,對北宋影響頗大。李煜前期詞沒有什麼出奇之處,被俘入宋後,感嘆他當時的囚徒處境,追憶昔日豪華的宮廷生活,詞風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他不是在字句上爭奇逞艷,而是用一種近乎白描的手法表現他難以排遣的哀愁,很簡練,很概括,很集中,具有感染力。在詞的創作上,他達到了當時的最高藝術水平。

總的說來,唐、五代十國詞以《花間集》的數量最大,作者最多,但它在思想內容上和藝術形式上都存在著嚴重的缺陷。南唐的時代比《花間》晚,馮延巳和李煜的詞作跟《花間集》比,在內容上有相同之處,如寫男女之情;又有不同之處,如李煜後期的詞。他們在藝術上是在努力擺脫《花間集》的影響而創造自己的新風格。所以南唐詞比起《花間集》來有所發展,有所前進,北宋的詞是直接繼承了南唐詞而向前發展的。

三、北宋的詞

北宋的詞可以分為兩個時期,前期為從宋太祖趙匡胤開國到仁宗趙禎末年(公元960—1063年),後期為從英宗趙曙初年到金兵攻陷汴京那一年(公元1064—1126年)。

北宋雖然結束了五代十國的紛亂局面,但是,它在中國歷史上是一個積弱的朝代。統治階級追求享樂生活的慾望。隋唐以來的燕樂,得到宋太宗趙靈和仁宗趙禎等人的提倡,一部分士大夫文人和市民都很喜愛。趙靈和趙禎都洞曉音律,並親自製曲。民間也競造新聲。這許多樂曲都需要配歌詞來演唱,並且常需要有新的歌詞。懂得音律的詞人,就迎合當時的風尚大量創作。

這個時期的變化的趨勢,在形式上是從小令發展到慢詞;在題材上開始比五代十國時期有所擴展。代表的作家有晏殊、歐陽修、柳永等人,他們都主要活動在趙禎的時代。

晏殊、歐陽修的詞主要是小令,他們在藝術風格上繼承五代詞的傳統,受馮延巳的影響尤深。在詞的內容方面,他們不象五代詞那樣離不開寫男女之情,而較多的是表現士大夫文人的閑適生活。應當承認,比起五代十國詞的艷語纖詞,晏殊、歐陽修的詞卻清爽多了。歐陽修還寫些山水之類,在當時詞中有一點新鮮之感。晏、歐都做過朝廷大官,又都是詩人、散文家,在婉約派詞人中,一向被稱作北宋初期的代表。

柳永的社會地位和晏殊、歐陽修不同,他是一個不得志的文人。在詞的形式上他有著較多的革新精神。他在詞的形式發展上的貢獻在於創造了大量的慢詞。慢詞在敦煌曲子詞中雖然也有,但從唐至宋初,文人詞中極少。柳永通音律,出入秦樓楚館,和教坊樂工有著比較廣泛的聯繫。他能創作適應當時市民需要的曲調,並能採用一些民間口語入詞。他的詞在群眾中流傳較廣。

柳永詞的題材和思想內容基本上沒有超出唐末、五代十國和北宋初期,綺羅香澤,所在多有。但他創造的慢詞,使得一首詞增大了容量,向擴大題材發展。柳永所寫的《望海潮》(東南形勝),描寫杭州的繁華,極力鋪敘,這在以前詞中是不曾有過的。柳永在語言上的不避俚俗,對後來詞的擴大描繪客觀事物,帶來了便利。

北宋後期的詞,在內容上和風格上開始發生較大變化。倡導和促進這個變化的,是傑出的詞人蘇軾。

蘇軾詞中的許多代表作品,在人們的眼底,展開了一幅幅雄奇偉麗的景象。它不是《花間集》綉幌綺筵,不是晏殊、歐陽修的小園芳徑,也不是柳永的倚紅偎翠。在他的《念奴嬌·赤壁懷古》里,寫出了長江的驚濤駭浪,寫出了對歷史上「風流人物」的讚美和追懷;在他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里,對著天上的明月馳騁他的想像;在他的《浣溪沙·徐州石潭謝雨道上作五首》里,描繪了農村的風光;在他的《江城子·密州出獵》里,寫郊外打獵,抒發了他報國的壯志,等等。這些在他以前詞中很少寫道=到,即使有人寫了也大抵缺乏筆力。而蘇軾卻寫得那樣奔放,那樣超逸絕倫。蘇軾也寫愛情、離別之類的題材,但都擺脫了柔靡之風,於婉轉之中饒清勁之致。

在蘇軾稍早和同時,在擴大詞的境界方面也有人做過努力。如范仲淹的《漁家傲》,寫了邊塞風光,這是詞中第一首認真寫出來的有著真實感受的邊塞詞。另外,王安石的《桂枝香》,賀鑄的《六州歌頭》等,都和蘇軾詞相呼應。

蘇軾門下有一批詞人,著名的有所謂「蘇門四學士」,其中黃庭堅、晁補之、張耒的詞都部分地接受蘇軾的影響。秦觀的詞成就較高,然而在內容上和藝術風格上比較接近於柳永而不同於蘇軾。秦觀是這個時期屬於婉約派的大詞人。

同時期的婉約派詞人還有一個被稱為「集大成」的周邦彥。他通音律,能創調,工慢詞。但是,周邦彥詞和柳永不同,所謂「渾厚和雅」,「無一點市井氣」,為姜夔、張炎一派人所推崇,對南宋詞發生了影響。

北宋後期的秦觀和周邦彥都是重要的詞人,他們都上承晏殊、歐陽修和柳永。蘇軾的詞風到南宋才得到新的發展。

四、南宋的詞

南宋詞前期的詞是沿著健康的道路發展的,反映民族矛盾這樣一個有重大政治意義的題材的詞占著主導地位。最早拿起筆來發揮詞的戰鬥作用的,是一些抗金的將領。李綱寫詞表示他不畏朝廷當權者阻撓他的抗金決心:「縱使歲寒途遠,此志應難奪」⑥。岳飛的《滿江紅》(怒髪衝冠)和《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鳴),指斥了「和議之非」⑦。

一些在北宋後期開始了創作生活的詞人,這時的詞風也有所轉變。例如葉夢得,早年的詞「甚婉麗,綽有溫李之風」,晚年卻是「落其華而實之,能於簡談中見雄傑」⑧。李清照的創作前期多寫閨房生活和離情別緒;後期的詞卻反映了逃難到南方的顛沛流離,的痛苦生活。

南宋初期的詞人,在詞的創作中,反映了充沛的戰鬥精神,同時在藝術上也達到較高成就的,有張元乾和張孝祥。他們的一些優秀作品,和當時政治鬥爭發生了密切的聯繫。胡銓上書皇帝趙構,乞斬秦檜,被貶外放,張元干寫了一首《賀新郎》(夢繞神州路)給他送行,也連帶被除名。張元干還寫了一首《賀新郎》(曳杖危樓去)寄給受到主和派排斥罷官的李綱,表示對他的支持和同情。兩首詞都寫得慷慨悲憤。張元乾和張孝祥在詞史上的地位是上承蘇軾,下啟辛棄疾。

辛棄疾的詞的一個重要特點是用大量作品表現了他的堅決要求抗金和對於阻撓抗金、對金屈膝求和的朝廷統治集團的極大憤慨。和辛棄疾同時的詩人陸遊,寫了一些表現了同樣特色的詞。辛棄疾和陸遊的作品中表現了共同的思想傾向,而辛棄疾詞對於朝廷黑暗政治的批判更是深刻。

辛棄疾詞的另一個重要特點是豪放,除慷慨激昂的風格而外,還包括另外一個意義,即是指他詞的解放的形式。比起蘇軾來,他在詞的形式上的解放向前更邁進了一大步。

當時在辛棄疾周圍有一批人,在詞的創作上具有同樣的風格,如陳亮、劉過、楊炎正、洪咨夔等。

在南宋前期,另外還有一些詞人,繼承北宋婉約詞風,脫離當時的現實鬥爭,如陳亮、張鎡等。然而他們所寫的詞,發生的影響不大。辛棄疾一派詞成為這個時代的主流。

南宋後期的情況發生了一些變化。經歷了幾十年至百餘年妥協退讓的和平時期,南宋南宋統治階級中許多人已經習慣於這種苟且偷安的局面,他們歌舞湖山,消磨鬥志。產生了一批和辛棄疾詞派相對立的詞人,這些人中,前有姜夔、史達祖、吳文英,後有周密、王沂孫、張炎,形成一個流派,後人稱為「雅正派」或「醇雅派」。他們所遵循的準則就是一個「雅」字。所謂「雅」,有兩點意思:一是在內容上,寫些文人士大夫所認為高雅的東西;他們不接觸到現實;寫艷情時盡量避免過分的淺露或猥褻。另外一點是語言上力求典雅,不用或少用通俗口語。脫離現實鬥爭,追求形式,在辭藻典故上用盡心思,有的寫得晦澀難懂。

南宋後期還有一部分詞人繼承了蘇軾、辛棄疾的優良傳統,其中有劉克莊、吳潛、陳人傑、劉辰翁、文天祥等人。

————————————

①明·楊慎《詞品》②清·王又華《古今詞論》引毛稚黃語。③王又華《古今詞論》引。④清·王士禛《花草蒙拾》⑤明·王世貞《弇州山人詞評》⑥《幺令》 ⑦《藏一話腴》。⑧宋關注《題石林詞》。葉夢得的詞風在北宋末年就開始轉變了。

(摘自中國社科院文學研究所編,人民文學出版社1981年1月第1版《唐宋詞選》之《前言》。)


推薦閱讀:

葉落唐詩起 風響宋詞來
《唐宋詞格律》-龍榆生
宋詞格律詞譜查詢表 - Qzone日誌
創作必看,宋詞三百首,帶字數 繁體
面對唐詩和宋詞的夾擊,它依然光彩照人,春雷綻放

TAG:宋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