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則臣:莫言之後僅憑傳奇敘事的時代已經遠去
2012年中國作家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之後,瞬時一股「莫言熱」蔓延到街頭巷尾,寫莫言的評論和書籍也數不勝數。對中國青年作家而言,莫言獲獎的意義何在?11月22日,當代青年作家、第六屆魯迅文學獎短篇小說獎得主徐則臣在深圳鳳凰書院,主講了以「後莫言時代的寫作」為題的文學講座。在接受晶報記者採訪時,徐則臣解答了以上疑問,他說,莫言獲獎後,中國青年作家必須思考,是不是還要沿襲莫言那一代作家的寫作方式。
莫言獲獎使西方更關注中國文學
徐則臣認為,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對於整個中國文學來說,肯定影響不小。這不僅意味著中國文學走向了世界,更對以後中國的寫作者有所啟發。
莫言獲獎後曾引起國際文壇的爭議,對此,徐則臣說:「有時候看到國外的網站會有一些批評的聲音,這很正常,因為每個諾獎獲得者的作品都會在不同國家引起爭議。但我更關注的是莫言獲獎後,西方國家對整個中國文學的看法。」他認為,以前西方國家的文學界很少有人關注中國文學,「2012年8月我在德國一個文學周講座上發現,外國讀者連中國很多著名的作家都不知道,他們更多地關注中國的社會結構。」
在徐則臣看來,莫言獲獎使得整個西方文學界開始重新審視中國文學。徐則臣說:「有一次我在英國愛丁堡大學與一位英國作家討論中國文學,他認為中國小說都寫得很長,小說里的人物很多,但人物卻沒有活起來。這種看法當然太絕對了,但是我想知道為什麼我們覺得這些人物都很鮮活,但西方的讀者會認為像提線木偶一樣。」
徐則臣認為,當國外文學界對中國文學提出一些看法和建言時,我們不妨思考一下我們的文學作品是不是存在一些問題。
寫作者應忠於自身感受
徐則臣認為,莫言獲獎可能意味著中國當代文學某個階段的結束和另一個階段的開始。「這其中,最重要的是開始,我們得考慮莫言獲獎後,我們是不是還要沿襲莫言那一代作家的寫作方式。」
「我們過去一直在說,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文學,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文學,但是這個觀點大多數人只是說說而已,沒往心裡去,因為我們的文學基本沒有什麼變化。」
「我們很多時候是在前輩的慣性中寫作,因為文學總是有經典,經典是一種榜樣,所以我們會很自覺地沿襲那樣的寫作模式,認為那些東西就是正確的,我們在這樣的寫作中可能會心安理得。」徐則臣如是說。
如果總是停留在這樣的寫作中,會不會因此迷失自我?在徐則臣看來,一個作家如果不能忠實於自身的感受,不能發現自己與時代的切身關係,只是用別人的眼光看世界,用別人的嗓子說話,寫出來的作品是沒有意義的。
我們所處的時代有其獨特性。徐則臣說:「這個時代的信息更新太快了,網路給我們提供了無數的信息,這些信息有好的,也有壞的。更重要的是,它呈現出了這個世界的複雜性。想一想托爾斯泰生活的時代或曹雪芹生活的時代,就會發現在那樣一個相對緩慢的、變化極小的時代,一旦他們站得高,看得足夠遠,有足夠的才華和定力,他們有可能看清整個時代。」
徐則臣說道,我們身處在這樣一個複雜的信息爆炸時代,有多少作家能對這個時代建立一個整體觀?
作家要形成自己的判斷力
那麼,這個時代的寫作者到底應該如何處理這個時代的複雜性?如果說我們不能像曹雪芹或托爾斯泰那樣有效地建立一種整體觀,不能用一個邏輯井然的故事來解構這個時代,怎麼辦?徐則臣說:「我覺得首先要承認這個時代的複雜性,很多的偶然性和旁逸斜出的東西是我們這個時代的真相,這可能是一個作家需要做到的。另外作家需要做到的是,對碎片化的、複雜的生活建立一種有效的研究和發現的能力。」
「很多年前有人就提出作家應該學者化,不是說作家有多大的學問,要多高深的理論,而是說作家需要形成自己的判斷能力,對複雜的事情要有發現的能力,研究的能力,有提問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徐則臣說,很多人認為只要講一個好故事,你就能成為一個好作家,很多人對小說、對文學的理解,基本就是建立在對故事的理解上。
「很多人對故事好壞的定義很大程度上就看其傳奇性,而傳奇性就是陌生感,浩瀚,曲折,跌宕起伏,聳人聽聞。」但對於徐則臣來說,他覺得要在傳奇性之外下更多的力氣,因為這個時代已經沒有傳奇性可言。
所以從這個意義來講,徐則臣說:「莫言那一代作家可以在他們所處的時代創作具有邏輯性的、縝密的長篇小說,它可以具有傳奇性。而我們在這個時代以這種方式來敘事,恐怕就行不通了,所以我覺得可能單靠邏輯縝密、具有傳奇性故事的時代已經過去了。如果希望作品跟這個時代之間的關係更縝密,我覺得我們可能要從其他方面做一些努力。」
【相關閱讀】
古斯特城堡
作者:徐則臣
文稿包含了作者18篇中短篇小說。其中《古斯特城堡》這個短篇講述了一個中國人在國外短暫旅居期間的奇特經歷,作者以第一人稱展開敘事,「我」既是敘述者也是作者的化身,小說營造敘述的真...
查看圖書 (責編:李唐)推薦閱讀:
※憨人莫言
※莫言:我要打破「諾獎後沒好作品」魔咒
※莫言視頻
※李玟與莫言後台合影
※如何評價莫言在諾貝爾文學獎頒獎儀式上的演講在國內社交網路引起的反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