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圍棋等級制
【圖語:圍棋】
為了鼓勵棋手提高棋藝,現時圍棋手有棋聖的稱號,授予當代最高水平的棋手,還設有圍棋段位制,通過比賽評品棋手的技術等級。現在中國、日本和朝鮮都實行這樣的圍棋等級制。但考其淵源,當代中國或日本等國,在圍棋等級稱號方面,都是繼承和參照中國古代圍棋等級制。在中國古代,就有棋聖的稱號和圍棋九品制以及棋待詔的官銜。
我國古代對某項技藝有特高造詣和成就者,都稱之為「聖」。晉朝時稱圍棋的無敵者為棋聖。它是古代給圍棋手的最高榮譽稱號。戰國初期,通國之善弈者弈秋,西漢時被稱為天下圍棋第一的杜陵,都有相當於棋聖的榮譽和實力。三國時代有很多圍棋高手,當時吳國的高手嚴子卿、馬綏明,在後來兩晉時被棋壇推為「棋聖」。他們是我國圍棋歷史上的第一批棋聖。
我國古代實行過圍棋九品制。時間從三國時代開始,以後歷代因襲,曾延續500餘年。漢魏時,圍棋比賽頻繁,高手輩出,棋手等級差別懸殊,逐漸形成不同等級。為了加以區別,當時仿照曹魏實行的九品官人制,圍棋也分九品,實行所謂圍棋九品制。當時魏人邯鄲淳著述的《藝經》上曾詳加介紹,這九品由高而下為:一、入神;二、坐照;三、具體;四、通幽;五、用智;六、小巧;七、鬥力;八、若愚;九、守拙。以後北宋張靖著的《棋經十三篇》中關於棋品也有相同的記載。關於這圍棋九品制如何按棋力品評,明人許仲詒在《石室仙機》一書中作了具體的補充和解釋。他說:一品入神是指棋術變化莫測,又能先知,精義入神,不戰屈人,無敵於天下者;二品坐照饒半先,次於入神,即三局中有兩局走先;三品具體,是指:入神受饒一先,臨局之際,見形即悟;四品通幽是指受饒二先,臨局之際,見形阻善於應變,戰鬥與否,意在通幽;五品用智是指受饒三子,未能通幽,戰則用智;六品小巧是指受饒四子,臨局時不務遠圖,好施小巧;七品鬥力是指受饒五子,臨局時動則必戰,與對手相抗,不用智而專鬥力。八品、九品的棋力,作者未予評解,留給後人思考。這種九品制,為我國現時實行的圍棋段位制奠定了基礎。現時的圍棋段位制將棋手按實力高下分為九個段位,最高的段位為九段。
據史載,南北朝時梁武帝蕭衍酷愛圍棋,常通宵達旦下棋。他非常重視和賞識當時的圍棋高手。他曾指示當時的圍棋高手柳惲和陸元公主辦了一次全國性的圍棋大賽,規模宏大,轟動一時。比賽後,由柳、陸二人主持給參賽棋手評品等級。當時評上等級的就有278人,至於參賽的棋手人數自然更多。這可以說是我國歷史上有資料可查的最早的一次全國性圍棋比賽。
我國實行棋待詔的圍棋官銜制是從唐代開始的。為了教育帝王子弟及宮人,唐初設「內文學館」,隸屬中書省,後改「習藝館」,設有經、史、書、畫、棋、匚〔fāng方〕等博士。唐玄宗初設置翰林待詔,為文學技藝侍從之職。圍棋有棋待詔,屬翰林院,官階屬九品。當時著名的棋待詔有王積薪、鄭觀音等。棋待詔官階雖低,但因常能接近帝王,也有為帝王賞識而當上大官的。如唐順宗時的王叔文就是由棋待詔而晉陞為宰相的。
棋待詔制,從唐初而南宋末,延續了500餘年,及至明代,名存實亡,作為制度已不復存在了。
推薦閱讀:
※中國古代五大瑞獸及四大凶獸(圖文)
※揭秘古代那些玩妓女玩到極致的奇葩詩人
※蘭台說史·古代真實的「摸金校尉」到底有多神?
※古代帝王平日說話會文縐縐的嗎?
※古人以左為尊,可是為什麼被貶謫稱為左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