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論語》就是一本養生奇書

經書果然是經書!博大精深的《論語》,除了是一本修身、治國、平天下的百科全書,同時也是一本養生保健的百科全書。

孔子在行為醫學上有獨特的建樹,他第一個提出「仁者壽」的觀點。中國中醫科學院西苑醫院張世筠教授一直潛心研究《論語》中的養生保健內容,為你解讀《論語》中的養生智慧!

健康習慣 及早養成
防衰老,勤用腦

原文:葉公問孔子於子路,子路不對。子曰:「女奚不曰:其為人也,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云爾。」

譯文:葉公向子路打聽孔子,子路沒有回答。孔子說:「你為何不說:他發憤學習會忘記吃飯,快樂起來會忘記憂愁,不知道衰老就要到來。」

養生啟示:孔子的成就涉及政治、經濟、文化、醫學、養生學等諸多方面,這些無不得益於他發奮圖強、勤用腦、善思考。大腦是人體生命的活動中樞,具有用進廢退的特點,所以腦健壽長,腦衰則命短。愛學習、勤用腦是促使大腦保持活力的靈丹妙藥。

用好姜,能保健

原文:食不厭精,膾不厭細。食饐而餲,魚餒而肉敗,不食。色惡,不食。臭惡,不食。失飪,不食。不時,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醬,不食。肉雖多,不使勝食氣。惟酒無量,不及亂。沽酒市脯,不食。不撤姜食,不多食。

譯文:吃飯時不因米精而多吃,不因肉細而多吃。食物腐臭,魚變質、肉腐敗,不吃。顏色不好,不吃。氣味難聞,不吃。烹調不當,不吃。沒到吃飯的時間,不吃。切肉的方法不對,不吃。沒有調味的醬,不吃。肉食雖多,但吃肉不超過主食。酒可以喝,但又不能喝醉。市場上買來的酒和熟肉不吃。每餐不離姜,但又不多吃。

養生啟示:要防止病從口入,首先要從顏色、氣味、形狀等方面細心地鑒別食物是否變質,不吃腐敗、陳餿的飯菜酒食。其次還要講究烹飪技術,用調料儘可能地將飯菜做得鮮美可口,以增加食慾,促進胃腸消化。吃飯按時定量,即使細米精面,美味佳肴也絕不多食。肉類雖營養豐富,但過量食用會加重身體負擔,所以不能貪圖口福,超過飯量。

姜可蔬可葯,兼具葯食兩用價值,有發表、散寒、化痰、止嘔、開胃的功效,用於防治胃脘疼痛、食欲不振、細菌性痢疾等療效頗佳。但姜性味辛、溫,多食可致積熱傷陰,損傷正氣,出現目紅、口舌乾燥、身熱汗出等癥狀,所以孔子餐桌上少不了姜,但又不多吃它。

聽音樂,也能治病

原文:子與人歌而善,必使反之,而後和之。

譯文:孔子與人一起唱歌,如果別人唱得好,就必定請他再唱一遍,然後跟著他唱。

養生啟示:和諧優美的音樂具有疏通宣洩情緒的功能,可消除人們內心的抑鬱,使人情緒安寧,樂而忘憂。此前文獻曾有報道說,各國科學家在總結前人經驗的基礎上,不斷拓寬音樂的應用範圍,將其用於治療多種疾病,如,用德彪西的管弦樂組曲《大海》治療疲勞,用巴赫的《幻想曲和賦曲》治療厭世,用莫扎特的《第四十交響曲》治療憂鬱等,均取得了較好的療效。

過猶不及 以適為度

過度操勞,傷身傷心

原文:子曰:「飽食終日,無所用心,難矣哉!不有博弈者乎?為之,猶賢乎已。」「吾嘗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無益,不如學也。」

譯文:孔子說:「整天吃得飽飽的,什麼心思也不用,這很難呀!不是有下棋的嗎?去玩玩總比沒事幹好些。」「我曾整天不吃飯,整夜不睡覺地思考問題,結果一無所獲,倒不如去學習。」

養生啟示:保持適度的緊張,能增強適應生活和抵抗侵害的能力,能預防疾病,延年增壽。倘若不思進取,飽食終日,無所用心,適應社會的能力就會越來越差,心身也會發生退化。凡事皆有度,必須適可而止,急功近利,欲速則不達,超過一定限度就會適得其反。過分自我加壓,終日不食、不寢地努力拚搏,把弦綳得太緊,會造成腦力、體力嚴重透支,導致對疾病的抵抗力下降,成為患病或者過早死亡的重要原因。

中庸原則,過猶不及

原文:子貢問:「師與商也孰賢?」子曰:「師也過,商也不及。」曰:「然則師愈與?」子曰:「過猶不及。」

譯文:子貢問:「子張與子夏哪個更好?」孔子說:「子張做事過頭,子夏幹事不到位。」子貢問:「那麼子張要好些嗎?」孔子說:「過頭與不及同樣不好。」

養生啟示:中國的養生學受儒家學說的影響,也以中庸為重要的指導原則。正常的精神情緒變化,如喜、怒、憂、思、悲、恐、驚本來是人的正常生理活動,然而七情過度,也會物極必反,導致疾病甚至暴亡。人如果飲食過量或五味過偏,也能損傷腸胃,引起機體代謝失衡而致病。

中庸的原則還提示我們,要有節制地參加社會競爭。隨著社會競爭日趨加劇和科學技術日新月異地發展,現代人的生活節奏明顯加快,只有保持良好的心態,合理安排工作學習和休息,勞逸結合,學會放鬆,忙中偷閑,懂得休養生息,並不斷消除負面思想情緒,才能適者生存,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人生階段 各有所戒

少、壯、老,各有所戒

原文: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時,血氣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壯也,血氣方剛,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氣既衰,戒之在得。」

譯文:孔子說:「君子有三戒:少年時代,血氣沒有穩定,要戒貪戀女色;到了壯年,血氣方剛,要戒爭強好鬥;到了老年,血氣已經衰退,要戒貪求財物。」

養生啟示:少年情竇初開,性意識逐漸覺醒,愛慕追求異性,實屬普遍而正常的現象,但少年涉世不深,一旦沉湎婚戀,勢必損傷心身健康甚至釀成悲劇。所以少年應該努力拓寬情趣愛好,把性衝動引導到社會認可的範疇中來。

人至壯年,思維日趨成熟,逐漸形成獨立的見解,但由於經驗的積累,也容易自以為是,出現先入為主的情況。此時人際關係也較為複雜,矛盾重重,應力戒爭強好鬥而忠厚待人,此為減少矛盾衝突、維持心身健康的良方。

人至垂暮,心理悄然發生巨大變化,對自身的關注會變得越來越強烈,這種自戀情結,倘不嚴格自律,加以禁戒,任其發展,有人就會以權謀私,貪贓枉法,最終害人害己。

明智擇業,無高低貴賤

原文:子曰:「富而可求也,雖執鞭之士,吾亦為之。如不可求,從吾所好。」

譯文:孔子說:「財富如果能夠得到,就是為人拿鞭子那樣的差事,我也情願去做。如果爭取不到,還是做我喜歡的事情吧。」

養生啟示:溫飽是人類最基本的生理需要,在人們各種需要中占首位。倘若這種生理需要得不到滿足,其他的需要也就無從談起。孔子打破世俗之見,為求溫飽,不惜甘願從事低賤的執鞭差事。(執鞭之士:指古代天子或諸侯出行時,有二至八人手拿皮鞭為其開道;再就是市場的門衛,手拿皮鞭維持秩序。當時人們視這種工作為卑賤的職業。——編輯注)這種明智的選擇是值得稱道、也是有益心身健康的。

面對困境 情緒穩定

保持愉快,安貧樂道

原文:在陳絕糧,從者病,莫能興。子路慍見曰:「君子亦有窮乎?」子曰:「君子固窮,小人窮斯濫矣。」   

譯文:孔子在陳國斷了糧,跟著的人都餓病了。子路怨氣衝天地來見孔子說:「君子也有這樣窘困的嗎?」孔子說:「君子在窮困時能固守節操,但小人窘困了,就會胡作非為。」

養生啟示:情緒過於波動就會導致疾病。據調查,目前由社會心理因素引起的疾病占綜合醫院門診病人的三分之一左右。惡劣的生活和勞動條件、人際關係緊張等都是引起情緒波動的刺激源,但是這些外界刺激是否足以導致情緒的劇烈變化,卻與個人的道德修養、思想情操等密切相關。

分清是非,堅持原則

原文:或曰:「以德報怨,何如?」子曰:「何以報德?以直報怨,以德報德。」

譯文:有人問:「以德抱怨,怎麼樣呢?」孔子說:「那麼用什麼來報答恩德呢?應該用正直回報怨恨,用恩德報答恩德。」

養生啟示:孔子在處理人際關係時曲直分明,力主以直報怨,以德報德,絕不遷就壞人壞事。祖國醫學認為,大怒可以導致頭暈、頭痛,以及現代醫學所說的高血壓、心絞痛、心肌梗塞等多種疾病,但路遇不平時,適當地發怒又有助肝氣的疏泄,能夠消除心中的積恨,維持心理平衡。

仁者長壽 知足常樂

仁者延年益壽

原文:子曰:「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

譯文:孔子說:「聰明的人喜歡水,仁德的人喜歡山。聰明的人好動,仁德的人恬靜。聰明的人快樂,仁德的人長壽。」

養生啟示:孔子指出長壽必須建立在高尚的道德基礎上,必須加強個人的思想修養,也就是說健身要先健心,首先做個心懷仁術的人。因為仁者有良好的精神面貌,能調控自己的精神活動,以適應不斷變化的客觀形勢,防止不良因素侵害心身,推遲衰老,活到人類壽命應該達到的限度。知者樂水,是指知者心情愉快,就像流水一樣悠然安詳;仁者樂山,是指仁者就像高山一樣崇高偉大。

仁者樂以忘憂

原文:子曰:「君子道者三,我無能焉:仁者不憂,知者不惑,勇者不懼。」子貢曰:「夫子自道也。」

譯文:孔子說:「君子之道的三個方面,我都沒有做到:仁者不憂愁,智者不迷惑,勇者不畏懼。」子貢說:「這是老師的自我寫照呀。」

養生啟示:孔子闡明了仁者、知者、勇者的性格特點。仁者有正確的世界觀,謙虛謹慎,故能經常處於樂觀狀態。仁者勤敏好學,所以事業上擁有更多的成功機會。仁者孜孜不倦,濟世利人,上不怨天,下不怨地,這對人的心理起著良好的調節作用。

反之,損人利己、時時處於誠惶誠恐的狀態,勢必造成抗病力下降。遇事斤斤計較,也會損傷五臟精氣,導致精神壓抑、消極頹廢。

推薦閱讀:

武學奇書--孫祿堂《拳意述真》
《羅織經》一本禍害中國千年的奇書
武功奇書
武林第一奇書——鷹爪門一百零八擒拿術(四)

TAG:養生 | 論語 | 奇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