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關注什麼,你就會成為什麼
你關注什麼,你就會成為什麼
這是我最近剛剛學習到的一個人生智慧。我仔細想了一下,還真的是這樣,你關注快樂,你就快樂,你關注憂慮,你就憂慮。
每個人的生活中都充斥著大大小小許多事,我一般只把它們做兩種歸類。一種被我稱為正向力量(positive power),它們讓我充滿活力;另外一種是負向力量(negative power),它們吸走我的活力。我站在這兩種力量之間。我選擇走向正向的力量。我嘗試各種途徑讓自己與正向的力量相連接。比如我知道美是一種對我意義非凡的正向力量,所以在我的工作空間里就有著很多能帶帶給我美的體驗的東西:照片、花、蠟燭、我喜歡的書、電影、音樂、香氛…..它們並不是一開始就在那裡的,它們是我有意為之的結果。就像你看到的,我還每個星期給自己找點讓自己放鬆、開心的事做一做,我把它稱為與內心的藝術家約會。其實藝術不藝術一點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在這個過程中尋找到了讓自己快樂的力量。
快樂或者不快樂,這絕不是天生的。如果你要自己快樂,你就必須儘可能多地讓你自己與那些能帶給你快樂的人、事、物呆在一起。你要創造一些機會讓你自己快樂。假如你現在生活的環境中負向的力量太多了,那麼或許你要做的並不是與這些負向力量直接抗衡,而是轉而尋找正向的力量。好好想想你喜歡什麼,什麼能帶給你快樂,想一些最具體而微的事。比如吃一支雪糕,那麼你就好好地吃它,享受每一口冰淇淋在嘴巴里融化的感覺。
幾年前我買過一本書,她的名字叫做:《14000 Things to be Happy About》(14000件讓人快樂的事情)。更確切地說,這並不是一本書,而是一個長長的快樂清單,作者從小學時就開始記錄所有讓她開心的人、事、物。這本書帶給我很深的觸動,因為當時的我很不快樂,到處尋找著讓自己快樂起來的方法。現在我也有一本這樣的快樂本子,記錄所有讓我快樂的人、事、物。
如果你也開始記錄那些生活中讓你快樂的事物,你可能就會和我一樣有一個重大發現,那就是:快樂是一種能力。所謂能力,就是說,如果你不練習,它就弱,如果你練習,它就會強。在我一開始記錄快樂時,我覺得幾乎沒什麼可寫的,這並不是因為真的沒什麼可快樂的事,而是因為那個時候我發現快樂的能力很弱,我對快樂很不敏感。可是現在就完全不一樣了,我覺得生活每天總有些什麼讓我覺得活著還蠻有意思的,值得我把它記錄到我的快樂本子里去。
你也要培養你的這種能力。讓你的快樂肌肉強一點,再強一點。
你關注什麼,你看到什麼
兩個實驗——
第一個實驗,哈佛大學的一堂600人參加的大課,有幾分鐘要求學員尋找幾何圖形。
教授拿出一張大圖片來,裡面是一幅普通的街景,車流、人群、商店……片刻,圖收了起來。
然後教授問,看到正方形的……眾人舉手。看到圓形的……眾人舉手……
然後教授再問,公共汽車裡面坐了幾個人?寥寥數人舉手……街頭鼓樓上的大鐘,指向什麼時間?簡直沒人舉手……
重放出剛才的大圖片,大家果然注意到,公共汽車上的人,鼓樓上面的鐘……
第二個實驗。
主持人請大家看一段錄像,籃球賽,要求大家看完之後要說出來,兩隊各進了多少球。
觀眾雙眼緊盯屏幕,生怕數漏了。
然後主持人提問,眾人回答,兩隊各進了多少球……
然後主持人再問,有多少人注意到球場邊有一隻大猩猩走過。眾皆茫然。只有極少數幾個人注意到了。
重放錄像,果然,大猩猩堂而皇之昂首闊步走過,位置還相當搶眼,想不看到都不容易!
問題來了:為什麼呢?為什麼那麼大的一個大猩猩,優哉游哉地走過球場,你都看不見?為什麼600多雙頂尖聰明的哈佛學子的眼睛,沒有看到公共汽車裡的人,沒有注意到鼓樓上面的大鐘?
只因為,你關注什麼,你就看見什麼。也就是說,你的眼睛會忽略你不去關注的事情。
如果你關注的是孩子什麼地方做得不夠好,那麼你會忽略掉孩子什麼地方做得足夠好。
如果你關注的是周圍的人(丈夫、上司、同事、不認識的街邊人)什麼地方做得不夠好,那麼你會忽略掉他們什麼地方做得足夠好。
如果你關注的是孩子美好的地方,那麼你會忽略掉孩子讓你生氣的地方。
如果你關注的是生活美好的地方,那麼你會忽略掉生活中不太美好的地方。
今天,你的眼睛會去關注什麼?你的心會去感受什麼?
關注 既是一種重要的選擇 也是一種重要的放棄關注什麼吸引什麼 當今這個時代想法很重要,有了想法,它就可以激活你的意識,即使是一個很簡單的想法,但是你一旦打開思路迎接它,你就會變得跟從前不一樣。積極的想法令你變得強大。
那麼能令你變得強大的想法究竟是什麼呢?
它就是你在頭腦中構建的那個藍圖的實現。只要你構建的這個藍圖足夠詳細,而且滿懷信心,鍥而不捨,它就一定會實現!
智者說,「一個人認為自己是什麼樣的人,他就是什麼樣的人」。
明白了?一個人在腦海中把自己想像成什麼樣子,那麼他就會成為那個樣子!
設想一下,如果我早上起床,梳洗打扮一通後覺得今天將會是糟糕的一天,那麼它很可能就會是糟糕的一天。剛開始的時候,我覺得自己精神有問題—我居然可以預知將要發生的事情。很長一段時間以?,我幾近自虐,漸漸的,我領悟到這其實是精神領域的一個普遍真理,「預想總會吸引與之相同的結果」,也就是說,我之前的境遇全是活生生地被我「想」出來的。
看看我周圍的那些人們,開心的人們總是會遇到開心的事情。他們每天早上一醒來就期待這將是美好的一天,然後,美好隨之即來。
有時這些開心的人們也會有不開心的經歷,可是我發現他們從來沒有被打倒過。第二天他們同樣會滿懷期待地迎接新的一天,而那一天必將是美好的一天。
在我醒悟之前,我常常因為這個而困惑,「為什麼僅僅思想態度的差異就會產生截然不同的果呢?」
那個時候我還不知道這個世界上有一股強大的力量,科學家們稱之為電磁。宇宙中的所有事物本質上都是電磁,同性相斥,異性相吸的自然法則也是通過電磁運轉的。也就是說,你對待一件事情的態度是積極的,那麼它的結果就會是積極的,反之亦然。生活中任何一件事情的發生都不是偶然,任何事情的發生都與因果效應有著直接的聯繫。
請再次閱讀以上段落!讓它滲入到你的頭腦中,直到你永遠不會忘記—因為它們的力量足以改變你的一生!
西蒙斯讓被試者觀看一場籃球訓練的錄像:錄像中共有6個球員,分成兩個隊。白隊3個人,穿白色球衣;黑隊3個人,穿黑色球衣。兩個隊的隊員在一起練習傳球,有時回傳,有時拋向空中,交織在一起,讓人感到眼花繚亂。 西蒙斯要求被試者認真觀看錄像,努力跟上節奏,記住白隊的傳球次數,防止把兩隊的傳球次數搞混和記錯。 錄像放完之後,西蒙斯問:「你們注意到這場籃球訓練中有什麼怪異的現象了嗎?」 被試者回憶後紛紛搖頭。 西蒙斯又問:「你們看到球場上的『大猩猩』了嗎?」隨後,他重放了這個錄像。 被試者重看後驚訝地發現,有一個穿著大猩猩服裝的人在球場中閑逛,還對著攝像頭拍打自己的胸膛,然後才慢慢地走開。許多被試者一口咬定:「錄像帶一定被做過手腳了,不然怎麼會看不到如此明顯的『大猩猩』呢?」 西蒙斯解釋說:「你們之所以沒有發現球場上的『大猩猩』,是因為你們的注意力都集中在穿白色球衣的運動員身上,全神貫注地記錄著他們傳球的次數。因此,你們的注意力不僅屏蔽了黑隊的傳球數,同時也屏蔽了『大猩猩』的身影。」 隨後,西蒙斯用一個拿著雨傘的女人代替大猩猩,再次重做了這個實驗,結果還是一樣。 在進行了上面兩個實驗之後,西蒙斯想進一步知道,如果在兩個人談話的時候,把其中的一個人換成比較相似的另一個人,那將會出現什麼情況呢?比如,顧客在賓館前台辦理入住手續的時候,前台服務員的筆掉了,在彎下身去撿筆的同時,讓另一個服務員突然出現在她的位置上。她們都是中年人,都是短髮,都是戴著眼鏡,顧客會發現已經換了另一個服務員嗎?也許有人會想,這麼大的變化,顧客怎麼會看不出來呢? 西蒙斯通過實驗證明,實際情況並非人們想像的那樣。如果這兩個服務員具有相似的特點,有近半數顧客沒有注意到這個變化。 西蒙斯解釋說,這是因為顧客關注的是辦理入住手續,因而忽略了服務員的相貌。這就像我們在車水馬龍的街道上開車,通常只關注路況、紅綠燈和其他車輛,而不會關注天上的白雲,不會關注路邊的行人一樣。 關注,既是一種重要的選擇,也是一種重要的放棄。 關注什麼,就會發現什麼;關注什麼,就會感受什麼。一個習慣於關注真善美的人,就會覺得自己生活在一個光明的世界裡;一個習慣於關注假惡丑的人,就會覺得自己生活在一個陰暗的世界裡。
領導要關注什麼? 領導的注意力放在哪裡?組織的「興奮點」就在哪裡,資源就集中在哪裡,事業就局限在或者發展到哪裡。就當前的中超來看,領導層普遍存在著只關注目標或手段,罕見關注目的的。這也是中超有熱鬧無繁榮、有進行無進步,大投入低產出的一個重要原因。 當年,毛澤東領著一群工農子弟,在井岡山上「佔山為王」,吃著「紅米飯」,喝著「南瓜湯」,其實是過著缺米少鹽的苦日子。一天,他老人家和眾兄弟坐在山坡之上,問一干屬下:放眼望去,你們看到了什麼?有人說看到了竹林,有人說看到了農田,也有人說看到了湖南。而毛澤東說他看到了全中國,看到了全世界。毛澤東沒有特異功能,他們之所以在同一地點、同一條件下,看到的東西不同,是因為他們的眼界胸懷不同。毛澤東是用心在看,其他人大都是用眼在看。 土匪頭子只關注財色,所以,他的命運就是由佔山為王到佔山為亡。毛澤東從不把軍隊當作單純的作戰單位,要求戰士不拿群眾一針一線,還要宣傳群眾、服務群眾,所以,他成了改變一個時代的領袖。同樣的,一傢俱樂部領導的注意力放在哪裡,這傢俱樂部就會走到什麼位置。領導的眼界、胸懷決定了俱樂部發展的疆界、前途。 關注目的的,是一流的領導者; 關注目標的,是二流的領導; 關注手段的,是三流的領導。 目的是為什麼干?為什麼要向那個方向去干?目標回答幹什麼?干到什麼程度?手段回答怎麼干?怎麼才能富有效率地干?目的是形而上的;目標是清晰明確的,中間層次的;手段是形而下的。最高管理者,關注目的,也就是掌舵,而目標及手段,是需要層層分解,各負其責的。 比較短命企業與基業長青企業的差別,可以發現它們對企業使命與目的的認識,普高存在著天地之間的反差。層次越低,其壽命越短。越是自利,越是急功近利,越是其興也匆匆,其亡也匆匆。足球俱樂部直接面對的是勝負的壓力,這個最直接最現實的巨大的壓力,往往把俱樂部領導的眼界壓迫到手段的層面,進而局限了自我的發展與俱樂部的長遠發展。 某一思考層次上的目的,可能是另一個更高思考層次上的手段。關注目的的是開放的永無止境的領導。為什麼要搞職業足球?球隊為什麼要爭取勝利?是為了為了讓球迷滿意嗎?只有勝利才能讓球迷滿意嗎?為什麼要讓球迷滿意?怎樣讓更多的球迷滿意?追問下去,行動下去,視野會越來越開闊,事業會越來越輝煌,領導會越來越成功。
關注什麼就會得到什麼 給孩子的10個最偉大的禮物--用五個養育工具培養孩子的10大成功品質我們要時刻強化孩子們的優點、才幹、和潛能。 因為你關注什麼便會得到什麼,這送給孩子的10個最偉大的禮物和五個強大的養育工具讓身處老師和媽媽雙重角色的我同樣受益匪淺。
五個強大的養育工具工具1:向前看工具2:傳達愛的信息工具3:用「提問」代替「告訴」工具4:真誠的傾聽工具5:樹立榜樣
給孩子的10個最偉大的禮物禮物1:充分感受禮物2:自尊禮物3:同情禮物4:平衡禮物5:幽默禮物6:溝通禮物7:富足感禮物8:誠實與責任心禮物9:明智的選擇 禮物10:夥伴關係的秘訣。
關注什麼得到什麼 2008年6月程遠(化名)畢業於南方某大學,畢業的時候就發現自己的專業不符合當今社會,就業機會非常渺茫,於是恨自己運氣不好。特別是經過三次應聘失敗後,開始指責父母當初給自己填的志願不對,造成今天這樣,每日不給父母好臉色,說話沒好氣,大聲喊叫,鄰居也發現這孩子變了,眼神獃滯不愛交流。父母看在眼裡痛在心裡,看到孩子日漸消瘦,媽媽暗自落淚。也覺得,做父母的把孩子的一生都要毀了,很是自責,對孩子目前狀況到了實在沒有辦法的狀態。過去,只忙於做生意,根本不知道遇到這樣的問題如何處理。現在,生意也無心情做了。媽媽見人就含淚哭訴:「我可咋辦,幫幫我吧,咋辦呀?我對不起小遠,我對不起他呀....」爸爸也是沒有太多文化,見到孩子、妻子的痛苦樣子,只有傷心,恨自己無能。2010年3月16日在學校見到了程遠父母,向我訴說了原委。我單獨和他們交流了不到十分鐘,晚上參加了我溝通習慣訓練課,如釋重負,課後要求我和孩子見面。3月20日下午3點多見到了程遠,一直和我說父母的錯,也說學校不應該騙他。一直強調專業的選擇給自己造成現在這樣的後果。10幾分鐘過後,他開始問我,老師難道不是專業的問題?我說:「你關注的問題錯了,關注的只是過去,應該積極的關注現在應該如何辦,未來要什麼結果。」後來在父母的建議下,參加了我的《好習慣成就好人生》講座,知道了自己的錯誤在於僅僅把想法放在了「專業選擇的錯誤」上,在這種思想狀況下,行為方面一錯再錯。4月份參加了《當眾講話習慣訓練》建立了自信心,5月參加了《人際溝通習慣訓練》打開了自己,懂得了如何與身邊人的溝通,和父母的關係也很親密了。現在,程遠正在一家民營企業擔任質量檢查員,有時間就來參加學習,同時幫助老師做一些事。程遠父母的生意不僅照做,還比以前有了擴大,兩家店變3家了。程遠的故事,可以告訴我們:關注什麼,就得到什麼。例如:在大街上,有人問你:剛才在你面前過去幾輛白色小轎車?你回答不上來。那麼,現在開始數,看五分鐘內在你面前過去幾輛白色小轎車。一輛、兩輛、三輛。。。。。五分鐘,發現過去六輛!現在感覺一下,身邊都有什麼聲音?空調、電腦、冰箱、汽笛......原來,被網上文章內容吸引,沒有發現這些聲音,仔細一聽,有這麼多聲音在周圍!在我們沒有關注的世界裡,一切照常發生。當集中注意力於此,便會發現其存在。很多人情緒不好,事實上很多時候關注的是負面的東西太多。關注人們的缺點,就會不喜歡一個人;關注自己的缺點,就會自卑。發現孩子的不足,不知不覺就會批評;發現團隊的問題,就會抱怨。久而久之,就會形成習慣,身上的負面能量就會淤積,最終影響個人發展。相反,今天開始關注積極的東西,那麼一定會得到正面的能量,會讓自己更快樂,人際關係更好,更富有。
關注什麼,得到什麼 徐文老師有這樣一個事實:你對理想越執著,越能控制自己關注事情,將精力最大限度的集中在自己關注的對象上,你成功的機率就會大大提高。
如果一個人能用自己的潛意識指導自己的行為,用正確的思想引領積極的想法,用執著和堅定毅力加持我們的願望,用樂觀的態度伴隨生活中的每個環節,那麼命運就會掌控在自己的手中。掌控自己命運的人必定是一個勇敢的人和敢於冒險的人。當我們思考得到某些東西的同時就會失去某些東西,當作出一項決策的同時伴隨著「失去」與「得到」之間的權衡,就意味著需要有勇氣承擔一種責任。
由於意志堅定的人不會放棄任何一個細小的機會,所以意志堅定的人不會感到懊悔,更不會因為身處困境而怨天尤人。在面對困境時不抱怨任何人、任何事,而是毫無私念地專心地尋找解決困難的方法和途徑,努力從全局利益考慮找到有利於事情向積極方向發展的具體措施。在很多時候,我們常常被眼前的事情、事物、情節等所迷惑,我們的想法也會隨之發生浮動,薄弱的意志力動搖著我們的理想、願望、目標。特別是當需要改變自己通常的行為習慣時,由於感覺到很不舒服,我們會寧願忽視可能的失敗局面,也不願意發生新的改變。隨著時間的流逝,我們也會漸漸的失去自己的思想、目標,到頭來我們一無所獲。
在這個磨礪人心的時代,迷惑與恐懼如影隨形,無處不在,所以將想法變成現實也隨之變得非常不易,既要受到來自外部多種因素的干擾和阻礙,也要受到內心深處的擔憂、憎恨、抱怨、苦惱、恐懼、嫉妒、貪婪等負面的想法的影響。如果能將自己想法始終控制在積極的層面上或者一件事情上,將負面想法減少到最少,堅持不懈,堅信自己的信念,將最熱切的專註、最強烈的渴望、最有效的作為都投入到自己的心愿上,擺脫一切懷疑、疑慮、軟弱和自卑的感覺,用自己的主動性和創造性的思維積極投入到一切努力中,在不斷強化的意志力的引導下完成正在思考的事情,那麼成功、致富的機會就會來到我們的身邊,我們的生活也將隨之變得更加美好。
你關注什麼就得到什麼 「你關注的就是你能得到的。關注快樂就獲得快樂,關注痛苦就得到痛苦。」
細細想想最近的心情確是如此,察看心靈的主色調發現是灰色
懶惰、散漫、走神、情緒化。。。
怕說話、怕寫字、怕聊天、怕聚會、怕健身、怕出門、怕冬天、怕下雪。。。
自己以為是因了天氣灰暗、陰沉的影響。
是啊,只關注灰色的天空,不把陽光的燦爛放進心裡,那肯定感受不到光明和溫暖。
天氣陰沉是因為有了陽光明媚的比襯,為什麼不感激多變的天氣令人能夠體會天氣變化帶來的驚喜而興奮呢?
冬天的寒冷是季節在向人們炫耀自己的威力,為什麼不為用心把自己包裹在厚厚的棉中擁有溫暖的感覺而開心呢?
忙碌的工作是社會角色賦予的與能力相適應的認同,為什麼不為忙碌帶給自己與眾不同的工作實績而自豪呢?
我感激天氣的變化讓我有了追求陽光燦爛的美麗心情,我感激厚厚的冬衣帶給我的溫暖,我感激忙碌工作帶給我的自信、成就感,我感激好朋友告訴我「你關注什麼就得到什麼」的哲理。
啊,此時,天空比先前亮了許多,我感覺到了一份燦爛的美麗心情,因為陽光又重新回到了我心裡。
對了!我有一個創意。
為什麼不把洗衣機洗衣的轟轟隆隆聲音當歌來聽?如果把自動洗衣的過程變成一個有趣的健身操,孩子們一定喜歡。想像一下,孩子們用身體表現通電、注水、洗滌、脫水、漂洗、脫水、烘乾、掛起來、完成。嗯,給每個程序配上相應的音樂。。。哎呀呀,趕快發給幼兒園的老師們,他們一定能實現這個創意。
讓每個生活細節都充滿快樂,是我們時刻都記得為孩子們提供的最初也是最佳的創意。把快樂與大家共享,快樂就會成倍增長,學會關注快樂,快樂就會時刻跟在身邊,心靈的色彩也會像陽光般燦爛。
從容隨筆——關注什麼就會得到什麼 「你得到的一切都是你關注並為之樂道的,如此循環無窮盡已」,這是今天送給酷愛讀書、熱愛學習朋友小平理財書中的一句話。送書之前,想寫很長一段話,打開內頁才發現空間狹小,所以決定把其他內容寫在今天的作業里:
很多時候,人們常常念叨自己的很多暫時沒有,卻不會經常感恩掛懷自己的得到,於是,幸福之人關注的更加明晰、未明之人迷茫的更加明顯:只有經過頓悟以後才會發掘:自己所得到、擁有、實現的一切其實真的不過是自己關注、分享、奉獻的所有:
關注不滿得到牢騷;
關注缺點得到抱怨;
關注批評得到憤恨;
關注瑣碎得到失衡;
關注付出得到失落;
關注缺憾得到卑微……
關注讚美得到開心;
關注幸福得到美滿;
關注奉獻得到回報;
關注機會得到幸運;
關注快樂得到美好;
關注感恩得到一切……
「生命如此短暫,有所營謀,必有所煩惱;有所執著,必有所束縛;有所得,必有所失。如果把時間花在財物上,就沒有時間花在心靈上;如果日夜為慾望奔走,就會耗失自己的健康。何不放低欲求,多點時間和心靈對話。其實,有什麼比好好吃一頓飯、歡喜喝一杯茶,一日喜樂無惱、一夜安眠無夢的日子更幸福呢?」
「你所求的他必給你」,無論任何人都應該明白:
你得到的全部必是你撒潑出去的曾經:得到了就不要抱怨、失去了就不要後悔;
她擁有的很多當然是自己關注並靜靜樂道的全部:得到了就要感恩、擁有了就要分享;
她收穫的全部自然是本人樂此不疲的一切:帶著感恩出發、帶著謙卑啟程、帶著行動踐行、帶著快樂收穫,才會讓我們心無旁騖:
生活中,關注什麼就會得到什麼,僅此而已……
王朝管理天條:真正關注什麼,才能得到什麼作者: 周永亮 出版時間: 2011_07_19 出版社: 機械工業出版社 收藏該書籤
看看這些成敗的帝王與領袖,我們可以問問:為什麼有的成功地建立了王朝並能將王朝延續,有的飲恨沙場,有的半途而廢?其實,通過他們的經歷和想法就知道,他們的關注點其實不同;用筆者的話說,你關注了什麼就得到什麼!實際上,成功的王朝建立者和統治者都無一例外地將關注持續作為自己的戰略目標,時時刻刻警醒自己是不是一直關注這個目標。這就是古代王朝鬥爭中的管理哲學,沒有做好的領袖就是忘記了管理的目的,甚至自己就缺乏這種管理思維。
是不是所有相對比較成功的帝王都關注持續?實際不然,從世界歷史的角度看,並不是所有帝王都將持續看成管理的目標,比如歐洲的諸多王朝,它們的帝王究竟關心什麼?其實,諸多國王更多關注的是財富和榮譽。其中最典型的是羅馬帝國的諸位統治者和西班牙的哈布斯堡王朝統治者,特別是腓力二世。
羅馬共和國和羅馬帝國,在世界歷史上佔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其政治文明和藝術文明的高度對於後來的歐洲有著獨一無二的影響,但是令人奇怪的是,隨著羅馬帝國的滅亡,其文明並沒有被完整地繼承或延續下來,反而進入了長期的中世紀黑暗中,即使到了文藝復興之後,歐洲諸國也未能從羅馬文明中獲取完整的文化遺產。當然,這其中會有各種各樣的原因,其中一個重要的內因不能不是羅馬帝國統治者的管理取向。
儘管羅馬共和國的高層管理精英是當時所謂民主的代表,但是在義大利的政治理論家馬基雅維利看來,統治寡頭強烈進取,並且渴望軍事榮耀;羅馬精英喜歡廣泛佔有,因此愛好帝國征服!
羅馬起初只是一個小城邦國家,且資源貧乏,多山而沒有港口,建國早期應對接連不斷的外部侵略和威脅,因而對軍事行動的依賴形成了一種尚武風尚。用一位美國學者的話,羅馬人將實施暴力的能力提升到了美德的地步,甚至成為一種將暴力本身就看成善的品質。按照德國軍事理論家克勞塞維茨的說法,羅馬人徹底地好戰。這一性格不僅存在於普通民眾身上,也集中體現在最高管理層的行為和價值觀中。他在《戰爭論》中寫道:
我們不得不承認,在激勵戰鬥者的各種激情中,沒有什麼像對榮耀和聲譽的渴望那麼有力和持久。德語將這種激情同兩個有貶義的詞語—「貪求榮譽」和「追逐榮耀」—聯繫起來,從而使之受到不義的玷污。這些高尚抱負的過分泛濫肯定了對人類施加最令人厭憎的暴行。然而,它們的來源使它們有資格躋身於人性的最高境界。在戰爭中,它們起到激活慵惰之眾的根本作用。其他激情—愛國主義、理想主義、復仇慾望和每種形式的熱情—可能更為普遍,也更受尊重,但不能取代對聲譽和榮耀的渴求。的確,它們可以使大眾奮起,並且激勵其行動,然而它們不可能賦予指揮官卓越超群的抱負,就像他要出人頭地就必須有的那樣。它們不可能像抱負那樣,使得指揮官對於作戰的每個方面都有一種個人的、幾乎屬於他自己獨有的利益興趣,從而最好地利用各種機會,奮力耕耘,精心播種,以期獲得大豐收。主要是各級指揮官的這種奮鬥精神、創造力、活力和爭強好勝熱情,使得軍隊煥發勃勃生機並贏得勝利。
在很多學者看來,正是這種征服榮譽和戰爭榮耀的激發,羅馬人的好戰及殘酷始終貫穿在共和國和帝國的歷史中。一位被後世認為具有高貴品質和文化修養的統治者小西庇阿在鎮壓西班牙一個城鎮造反者時,為了殺一儆百,他竟無情地下令砍掉了400個年輕人的手臂,偉大的希臘科學家阿基米德就是在一次羅馬軍隊的血洗行動中被士兵無辜殘殺的。回來後,小西庇阿本人如願獲得了國家統治階層的最高獎勵—隆重的凱旋儀式。
一位歷史學家深有所思地說:
難以揣測羅馬人的殘忍有何深意。在許多方面,他們的行為類似於不少原始的古代民族,不過,據了解,極少有如此高文明程度的民族會在戰爭中表現出如此的殘暴。羅馬帝國的很多行為很多情況下是非常理性的產物,但表現出很深的非理性以及陰暗的特點。羅馬戰爭方式的最顯著特點之一就在於它的經常性—羅馬軍團幾乎每年都會到境外打仗。以致人們都認為,羅馬的特徵是使用暴力來達到自己的所有目的!
這種不斷的戰爭和征服確實為羅馬人帶來了榮耀,同時也帶來了實惠—大批的臣服地區。不過,羅馬同時也遭到了殘酷的報應,不僅體現在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中國的同一年)迦太基25歲的領袖漢尼拔繼位後對羅馬全國領土的踐踏,而且終極體現為公元5世紀北方野蠻人的殘酷洗劫。
當羅馬帝國陷入一片內外交困的混亂時,東方的哥特人開進了義大利。統率這支大軍的是哥特人中最有名的勇士阿拉里克。公元408年,阿拉里克的大軍向羅馬逼近。他們佔領了羅馬的港口,斷絕了羅馬的糧食來源。羅馬統治者驚恐萬狀。元老院決定派軍使到阿拉里克那裡求和。
「求和嗎?可以,條件是交出城內全部金銀財寶。」
「那麼,您打算把什麼留給羅馬的市民?」
「生命!」
「不過,城裡還有很多人,士兵們每天都在操練,他們將進行殊死的抵抗。」
阿拉里克哈哈大笑:「那很好,草長得越密,割起來就越省力!」
最後終於達成了協議:羅馬人出黃金5000磅,白銀3000磅,綢料4000塊,皮革3000張,胡椒3000磅。羅馬人為了湊足5000磅的黃金,甚至將金質的神像都熔化了。哥特人收到這些貢品,才允許羅馬人出城買糧食。
公元410年,阿拉里克決定打進羅馬城,他向士兵們宣布:攻進羅馬,可以任意搶劫3天。
一個雷電交加的夏夜,穿著獸皮的哥特人吹著牛角號,衝進了羅馬城,3天3夜的洗劫,四面八方的大火,使巍峨的殿宇、壯麗的宮殿化為一片焦木。金質神像和黃金器皿裝滿一車又一車,都被拉走了,留下的是血流成河!羅馬人和羅馬文明基本上被清洗乾淨了!
公元476年,西羅馬只有6歲的末代皇帝被廢黜。就這樣,這個曾稱霸地中海,盛極一時的大帝國,終於在奴隸起義和外族的不斷入侵下覆沒了。
到了16世紀,歐洲又出現了一個規模更大、歷時更短的龐大王 朝—西班牙的哈布斯堡王朝,其領袖就是腓力二世國王。有人說,這是一個真正的「日不落帝國」,帝國版圖從歐洲到美洲、亞洲。其生存的方式就是軍事擴張。他的孫子在1626年說:「有那麼多王國和領地同王室相連,因而不可能在某一個地區沒有戰爭,以便要麼保護我們已經取得的東西,要麼將我們的敵人引向別處。」
這個腓力二世幾乎打遍了當時整個歐洲的列強,進攻英國,入侵法國,與荷蘭較量,其控制區域遍布世界的1/3,橫跨9個時區。當時的法國人擔心:「西班牙人的野心在於,他們得到了那麼多土地和海洋的主宰權,相信世界上沒有任何部分是他們不能獲得的。」
用腓力二世本人的話說,他的這些業績都是為了顯示上帝的榮耀,因為「上帝是西班牙人」!實際上,貪慾才是他的內心世界,那源源不斷的西班牙財寶船成為當時世界海洋上最為壯觀的風景線!
當西班牙的敵人越來越多、自身的財富來源越來越少、內部耗費越來越大的時候,一位大臣小心翼翼地提出同時與英法為敵的巨大代價:「陛下,如果上帝真的將消除世界上所有弊端的責任賦予您的話,他本應該同時賜予您完成使命所需要的更多的金錢和力量!」
腓力二世不屑一顧地回答:「我知道你出於為我效勞的忠誠才這麼說,但你也必須明白,像我這樣一個充滿責任感和道德感的人是不會就這樣放棄的!……請你牢記:宗教的事業高於一切!」
當戰局越來越不利於西班牙,腓力二世的身體狀況越來越不好的時候,議會成員(儘管不起實際作用,但可以作為決策諮詢機構)直截了當地提出了抗議:「雖然對荷蘭人、英國人和法國人的戰爭是神聖和正義之舉,但我們必須懇求陛下將其停止!」
腓力則對這種所謂「人民代表」的大膽無禮非常憤怒,對身邊的臣屬大發雷霆:「他們必須信任我,堅信我對這些王國的熱愛,堅信我治理它們的長期經驗,要知道我將始終做符合最佳利益的事情。告訴他們,以後永遠不要將這類建議和問題帶到我這裡!」
當然,到腓力二世閉眼去見上帝的那天,他也沒有看到真正的征服,但是歷經一個世紀積累的海外財富卻在各種各樣的戰爭中消耗了,西班牙既沒有因掠奪海外財富而致富,也未能依靠這些財富保護好自己的領地,僅僅成了世界歷史上又一個過眼煙雲般的王朝(這類王朝在歷史上很多,如荷蘭王朝、奧斯曼帝國、匈奴王朝、元帝國等)!
這大概就是歐洲文明會斷續而中華文明持續一體化的管理原因之一吧!中華王朝的大多數優秀帝王都比較關注持續的問題,而歐洲諸多王朝更多關注的是財富的獲得和控制區域的無限擴大。中國有句俗話,而基督教也很重視的一句格言是:種瓜得瓜、種豆得豆!你關注什麼才能得到什麼!
仔細想來,中國的很多企業家之所以失敗也在於此。中國很多企業領導者喜歡讀帝王傳記,往往喜歡其中的帝王權術,著重於權謀的把玩,而忽視了優秀帝王對於王朝的治理智慧,尤其是他們的管理重心,也就是他們的關注焦點。坦率地講,不少企業領導者也說關注持續,也說持續發展,甚至口號喊得震天響,但是一沒有培養出隊伍來,二是總把現金流搞得極度緊張,似乎只有這樣才能顯示自己的才技和智慧,才叫將資本運營到最有效率的地步,結果就是美國的安然等企業的消失,而中國的托普、德隆、科龍都是在豪情萬丈的時候突然崩盤的。
實際上,即使在現代企業發展史中,研究者早已發現,長壽企業的一個重要特徵就是相對保守的財務戰略和更加長遠的目光!
在此問一句:管理為什麼?你問過為什麼而管理嗎?中國的企業家也是如此,你不以持續為管理目標,當然你就得不到持續。如果是為了管理而管理,你能夠得到什麼呢?一句話,你關注什麼才可能會有什麼!當大量的企業領導者希冀通過資本運營獲得企業規模的快速膨脹時,台塑當家人王永慶則不斷強調:「要抓住管理的『本』!」
「本」是什麼?就是影響企業持續的根本要素!如成本的控制和利潤的持續來源。這就是王永慶似乎總是盯住小事而自身特別節儉的原因。
這裡產生了一個問題:儒家學說在很多人的心目中成了中華文明近代落後的罪魁禍首,無論是以西方學者馬克斯·韋伯和李約瑟為代表的看法,還是很多中國的學者,似乎都認為儒學中的限制性思維是限制中國人創新的重要思想來源,當人們將這種思維與魯迅先生的系列小說言論聯繫起來之後,似乎更是找到了鮮活的例證。這種思潮一直到20世紀80年代末的《河殤》,將海洋文明與陸地文明對立起來之後,進一步否定了中華文明還會進步的可能性:
中華文明似乎在基因上就有問題!
這幾乎是對中華文明宣判了死刑!實際上,這是一種情緒性的表現,也是沒有深入了解中華文明成長機制的體現。儒學只是一種理論,儘管是一種指導了歷代帝王的理論,但是每位帝王都有著自己的理解和對於理論的取捨,而優秀帝王總是能夠將理論活用而且深刻了解其精髓,而那些將王朝快速毀滅、不能成為長壽王朝的帝王,則恰恰是沒有遵守規律,如秦始皇、隋煬帝以及明朝帝王對於儒學的曲解(儘管他們將儒學地位似乎推向極致)。
至於中華文明在中世紀之後的落後原因,我覺得不能歸罪於儒學,它僅僅是一個理論,何況正是儒家學說為中華文明的持續提供了良好的理論基礎。不要將儒家看成個筐,什麼都往裡面裝,反正是成也儒家、敗也儒家,實際上是帝王管理思維、管理視野和管理能力的變化,未能意識到環境的變化,未能有效地控制自己的統治慾望,仍然堅持過去的持續觀,其結果是必然可以看到的!
推薦閱讀:
※遇到女神,我只關注了她穿的那款緊身牛仔褲
※從新郵預訂看郵市(關注)
※關注傳統——清明節的英文知識
※【名人關注】任志強駁火團中央 唇槍舌劍各不相讓
※幾款值得關注的腕錶?讓你看得更透徹
TAG:關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