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眩暈」醫學發展火熱  這些內容需要關注!

近期,來自中國武警總醫院耳鼻喉咽頭頸外科、中美眩暈病研究所的單希征教授,在醫生站為大家帶來了《眩暈醫學研究進展與發展動態》講座,闡述了常見眩暈疾病的診治進展。

作者:放羊的星星

來源:醫學界神經病學頻道

眩暈是一類常見病、多發病也是疑難病。然而,目前眩暈的診斷和治療存在多個誤區,全國對眩暈的診治水平很低。所幸的是,越來越多的醫生關注到了眩暈,目前全國再一次掀起了眩暈疾病的學習和研究熱潮。

眩暈流行病學現狀

德國的研究資料顯示,眩暈的患病率為20%~30%,年患病率為5.2%,年首次發病率為1.5%。而老年人患病率更高,英美研究顯示,65歲以上老年人患病率為30%,75歲以上老年人為50%。

根據武警總醫院眩暈病房2011年~2015年3920例眩暈患者的病例分析顯示,中樞性眩暈患者為2852例,佔比72.66%;中樞性眩暈531例,佔比13.55%;其他類型眩暈261例,佔比6.66%。

所有眩暈患者中,良性陣發性眩暈患者最多(佔43.62%)。其中50~59歲為高發人群;良性陣發性眩暈(BPPV)也稱為耳石症,包括原發性和繼發性BPPV。患者的頭部迅速運動至某一特定頭位(起床、卧床、翻身、扭頭等)時可出現短暫陣發性發作的眩暈和眼震,發作時間通常小於1分鐘。患者可出現強迫體位,卧床時不能向患側躺或翻身,起床時動作緩慢。

第二大疾病為梅尼埃病(佔22.45%)。梅尼埃病發生時通常有前兆,即患者在發生眩暈之前先出現耳鳴癥狀,繼而出現旋轉性眩暈、噁心、嘔吐等癥狀。是一種良性眩暈,發作後癥狀消失進入間歇期;其是由於內耳膜迷路水腫而導致。

第三大疾病為前庭神經炎(佔6.12%)。約有30%的前庭神經炎患者在發病之前有感染史,可能是由於病毒感染所致。患者除表現為眩暈、噁心、嘔吐等癥狀之外,還會出現平衡障礙,走路不穩等癥狀。患者為持續性眩暈,可能需要一個月左右時間才能恢復。

第四大疾病為前庭性偏頭痛(佔4.97%)。患者表現為發作性眩暈或不穩感,而這些患者在發病時或發病前同時具有偏頭痛病史。第五大疾病為突發性耳聾伴眩暈(4.85%),其中絕大部分患者為突發性耳聾伴BPPV。

眩暈的主要研究進展

1. 良性陣發性位置性眩暈(BPPV)的診治出現三個里程碑式的突破

1)BPPV的發病率很高,幾乎占所有眩暈患者的1/3:除原發性BPPV之外,還有許多繼發性BPPV,包括梅尼埃病伴BPPV、前庭神經炎伴BPPV、突發性耳聾伴BPPV、亨特綜合征伴BPPV、繼發於手術的BPPV(可能與麻醉刺激或手術體位有關)。

BPPV的發病機制:正常情況下耳石是附著於內耳橢圓囊上,當一些致病因素(供血減少、老年退行性變、外傷、劇烈運動)導致耳石脫離形成耳石碎片;耳石碎片進入三個半規管內,人體頭位變化時,這些半規管亦隨之發生位置變化,沉伏的耳石碎片影響內淋巴液循環,刺激半規管毛細胞,導致機體發生強烈性眩暈。

2)手法複位治療BPPV效果較好:在進行手法複位治療之前,需要通過誘發試驗和眼震先明確患者的耳石脫落的部位(位於哪一側的哪一個半規管中);根據半規管走行和地心引力將耳石從半規管中倒出重新進入橢圓囊內,患者癥狀可很快改善。

有經驗的醫生採用手法複位治療BPPV的緩解率可高達90%。然而,手法複位治療非常依賴醫生的經驗,複位的角度、速度等均很重要;想要達到精確化治療比較困難。

3)全自動化耳石複位儀—— SRM—IV「良性陣發性位置性眩暈診療系統」治療耳石症效果顯著:該設備是由單希征教授牽頭研發的,可實現定位定量精確化診斷和複位;目前在全國已安裝了100多台。對於難治性耳石症治療效果較好。

圖1 由單希征教授牽頭研發的BPPV診療系統

2. 梅尼埃病的治療趨於成熟:

1)保守治療:藥物、保健(減少或避免誘因、改善生活方式)、中西醫結合治療;

2)鼓膜置管術加鼓索神經切斷術:適用於保守治療無效但聽力基本正常的患者。超過50%的患者手術治療後癥狀可減輕;

3)內淋巴囊減壓術:適用於保守治療無效但聽力損失明顯的患者。既往認為該手術治療效果不明顯,但近年來國內外的專家重新對該手術的效果進行了肯定,該手術為微創手術,對聽力影響較小。

既往認為手術需要進入顱內,對內淋巴囊行切口引流;但近年來的研究表明無需進入顱內,只需將內淋巴囊區骨板打開即可發揮減壓作用。手術可明顯改善患者發作的次數和嚴重程度。

4)半規管栓塞術:適用於保守治療無效但聽力損失嚴重的患者。是梅尼埃病最有效的手術治療方式,三個半規管均進行栓塞手術效果最好。

5)迷路化學切除術:適用於保守治療無效且聽力基本喪失的患者。即通過鼓膜穿刺分次在中耳內滴入少量慶大黴素,一周一次,徹底破壞前庭功能後患者癥狀可完全恢復。手術後短期內患者可能出現走路不穩等平衡功能障礙的表現,但可通過康復訓練恢復。

3. 前庭康復醫學快速發展:

眩暈的患者通常伴有走路不穩等平衡功能問題,可通過康復訓練改善這些癥狀;因此,康復治療越來越受到重視。前庭康復治療是通過一系列有針對性的個體化康復訓練方案,提高患者的前庭位覺、視覺和本體感覺對平衡的協調控制能力,調動中樞神經系統的代償功能;從而減輕或消除患者的頭暈/眩暈癥狀,防止跌倒,改善患者生活質量。

4. 運動病的研究進展:

運動病(Motion Sickness, MS)是指人體在乘坐運載工具時,由於加速度的刺激強度超過個體內耳前庭器官耐受閾值,而引起的頭暈、出冷汗、面色蒼白、噁心、嘔吐等一系列前庭植物神經功能紊亂的癥狀;包括暈車、暈機、暈船、暈天(空間運動病)等。

運動病可採用藥物或訓練方法進行治療。藥物主要採用鹽酸苯環任酯片(非賽樂)治療;訓練包括一般性訓練(如坐轉椅、滾輪、四柱鞦韆、旋梯等)和強度訓練法(採用高強度大幅度刺激)。可通過上文提到的SRM—IV「良性陣發性位置性眩暈診療系統」進行半規管高強度訓練。

5. 國內眩暈醫學發展火熱:

近幾年來,多個學科越來越關注眩暈。以眩暈為專題的學術會議越來越多,各學科的大會均設立了眩暈分會場;眩暈會場人數最多,這種熱情和場面前所未有。多個眩暈相關的學術機構相繼成立,推動了國內眩暈醫學研究的進展。同時,由單希征教授牽頭成立的「希征眩暈醫學基金」可資助眩暈醫學研究。

圖2 2015年第一屆北京眩暈醫學論壇召開

圖3 2014年9月北京醫學會眩暈醫學分會成立

圖4 2014年9月中國研究型醫院學會眩暈醫學專業委員會成立

圖5 2014年11月中國中西醫結合耳鼻喉科專業委員會眩暈醫學專家委員會成立

圖6 2016年1月首都醫科大學北京康復醫學院眩暈學院成立

單希征教授最後總結道,目前國內眩暈診治水平還有待提高,呼籲成立眩暈專科和專業;並配備門診、病房、專業化的設備和醫護人員,以方便廣大的眩暈患者就診,從而提高國內眩暈的診治水平。

小提示:課程詳細內容,可以下載醫生站APP觀看視頻哦!


推薦閱讀:

走好香港政制發展的關鍵一步(社論)
普選是香港民主發展的歷史性進步
感恩的人職場才能取得更大的發展
釐清邊界 均衡發展
漢語聲母從上古到現代的發展

TAG:醫學 | 發展 | 關注 | 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