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德、雷泳仁 | 中國拉丁美洲史研究回顧(下)
中國拉丁美洲史研究回顧
作者簡介:王曉德,男,福建師範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社會歷史學院院長。
雷泳仁,男,講師,南開大學世界史專業博士研究生畢業,現為紹興市委黨校校委委員、人事處處長。
文章來源:《歷史研究>五十年論文選20世紀中國歷史學回顧 (下冊) 》,第150-159頁。
欄目編輯:劉遠康
如有侵權,請聯繫公眾號後台予以刪除。
三
十一屆三中全會後,中國的拉丁美洲史研究與其他學科一樣,步入了迅速恢復和發展時期。北京大學、復旦大學、南開大學等10餘所高校恢復或增設了拉美史課程,原來的研究機構也以新的面貌開始了正常運轉。為了加強全國各地拉美史工作者的聯繫,促進拉美史的研究走向深入,1979年11月,「中國拉丁美洲史研究會」正式成立。
70年代末到80年代末,是中國拉丁美洲史研究迅速發展的時期。這一時期中國的拉美史研究在選題上十分廣泛,內容幾乎涉及拉美歷史的各個重要方面。在古代印第安文明的研究方面,出版了數本知識性讀物,發表了數篇頗有見地的論文(26)。這一階段對哥倫布的研究進一步深入,並出現了兩種截然不同的觀點。嚴中平從印第安人的立場出發,對哥倫布全盤否定,認為哥倫布開啟了西方殖民主義的先河(27)。多數學者提出應該對哥倫布的活動進行全面的歷史分析。朱寰指出,在哥倫布的身上體現出新航路的開闢者和殖民主義者的兩重身份,只看到其中之一是錯誤的(28)。洪國起認為在評價哥倫布殺戮印第安人問題上,不能限於感情上的悲傷和義憤,應充分認識到「道德上的惡」在歷史上所起的槓桿作用。對哥倫布的評價應體現全方位、多層次的價值判斷目標,體現生產力標準的價值尺度,從而充分肯定哥倫布「發現」美洲的歷史意義(29)。西屬美洲殖民地史的研究涉及統治制度、社會結構、奴隸起義和資本主義萌芽等問題。關於殖民地委託監護制,喬明順對該制度的形成和內容進行了比較深入的探討,指出委託監護制是西班牙王室為了維護其在拉美殖民地的長期利益而推行的一種制度(30)。張鎧對秘魯歷史上的「米達制」進行了細緻研究,分析了這種制度發生、發展、演變、轉化和消亡的全過程(31)。張鎮強探討了巴西的大種植園制,認為大種植園是使用奴隸勞動的封建莊園同資本主義商品生產的一種綜合體,既為葡萄牙和巴西積累了原始資本,也為巴西的資本主義發展準備了條件(32)。關於拉美資本主義萌芽問題,林被甸的文章具有代表性,他通過對殖民地末期手工業、商業和農業幾個方面的考察,認為資本主義萌芽已經出現,並在某些地區得到了初步的發展(33)。還有一些文章對殖民地時期的社會結構和奴隸起義進行了分析(34)。
(26)任雪芳編《印第安人史話》,商務印書館,1981年;劉明翰等編《美洲印第安人史略》,三聯書店,1982年;景振國編《古代美洲的瑪雅文化》,商務印書館,1983年;劉文龍編《古代南美的印加文化》,商務印書館,1983年;虞琦:《阿茲特克文化》,商務印書館,1986年;孔令平:《公元前六千年墨西哥的定居農耕文化》,《吉林大學學報》1980年5期;胡春洞:《談瑪雅文明的起源》,《歷史研究》1983年1期。
(27)嚴中平:《殖民主義海盜哥倫布》,《歷史研究》1977年1期;《關於哥倫布其人答朱寰同志》,《世界歷史》1979年4期。
(28)朱寰:《應當怎樣評價哥倫布》,《世界歷史》1979年2期;《再論哥倫布的評價問題》,《東北師大學報》1981年2期。
(29)洪國起:《哥倫布「發現」美洲價值判斷體系初探》,《拉丁美洲研究》1988年5期。
(30)喬明順:《從委託監護制的推行看西屬拉美殖民者和宗主國矛盾的發展》,《河北大學學報》1987年3期。這方面的研究還有韓琦《委託監護制不是授予土地的制度》,《山東師大學報》1987年5期。
(31)張鎧:《秘魯歷史上的米達制》,《世界歷史》1982年6期。
(32)張鎮強:《巴西種植園制度的形成和發展》,《世界歷史》1987年3期。
(33)林被甸:《獨立戰爭前夕西屬美洲資本主義因素問題考察》,《拉丁美洲史論文集》,東方出版社,1986年。
(34)郝名瑋:《西班牙美洲殖民地土生白人地主階級的特徵》,《世界歷史》1985年12期;張鎧:《圖帕克·阿馬魯起義的歷史貢獻》,《世界歷史》1980年4期;段居華:《巴西歷史上的帕爾馬雷斯共和國》,《拉丁美洲叢刊》1982年1期。
拉美獨立運動是80年代拉美研究中的一個熱點,除了一些普及性的小冊子和譯著外,學者們發表了大量論文。陸國俊從海地革命的領導階級以及頒布的憲法來看,認為這次革命是一次種植園奴隸領導的具有資產階級性質的革命(35)。秦海波指出,墨西哥獨立運動雖然屬於全球性資產階級革命的範圍,但該運動除1810—1815年人民大起義外不具有資產階級革命的性質(36)。馮秀文考察了卡洛斯三世的改革,認為這次改革為墨西哥獨立運動創造了條件(37)。喻繼如探討了拉普拉塔地區獨立戰爭的性質,提出它具有實現民族獨立和建立資產階級政權的雙重任務,然而由於沒有完成自己的歷史使命,因而只是一場沒有全部完成資產階級革命任務的資產階級革命(38)。黃邦和分三個階段對巴西獨立運動進行了比較全面的分析。方瀾認為巴西獨立是廣大人民群眾長期堅持武裝鬥爭的結果,同西屬美洲的獨立道路並無本質上的區別。陳海燕則認為巴西獨立主要採取了非武裝鬥爭的形式(39)。學者們在評判拉美獨立運動的性質上觀點不盡一致。張森根等主張西屬美洲獨立運動是一次民族解放戰爭,而鄭昌法等卻認為是一次資產階級性質的革命,蔡樹立則認為是一場具有資產階級性質的民族解放運動(40)。研究拉美獨立運動必然涉及對領袖人物的評價。黃邦和把玻利瓦爾廢奴思想的形成分成三個階段,指出他對待奴隸制的態度是決定解放事業成敗的關鍵。洪國起對玻利瓦爾的聯合反殖思想的形成、發展及其在近代外交史上的地位作了比較系統的闡發。羅榮渠對玻利瓦爾進行了全面評價,稱他為紮根在美洲土地上的世界巨人。邊際介紹了玻利瓦爾的聯合反殖思想。張虎生和肖楓對玻利瓦爾的拉美聯合反殖思想做了較全面的論述(41)。
(35)陸國俊:《論海地革命的性質和特點》,《世界歷史》1979年4期;這方面的論文還有金重遠《海地革命》,《復旦大學學報》1980年4期。
(36)秦海波:《試論墨西哥獨立運動的特點和性質》,《拉丁美洲史論文集》。
(37)馮秀文:《卡洛斯三世與墨西哥獨立戰爭》,《世界歷史》1989年5期。
(38)喻繼如:《十九世紀初拉普拉塔地區的獨立戰爭》,《拉丁美洲叢刊》1984年1期;另見王春良《簡論阿根廷的獨立戰爭》,《歷史教學》1988年1期。
(39)黃邦和:《巴西宣布獨立》,《世界歷史》1984年5期;方瀾:《巴西是怎樣贏得獨立的》,《歷史研究》1980年3期;陳海燕:《巴西獨立的特殊道路》,《拉丁美洲史論文集》。
(40)張森根等:《試析十九世紀初拉美獨立戰爭的性質》,《拉丁美洲叢刊》1983年5期;鄭昌法等:《從世界歷史全局看西屬拉丁美洲獨立運動的性質和特點》,《武漢大學學報》1987年2期;蔡樹立:《拉丁美洲獨立運動的性質和類型》,《歷史教學》1989年1期。
(41)上述學者的文章和其他學者的文章見《紀念西蒙·玻利瓦爾誕生兩百周年專輯》,《拉丁美洲叢刊》1983年3期;《世界歷史》1983年3期、5期。
拉丁美洲國際關係史的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績,研究範圍不再是單純地局限於美拉關係。美洲國家組織在拉美國際關係史上影響巨大,沙丁等人通過分析這一組織的歷史演變過程,論述這一區域性國際組織的性質和作用(42)。徐世澄認為,戰後拉美對外關係趨向多元化,隨著自身經濟實力的增強和民族主義的發展,拉美在國際事務中發揮了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王紅雨等人把拉美國家的對外政策分為屈從美國、自主的對外政策開始產生、獨立的外交政策形成和逐步調整、獨立自主外交政策幾大時期(43)。徐峰研究了20世紀初期拉美國家外交的轉變,指出它們自獨立後在外交上一直與美國進行干涉和反干涉的鬥爭(44)。梁卓生探討了20世紀70—80年代美墨經濟關係的演變(45)。一些文章研究了拉美與其他國家或地區的關係(46)。中拉關係史研究也是碩果累累,除了有關論文(47)之外,還有兩本著作面世,即楊典求等人撰寫的《中國和拉丁美洲簡史》(河南人民出版社,1986。)
(42)沙丁等:《美洲國家組織的歷史演變及其作用》,《歷史研究》1980年2期。
(43)徐世澄:《戰後拉美國家對外關係發展的特點》,《拉丁美洲叢刊》1984年2期。另見王紅雨等《戰後拉美國家對外政策的演變和特點》;安建國:《1826—1848年拉美國際關係之我見》、《戰後墨西哥對外政策與國際關係》,分別載於《拉丁美洲研究》1987年1期,1987年2期,1988年2期。
(44)徐峰:《20世紀初拉美國家外交政策的轉變》,《世界歷史》1987年5期。
(45)梁卓生:《美國霸權的衰落和美墨經濟的變化》,《拉丁美洲研究》1989年2期。
(46)徐壯飛:《戰後加拿大對拉美政策的變化》,《拉丁美洲研究》1987年4期;李嚴等:《西歐國家和拉丁美洲關係的發展》,《拉丁美洲研究》1987年1期;《蘇拉關係的變化和蘇聯對拉美政策的調整》,《拉丁美洲研究》1988年6期,等等。
(47)羅榮渠的有關論文見《中國人發現美洲之謎》一書,其他作者的論文主要有張鎧《明清時代中國的絲綢在拉丁美洲的傳播》,《世界歷史》1981年1期;沙丁、楊典求:《中國與墨西哥的首次立約建交及其影響》,《歷史研究》1981年1期;《清季巴西遣使來華談判立約始末》,《拉丁美洲叢刊》1981年3期;《清季我國和一些拉丁美洲國家的首次建交及其影響》,《拉丁美洲史論文集》,等等。
拉美經濟史是這一時期研究的熱點之一,這方面的論文集中於拉美歷史上資本主義的發展和戰後拉美經濟等問題。陳作彬概括了19世紀中葉以來巴西資本主義發展進程;蘇振興分析了阿根廷農業資本主義發展的普魯士式道路;張森根全面論述了拉美農業資本主義發展的進程和特點;馮秀文分析了外國資本對拉美資本主義發展的影響;洪承嗣研究了拉美獨立後經濟發展緩慢的原因(48)。關於戰後拉美地區經濟發展,有的文章探討了拉美工業化進程中的若干問題,有的文章分析了戰後拉美經濟一體化興起的原因(49)。許多文章對拉美主要國家的經濟發展進程進行了探討。有關這方面的著作有多部,如徐文淵等人的《阿根廷經濟》(人民出版社,1983年);蘇振興等人的《巴西經濟》(人民出版社,1983年);張文閣等人的《墨西哥經濟》(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1986年);徐世澄等人的《秘魯經濟》(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1986年);石瑞元等人的《委內瑞拉經濟》(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1986年);毛相麟等人的《中美洲加勒比國家經濟》(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1987年);復旦大學拉丁美洲研究室編寫的《拉丁美洲經濟》(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年);張森根等人的《拉丁美洲經濟》(人民出版社,1986年);蘇振興等人的《拉丁美洲國家經濟發展戰略研究》(北京大學出版社,1987年)。此外,這一時期的拉美史研究還涉及拉美歷史上人民的反殖反帝鬥爭、馬克思主義在拉美地區的傳播、拉美歷史上的重要改革、拉美民主化進程等等,特別是在拉美民族民主運動及其思潮的研究方面取得了很大進展,出版了多部專著和譯著,如關達等編著的《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拉丁美洲政治》(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7年)和肖楠等編著的《當代拉丁美洲政治思潮》(東方出版社,1988年)。陳作彬等編著的《拉丁美洲國家的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年)是中國第一部介紹和研究拉美教育歷史和現狀的著作。尤其應該提到的是,李春輝對其《拉丁美洲史稿》作了修訂,由商務印書館分上下兩冊於1983年出版,這本書影響甚廣,成為中國拉美史教學與研究的重要參考書。
(48)陳作彬:《巴西資本主義的發展進程》,《拉丁美洲叢刊》1981年4期;蘇振興:《阿根廷農業資本主義的發展》,《拉丁美洲叢刊》1980年1期;張森根:《小農制和拉美農業資本主義發展》,《拉丁美洲研究》1988年1期;洪承嗣:《拉美獨立後至20世紀初經濟發展緩慢的原因》,《湖南師院學報》1984年6期。
(49)見蘇振興《拉美國家工業化的戰略選擇》,《拉丁美洲研究》1989年3期;李國新等:《拉丁美洲經濟一體化的歷程》,《國際問題研究》1982年4期。
從上述所列的成果來看,我國拉美史研究在這10年期間不僅從「文革」的破壞中迅速恢復過來,而且取得了前所未有的重大進展。這為90年代拉美史研究的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四
與80年代相比,90年代的拉美史研究發展比較均衡,不僅在過去注重的政治史和外交史等方面取得令人矚目的成績,而且在經濟史、文化史、現代化進程等新的研究領域也不斷有新成果問世。據初步統計,截止到1999年,拉美史研究共出版專著20餘部,編著約15部,譯著約10部(冊),發表學術論文約400篇。
李春輝所著的《拉丁美洲史稿》影響廣泛,但其時間下限止於1956年,經過中國社會科學院拉丁美洲研究所的努力,第三卷(李春輝、蘇振興、徐世澄主編,商務印書館,1993年)如期完成出版,彌補了前兩冊的不足,使我國有了一部比較完整的拉丁美洲通史著作。《劍橋拉丁美洲史》由世界上著名拉美史專家集體編撰而成,是國際拉美史研究領域最具權威性的著作之一。在中國社會科學院拉丁美洲研究所的主持下,這部十一卷本的宏著已被陸續翻譯成中文出版或即將出版。此外拉美研究所還主持編寫了我國第一部拉美史專業詞典———《拉丁美洲歷史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1993年)。
這一時期學術界對古代印第安文明的研究進一步深化,出版了數部專著,如朱倫等的《印第安世界》(廣西人民出版社,1992年),蔣祖棣的《瑪雅與古代中國》(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3年),胡春洞的《瑪雅文化》(復旦大學出版社,1997年)等。這些著作不再限於簡單的描述,而著重用新的研究方法進行分析。蔣祖棣根據考古學、年代學理論,在對瑪雅文化陶器發展序列研究的基礎上,對瑪雅文化進行了比較科學的分期,概括出瑪雅文化的主要內涵和基本特徵,進而在陶器、工具和武器、裝飾品以及建築和聚落等四個方面對比分析了瑪雅文化和古代中國文化各自的基本特徵和異同。作者著重論證了瑪雅文化在世界古代文明中獨特的發展道路,從而得出結論,瑪雅文化與古代中國文化各有源頭,兩文化之間所謂傳播論是沒有根據的。胡春洞主要依據語言文化等方面的材料進行比較分析,得出瑪雅文化與古代中國文化同源的結論。還有一些論文從不同角度研究了古代印第安文明(50)。郝名瑋、徐世澄的《拉丁美洲文明》(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9年)考察了拉丁美洲文明從古代到現代的發展,總結了拉美文明在發展過程中形成的特徵以及這些特徵對這一地區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的影響。
(50)見方瀾《古代巴西印第安人歷史新探》,《歷史研究》1990年1期;龔纓晏:《從村落到國家:墨西哥瓦哈卡谷地研究》,《世界歷史》1992年3期;萬秀蘭:《印加帝國雅納科納階層芻議》,《世界歷史》1993年2期。
在哥倫布航行美洲500周年之際,中國學術界對哥倫布及其航行美洲的研究達到高潮(51)。從發表的成果來看,學術界已逐步從對哥倫布個人的微觀分析和評價轉向對哥倫布所處的時代的宏觀考察,尤其是強調哥倫布遠航美洲帶來東西兩半球匯合的世界性變革。羅榮渠比較了鄭和下西洋和哥倫布航行美洲的意義,認為前者不能對中國社會的發展起到任何作用,而後者卻改變了西方人的世界觀,使之從狹小的歐洲放大到整個世界(52)。洪國起考察了哥倫布橫渡大西洋的動機、動因和條件,指出哥倫布適應了時代的要求,並憑藉歷史提供的舞台,充分發揮了自己的膽略和才智,從而在世界史上寫下四次成功遠航美洲這一划時代的篇章。陳勇根據整體世界史觀,從歷史橫向發展角度高度評價了哥倫布。朱寰等人認為科學技術的進步和思想觀念的更新是「地理大發現」的兩個重要條件。孫光圻通過對哥倫布航海技術的考察,著重分析了他在人類航海技術文明史上的地位。曾昭耀介紹了圍繞哥倫布500周年紀念而在拉美一些國家引發的激烈論戰,提出了發人深省的憂慮和思考(53)。裴培等人從宗教方面分析了哥倫布遠航的一個重要目的(54)。郝名瑋提出哥倫布西航的目的地不僅僅包括印度和中國,還包括衣索比亞及其毗鄰地區,還有今日的美洲(55)。其他學者也從不同角度對哥倫布及其遠航美洲所存在的重大問題進行了探討(56)。
(51)連雲山:《誰先到達美洲》,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2年;論文集為《通向現代世界的500年》;張至善編譯《哥倫布首航美洲———歷史文獻與現代研究》,商務印書館,1994年,等等。
(52)羅榮渠:《15世紀中西航海發展取向的對比與思索》,《歷史研究》1992年1期。有關哥倫布航行美洲對中國的影響還見張至善《哥倫布與中國》;薩那:《新航路開闢與中西經濟文化交流》等,載《通向現代世界的500年》。
(53)諸論文均載於《通向現代世界的500年》。
(54)裴培等:《新大陸發現的宗教因素》,《世界歷史》1990年2期;另見林璧屬《哥倫布西航思想的形成》,《拉丁美洲研究》1991年3期。
(55)郝名瑋:《哥倫布研究中幾種觀點質疑》,《世界歷史》1992年4期。
(56)參見馮秀文《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學者對哥倫布的研究》,《通向現代世界的500年》。
在殖民地史研究方面,90年代取得了新的進展。韓琦的《拉丁美洲經濟制度史論》(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6年)是研究殖民地時期經濟制度的新作。作者在書中對拉美殖民地時期的分配製、印第安人奴隸制、委託監護制、勞役分配製、債役農制、種植園奴隸制、大地產制等經濟制度進行了比較深入的探討。從發表的論文來看,有的學者分析了殖民地的早期發展以及對宗主國的影響(57),有的學者探討了殖民地時期資本主義萌芽與最初發展(58)。對殖民地時期宗教的研究也有所進展,孫家坤著的小冊子《印第安人的保護者拉斯·卡薩斯》(商務印書館,1994年)對這位西班牙傳教士保護印第安人的功績及其局限性進行了分析。劉承軍對卡薩斯的宗教思想進行了述評(59)。黃星群研究了殖民時期殖民者對土著人的精神征服,分析了天主教在其中扮演的重要角色(60)。
(57)參見周世秀《巴西的發現與開拓對歐洲的影響》,《歷史研究》1992年1期;金計初:《新大陸的發現與巴西早期的發展》,《世界歷史》1993年1期;張寶宇:《16世紀中葉至17世紀末巴西蔗糖周期的歷史地位》,《拉丁美洲研究》1993年6期,等等。
(58)馮秀文:《也談殖民地時期墨西哥資本主義萌芽問題》,《世界歷史》1992年2期;金計初:《拉美早期資本主義的探索》,《世界歷史》1996年1期;陸國俊:《論獨立運動前夕拉丁美洲資本主義因素及其特點》,《世界歷史》1997年2期;郝名瑋:《西班牙、葡萄牙美洲殖民地資本主義的產生、發展及其特徵———一種研究方法的提議與試用》,《史學理論研究》1994年1期。
(59)劉承軍:《拉斯·卡薩斯的基督教人道主義思想》,《拉丁美洲研究》1997年4期。
(60)黃星群:《殖民征服時期的天主教與新大陸》,《拉丁美洲研究》1993年6期。
對拉美獨立運動的研究在90年代雖然相對沉寂下來,但卻出現了具有標誌性的研究成果。陸國俊等主編的《新世界的震蕩———拉丁美洲獨立運動》(上海社會科學出版社,1991年),對獨立運動的歷史背景、各個地區的獨立進程、運動的領導權、性質和成就以及運動期間的國際關係等重大問題進行了比較深入的分析。王春良的論文集《拉丁美洲民族民主運動》(中國地圖出版社,1992年)論述了一系列與拉美民族民主運動相關的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在思潮研究方面,馮秀文認為,1910年墨西哥革命的思想基礎是資產階級平等的財產觀,資產階級的民主思想和維護國家主權、爭取獨立發展的民族意識。劉承軍闡述了實證主義理論及其對拉美的影響。袁興昌對影響拉美髮展的依附理論作了比較詳細的論述。向文化分析了拉美托洛斯基主義的興衰(61)。陸國俊研究了在拉美歷史上具有重大影響的考迪羅和考迪羅主義(62)。關於拉美的土地改革,馮秀文考察了墨西哥長達半個多世紀的土改進程,分析了土改對墨西哥發展產生的積極影響及其局限性。吳洪英闡述了20世紀拉美國家進行土改的根本原因,對拉美社會的這一重大變革給予高度的評價(63)。拉美政治民主化也是學者們探討的一個重要方面(64)。
(61)馮秀文:《1910年墨西哥革命的思想基礎》,《世界歷史》1990年5期;劉承軍:《實證主義思潮在拉丁美洲》,《拉丁美洲研究》1990年2期;袁興昌:《對依附理論的再認識》,《拉丁美洲研究》1990年4期;向文化:《拉美托洛斯基主義思潮興衰原因初探》,《拉丁美洲研究》1994年3期,等等。
(62)陸國俊:《略論考迪羅和考迪羅主義》,《世界歷史》1996年1期。
(63)馮秀文:《墨西哥的土地改革》,《歷史研究》1990年5期;吳洪英:《20世紀拉美土地改革的原因及影響》,《世界歷史》1993年3期。
(64)見夏立安《當代拉美軍人政治撤退的原因》;楊斌:《拉丁美洲的政黨政治》;劉新民:《從90年代初的政治發展看拉美民主化問題》;曾昭耀:《論拉美髮展模式的轉換和政治民主化》,分別載於《拉丁美洲研究》1993年4期,1993年3期,1994年2期,1996年2期,等等。
在文化史和教育史的研究方面,劉文龍的《墨西哥:文化碰撞的悲喜劇》(浙江人民出版社,1990年)論述了歐洲文化和印第安文化在墨西哥土地上的碰撞與融合的情況,分析了墨西哥文化的特色及其形成的淵源。1996年他又出版了《拉丁美洲文化概論》(復旦大學出版社,1996年),從宏觀上考察了整個拉美地區文化的演變及其特徵。曾昭耀等主編的《戰後拉丁美洲教育研究》(江西教育出版社,1994年)系統地介紹了拉美教育發展與改革的曲折進程,強調教育在現代化過程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提出「教育不能同經濟一樣實行市場經濟」的見解。
拉美經濟史方面的研究成果比較突出。韓琦通過對南北美洲發展的多項比較分析,論述了拉美地區經濟發展落後的根源(65)。周子勤探討了拉丁美洲外債的歷史發展,把拉美的外債最早追溯到殖民地時期(66)。錢明德以智利發展為例,剖析了19世紀拉美國家資本主義發展緩慢的原因(67)。許多文章對拉美國家經濟發展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進行了探討(68)。戰後拉美地區經濟發展是拉美經濟史研究中的重點。陳舜英等的《經濟發展與通貨膨脹》(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1990年)通過對戰後拉美地區通貨膨脹發展的分析,論述了通貨膨脹對經濟發展的巨大消極影響,並從理論和實踐的結合上對兩者的關係進行了探討。陳芝芸等的《拉丁美洲對外經濟關係》(世界知識出版社,1991年)探討了戰後拉美國家對外經濟關係的理論與實踐,重點研究了拉美國家利用外資和外債、發展外貿、開發自由貿易區和出口加工區、開展國際經濟合作和地區一體化等方面的經驗教訓,面臨的問題和發展前景。江時學的《拉美髮展模式的演化》(經濟管理出版社,1996年)分為上下兩篇,上篇論述了拉美髮展模式的歷史演變,並與東亞發展模式進行了比較;下篇論述了拉美髮展模式中經濟發展與穩定、工業化進程與農業發展、經濟增長與收入分配、國家干預和市場調節四大關係。張寶宇等的《拉丁美洲外債》(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1993年)考察了拉美地區外債的歷史,對戰後拉美國家負債發展經濟的利弊進行了國際比較,分析了80年代拉美國家爆發債務危機的根源、表現及其影響。徐寶華等的《拉美地區一體化進程———拉美國家進行一體化的理論與實踐》(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1996年)回顧了拉美一體化的發展過程,側重分析了90年代拉美一體化的新進展。陸國俊等主編的《拉丁美洲資本主義發展》(人民出版社,1997年)論述了拉美資本主義發展的道路、模式、規律和特點等。江時學主編的《拉美國家的經濟改革》全面分析了80年代後期以來拉美各國的經濟改革。
(65)韓琦:《試探拉美經濟發展落後於北美的根源》,《世界歷史》1997年3期;這方面的論文也見朱紅根:《美國與拉美不同發展道路的對比與思考》,《拉丁美洲研究》1998年4期。
(66)周子勤:《拉丁美洲外債史初探》,《拉丁美洲研究》1991年4期。
(67)錢明德:《19世紀智利經濟發展探索》,《世界歷史》1990年3期。
(68)如馬小平《淺談海地資本主義遲發展的原因》;金計初:《外因在巴西近代資本主義發展中的作用》,分別載於《拉丁美洲研究》1993年6期,1994年3期;金計初:《外資與巴西的發展(1822—1929年)》,《世界歷史》1998年5期;馮秀文:《70年代墨西哥外資政策剖析》,《世界歷史》1998年1期。
在對拉丁美洲現代化的研究方面,已故的拉丁美洲史研究會理事長羅榮渠教授是中國世界現代化史學的奠基人,他的一系列開拓性的論著有力地推動了對拉美現代化進程的研究。陸國俊等著的《拉丁美洲現代化》(四川人民出版社,1992年)對拉美現代化做出了比較全面的評價,論述了拉美現代化的曲折歷程。曾昭耀的《政治穩定與現代化》(東方出版社,1996年)對墨西哥現代化進程的政治模式進行了歷史考察,闡述了政治穩定與現代化之間的關係。夏立安也探討了墨西哥持續穩定的基本原因,認為20世紀初墨西哥資產階級革命後,革命政府通過實行土地改革、引導工人聯合、建立「多階級合作性質」的政黨體制以及實行軍人「非政治化」等措施,逐步取得了舉世公認的社會穩定(69)。關於墨西哥從考迪羅到現代議會制度的轉變,曾昭耀、馮秀文分別進行了專題研究,但觀點不同(70)。林被甸分析了拉美國家從追求「歐化」到探索具有民族特色的自主性的現代化的曲折道路。巫永平以巴西為例說明,不能因為軍人權威主義政權帶來經濟的高速增長而把它理想化,不要誤以為這就能夠醫治發展中國家的弊端(71)。周世秀指出,巴西二戰後在現代化道路上迅跑,但未能處理好地區發展不平衡問題,因而帶來嚴重的政治後果。江時學闡述了初級產品出口型發展模式在拉美現代化進程中的積極作用(72)。袁東振與徐文淵合著的《經濟發展與社會公正———拉丁美洲的理論、實踐、經驗與教訓》(經濟管理出版,1997年),專門探討了經濟發展與社會公正之間的關係。
(69)夏立安:《現代墨西哥社會持久穩定的原因》,《歷史研究》1993年6期。
(70)曾昭耀:《論墨西哥的政治現代化道路》,《拉丁美洲研究》1993年1期;馮秀文:《墨西哥政治現代化道路研究中的幾個問題》,《世界歷史》1994年6期。
(71)林被甸:《拉丁美洲國家對自主性的發展道路的探索》;巫永平:《現代軍人政權與工業化———巴西的實例研究》,載羅榮渠主編《各國現代化比較研究》,陝西人民出版社,1993年。
(72)周世秀:《巴西現代化進程中的地區經濟差距和南方分立運動》,《世界歷史》1994年2期;江時學:《拉美現代化進程中的初級產品出口型發展模式》,《拉丁美洲研究》1995年5期;金計初:《現代化進程與拉美的現實》,《史學理論研究》1995年3期。
拉丁美洲國際關係史的研究趨向深入,先後有3部專著問世。洪國起等的《衝突與合作:美國和拉丁美洲關係的歷史考察》(山西高校聯合出版社,1994年)全面論述了美拉關係的歷史演變。作者以「衝突與合作」為主線把美國政府不同時期對拉美政策連貫起來,分析了美國政府對拉美政策萬變不離其宗的實質。徐世澄主編的《美國與拉丁美洲關係史》(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1995年)系統地闡述了從18世紀末至1993年底的美國與拉美關係的演變。洪育沂主編的《拉美國際關係史綱》(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1996年)系統地勾勒出拉美國際關係史發展的基本輪廓。曾昭耀主編的《現代化戰略選擇與國際關係》(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0年)選取了拉美七個各具特色的國家,從經濟全球化的角度出發,研究了這些國家在各自的戰略選擇過程中面臨的國際背景與國內環境,以及在每種戰略的實施過程中內外環境的變化引起的政策調整。
90年代的拉美史研究還涉及拉美社會發展、拉美婦女史、拉美民族史、拉美史學理論,等等,學者們發表了不少頗有見地的論文。
中國的拉丁美洲史研究能夠取得現在這樣的成就與下述幾個方面密切相關。首先,改革開放給拉美史研究創造了良好的條件。其次,隨著碩士和博士學位制先後成為國內培養人才的主要形式,國家先後批准中國社會科學院和北京大學、復旦大學、南開大學、湖北大學、山東師範大學等高校招收攻讀拉美史方向的碩士生。這些學位點先後培養了百餘名研究生,他們成為活躍在國內拉美史學界的一支有生力量。從90年代中期開始,中國社會科學院、北京大學和南開大學又開始招收拉美史方向的博士生。第三,國際交流增加。國內許多研究拉美史的學者被派到自己所研究的國家或地區考察、進修或合作研究,而國外研究拉美史的一些著名學者則被邀請來華講學。這種方式開闊了國內研究者的眼界或思路。第四,在老一代學者的辛勤培養下,一批中青年學者已在拉美史學界脫穎而出。他們不囿於陳見,大膽創新,不僅開闢新的研究課題,而且在研究中使用新的研究方法。最後,隨著中國改革開放的深化,中國與拉丁美洲的關係也進入了嶄新的發展階段,相互之間的政治、經濟、文化往來日漸頻繁,加強對拉美地區歷史與現狀的研究自然就成為擺在拉美史研究者面前的一項重要任務。
上期回顧
楊生茂 | 論喬治· 班克拉夫特史學 —— 兼釋 「鑒別吸收」 和 「學以致用」
馬克垚 | 困境與反思:「歐洲中心論」的破除與世界史的創立(上)
馬克垚 | 困境與反思:「歐洲中心論」的破除與世界史的創立(下)
排版 | 劉彩芸
編輯 | 許靖利
推薦閱讀:
※經典回顧丨配音容易,台詞有意思才能是經典!
※柴靜回顧十年歷程避談感情 崔永元白岩松等助陣
※回顧曾經驚艷眾生的TVB女神們
※【貼圖】歷屆香港小姐回顧 再現精彩美麗瞬間(絕對強)
※咖啡之學,博大精深—韓懷宗咖啡分享會精彩回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