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歡的古典詩詞 / 陽台一隅 / 第16頁
06-18
我喜歡的古典詩詞共266頁 -作者:陽台一隅 提交日期:2009-11-16 09:34 第25首 (上) 七哀詩 王粲(can) 西京亂無象,豺虎方遘患。 復棄中國去,遠身適荊蠻。 親戚對我悲,朋友相追攀。 出門無所見,白骨蔽平原。 路有飢婦人,抱子棄草間。 顧聞號泣聲,揮涕獨不還。 未知身死處,何能兩相完。 驅馬棄之去,不忍聽此言。 南登霸陵岸,回首望長安。 悟彼下泉人,喟然傷心肝。 [注釋] 七:表示多的意思。 西京:指長安。 豺虎:董卓死黨李傕、郭汜等。 遘(gou):同「構」,製造。 中國:中原區域。 去:離開。 荊蠻:指荊州。 攀:拉扯。 朋友相追攀:指朋友不願讓作者離開,依依不捨的意思。 蔽:蓋。 顧:回頭。 揮涕獨不還:指那女人扔下孩子,哭著走了。 何能兩相完:怎麼能2個人都能保全性命。 霸陵:漢文帝劉恆葬墓。 悟:明白。 下泉人:指漢文帝劉恆。 喟然:嘆氣的意思。 悟彼下泉人,喟然傷心肝:看到長安城目前這個狀況,賢明的漢文帝只能無奈嘆息呀。 [寫作背景] 王粲,字仲宣,山陽高平人(山東鄒城),「建安七子」之一,但長得有點丑,是個矮個子。 曾祖父王龔,祖父王暢,都做過漢代的三公。父親王謙是大將軍何進的長史,家門顯赫。 何進想與王謙結成兒女親家,主動叫出2個女兒讓王謙挑選,王謙想了想,沒有答應。之所以寫出這些,是想說明王謙這個人在別人眼裡是有份量的,甚至在何進眼裡,而且王謙不盲從,有主見。 王謙是個非常冷靜的人,有政治眼光。這些都遺傳給了我們的主人公王粲。 王粲在家庭的影響下,飽讀經書,在當時已小有名氣。 後來董卓專權,廢了劉辯,立了劉協,京城洛陽處在各地反董的包圍之中。無奈董卓挾漢獻帝劉協遷都長安。王粲家人也一起隨遷。 在長安期間,一次王粲拜見當時鼎鼎大名的蔡邕,聽到王粲,蔡邕當時急得穿錯了鞋把王粲迎了進來,並對在座的人說:「這是王暢的孫子,有特異才能,我比不上。我家的文稿書籍應當全給他。」這番話,令滿座賓朋目瞪口呆。 過後,徵召王粲為黃門待郎,看到眼下的政治形勢,聰明穩健的王粲沒有應召。 漢獻帝到長安後,情況更糟,結果王允出手,利用「一女侍兩夫」,最終呂布斬殺了董卓。 本來局勢此時可以穩定下來,可惜王允是個謀略家而不是一個政治家,走錯了一步棋,他要趕盡殺絕,將董卓部下也要一同問罪,致使原董卓嫡系人人自危,為了保全性命,李傕、郭汜兩人搶先發動叛亂,最後王允被殺,李傕、郭汜把持朝政,百姓再次遭受離亂之苦。 王允應該先把局勢穩定下來,對董卓部下應該懷柔才是。 王粲再一次發揮了頭腦冷靜的優勢,仔細分析了當前的政局,決定離開這個是非之地,遠走他鄉,去往荊州,投奔劉表。 留在京城,感覺已沒有政治前途。漢獻帝無權無勢,還不如在外圍發展。 此時王粲17歲。 這首詩就是王粲出走長安路上的所見所聞。 從詩中可知,家人沒有與王粲同行,在長安可能沒有生命危險,但政治生命可能終結。 17歲的王粲政治眼光不同凡響,這也是在「建安七子」中唯一被封侯的重要原因。 少年老成、內向,政治眼光獨具深邃。現在17歲能幹什麼?只能說17歲還是個孩子。 王粲為什麼投靠劉表?據說是因為劉表是王粲祖父王暢的學生且是同鄉,劉表所轄的荊州政局穩定當然也是一個重要原因。 但是到了荊州後,王粲並沒有被劉表重視。原因有點滑稽,是因為王粲長相醜陋,其貌不揚且身材矮小,還是個病秧子。 劉表以貌取人。 你劉表的確是儀錶堂堂,長相醜陋的人就沒有才能嗎? 雖然王粲已大名鼎鼎,在劉表手下卻只能當一名小吏,但王粲仍然踏實勤勉,工作上過著有名小輩的日子。 這樣的狀態,一直保持了15年,真不簡單。 本人以為王粲沒有離開劉表再投奔他人,是因為當時軍閥混戰,政治局勢不夠明朗,他這個「良禽」還沒判斷出誰是「木」。懂得隱忍,有政治謀略。 劉表死後,劉琮繼位。 建安年(公元208年),曹操攻打劉琮,此時王粲極力勸說劉琮投降曹操。 王粲:「觀古今之成敗,能先見事機者,則恆受其福。今將軍自度,何如曹公邪?」 劉琮無言。 王粲:「將軍能聽粲計,卷甲倒戈,應天順命,以歸曹公,曹公必重德將軍。保己全宗,長享福祚,垂之後嗣,此萬全之策也」 劉琮投降了。 以上勸說詞還是挺厲害的,首先肯定的是你劉琮打不過曹操,肯定失敗,即使能保全性命,也會苟且偷生,再沒有目前的榮華富貴,如果投降,不但能保持現狀,一樣還能子孫受碌。(潛台詞:你劉琮是那種有能力、有骨氣的人嗎?你敢魚死網破嗎?) 曹操不費吹灰之力,競收復劉琮,可能做夢也沒想到,給王粲封個侯算什麼? 從此,王粲成為曹操心目中的知己,伴隨左右,最後死於行軍途中,終年41歲。作者:陽台一隅 提交日期:2009-11-16 09:35 待續 <七哀詩> (下) 作者:橋邊人 回復日期:2009-11-16 09:34:28 樓主早日更新吧,大家都等急了 三國太精彩了,有太多的精彩人物,讓我們後輩難以望其項背. 工作原因去成都出差,路經綿竹. 寫著玩的,更樓主壯聲勢... 綿竹,偏僻閉塞之地。無險可守,背依成都。然鄧艾奇兵突至,諸葛瞻倉促間提師扼守於此,奈何艾兵背敵涉險,皆用死力。瞻及其長子力戰鬥死。惜其剛強忠烈,終不肯降以辱先人。嘆其命喪旬日間而劉禪舉國以服,使逝者魂魄難以託付。劉備一時之人傑,諸葛一時之謀主,而子孫相去遠矣。嗚呼哀哉。綿竹陰雨,雲鎖山峰。秋意深深,風景傷懷。做無盡遐思,向使,諸葛瞻退守成都以逸待勞,或可擋鄧艾之師。況成都深溝高牆,易守難攻,則鄧艾前有不破之堅城,後有姜維之勁敵,內無糧草近無援兵,可以速亡也。退而論之,如艾兵不可勝,有諸葛子孫在朝,諒無人敢議降敵之策也,時也!命也!運也! ============================= 朋友見解精闢,學習了。-作者:陽台一隅 提交日期:2009-11-17 08:49 第25首 七哀詩 (下) 王粲勸說劉琮投降曹操屬於政治投機嗎? 即使有也是很小,主要是看清了當時的政治形勢,以劉琮的實力無法與曹操對決,少一點黎民塗碳,少一點妻離子散。 ===================================== 王粲這種性格的人,會被多數領導喜歡。 不張揚,不狂傲,識大局,懂隱忍,踏實肯干。 ===================================== 王粲還有極強的記憶力,《三國志》記錄了以下2個故事: 1.一日,王粲與朋友讀一路碑,朋友說:「你能背下來嗎?」王粲就背了一遍,朋友核查,競一字不差。 2.一日,王粲觀人下圍棋,棋亂,王粲幫忙將棋子複位,下棋人不信,又拿出一付棋子,讓王粲再試,結果,2盤棋一樣。 ===================================== 王粲生前有一大喜好,愛聽驢叫。嘿嘿。 ===================================== 王粲年輕時曾巧遇張仲景,中醫講究「望、聞、問、切」,當時張仲景就看出王粲身內有病,勸他喝五石湯,還來得及,否則,過40歲以後,就會有病症,眉毛會脫落,到那時就晚了。王粲沒在意,過幾天,2人又見面,張仲景問:「吃藥了嗎?」王粲搪塞說吃了,張仲景搖搖頭說:「你騙我,根本沒吃。」 果然,王粲40歲時開始脫眉,半年後就撒手人寰。 有人認為,王粲當時所患是麻風病。 ===================================== 在「建安七子」中,王粲的文學水平最高。與曹植並稱「曹王」。 ===================================== 這首詩寫得好嗎? 你可能覺得一般,沒有太出彩的地方,我也是反覆讀,也沒興奮起來。 讀不出完美的意境,看不到叫絕的用字。 這首詩是公認的王粲的代表作,是我們的欣賞水平太低?還是這首詩本來就一般?古人拿什麼評價? 一道初中數學題,在一個大學生眼裡,是沒什麼的,對於一個正在上初中的學生來說,可能會抓耳撓腮。 因為我們經過了唐詩宋詞的洗禮,回過頭來再看這首詩,在唐詩宋詞的光環下,可能會覺得平淡。 唐詩宋詞簡直就是對國人的懲罰,使後人不敢對詩詞再添奢望。 漢朝詩里的主人公大部分都是描寫自己,傾訴自己的苦樂哀愁,無法代表廣大勞動百姓普遍的願望,很難引起共鳴。 到「三曹」時,詩風驟轉,詩再也不是高門貴族才喜歡的奢侈品,它的「現實性、通俗性和抒大眾情」成為「建安風骨」的旗艦性標誌。 這首詩在當時來講,絕對是一首好詩,表達了老百姓的疾苦,諷刺了當權者為了個人利益不顧人民生死的貪婪,抒發了大多數百姓的心聲。 一個詩人所應有的社會責任感在「建安風骨」中突現。 ====================================== 本詩中的「出門無所見,白骨蔽平原」與「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相比,後者當然更高一籌。 以杜甫的「讀書破萬卷」,他沒看過這首詩嗎? 絕不懷疑杜甫的水平,後人之所以走得更遠,都是沿著前人的足跡。 讀古典詩詞,感覺還是從頭讀效果會好些(個見) ====================================== 曹操的《蒿里行》里有這樣2句: 「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 也一樣描寫到位。 ====================================== 最後2句「悟彼下泉人」中的「下泉人」有不同解釋。 1.《詩經》中有一首《曹風.下泉》,該詩表達了曹國人懷念東周王朝,慨嘆當時的戰亂。王粲《七哀詩》中的「下泉人」是指《曹風.下泉》的作者,意思是如果《曹風.下泉》的作者還在,會再一次發出感嘆。 2.單純指已死的人,因為上一句有「南登霸陵岸」,在這裡特指漢文帝。 本人以為第2種更確切。 ====================================== 王粲還有一篇《登樓賦》非常有名,為後來的所謂「登樓詩」打了一個底。 如陳子昂的《登幽州台歌 》 前不見古人, 後不見來者。 念天地之悠悠, 獨愴然而涕下。 ====================================== 長相醜陋的讀書人大多有才。 個人比較欣賞王粲的成熟和實幹。
推薦閱讀:
本文由<貼庫網>脫水整理,地址:http://www.tieku.org/232708/16.html
推薦閱讀:
※古典詩詞鑒賞:「柳條弄色不忍見,梅花滿枝空斷腸」賞析
※古典文獻中的圍棋以及它所體現的精神
※書訊 | 古典學集刊
※古典詩詞鑒賞題答題糾錯
※探中國古典傢具中的「佛」與「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