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中國古典詩詞的意義(二)來自我寫的《中國古代詩歌審美賞析十五講》初稿中,歡迎多批評指教!
談中國古典詩詞的意義(二)
接上文
其次,社會環境的影響
詩詞是作者對現實生活的感受或對人生的感悟的結果。在詩詞中,不管作家寫的是現實題材,還是歷史題材,抑或是神話題材,都是作家對所處時代精神的體現或外化,都不可避免地或直接或間接地打上時代烙印。因此,在文學鑒賞中,注重考察詩詞產生的時代背景,即詩人是在什麼歷史背景下寫出了詩詞。
如,杜甫的《三吏》、《三別》,就是在「安史之亂」的特殊背景下寫出來的,認識到這一點,才能感受到詩歌的意蘊以及詩人所蘊含的憂國憂民的情懷。
又如,《古詩十九首》主要內容是反映東漢末年動亂不安之中中小地主階級知識分子的思想感情。詩歌除了表現遊子思婦離別相思的惆悵,還有表現人生無常、功名不就的苦悶以及及時行樂的思想。那麼,如何理解其中「及時行樂的思想」呢?就要注重當時的社會現狀。從歷史來看,東漢末期,政治黑暗,文人失意,加上當時道家思想盛行,所以滋生出人生無常,及時行樂的思想就是很自然了。
再次,多元文化的影響。
由於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詩歌受到多元文化的影響。比如,在唐代,由於統治者的提倡與重視,儒、佛、道對其詩歌的影響更為明顯。陳伯海在《唐詩學引論》中說:「佛老思想的盛行,對詩歌創作有多方面的影響。唐代詩人在世界觀和人生觀上深受二教的熏陶。……道教的神仙傳說和佛教的靈異志怪,大大激發了詩人的想像力,豐富了詩歌的形象和色彩。」
浪漫主義詩人李白詩歌出了儒家思想外,明顯受到道教的影響,熱衷於縱橫家的遊歷和狹義。那種「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豪放與傲骨,那「明朝散發弄扁舟」的自由自在的情懷伴隨李白一生。
作為現實主義詩人的杜甫,本體以「窮年憂黎元,嘆息腸內熱」(一年到頭,都為老百姓發愁、嘆息,想到他們的苦難,心裡象火燒似的焦急)的儒家思想,然而,有些詩歌也表現出了一定的道佛思想。
當然,多元文化的對詩歌的影響不是單一的,而是相互碰撞,相互滲透的。這不但是詩歌表現的意義是多樣的,而且共同促進了詩歌的新發展。
第四,外來文化的影響
所謂外來文化,就是指非本民族在其歷史發展過程中創造和發展起來的具有非本民族特點的文化。外來文化的滲入,不但推動本民族文化的健康發展,而且使民族文化呈現出百花齊放、奼紫嫣紅、生機勃勃的局面。所以,因為多民族文化交流,多元藝術碰撞,也促進了詩歌表現多義的形成。
以王維為例來說,王維深受禪宗的影響,其畫的最大特點就是「氣韻高清」、「舍色用墨」,水墨山水畫的興起,「標誌著印度佛教藝術的色彩暈染已被淡雅的民族形式所取代」。其畫就影響著詩歌,所以,王維的詩歌和繪畫都具有「不是嚮往熱烈華麗的生活。而是追求幽深清遠的山林生活的態度」。比如。我們比較熟悉的《山居秋暝》前幾句:
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這幾句描繪的簡直就是一幅水墨山水畫,清幽淡遠,給人以寧靜清空、沖淡閑遠的感受。所以,朱光潛說:「『禪趣』中最大的成分便是靜中所得於自然的妙悟。」
這樣看來,佛教文化以獨特的思想方法和生活方式,給予人們以新的啟發,使人們得以解放思想,擺脫儒學教條,把人的精神生活推向另一個新的世界。對於詩歌來說,無論在那些方面,都起到極大的作用。
2、詩人個體因素的影響
文學作品是一定社會生活和作家生活歷程在作家頭腦中的反映。詩歌反映的生活,一般都是詩人理解、認識了的社會生活,或者是詩人的親身經歷了一些事件之後的感受與體驗。因此,在鑒賞詩歌的主題時,了解作家的經歷、思想、情感、審美觀念以及創作意圖,對於深入理解文學作品的主題是非常重要的。
比如,讀杜甫的詩歌,就要了解杜甫,理解杜甫「窮年憂黎元」的思想以及當時唐王朝處於由盛轉衰的社會背景。這樣,才能理解《三吏》、《三別》等反映杜甫憂國憂民、大濟蒼生的強烈的社會責任感。
比如,詩人的《茅屋為秋風所破歌》中,雖然詩人處於極度困難的境地,但在詩歌中仍然表達了「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嗚呼!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的願望。
下面再看看柳宗元的《江雪》詩: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這首詩是柳宗元因參加以王叔文為首的革新集團被貶,到達永州時寫的。因為革新失敗,詩人被削官降職,流放荒蠻。此時他雖然到了江南,但保守派對他政治上的打擊迫害並未停止,面對嚴酷的政治環境,柳宗元毫不屈服。詩人在《江雪》中,刻畫了一個身披蓑衣、頭戴斗笠,不懼風雪嚴寒,獨自江邊垂釣的老漁翁的意象。老漁翁是詩歌的焦點,是一個象徵體。他是詩人用來表現了自己身處逆境而堅持操守、毫不妥協的精神品格。
推薦閱讀:
※中國古典詩歌中的想像—《中國古典詩詞的美感與表達》之十二
※華麗地凋零,日本歷史人物的辭世之句
※古典詩詞鑒賞的基本方法
※和紅蕉有關的精美詩詞擷拾賞析
※古典詩詞里的中秋:千里共嬋娟
TAG:中國 | 詩歌 | 審美 | 詩詞 | 意義 | 古代 | 自我 | 批評 | 古典 | 古典詩詞 | 賞析 | 歡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