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超聲典型病例:子宮內膜癌

⊙作者/李莉

⊙單位/四川省簡陽市人民醫院

前言

子宮內膜癌又稱子宮體癌,是女性生殖系統常見的惡性腫瘤,好發於老年,絕經後女性約佔 70% ~ 75%,圍絕經期占 15% ~ 20%,<40 歲占 5% ~10%。臨床主要表現為不規則或絕經後陰道出血,異常的陰道排泄物,排除液常為血性或漿液性,惡臭;腫瘤晚期可出現下腹疼痛。

病例介紹

患者女,43 歲,平素月經規律,經期 3 ~ 5 天,因 2 月前無明誘因出現經期延長,伴下腹墜脹疼痛不適,經量無改變,經期持續 10+天,表現為淋漓少許出血而就診。

超聲檢查所見如下:

子宮體積增大,前後徑 8.6cm,宮壁肌層回聲均勻,宮腔內見範圍約 9.7 × 5.7 cm 的混合性回聲腫塊,形態不規則,腫塊前壁中上段及後壁與肌層分界尚清楚,前壁下段與宮壁分界欠清楚,CDFI 示該處血供豐富,PW 可獲得動脈及靜脈頻譜,RI 約 0.59。

超聲提示:宮腔內混合性回聲腫塊(建議結合血 hCG 除外稽留流產,宮腔佔位性病變待排)。

圖 1 子宮體大小

圖 2 宮腔佔位病變前後徑

圖 3 宮腔內病變範圍

圖 4 宮腔佔位病變血供

圖 5 宮腔佔位病變血流頻譜

門診查血 hCG 0 IU/L。為明確診斷,門診以宮腔佔位性疾病收入婦科住院。臨床考慮存在手術指征,無手術禁忌症,完善相關檢查後行子宮次全切除術+雙側輸卵管切除術。

術後大體病理所見:次切子宮大小 12 × 11 × 6.5 cm,切面肌壁厚 3 cm,宮腔內充滿灰白、淡黃色腫物樣組織,範圍 8×4.5 cm,肉眼侵及肌壁小於二分之一。

最終病理診斷:子宮中分化宮內膜樣腺癌,腫瘤侵及肌壁小於 1/2;脈管及神經均未見腫瘤浸潤;雙側宮旁均未見腫瘤累及。

討論

子宮內膜癌常發生在絕經期女性,多伴有子宮出血或陰道排液等臨床表現。本例患者發生在圍絕經期,既往月經史無任何異常,近 2 月經期延長,病程較短。因此,診斷思路上不首先考慮子宮內膜癌的可能性,僅依靠臨床表現診斷非常困難。超聲是診斷子宮內膜癌常用的影像學檢查方法。

@超聲表現

內膜癌早期,子宮形態及大小可正常或體積稍增大,內膜增厚不明顯,肌層回聲均勻,與內膜分界清楚。

至腫瘤中晚期,子宮內膜不規則增厚,內部回聲不均勻,無肌層侵潤時,肌層回聲無明顯變化,侵蝕肌層後,肌層回聲不均勻。

絕經後若內膜厚度<5 mm,內膜癌可能性較小。隨內膜增厚程度不斷增加,內膜癌的危險性明顯增大。

大部分內膜癌腫瘤內部或周邊可見彩色血流信號,呈中到低阻力,部分病灶區血管擴張,分布紊亂。

@超聲鑒別診斷

  1. 子宮粘膜下肌瘤:粘膜下肌瘤常呈圓形或橢圓形,表面光滑,彩色多普勒顯示周邊血流信號,但在月經前期粘膜下肌瘤瘤體可有較豐富的血流信號。

  2. 過期流產殘留胎盤:過期流產的殘留胎盤呈高回聲,患者有停經史,妊娠早期有早孕反應,hCG 陽性。

  3. 內膜息肉:內膜息肉常呈長圓形,回聲較肌瘤高,內部常有小的無回聲區。

陰道超聲可準確測量內膜厚度、形態及宮壁的侵潤範圍,對提高診斷有幫助。超聲檢查時應注意拓展診斷思路,若發現子宮內膜不均勻性增厚,其內呈不規則息肉狀團塊,局部回聲減低或增強,病灶內有低阻力血流信號時,應考慮靠子宮內膜癌的可能。

你對這個問題有什麼看法?


推薦閱讀:

子宮內膜異位症的內分泌變化(下)
子宮肌瘤的易感人群有哪些?
腺肌症怎麼發生的?該如何治療?
子宮切除後還有更年期嗎 答案是這樣的

TAG:子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