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歷史上的五大軍師,為何諸葛亮只能排第三?第一無人不服
在古代行軍打仗,必然少不了一類人物的存在—軍師,往往好的軍師能夠「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一個好的軍師能夠抵千軍萬馬。在中國歷史上,曾經出現了無數的軍師,有的聲名顯赫,有的埋沒在歷史的長河中,今天我們就來說說我國古代的五大軍師。
第一位:姜子牙,姜子牙被稱為「百家宗師」、「千古武聖」、「軍事鼻祖」, 姜子牙從小就勤奮刻苦地學習天文地理、軍事謀略,研究治國安邦之道,期望能有一天為國家施展才華,可是直到70歲還是一無事處,閑居在家。直到他72歲的時候在渭水之濱垂釣,遇到了思賢若渴的周武王,才得以施展自己的才華,成為周武王姬昌的首席軍師後,姜子牙出謀劃策,為武王伐紂立下了千古奇功,成為了「千秋軍師第一人」。
第二位:張良,張良子子房,是秦末漢初的著名人士,他因刺殺秦始皇失敗而逃亡,後來遇到了黃石公,被傳授了《太公兵法》。在秦末農民起義的過程中,張良投靠了劉邦,成為了劉邦的重要謀臣,他向劉邦提出提出不立六國後代,聯結英布、彭越,重用韓信等策略,又主張追擊項羽,殲滅楚軍,為劉邦完成統一大業奠定堅實基礎,著名的「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就是劉邦對張良的評價。
第三位:諸葛亮,諸葛亮字孔明,號卧龍,他本躬耕於卧龍崗的茅草屋,但是未出茅廬盡知天下事。後被劉備的誠心感動,向劉備提出了天下三分的格局,出山後,兢兢業業的輔佐劉備。聯合東吳大破曹操八十萬大軍,為劉備舉薦了龐統,最終幫助劉備打下了西蜀。劉備死後成為蜀國的丞相,收南蠻,六出祁山,矢志北伐,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為了興復漢室最終病死在了五丈原,成為中國歷史上忠誠與智慧的代表。
第四位:范蠡,范蠡是春秋時期楚國人,他雖出身貧賤,但是博學多才,因看不慣楚國的政治黑暗,於是投靠了越王勾踐。但是越王勾踐與吳王夫差爭霸失敗,被迫前往吳國為人質,范蠡告誡勾踐應該卧薪嘗膽,慢慢尋找機會東山再起,他向勾踐獻計假意討好吳王,並進獻美女財寶,為了使吳王麻痹,使用了「美人計」,將四大美女之一的西施獻給了吳王。最終范蠡幫助勾踐實現了復仇,他本人也功成身退,成為了富甲天下的「陶朱公」。
第五位:劉伯溫,劉伯溫本名劉基,伯溫是他的字。劉伯溫生於元末明初的亂世,朱元璋聽聞他有才,便請他作為自己的謀士,而劉伯溫也熟讀兵法,精通經史,他向朱元璋進獻「時務十八策」,先後幫助朱元璋平定了張士誠、陳友諒等割據勢力,為朱元璋建立明朝立下了汗馬功勞,所以有了「三分天下諸葛亮,一統江山劉伯溫。前朝軍師諸葛亮,後朝軍師劉伯溫」的說法。
推薦閱讀:
※智慧生活 中國「十二五計畫」引爆8兆元RMB產業商機
※中國帝王葬姿之謎 - Qzone日誌
※屁股下的中國 組圖
※紐約時報:白宮擔心間諜活動,考慮對中國研究人員設限
※那些年,被我們痛罵過的中國運動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