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成就大業(轉載)下

  22.活在當下 現在做起 在四川偏遠地區有兩個和尚,其中一人貧窮,一個富裕。有一天,窮和尚對富和尚說:「我想到南海去,你看怎麼樣?」  富和尚說:「你憑藉什麼去呢?」  窮和尚說:「我一個水瓶、一個飯缽步足夠了。」  富和尚說:「我多年來就想租條船沿著長江而下,現在還沒有做到呢,你憑什麼去?」  第二年,窮和尚從南海歸來,把到南海的事告訴富和尚富和尚深感慚愧。窮和尚和富和尚的故事說明一個簡單的道理:說一尺不如行一寸。  每個成功故事的背後,都有一個這樣的故事,某人說:「他早在5年前就想到這個點子了。」美國暢銷書《心靈雞湯》創始人傑克.卡菲爾德說:「我們都熟悉 『預備、瞄準、射擊』但問題是太多的人一輩子都在瞄準,錯過了射擊的機會。」但在現實中,有的人卻沒有瞄準,就射擊了。  日本軟銀公司董事長孫正義說:「三流的點子加一流的執行力,永遠比一流的點子加三流的執行力更好。」凡是你能做或是認為能做的事,那就立刻去做。大膽之中見才華、力量和神奇。大多數人把時間浪費在準備工作上,他們花費大量時間準備去做,結果沒有多少時間做事。正如划船一樣,大部分人都在岸上大喊大叫,只有少部分人在水中埋頭划船。  <<楞嚴經>>上說,你學到的聽到的真理很多,但卻不去親自實踐,那麼也只是別人的真理,仍然沒有轉化為自己的行動,那麼與不聞道沒有什麼兩樣。就彷彿吃飯一樣。如果只是別人告訴你飯有多香,你卻不動手動嘴吃到自己的肚子里,那麼是不能吃飽的。  活在當下,要忘了過去。不要老是悔恨從前的過去,這等於把自己捆綁在過去的記憶中,昨日已去,如何從昨日的過錯中吸取教訓才是智慧之舉。因此要忘卻那些如煙的往事,忘卻昔日的女友。一個走路時老是回頭觀望的人,容易跌足掉進陰溝里去。  活在當下,不要寄希望於未來。古人說:「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萬事成磋跎。」如果我們什麼事都等到明天去做,那終將就一事無成了。所以每一天對每一個人來說,都非常的寶貴。「活在當下」是禪宗的語言,是說人應該放下過去的煩惱,捨棄未來的憂思,把生命集中在眼前的這一段。失去此刻就沒有下一刻,不能珍惜現在也無法嚮往未來了。  活在當下,行動最關鍵。「說一尺不如行一寸」。有句古話「三思而後行」。關鍵是把時間放在了三思上,充分思考是必要的,但只思考不行動卻是愚蠢的。過去的早已過去,未來的又是遙不可及,只有在生的河流中去把握每一個生的瞬間,才能真正體會生的意義。成功並不需要你知道多少,而是依靠你做了多少,所有的知識、計劃、心態要付諸行動。成功起源於意念,實現於行動。如果不化目標為行動,那麼,制訂的目標就沒有任何意義。不管你現在決定做什麼事情,設定了多少目標,你一定要立即行動。 活在當下,千萬別猶豫。威廉·沃特說:「如果一個人永遠徘徊於兩件事之間,對自己先做哪一件猶豫不決,那麼他將會一件情況都做不成。如果一個人原本作了決定,但在聽到朋友的意見後猶豫動搖、舉棋不定,那麼,這樣的人肯定是沒有主見、個性軟弱的人,他在任何事情上都只能是一事無成,無論是舉足輕重的大事還是微不足道的小事,概莫能外。他不是在一切事情上積極進取,而是寧願在原地踏步,或者說乾脆是倒退。」像牆頭草一樣搖擺不定的人,無論其他方面多麼強大,在生命的競賽中,總是容易被那些堅定的人擠到一邊去,因為後者想做什麼就立刻去做。  活在當下,改掉拖延惡習。面對成堆的工作,一個成功者會立即開始行動,只有這樣才能達到自己最終想要的目標;而辦事拖延的人,把時間、精力都白白地浪費掉,最終也只能一事無成。放著今天的事情不做,非得留到以後去做,其實在這個拖延中所耗去的時間和精力,就足以把今天的事做完。對於每個人來說,如果一直在想而不去做,一直尋找借口來為自己開脫或搪塞,就無法完成任何事情。世界上每一件東西,都是由一個個想法付諸實施所得的結果。人生苦短,生命無常,只有把握今天,才是最真實、最生動的人生。拖延、等待中,寒號鳥被活活凍死;拖延、等待中,太陽也決不會為你而再升起。拖延是生命的竊賊、成功的破壞者。要想擺脫它,就得做到及時行動,一事一清,當日事當日清,絕不拖延。今天的理想,今天的決斷,今天就要去做,一定不要拖延到明天,因為明天還有新的理想與新的決斷,有新的事情要做。  人生偉業的建立,不在能知,乃在能行。

  23.謀事要早 布局要早 「不謀全局者不足以謀一域,不謀成萬事者不足以謀一時」。我們只有站得高,才能望得遠,只有從戰略、宏觀、全局高度尋找機遇,才能立於不敗之地,那些眼光短淺者,只能是井底之蛙,往往以一管而窺全貌難以見 山真面目,又何以能正確把握機遇呢。古人云:「取法乎上,得乎基中;取法乎中,得乎其下;取法乎下,得乎其下下。」

  鬼谷子說:「作戰的方法貴在控制別人,而不是被人控制。」控制別人就把握了成功,被人控制就拋棄了成功。控制別人,貴在搶佔先機。搶先一步容易控制別人,落後一步容易被人控制。項羽也說:「先發制人,後發制於人。」要想創大業建大功,就要處心積慮搶佔先機而不落於眾人之後。《兵經百篇·先》中說:「用兵作戰要使自己先發制人,必須掌握作戰的先聲、先手、先機。先聲,即在聲勢上首先壓倒敵人;先手,就是交戰時搶先下手;先機,即把握作戰的先行良機;先天,不用爭奪而制止了爭奪,不用爭戰而制止了戰爭,胸中早有了不戰而屈人之兵的韜略。先發制人最重要,而在先發制人的各種手段中,又以先天最為重要。」什麼事都先人一手,先人一著就能取勝,等他人追趕的時候,你大步向前,又拉開了彼此的距離,因而你會永遠處於領先的位置。要想永遠領先,就要處處爭先,永遠爭先。所以謀事要早 布局要早

謀事需「三思而後行」。三思即採取「正、反、合」的思考方式。正面想一想,思考這一事情的優勢、長處、機會等;反面想一想,思考這一事情的劣勢、短處、問題等;合起來想一想,在上述正反兩方面的分析的基礎上再做一次綜合的、系統的分析,得出自己的結論和決定。這樣,你就會謀得全面和客觀,你做出的決定往往也就是最好的決定。

  謀事量力而行。人生會有許多方案,但哪一個方案是最佳的,則深有學問。聰明人選擇方案的辦法是:求穩。但有些人做不到這一點,總想一口吞下,殊不知一個人在沒有能力時候,要想干出超越能力之處的事,必敗無疑。早在19世紀末,有一對夫婦養育了六個兒女,他們有三條教子原則:一是不計毀譽,務必佔先;二是男女都一樣;三是和孩子們做朋友。這對夫婦在大女兒13歲時,讓她孤身赴美求學。1908年,又把二女兒和三女兒一同送到美國威斯里安女子學校。當時小女兒年僅11歲,被學校註冊為特別生。這三個幸運的女孩就是中國近代史上的如雷貫耳的「宋氏三姐妹」———宋靄齡、宋慶齡、宋美齡,正是父親宋嘉樹設計了她們光彩照人的一生。   「善弈者,謀勢;不善弈者,謀子。」謀勢者放眼全盤,不顧一步一子的被動與劣勢,只要總體戰局的主動和優勢,往往每戰必勝。而謀子者重視方寸之地的得失,力爭一招一式的優勢,常常陷於宭困挨打境地。 「擅弈者謀勢,不擅弈謀子。」人生永遠是謀「勢」的人取勝,勢是一種奇妙的扭轉,勢成,則子自隨勢動,哪怕缺「子」,也不妨下出一盤好棋。成大事者,不能大急大躁,而應有足夠的耐心等待機會和創造機會要卧薪嘗膽地「十年磨一劍」。 布局決定結局,謀劃的人生更精彩。警覺性高才能見微知著。世界上的事,大概都是「必然」,很少是「偶然」。但是看不清楚事情的先兆,事前無所警惕,無從準備,就覺得十分偶然。<<易經>>告訴我們,必須保持「履霜,堅冰至」的高度警覺性,希望我們「當腳上踩著霜的時候,就要注意預防,堅冰的寒冷,馬上會來臨。」  深事深謀,淺事淺謀,大事大謀,小事小謀,遠事遠謀,近事近謀,成功的人都具備深遠的策略和高明的見識。計謀貴在高人一籌,策略貴在高人一著。能看到別人不能看到的,能謀劃別人不能謀劃的,能推測別人不能推測的,這才稱得上遠謀大略。

  24.從小事做 以小見大  魏文王問名醫扁鵲說:「你們家兄弟三人,都精於醫術,到底哪一位醫術最好呢?」 扁鵲回答說:「大哥最好,二哥次之,我最差。」 文王再問:「那麼為什麼你最出名呢?」  扁鵲答說:「我大哥治病,是治病於病情發作之前。由於一般人不知道他事先能剷除病因,所以他的名氣無法傳出去,只有我們家裡的人才知道。我二哥治病,是治病於病情剛剛發作之時。一般人以為他只能治輕微的小病,所以他只在我們的村子裡才小有名氣。而我扁鵲治病,是治是治病於病情嚴重之時。一般人看見的都是我在經脈上穿針管來放血、在皮膚上敷藥等大手術,所以他們以為我的醫術最高明,因此名氣響遍全國。 有位客人到某人家裡作客,看見主人家的灶上煙囪是直的,旁邊又有很多木材。客人告訴主人說,煙囪要改曲,木材須移去,否則將來可能會有火災,主人聽了沒有做任何表示。不久主人家裡果然失火,四周的鄰居趕緊跑來救火,最後火被撲滅了,於是主人烹羊宰牛,宴請四鄰,以酬謝他們救火的功勞,但是並沒有請當初建議他將木材移走,煙囪改曲的人。有人對主人說:「如果當初聽了那位先生的話,今天也不用準備宴席,而且沒有火災的損失,現在論功行賞,原先給你建議的人沒有被感恩,而救火的人卻是座上客,真是很奇怪的事呢!」主人頓時醒悟,趕緊去邀請當初給予建議的客人來吃酒。 「小」能毀了「大」。千丈之堤,潰於蟻穴。一個小小的螞蟻洞,可以使千里長堤潰決。比喻小事不慎將釀成大禍。古語說:「一顆棗核支撐大壇。」意思是小的東西可以支撐大的東西。它還有一層意思,就是當你把這小的東西從大壇下抽掉時,大壇便會傾倒。這就是說,有時小的東西會把我們引向一場大的不必要的災難。 「小」能成就「大」,從平凡能成就偉大。平凡的生活蘊藏著偉大。人生價值的真正偉大之處在於平凡。只有從最平凡、最普通的事物之中顯示出的偉大,這才是最偉大的處世之道。  <<傳世言>>中說:」圖難於易,為在於細」,意思是完成艱難的事業,須從容易之時著手;創建偉大的功業,須從細微之處開始。年輕人當應當有遠大的理想,才可能成為傑出人物。但要成為傑出人物,還必須從最低級的事情學習做起。在你還是默默無聞時,不妨試著暫時降低一下自己的物質目標或事業野心,做好一個普通人的普通事,這樣你的視野將更寬闊,或許會發現許多意想不到的機會。那種大事幹不了,小事又不願乾的心理是要不得的。每個人的成功是得益於平凡工作的積累。因此,不要小看任何一項工作,沒有人可以一步登天,當你認真對待了解每一件事,你會發現自己的人生機會會越來越廣。 從「小事開始做」,是成大事者最常用的手段。而有些人一心想發財,但他不屑於賺小錢,只想賺大錢,結果,大錢小錢都沒有賺到。世界上許多的富翁都是從「小商小販」開始做的。只有扎紮實實地從小事情做起,這樣從事的事業才有堅實的基礎。如果制定的過大的計劃,到後來難以實行。不如在開始時,不要把目標定得太遠,應從小處著眼。比爾.蓋茨說:「你不要認為為了一分錢與別人討價還價是一件醜事,也不要認為小商小販沒什麼出息,金錢需要一分一厘積攢,而人生經驗也需要一點一滴積累。」正如,許多大企業家就是從夥計當起,很多政治家是從小職員當起,很多將軍是從小兵當起。  老子說:「合抱之要,生於毫未,九層之台,起於累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合抱的大樹,生長於細小的萌芽;九層的高台,築起於每一堆泥土;千里的遠行,是從腳下第一步開始走出來的。老子又說:「天下難事,必作於易;天下大事,必作於細。是以聖人終不為大,故能成其大。」意思是處理問題要從容易的地方做起;天下的大事,一定從微細的部分開端。因此,有「道」的聖人始終不貪圖大貢獻,所以才能做成大事。人的智力和才華,是隨著知識與經驗的積累而逐漸豐富的,而積累,就需要有一個實踐和感情的漸進階段。對自己要求過急、過高、過苛,期望一口吃成個胖子,是不可能實現的。在現代社會中,許多年輕人,特別容易急躁,他們往往一上來就想把弓拉得滿滿的,以向人們展示自己的實力。他們不懂得,此時的他,即使自認為把弓位得滿,結果從不可能力冠群雄,事事如意。真正老練的弓箭手,都是穩穩地拉弓,慢慢地加力,一旦拉滿,勢不可擋。當一個人蓄勢待發,胸有成竹時,也就是掌握了拉弓的真諦之時。這個真諦就是不斷地積累、蓄勢,讓人們不斷地領略你那日見深厚的潛質。有潛質的人,是最具有職場魅力的人,也是最具有成功希望的人。   劉念台《應事說》說:「處在平常的日子裡,應付小事,應當用應付大事一樣的態度,因為天地間的道理沒有大小,從眼前來看,只有一個邪正的區別。對此不能疏忽怠慢,苟且敷衍,必須辨明道理的邪正而後對待,這才可以。及至意外變故發生了,處理大事,應當用處理小事一樣心態。因為人世間的事情雖然很大,從道理上看,只有一個是非的區別。對此不能驚恐張惶,失去主張,必須根據道理的對和錯去處理,這才得體。」凡成大事者,不是一朝一日就能完成的,而是在長年累月中磨礪的過程。一句話,只有具備成大事的資本,才能突破人生局限。大事能檢驗一個人的智慧,小也能。如果每件小事都做得漂亮、舒心,那你也能得到極大的快樂和對自我的肯定。失敗的人常常埋怨命運不濟,成功的人才知道一點一滴都是努力的結果。可見只有從小事做起,才能夠改變命運,甚至創造奇蹟。

  25.凡事有度 留有餘地  處理天下的事情,前面要常留出一分餘地,這叫做豫;後面常留出一分餘地,這叫做裕。能夠這樣,事情沒有辦不成的,而且內心還會有綽有餘裕的快樂。倘若前後不留一點餘地,那就必定後悔。                  ---薛文清 邵康節詩云:「美酒飲教微醉好,好花看到半開時。」 度就是分寸,度就是智慧,度就是水平。只有在合適溫度的條件下,樹木才會發芽,而不至於把鋼材煉成生鐵。凡是做到了極限必定會有反效果,可見做得過分實在不是好事。 尺有所短,寸有所長。世界上的萬物,你用這根尺子量量,它是短的,換根尺子量它就長了。比如誠信是長處,但有時,也是短處。晉惠帝有個兒子,很講究信義,但他生錯了時代。他那個時代,一切都是假的,只有假的是真的。他上台後,想以誠信治國,一敗塗地。 物極則返,過長則短。辦事講長短最難講的分寸,是「度」。東西並不是越長越好,再好的東西也不能大長。老年人想清靜,但清靜的另一方面是孤獨,清靜的同時,他又必須承受孤獨的壓力。做事時我們在注意一種主要傾向時,也要注意另一種可能掩蓋著的傾向。 老子說:「故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意思是有了實物(有)才有利用價值;有了虛空(無)才能發揮種種功能、作用。如車輪是空的,所以能轉動起來,菜板實心,所以轉動不靈。房屋不是空的,也無法住人。這就說明了一個簡單的道理,一切事物要留足空間才好發展。四川有句俗語:火要空心,人要實心。」是在講燒火要把柴火撥空,這樣有空氣流通,火才燃得好。  事不做絕。巴爾塔沙·葛拉西安在《智慧書》中寫道:把對的推向極端,它就成了錯的;把甜橙的汁水榨乾,它就成了苦的。即使是賞心樂事,也決不要走極端。思想敏銳得過了頭,就是遲鈍;牛奶擠得太多,最終擠出的是血,而不是奶。對一個事物,由於各人的人生經歷和所處的位置不同,看問題的視角不一,對於同一事物的見解就難免有別,往往是有人看到這一面,卻看不到另一面。但有人卻看到了另一面,又看不到這一面。因此,做事中庸就是最好的辦法。「中」的意思是百發百中而又恰到好處,「庸」表示用得有功效。  交不過密。常言道:「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密如漆」,君子相交求大道,不為一時一己之利。小人相交皆為利,交往甚密、蠅營狗苟、扭曲靈魂、沒了個性.以利相交者利盡而疏!人際相交,保持自我空間,則可進可退,進則雙贏、退亦不輸!朋友的關係有起有落,動態的發展才會天長地久!婚姻生活也要留足夫妻的個人空間。管得太死,就會扼殺了婚姻。  言不過頭。談人論事,言語不可過頭!論不的體,在所難免,人、事變化,實難料定。承諾就要兌現,否則便沒了信用。言而無信,何以交人!不妨多用「盡量爭取」,慎用「絕對肯定」。這樣留了餘地,成則皆大歡喜,不成無人問罪!餘地便是台階,可以再作盡量爭取!  功不求滿。民間俗話說得好:「留的肥大能改小,惟愁瘠薄難厚加」「內距宜小不宜大,切忌雕刻是減法」。待人處事都要不求滿盈,留有餘地。對於置錢財家業,求多求盡,對於功名地位,求高求上,本知急流勇退,不知保持人的本性而成為守財奴,不知預先留幾份餘地才會安全。   做事留有餘地是一種美德,是一種智慧,是一份情懷。建築樓群,要留有一些空地給綠樹,給花草,給陽光,給空氣;鋪築路面,每到一定的距離,便要留下「餘地」,以免路面發生膨脹;書面「留白」,是給讀者留下想像的空間;保護隱私,是給心靈留一份隱秘的餘地;保守批評,是給人留下改過自新的機會;含蓄表揚,是給人留下繼續進取的餘地。

  26. 江山易改 本性難移  西哲赫拉克利特有一句名言:「性格即命運」。性格是什麼?它是一種內在稟賦,是對人對事的態度和行為方式上所表現出來的心理特點。性格往往是人取得成功的決定性因素。成也性格,敗也性格。  性格是很難改變的,所謂的「江山易改,本性難移」。性格是生活中反覆出現的較為穩固的心理特點,往往不假思索就在行為中迅速表現出來,所以要改也難。  性格的成因是多方面的,遺傳、教育、生活環境等多方面。要養成良好的性格,請記住下面這則平實而又實用的簡訊---要注意你的思想,思想會變成你的語言;要注意你的語言,語言會變成你的行為;要注意你的行為,行為會形成你的習慣;要注意你的習慣,習慣會養成你的性格;要注意你的性格,性格會決定你的命運。 性格與生活環境有關。國學大師林語堂先生在《吾國吾民》一書中提出了一道有趣的問題:假如中國北方和南方各出了一個不肖之子,假如都被父母一頓棍棒趕出家門;再假如浪子回頭,都在20年後衣錦還鄉。那麼,北方回來一個什麼人,南方回來一個什麼人?他給出的答案是:北方回來一位騎著高頭大馬的將軍,而南方回來一位腰纏萬貫的商人!北方人重義輕利,南方人好賈趨利。北方人槍杆子厲害,南方人筆杆子厲害。北方人經商略輸文采,南方人從政銷遜風騷。北方人喜歡用政治方式玩經濟,南方人喜歡用經濟方式玩政治。  根據性格來選擇工作。有一則故事十分經典。說得是:一棵樹不幸生長在堅硬的岩石上,它無法長大,不久,這棵樹便死掉了。臨死時悲嘆道:「我長錯了地方,我的一生還不如一棵小草!」一棵小草生長在美麗的公園裡,它每天都得到園丁的關愛,它總是以一顆感恩的心展示自已的美好。這棵小草常常慶幸道:「啊!我本是一棵小草,我找准了生長的位置,我的一生比一棵大樹還要美妙呀!」一般說來,開朗、活躍、熱情、溫和的性格比較適合當演員和從事社交活動。多疑好問、深沉、嚴謹、求實的性格比較適合治學;勇敢、沉著、果斷、頑強比較適合當軍事家或領導人。 如果你是急性子,那就要讓自己慢下來,因為只有心態平靜,情感篤定,才能剋制自己,保持一種理性、和順的心理狀態。如果你是慢性子,那就要讓自己快起來,對未來儘快安排,做到早計劃,早打算。 

  27.選擇正確 事半功倍 選擇比努力更重要,做什麼比怎麼做更重要。努力靠得是恆心、毅力,選擇靠得是智慧、判斷力。選擇是方向,努力是過程,方向錯了,再努力也沒有用。選擇對了,事半功倍;選擇不對,事倍功半。有人說,如果方向錯了,停止就是進步。  選擇不對,努力白費。一個智慧的選擇勝過千萬個忙碌的打拚。中國有個成語叫「南轅北轍」,想往南而車子卻向北行,比喻行動和目的正好相反。方向不對,走得越遠,就離目標越遠,努力越多,錯誤就越多。人生就是一場選擇的遊戲,面臨的每一次選擇都可能改變你的前途,影響你的生活,所以要慎之又慎。人生有兩次選擇尤其重要:一是選擇什麼人為伴侶,二是選擇從事什麼事業。「男怕從錯行,女怕嫁錯郎」,講得是一個方面,實際上事業與婚姻不論對男對女都同樣重要。 人生有些事是不能選擇的,有些事是可以選擇的。我們不能選擇出生,但可以選擇怎樣生活;我們不能選擇父母,但可以選擇愛人;我們不能選擇過去,但可以選擇自已的未來走哪條路。因此,要對自已的選擇結果負責。一個人如果有時間坐下來回顧自己走過的路時,多多少少總會有一些對當初選擇後悔。與其反悔終身,不如吸取教訓,從頭再來。  有對比才有選擇。俗話說:「不怕不識貨,只怕貨比貨」。一個人在市場上買到次品時連呼上當,當他看到鄰居買的比他更次之時,他會得意於自己的眼力。因此在選擇前,要極可能地佔有多方面的材料,要多看幾家,多想幾種方案,多想選擇後可能產生的結果,還要分析哪些是你可以改變的,哪些是你不能改變的,儘可能的想想利弊,克服先入為主等各種因素,做好「最好的可能」和「最壞的打算」,才能避免片面與走極端。 經驗是選擇的決定因素。西方有一個寓言,說的是一個年輕人向一個年長的智者請教智慧的秘訣。年輕人問:「智慧從哪裡來?」智者說:「正確的選擇。」年輕人又問:「正確的選擇從哪裡來?」智者說:「經驗。」年輕人進一步追問:「經驗從哪裡來?」智者說:「錯誤的選擇。」這則寓言很有意思,告訴我們一個很普遍的道理:「失敗是成功之母。」因此,選擇者自身的經驗,哪怕是失敗經驗,往往也是選擇的決定因素。正如托馬斯說:「沒有人向我們提供失敗的教訓,我們將一事無成。我們思考的軌道是在正確和錯誤之間二者擇一,而且錯誤的選擇和正確的選擇的頻率相等。」 選擇的另一面是意味著放棄。許多時候往往「魚和熊掌不可兼得」,選擇了張三往往就要放棄李四。面對的選擇機會越多,情況越複雜,需要選擇的智慧越大。這個世界充滿著誘惑太多,就像猴子掰玉米那樣,看到好的又把懷裡的扔了,看到好的又把懷裡的扔了,到了最後,留在懷裡的其實是個最小的。因此,在未找到新的東西之前,不要把舊的東西放棄,以避免犯撿了芝麻,丟了西瓜的低級錯誤,直到你確認找到的比以前的好時,才能放棄以前的。 不選擇比亂選擇好。不選擇是一種拖延狀態,是一種等待狀態,還有選擇的可能,但亂選擇是一種錯誤,不存有希望。比如,沒結婚還可以再結婚,但結了婚要再離婚就麻煩多了。台灣歌手鄭智化在歌詞中唱道「過去我選擇別人,現在別人選擇我。」有些機會稍縱即逝,一旦做出錯誤選擇,就機會失去,永不再來,真是「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首已百年身」。人生的悲劇就是選擇的悲劇,隨便選擇將失去更好的選擇。 選擇比努力更重要。機遇總是垂青於有準備的人。懂得選擇的人是生活的智者,因為選擇比努力更重要。

  28.明確目標 激發動機  桑德柏說:「除非先有夢,否則一切皆不成。」是什麼鼓勵人不斷前進的?是人對未來的夢想。看的有多遠就能走多遠,要想生命富有力量,首先就要有一個既遠大又腳踏實地的目標。如果你是一個商人,只為做生意而努力,那麼你可能賺很多錢,但你永遠不會因此而有一番成功的事業。相反,如果你想通過做生意來干一番事業,那麼你可能不僅賺很多錢,而且還會幹出一番驚人的大事業來。你的目標有多遠,你的成就就有多大。目標是做事的導航燈,沒有目標,我們就不會努力,因為我們不知道為什麼要努力;沒有目標,我們幾乎同時失去機遇、運氣和別人的支持,因為不知道自己到底想要什麼,也就沒有什麼能幫助你。就像大海中的航船,如果不知道靠岸的碼頭在哪裡,也就不明確什麼風對你來說是順風。

  心理學家告訴我們:「當人們的行動有了明確目標的時候,並能把行動與目標不斷地加以對照,進而清楚地知道自己的行進速度與目標之間的距離時,人們行動的動機就會得到維持和加強,並且能自覺地克服一切困難,努力到達目標。」松下幸之助曾經這樣說:「如果你想成功,那麼不管做什麼事都一樣,最重要的就是要有想去完成那件事的強烈慾望。如果心裡一直想著不完成它決不罷休,事情就可以說是已成功了一半。有了這種積極的成功慾望,就一定能想出完成這件的手段或 方法來。」這句話告訴我們,偉大的目標導致強烈的動機是推動人們成就事業的巨大力量。成功等於目標,其他的一切都是這句話的註解。  生命的意義在於人生目標的實現。就像蘇菲教大師路米的《桌上談話》一書說的:在這個世界上有件事是絕對不能忘記的。如果你忘記其他事情,只有那件事沒忘記,你就不用擔心;反之,如果你記得、參與並完成其他事情,卻忘記那件事,那你就等於什麼也沒做。這就好像國王派遣你到一個國家去完成一件特殊的工作。你去了,也做了一百件其他的事,但如果沒有完成你的任務,你就是什麼事也沒做。每個人來到世間都有一件特定的事要完成,那就是他的人生目標。如果他沒有做那件事,就等於什麼事都沒有做。  制定目標,正確放首位。為國家、為人民多做好事,為學術、為事業建立功勛,為家庭、為工作盡心儘力,這些都是正確的目標。追求個人享受、貪得無厭、損人利已,這些都是錯誤的目標。目標正確,奮進不息,必獲成功。目標錯誤,越努力賣勁,陷得越深,甚至會身敗名裂。  制定目標,高低要適當。目標定得太高,說得多,做得少,過分好高騖遠,必然徒勞無功,一次,兩次不能達成目標,就會產生挫折感,使自己對目標喪失信心。目標定得太低,又失去奮鬥的動力。大目標是由一個個並不起眼的小目標的實現堆砌起來的,達到目標的關鍵在把目標細化、具體化。因此,設定目標,必須符合自己的實際情況,自己的才能和天賦,以自己的能力做基準,找准自己的位置,先要降低「期望值」,設定容易達成的目標,並根據自己的人生階段定位,進而逐漸提升,積小為大。正如貿易巨子賓尼所說:「一個心中有目標的普通職員,會成為創造歷史的偉人;一個心中沒有目標的人,只能是個平凡的職員。」 制定目標,遠近要協調。設定目標,還可以分為長期、中期、短期。長期目標是人生的終極目標,是「百年樹人」,需要一輩子的努力;中期目標是「十年樹木」,需要堅持努力奮鬥;短期目標是「一年種花」,必須更為具體,必須在今年內全部完成。年度目標再割裂成幾段,確立分段目標,然後逐段核查,及時趕上,才是確保按時完成目標的有效方式。年度目標必須配合中期目標,而中期目標也應該符合長期目標的理想,這樣,才不會互相矛盾,走冤枉路。

制定目標,主輔要交叉。沒有目標的生活是盲目的,目標太多又無所適從,只有一個也是十分危險,因為生活充滿了許多變數,許多困難根本無法預測,經常會出現意想不到的事件,會出現「有心栽花花不成,無心插柳柳成蔭」現象也在所難免。因此,設定目標時,可以設一個主目標和一個輔目標。設立輔目標,可以在主目標不能實現的情況下,重新找到一條新路。作家愛默生說:「生活中有一件明智事,就是精神集中;有一件壞事,就是精力渙散。」如果你不知道你是往何處去,便永遠無法到達成功的彼岸。

制定目標,落實最關鍵。有了正確的目標,還必須經常強化,經常檢查自己的行為是否在不斷地向它行進、靠攏。「繩鋸木斷,水滴石穿」,必定會成就事業。如果「一日想在心,三年忘等懷」、「三天打魚兩天晒網」就難以獲得成功。目標意識越強,事業的成功可能性會更大。目標意識越弱,事業的成功率就越小、越慢。

  聖經說:「你定意要做何事,必然給你成就,亮光也必照耀你的路。」

  29.排除干擾 專心致志  這個世界上有一把鑰匙,擁有它就擁有了神奇的力量,就可以打開成功的大門。 你會問:「這把鑰匙是什麼?」 拿破崙·希爾的回答只有兩個字:「專註。」  所謂「專註」就是把意識集中在某個特定的慾望上的行為,並要一直集中到已經找出實現這個慾望的方法,而且成功地將之付諸實際行動為止。  有人列出兩份不同的名單,給十個人看,問他們對這些人是否認識,為什麼?第一份名單是:王式單、畢沅、林召堂、王雲、劉子壯、劉春霖。第二份名單是:吳敬梓、洪秀全、袁世凱、蒲松齡。有趣的是,十個人對第一份名單中,一個都不知道的就有七個人。當然,第二份名單的人都認識。殊不知,第一份名單的人物在當時是多麼的輝煌與顯赫,全是科舉狀元;第二份名單上的人物,曾經門庭冷落,全是科場失意者。為什麼曾經聲名顯赫的人已被人遺忘,而當時默默無聞的人卻被人記著呢?對自已從事工作的專一,專註,是其中一大原因。  人世間的事,有大小之別,有難易之分,但事非投入不能成功則是同一的。正所謂的「一心不可兩用」。 許多人之所以難以干出大事業,就是因為浮躁。想著干許多事,一會兒想當評論家,一會兒又想當經濟學家,結果什麼也沒幹成。不要一味地羨慕別人,不要一味地怨天尤人,是找出自己一生中最拿手的東西來。你希望怎麼樣,你想達到什麼目標,然後把你的其它慾望一一斬斷。因為在一定時期內,一個人的資源和能量是有限的,你無法同時做好同等重要,難度又都很大的事情,而瑣事會佔據你的時間,消磨你的意志。   無論你活得多麼卑微渺小,只要專一,你一樣可以活出你自己的美麗。人的智力和能力會有差異,有人強一些,有人弱一些,但強的人不一定就比弱的人能取得更大的成功。在人生路上,能集中精力去發展某一項專長,比那些精明但四處出擊的人佔優勢。當然,除非你聰明絕項,可以干許多事,在每件事上都能取得成功。  在傳媒界流行著這樣一句話:「一個人圍著一件事轉,最後全世界可能都圍著你轉;一個人圍著全世界轉,最後全世界可能都會拋棄你。」那個能射到鳥的獵人,決不是去追逐滿林子的鳥,而是一次只瞄準一隻鳥。你必須學會捨棄一切的慾望,而專註於你最強烈的慾望。能否專註,是你能否達到目標的關鍵。  毛澤東的戰略思想中,一個重要的原則就是:集中優勢兵力,各個擊破敵人。面對蔣介石的800萬軍隊,解放軍處於明顯的劣勢,但毛澤東善於集中兵力,避其鋒芒去打擊蔣介石的薄弱環節,形成了我軍在戰鬥的局部優勢。就像一個人將五根手指都伸出去是沒有力量的。但我們可以將手指縮回來,攥成一個拳頭再打出去,就力量無窮了。李德·哈特說:「如果把戰爭的原則凝縮為一個詞---就是『集中』。」 一個人能認清自己的才能,找到自己的方向,已屬不易;更不容易的是能抗拒潮流的衝擊。許多人只是為了某件事情流行就跟著別人隨波逐流。忘了衡量自己的才幹和興趣,而去追逐一時的熱鬧,但失去的往往是真正成功的機會。在現代生活中,大量的信息撲面而來,每個人每天面臨的誘惑很多,周圍的人都發了財、升了官、有的汽車、房子和票子,但自己卻仍然能夠堅持自己所嚮往的志趣,以這種志趣排自己的生活;能夠用這種堅定的信心抵禦外部環境的誘惑,用自己的志向克制自己內心情慾的衝動。不會為了一點點的蠅頭小利而爭得頭破血流,為微不足道的權力和官職打得你死我活。無論外界的世界多麼光怪陸離,始終能堅持自己節操,心存高遠,淡泊明志。  孟子說:「精力集中在一點上能成就萬事,志向確定在一件事情上,並全心全力投入進去,不避險阻,不辭艱苦,不計患難,不計得失,不計生死,這樣就是前面有移山倒海的大困難,也能妥善解決。」想成就大事的人不能把精力同時集中於幾件事上,只能選擇其一。也就是說,我們不能因為從事分外工作而分散了我們的精力。成功,要求我們一次只選擇做一件事,而不要同時做兩件事或三件事。手裡做著一件事,心裡又想著另外一件事,這是矛盾的,也是行不通的。你如果想著別的事情,就不能盡心做你所選擇的事。許多人之所以難以干出大事業,就是因為你的壓力和浮躁。   黃石公說:「最悲哀的情形,莫過於心神離散;最大的病態,莫過於反覆無常。」 凡大學者、科學家取得了成就,無一不是「聚集」的功勞。繩鋸木斷,水滴石穿。即使是一個平常的人,即便是在一個平凡的崗位上,只要持之以恆地集中精神做好一件事,也一定能創造令人驚嘆的奇蹟。小貓釣魚的故事,大家都認為是個愚蠢的故事,但往往是許多人最容易犯錯的故事。做事缺少的就是堅持,長期的堅持,一味地堅持。 一生干好一件事。人的一生可以默默無聞,但一定要做一件事,可以讓他講一輩子!夢想可能很多,但必須有一個夢想能成為現實,任由百花錯過。

  30.平和心態 寧靜致遠

  任何事物都合乎陰陽互動共存的道理。有時「東風壓倒西風」,有時,「西風壓倒東風」,才符合「風水輪流轉」的道理。「物極必反」、「盛極必敗」是一種必然。任何事物總有其發生和形成的原因,都有其存在的道理。我們每做一件事,如果能探本窮源,把它的原因找出來,有清楚的認識,才能正確的判斷、決定。任何事物的發展也都有一個過程,該到的遲早會到,該來的終究會來。要尊重人的生理心理的必然規律,事物發展的必然規律,遵循生活的法則和習俗,不要急著去品嘗乾澀的青果,不要忙著在冬日裡便開始播種,世間萬事不會如夢境般美好,客觀的挫折和不如意的事常會在你面前出現,當該來的還沒來之時,不要武斷,斷定它不可能出現,或許再過片刻,奇蹟便會發生。  人生在世,哪能事事如願,有太多太多的挫折,甚至彷徨、茫然、沮喪、大難臨頭。當你遇到不幸時,忍耐三天,一切都會過去的,我們需要的是一份平和的心態,一份寧靜致遠的超然和一顆永遠積極等待的人。黃昏有時也偽裝的與清晨無異,其實只要你耐心地等一下,天色就會暗下來。身陷絕境而不絕望,不妨靜觀其變,默默地收斂自己,始終不言放棄,所做的只是等待時機,幾年,幾十年,一旦有了適宜的環境,便枯草逢春,衝出人生低谷,重新綻放自己的生命。  心理研究多次表明:人們取得成功的根本原因是期待成功,有成就的運動員總是期待勝利,在等待中尋找機會。人生的每一次交鋒,只有一個有利時機,能把握就是天才。時機好比果子,過時則爛,過早則酸澀,只有等待,在合適的季節摘取,才是最甜蜜的。沒有理想的勇士是蠻漢,不善於等待的勇士是狂夫,等待需要的是一種安詳和成熟,需要的是堅定的意志、冷靜的頭腦和寬廣的胸懷,是一種大智慧。   成功學家羅素· 塞吉說:「 沒有家庭背景的年輕人,最好的出頭之道是:第一,找個職位;第二,守緊風口;第三,多多觀察;第四,保持忠誠;第五,使老闆相信,你少不了他;第六,彬彬有禮。」一個人的得失,總是守恆的,我們在一個地方失去了,就一定會在另一個地方找回來。因為上帝送給每個人的都有兩扇窗子,當你關閉了其中一扇時,就必須會為你打開另一扇。運氣的好壞,並非偶然,自己運轉時的理念與努力,有決定性的影響,只有多多觀察,等待機會,才能自己決定自己的命運。  張九成說:「天下的事情,包含著理和勢。合乎道理的事情遇到有利的形勢,從而一切進展順利,這自然令人高興;假如一時不具備條件,那麼最重要的就在於能夠順應形勢,等待和創造時機。只有這樣,才可以稱為通達事理;只有條件成熟後,才可以從容地應對世事。」   世界上太多的事情,是逼不來的,趕時間,很可能半生不熟。逼出來的事有時會見到一時的成果,最後卻事與願違。欲速則不達,成功不是一日之功,要有耐心才行。時機良好,要及時掌握;時機不良,要設法造勢。等待不是停滯不前,也不是退縮,而是在尋找時機的出現。當良好的機會出現時,會及時把握,並且正確地選擇,才能成為真正的幸運兒。機會不足的時候,眼前可供選擇的機會很少,你需要的是忍耐和等待,以積極的態度,充分做好準備,並創造有利的情勢,才能及時興起。 

  31.化繁為簡 化難為易  在北京奧運會上大出風頭,連拿8塊金牌的美國游泳名將菲爾普斯,賽後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我算是個天才嗎?我也不知道是不是,我不知道什麼叫做天才。我的人生信條就是充滿信心地過簡單生活。」 他的生活到底有多簡單呢?菲爾普斯的母親非常心疼地說,兒子的全部生活只有三件事:吃飯、睡覺、游泳。他的教練鮑伯·鮑曼說:菲爾普斯的生活,就是從十二歲到現在,每周訓練七天,每天游十二公里,還要參加各種陸上有氧訓練。毫無疑問,他的生活確實夠簡單了,肯定很多人都無法忍受。但問題是,由於對游泳運動的熱愛,對榮譽的嚮往,對成功的追求,他並不感到枯燥乏味,而是數十年如一日,有滋有味地、「充滿信心地過簡單生活」。正是這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簡單生活,能讓他全神貫注,心無旁騖地參加訓練,就像一個高速旋轉的陀螺,能讓他不受干擾,不被誘惑,盯著一個目標往前沖。所以,世界上比他生活豐富的運動員不計其數,而在一屆奧運會上連拿8塊金牌的,到目前為止只有他一人。 <<傳世言>>說:「易則易知,簡則易從;易知則有親,易從則有功;有親則可久,有功則可大;可久則賢人之德,可大則賢人之業。」意思是:容易就便於實行,簡單就便於從事;便於實行就有人輔助,便於從事就容易成功;有人輔助就可以持久,容易成功就可以盛大;可以持久是賢人的德行,可以盛大是賢人的事業。所以說:「容易、簡單,那麼天下之理就算體現出來了。」多餘的脂肪會壓迫你的心臟,多餘的財富會拖累你的心靈。多餘的追逐、多餘的幻想只會增加你的生命的負擔。因此,簡單也是一種智慧,一種清醒,一種難得的成熟。簡單才能卸下人生的種種包袱,輕裝上陣,安然地等待生活的轉機,度過風風雨雨。馬雲在談及創業時對年輕人提出了建議:最優秀的創業一定是簡單的,優秀的公司一定是簡單的。簡單才容易實行,簡單才能凝聚力量。  化繁為簡,化難為易,就要捨得放棄。古人說「賽翁失馬,焉之非福?」,有得必有失。失去別人擁有的,就會擁有別人失去的。不會放棄,想要擁有一切,最後你將一無所有。詩人泰戈爾說過:「當鳥翼繫上了黃金時,就飛不遠了。」有的東西在你想要得到又得不到時,一味的追求只會給自己帶來壓力、痛苦和焦慮。用老百姓的話:「別在一棵樹上弔死」、「別鑽牛角尖」。日落是為了日出,退潮是為了漲潮,放棄是為了更好地獲得。放棄該放棄的是無奈,放棄不該放棄的是無能;不放棄該放棄的是無知,不放棄不該放棄的是執著。不正當的所得才是真正的損失。 化繁為簡,化難為易,就要轉變做事方式。一個孩子伸手到一個裝滿榛果的瓶里去,他盡其所能地抓了一把榛果。當他想把手收回來時,手卻被瓶口卡住了。他既不願放棄榛果,又不能把手縮出來,不禁傷心地哭了,一個旁人對他說:「如果你只拿一半,讓你的拳頭小些,那你的手就可以很容易地出來了。」鮑威爾說:「傑出的領導者常常是最簡化問題的人,在爭論和問題面前能找到人人都能理解接受的解決方案。」在走進死角而不能擺脫時,我們要把問題放下,做一些其他的事情,在經過一段時間的放鬆之後,原本複雜的難題也許會變得非常簡單。 化繁化簡,化難為易,就要轉變生活方式。很多中年人都在不斷提醒年輕人:生活比你想像的複雜的多。很多老年人在彌留之際告訴中年人:生活比你想像的要簡單得多。生活是一個又一個渴望,舊的渴望滿足了,新的渴望又產生了。生活是一場飯局又一場飯局。生活是不停地掙錢,不停地花錢。生活往往超出了我們的想像,但你簡單了,生活就簡單了。生活簡單的人,才能找到心靈深處那最真實的與自由;生活簡單的人,才能擺脫塵世間名利、美色的困擾和紛繁複雜的人際關係的羈絆,使自己真正成為自己的主人。   把複雜的事辦成簡單的是聰明人,把簡單的事越辦越複雜的是傻瓜。

  32.竭盡全力 想盡辦法

《老人與海》是美國小說家海明威的後期作品,其主要故事情節是:古巴老漁夫聖地亞哥已經八十四天沒有打到魚了,平時幫他忙的男孩也不跟他出海打魚了,孩子的父母說這老頭倒了血霉了.所以,第八十五天老人獨自一人出海打魚.這一次,他運氣來了,一條很大的馬林魚上鉤了,那條魚把老人和他的船拖到遠處的海面上.經過二天三夜的博斗,老人終於捕到了這條大魚,把它綁在了船邊上返回,但是在返回的途中,遭到鯊魚的襲擊,它們不斷的來撕咬馬林魚的肉,雖然老人用盡各種辦法擊退鯊魚,可是鯊魚來了一撥又一撥,把魚肉吃個精光,等老人進港返回陸地的時候,那條魚只剩下又粗又長的白色脊骨。可是老人最後說:「不過人不是為失敗而生的,一個人可以被毀滅,但不可以被打倒。」這是何等的意志力啊!我們應該為這種頑強的生命力而鼓掌!而歡呼!崔健在接受記者採訪時也曾說:「我活得很痛苦,但這種痛苦是要向上走的痛苦。」

  許多時候我們做事失敗了,就會尋找客觀原因說:我已經儘力了,只是上天不作美。其實無數事實和許多專家的研究成果告訴我們:每個人身上都有巨大的潛能沒有開發出來。美國學者詹姆斯據其研究成果說:與應當取得了成熟相比,我們不過是半醒者,我們只利用了我們身心資源的很小一部分。每個人身上都有巨大的潛能,為什麼沒有取得盡如人意的效果呢?主要是由於心理態度與努力程度不夠。

  拿破崙說:「真正的智慧就是堅定的決心。」如果你有90%想要成功的慾望,卻有10%想要放棄的念頭,這樣的人沒有辦法成功的。人們經常在做了90%的工作後,放棄了最後讓他們成功的10%。這不但輸掉了開始的投資,更喪失了經過最後辛苦的努力而發現寶藏的喜悅。不管做什麼事,只要放棄了就沒有成功的機會;不放棄,就會一直擁有成功的希望。

  即使我們身有殘疾,也不應該成為理由。愛因斯坦,這位人類科學史上的巨人,在報考瑞士聯邦工藝學校時竟因為3科不及格而沒被錄取。丘吉爾這位被譽為近百年世界8個演說家之一的英國首相,在兒童時代卻是一個因先天不足說話結結巴巴的孩子。法國時裝大師皮爾.卡丹小時候家境貧寒,他父親為了養家糊口,每天冒險登上雪山,採下大塊的冰塊,再運到城裡賣,掐幾個小錢,他小時候也被同志喻為「窩囊廢」。甚至身體的缺陷也不能成為理由,羅斯福原是個小兒麻痹患者。大發明家愛迪生是個聾子。大詩人密爾頓就是在失明後才創作出最偉大的著作。你何況還是個正常人。

  竭盡全力要激發個人的潛能。<<幸福守則>>的作者傑克森布朗說:「人人內心深處都有一個蓄勢待發的英雄。」人生到底是喜劇收場還是悲劇落幕,是豐豐富富的還是無聲無息的,就全在於你到底抱著什麼樣的信念,是否已竭盡所能。當我們在人生中發生任何事情時,腦海里便自然會浮現兩個問題:一是這件事對我是快樂還是痛苦?二是此刻我們得採取什麼行動,才能避開痛苦或得到快樂?這兩個問題的答案是什麼,就全得看我們所持的是何種態度、何種信念、何種行為。

  竭盡全力需要樹立堅強的信念。曾經擔任過美國足聯主席的戴偉克.杜根,說過這樣一段話:「你認為自己被打倒了,那麼你就是被打倒了。你認為自己屹立不倒,那你就屹立不倒。你想勝利,又認為自己不能,那你就不會勝利。你認為你會失敗,你就失敗。因為,環顧這個世界,我發現一切勝利都始於個人求勝的意志與信心。你認為自己比對手優越,你就是比他們優越。你認為比對手低劣,你就是比他們低劣。因此,你必須往好處想,你必須對自己有信心,才能獲取勝利。在生活中,強者不一定是勝利者;但是,勝利遲早屬於有信心的人。」

  竭盡全力就會調動其他人的力量。當一個人堅持到底,那些懷疑他的人就會反過來幫助他;當一個人勇往直前,別人就會給他讓路。相反地,如果因為別人的懷疑或批評而猶豫不決、退縮不前,那不用別人的阻擋,你自己就打敗了自己。只要你調動精神,集中心思和精力,放鬆自己,給自己提出新要求,通過適當的行為,具體的行動不斷督促自己加強心目中的形象,最終這幅圖畫圖畫會變成活生生的現實,會創造一個積極進取、樂觀向上的你。如果你自卑,沒有足夠的能力去應付所遇到的問題,放棄努力,別人也會放棄幫助。

  印度詩人泰戈爾曾經說過:「像一股和頑強的岩壁進行搏鬥的狂奔的激流,你應該不顧一切縱向跳進你那陌生的、不可知的命運,然後以大無畏的英勇把它完全征服,不管有多少困難向你挑戰。」

  黑人領袖馬丁·路德·金有一句激勵人心的話:「這個世界上,沒有人能夠使你倒下,如果你自己的信念還站立的話。」


推薦閱讀:

桃花眼 杏眼 丹鳳眼圖文詳解(轉載)
[轉載]刮手指 能治病
引用 轉載:由凡入聖的八正道
[轉載]生基催福催壽治病作法
蔡康永:台北是可以隨心所欲行走的城市(轉載)

TAG:成就 | 轉載 | 大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