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賈題韜壇經講座:念佛禪觀(二)

明覺居士 2017-10-09

刺史又問:「弟子常見僧俗念阿彌陀佛,願生西方。請和尚說,得生彼否?願為破疑。」

師言:「使君善聽,慧能與說。世尊在舍衛城中,說西方引化經文,分明去此不遠。若論相說里數,有十萬八千,即身中十惡八邪,便是說遠。說遠為其下根;說近為其上智。人有兩種,法無二般。迷悟有殊,見有遲速。迷人念佛求生於彼,悟人自凈其心。所以佛言:隨其心凈,即佛土凈。使君東方人,但心凈即無罪。雖西方人,心不凈亦有愆。東方人造罪,念佛求生西方;西方人造罪,念佛求生何國?凡愚不了自性,不識身中凈土,願東願西,悟人在處一般。所以佛言:隨所住處恆安樂。

使君心地但無不善,西方去此不遠。若懷不善之心,念佛往生難到。今勸善知識,先除十惡,即行十萬;後除八邪,乃過八千。念念見性,常行平直,到如彈指,便睹彌陀。使君但行十善,何須更願往生?不斷十惡之心,何佛即來迎請?若悟無生頓法,見西方只在剎那。不悟念佛求生,路遙如何得達?慧能與諸人移西方於剎那間,目前便見。各願見否?」眾皆頂禮云:「若此處見,何須更願往生。願和尚慈悲,便現西方,普令得見。」

師言:「大眾,世人自色身是城,眼耳鼻舌是門。外有五門,內有意門。心是地,性是王。王居心地上。性在王在,性去王無。性在身心存,性去身心壞。佛向性中作,莫向身外求。自性迷即是眾生,自性覺即是佛。慈悲即是觀音,喜舍名為勢至。能凈即釋迦,平直即彌陀。人我是須彌,邪心是海水,煩惱是波浪,毒害是惡龍,虛妄是鬼神,塵勞是魚鱉,貪嗔是地獄,愚痴是畜生。

「善知識,常行十善,天堂便至。除人我,須彌到。去邪心,海水竭。煩惱無,波浪滅。毒害忘,魚龍絕。自心地上覺性如來,放大光明,外照六門清凈,能破六欲諸天。自性內照,三毒即除,地獄等罪,一時消滅,內外明徹,不異西方。不作此修,如何到彼?」

大眾聞說,瞭然見性,悉皆禮拜,俱嘆善哉!唱言:「普願法界眾生,聞者一時悟解。」

師言:「善知識,若欲修行,在家亦得,不由在寺。在家能行,如東方人心善;在寺不修,如西才人心惡。但心清凈,即是自性西方。」

往生到底有沒有憑據呢?如往生西方,念佛到底能不能往生呢?首先就得估計自己的力量行不行。有部經叫《般舟三昧經》,就用指導人們用凈土的思想,用念佛的方法使你現前得定,在定中可以看見西方三聖。我們凡愚之處就在於妄心太重,心靈是難得明明歷歷的。現在一些對氣功有些深入的人都知道,調身容易,調息也不難,難就難在調心。功夫用到調心的時候,念頭往往收拾不住。般舟三昧就是幫助解決調心問題的,相當於我們現在說的閉關,就是閉關念佛,裡面有種種方法,就不多說了。總之就是以閉關的辦法來念佛,來專修,或七天,或四十九天,在印度叫「小七」「大七」。打七並不是我們中國創立的,在印度先就有的。

佛經里明文規定,在這一時期你就得專修般舟三昧,要念佛的功德,佛的像好,佛的種種一切,把自己的心全放在這上面。念到最後,一切雜念息了,萬念歸於一念,精神也就專一了,穩定了,不可思議的力量就來了。要知道,不可思議的力量是每個人都具備的,而且就在各人自己的心中。這個力量出現後,就在現在,阿彌陀佛就會出現,見了一個阿彌陀佛,等於見了千萬億的佛,而且你也決定可以往生。

修凈土的朋友若有方便,可以找個清凈地方,結幾個道伴相互護持,專門修幾天,照著《般若三昧經》所指示的方法去修。這樣修不是散修,閑雜事情一定要丟開,要使大家的精力集中,以期定中見佛。要知道,一個人一心不亂都不易達到,要定中見佛就更難了。但你若能精誠專致,雖不能定中見佛,也可以夢中見佛,這樣功夫就可以逐漸生根了。雖不敢說絕對往生,但總多了幾分把握。依佛經講,一個人臨終時,那恍恍忽忽的情況與做夢時差不多。你若能在夢中念佛、見佛,那麼臨命終時就可以保持念頭不失。

憨山大師晚年說,現在有很多人念佛感到不得力,雖是易行道,但也並非每個人都能得到受用。所以念佛是念佛,仍然要守戒、修定、修慧、聞思修,六度萬行要配齊才行,單憑一句念佛是不行的。道理很簡單,就在於念佛看是不是用「心」在念,若用「心」在念,那麼戒定慧、六度萬行必然都在其中了。大家可以做個試驗,你看你在喜怒哀樂之中,在日用動靜之中,自己迴光返照,念一句阿彌陀佛效果如何?在矛盾是非,利害得失等關頭,一句阿彌陀佛下來,能否把那些偷心打掉,能否使自己氣象祥和。這些都是檢驗功夫的基本方法。

那些功夫上手的人,一句阿彌陀佛,如同緊靠須彌山,自己在萬事萬物之中就作得了主。你若達到這樣的功夫,往生與否,想都可以不用想了。阿彌陀佛不接你又接誰呢?若你現在的事都沒有把握,沒有力量,也作不了主,那麼臨命終時往生的可靠性就不那麼大。總之,至少要做到一心不亂。為了把六祖大師的開示弄清楚,上面把凈土的情況介紹一下是有必要的。

六祖大師是提持禪宗的,他當然應當強調禪宗;他談凈土,並沒有反對凈土,只不過是把凈土納入禪宗的認識上來講。再如後面六祖講戒定慧,都是納入了禪宗的認識,這是宗風使然,以戒定慧言,教下各宗都是先戒次定次慧。在六祖那裡就成了先慧而後戒定。深一層說,戒定慧都是一樣的,沒有什麼先後之分。並不是六祖故意這樣講,禪宗的法就是這樣,不二法門就是這樣,離開了這種方法,就不是禪宗了,認識到了,即定即慧即戒,這樣對開悟來說,就方便得多。你若要先戒後定後慧,當然可以,同樣是佛教的方法嘛,你若要修禪宗,就非行定慧等持。

所以唐代有人問葯山禪師如何是戒定慧,葯山說老僧這裡無此閑傢具。戒定慧是互體而通的,你一個就不能了,還來問三個,這對開悟是有障礙的。再如有人問趙州和尚如何是佛,趙州的回答也很乾脆,他說,老僧這裡只有本份草料。你是驢是馬,該吃什麼草就吃什麼草。若問三藏十二部,經有經師,論有論師,你問他們好了。趙州也並非排斥教下,他這裡只賣禪宗這一味葯。

佛教內各宗各派都是根據不同根器的眾生而設立的,千萬不能認為六祖在排斥其它宗派。六祖這裡不提持這一著,禪宗的宗風又如何建立得起?許多人看《五燈會元》看不懂,當然看不懂,隔行如隔山嘛!你用念佛的方法,或用其它宗派的方法來理解禪宗,當然看不懂。但一當你懂了,你就會感到祖師們說的,無論是天一句,地一句,種種奇談怪論,全都在禪宗的本份事上,全都絲絲入扣,刀刀見血,還會不由自主地鼓之舞之。所以要知道,六祖這裡名為說凈土,實際上是在談禪宗。《壇經》里的一切地方,都是在說禪宗,一切都會歸到這一點上,所以千萬不要在這上面有所懷疑。

話說回來,真正修凈土的人,就應好好去修,不要聽禪宗一說心裡就怕了。你一心一意地修,見佛那天,說不定就是開悟的那天。並不是念佛就不能開悟,若能定中見佛,離開悟還會有多遠呢?同樣,修禪宗的人也不要怕人說,正報一轉依報也會轉,這邊一開悟,那邊就是常寂光土。對有些事情禪宗的看法是反的,到了你真正感到一點抓拿、依傍之處都沒有的時候,千萬不要害怕,那恰是最好最妙境界快來的時候;你若還有所抓拿,有所依傍,就與開悟隔了十萬八千里。當你感到內也靠不住,外也靠不住,佛也靠不住的時候,仍然敢筆直走下去,見法身就快了。

雲門大師有三句,頭一句是:見山河大地無絲毫過患,猶是轉句——山河大地,萬事萬物都與自己諧和無礙了,但這僅僅是修行中初步轉身;第二句是:眼前不見一物,始是半提——什麼都沒有了,萬法皆空。但見了空性不要以為了事,修行僅到了一半。所以還有第三句:須知有向上全提時節——全提,就不僅正報轉了,依報也轉了,什麼都轉了。你成佛了,你的環境不成為凈土嗎?不然全提個什麼?

上面提到這些,在佛經里都是有根據的,如《文殊菩薩所說般若波羅蜜多經》上就說,只要證了無生法忍,必然就會有凈土。這部經是禪宗祖師們提倡過的,四祖大師就是叫人以這部經來修。所以不要一提禪宗就以為不要文字了,禪宗恰恰是從佛的經教中產生出來的,你若把《文殊菩薩所說般若波羅蜜多經》看完,裡面說的比禪宗祖們說的還嚇人,而禪宗祖師們的提持,也沒有超過這部經的。

如佛問文殊:如來得了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嗎?文殊說:如來沒有得。佛問:那麼如來沒有得到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嗎?文殊說:也不是這種說法。裡面層層剝剔。如佛問:你見到如來嗎?文殊說:我見到了。佛問:你是怎樣見到的呢?文殊說:我在無相中見到的。佛問:無相中為什麼能見如來呢?文殊說:無相就是如來嘛。佛又問:你得到無礙智慧嗎?文殊說:我本身就是無礙智慧,還需要另外去求嗎?再如佛問:你看到戒律的道理嗎?文殊說:看到了。佛問:那戒律的道理在哪兒呢?文殊說:非有相,非無相,非有見,非無見,一切都不是,才是真正的戒。

你如果把這些經都讀通了,你才會知道釋迦佛的用心,也才知道各宗各派的方便了。所以,真正佛所說的凈土,並不是一般人所理解的那樣;真正的禪宗,也不是一般人所理解的那樣。這些都是要通過艱巨如法的修行,在修行的實踐中,才能得到其中的真味,也才能得到正確的認識。那些以訛傳訛的說法,不知把多少人弄得顛倒恐懼。以上所講的這些,望大家能深一層地研究。

六祖大師在《壇經》中有關凈土的開示,與其說是批評念佛,不如說是提持禪宗,也就是用禪宗的方法,達到和超過念佛法門所希望達到的目的。六祖這一段開示,就是要你自己相信自己,自己認識自己,天下有比這個更可靠,更實在的嗎?先不要談到西方,你現在到底在哪兒呢?這是可以講道理的,也是可以直接體驗的。若問死了以後有沒有呢?禪宗的回答是現在的你有沒有呢?若說有,一會兒你歡喜了,一會兒你惱怒了,一會兒你很健康,一會兒又躺在醫院裡了,等等等等,從小到老,那麼多模樣,到底哪個是你呢?說了解自己嗎?三天不吃飯,一點精神也沒有;這口飯進了肚皮,以後的種種變化你管得著嗎?想漂亮,卻長得丑;想長高,卻長得矮;想發財,卻一輩子窮。把這些帳一算,多現實哪!

我認為,只要認識了自己,西方世界有沒有,三明六通有沒有等一切問題都可以解決,這就是六祖的法門,這就是禪宗的入手處。「凡愚不了自性,不識身中凈土,願東願西;悟人在處一般,所以佛言隨聽住處怕安樂」、「隨其心凈即佛土凈」這就是六祖的總綱,六祖說凈土的一切,都可以歸結到這一點上來,全部佛經也可以說歸結在這一點上。所以說:「但心清凈,即是自性西方。」

賈題韜先生(1909-1995)

號玄非,法名定密,山西洪洞人。當代著名佛學家,先後在山西大學、金陵大學、成華大學教授,教授邏輯學、哲學。四十年代在成都創建著名禪修團體「維摩精舍」,解放後在西藏、四川等地從事佛教領導工作。賈題韜先生對佛學,特別是禪宗造詣甚深,在海內外頗有影響。賈題韜先生生前曾任全國政協委員,四川省佛教協會副會長,中國佛教文化研究所高級研究員,傳統文化研究所所長,東方文化藝術研究所顧問。

往期回顧

歡迎您關注十方叢林微信平台


推薦閱讀:

【我做過的講座大綱】
【講座】NOACs和華法林替換治療,如何保證患者安全?
視頻講座 / 楊百萬視頻
探索門命學3月8日內部講座實錄(一)胡晙暘整理

TAG:講座 |